书城古代言情穿越红楼之黛倾天下
544700000026

第26章

周雪竹这才知道刘学政点名要自己来这里的原因!当下脸色煞白,急忙道:“大人,晚生虽然不怕作画,但是今天场景,只怕两个时辰不能完毕……”

陆大人微笑道:“这好说,既然不能完毕,那就来日再交卷吧……今天在场胜景,要全数记录,可记住了?”

周雪竹连忙答应。酒盏又传递了三次,却传到了黛玉的面前。黛玉接过酒盏,沉吟着吟道:“洁躯伴清流,运命不自由。何如顺风去,挂帆明月楼?”

黛玉声音还没有落下,就有人大声道:“俗了俗了!竟然通篇白话!”

黛玉一笑,吟道:“若说白话俗,掉也之如何?床头与柜角,日日说子曰。夫人生气了,说:归去来兮!”

黛玉说得俏皮,周围人又是一圈大笑。陆大人也忍不住捻着胡须微笑。刘学政端正了脸色,道:“你说白话无妨,也是典雅。那你就再用白话写一首诗出来,总要大家都认可才好。”

黛玉想了一想,吟道:“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不是黛玉抄袭,是作者抄袭……)

话音刚落,却听见陆大人抚掌叫道:“果然是好!‘家家门巷尽成春’一句尤见胸怀。”

却听刘学政道:“你这诗有些白话的味道,却还不是白话。不过诗歌极好,也就算了……你却给我一个道理,你为何要说白话不俗?这不是强词夺理么?”虽然是质问,却是言笑吟吟,不见怒容。

黛玉道:“大人请想。当初《论语》所用语言,也是至圣先师当年的白话。当日白话,随着时日迁移,渐渐成了难懂的文言。而文以载道,却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文既然要载道,总要让人好懂才好。然而文言先拦路,少年学文,必先学语言。非十年八年,不能通读文言。文言不通,道理就不能读。等可以读道理,却已经是年纪老大了。远古文字,自然没有办法,而近代之人所编撰的书籍,何不采用白话?用白话写文,先断了少年的畏难心思,也使少年早些明理。这不是让天下少年,早日开了智慧?”

刘学政听他侃侃道来,只是微笑。那陆大人却是不微笑,只是凝神静听。片刻之后才问道:“早开智慧又如何?”

黛玉道:“民智大开,国富兵强。”

却听边上一个白袍书生道:“民智大开,不见得国富兵强。刁民顽徒,倒是可能多了。”

那白袍书生,黛玉也认得。名叫杨子津,素有才名,在黛玉横空出世之前,也曾名冠姑苏。黛玉知道,今日诗会,此人已经隐约将自己当做敌手。心中哂笑腐鼠滋味,黛玉道:“兄长眼中,百姓就如此不堪?”

杨子津道:“事理如此。”

黛玉道:“理见于何处?”

杨子津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黛玉道:“学兄错了。此句当如此断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黛玉一句话刚落下,四周就响起窃窃私语之声!

论语中的这句话,向来被当做愚民政策的理由。而黛玉的断句法子,却是将这句话的意思,完全调转了过来!

杨子津顿了一顿,面色转向潮红,道:“何以见得你是对的?”

黛玉道:“不如此,如何解释至圣先师的‘有教无类’?既然是民不可使知之,那至圣先师周游列国,又是为何?”

杨子津看了黛玉片刻,突然哂笑道:“听说前些日子你与颜子君他们聚会,颜子君说朱子,你竟然不知。但是想不到今日竟然有惊世骇俗之语。莫不成你也熟读经典?”言辞之间,取笑之意非常明显。

黛玉道:“不敢称熟读,不过是读的时候会多想一点而已。”

杨子津还要说话,却听见陆大人抚掌大笑,说道:“二子论道,真是痛快!”

陆大人这样一打岔,杨子津就不好再说下去。悻悻退下。

陆大人边上那书生,也是抚掌微笑,却突然对黛玉来了一句:“你主开民智?”

黛玉道:“其实民智不可封。而民智渐开,对于国家,只有好处,并无坏处。”

那书生道:“愿闻其详。”神色竟然是十分的端庄。

黛玉见那书生端正了脸色,心也是突了一下。当下斟酌词句,说道:“别的且不说,州县官吏,就可以少很多纠纷。”

那书生道:“百姓识字,不能保证人人都成君子。”

黛玉道:“自然不是。熟读经书的士子尚且有成为无赖的,何况是只读了半年书一年书的普通百姓?我不过是说,人人都识字,人人都知法,因为无知而作奸犯科之事就会减少。而乡里的重要事情,也会立下字据作为凭据,州县官吏,不是少了许多事务?”

一句话落下,那书生不由莞尔,道:“强词夺理而已。”

黛玉道:“也不是全然强词夺理。且不说本朝,就是往上数个两千年,自从天子设立百官以来,可有百官皆清廉自守的朝廷?”

那书生沉吟道:“未听说。如何澄清吏治?”

黛玉道:“只要私有制尚在,只要人之私心尚在,吏治就绝难澄清。要依靠官吏自觉,而保证吏治清明,未之有也。”

那书生眼睛里露出玩味的神色,问道:“那与开民智又有何关?”

黛玉道:“有关。要澄清吏治,一味靠官吏清廉不行,一味靠朝廷律法也不行。朝廷耳目到底有限。当初明太祖杀人无数,官吏照样贪污,何苦来着?任用御史,却怕御史与官吏勾结。现在却有一个办法,让朝廷拥有无数不花俸禄的御史。”

那书生兴味更浓,问道:“御史何在?”

黛玉道:“百姓!让大多数百姓识字,让大多数百姓明理!让大多数百姓知道律法!官吏的一举一动,不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却都在百姓眼皮子底下!若让百姓知道律法,切身利益相关之际,百姓就不会任由官吏贪污。朝廷如若再放开视听之路,那天下官吏,为恶之时,都要多一番思忖。”

那书生击掌道:“若是如此,距离天下大治,也不远矣!”看着黛玉,笑着问道:“你却叫什么名字?”

黛玉看着那书生。那书生眉目也只是清秀而已,然而气质之间,却是有一种凌人的味道。虽然凌人,却不逼人,那种高贵,似乎是与生俱来。那种气质,隐隐约约,与宝玉有些相似,不过却少了宝玉的慵懒。斟酌着此人身份,躬身道:“学生林黛。”

“林黛……”那书生眼睛一亮,问道:“可是林家子弟?”

黛玉道:“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