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江传
5449300000052

第52章

1904年、1905年(清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长江上游连续两年出现大洪水。1905年8月,金沙江南岸永善、会泽、昆明等地大雨不止,雨云纷乱堆积向西偏北移动,鹤庆、中甸等地倾盆之雨从8月11日下到20日。不知道金沙江是被激活了还是激怒了,顿时急浪巨流回响于山谷之间,与岷江汇合后,在长江干流李庄,洪峰流量增至61600立方米广秒,而汇人嘉陵江以后的长江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更是高达85100立方米秒。

1917年7月19日至22日,岷江流域发生了历时4天4夜的大暴雨,笼罩面积9000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位在青衣江和岷江干流中下游,近百年来岷江最大的一场洪水于是发生。

7月20日前后,青衣江和岷江平羌峡洪水暴发,洪峰涌现,大渡河也开始暴涨。岷江干流五通桥河段20日起涨,22日达峰顶,洪峰流量54000立方米7秒,24日洪水消退归槽。岷江沿江城市灾情严重,成都的祠堂街、东城根街可以行舟,乐山没顶水深6尺。还有理县、灌县、合江、重庆、广汉等37个县市,均受雨潦水浸之苦。

1922年江苏、浙江、安徽大水,三省灾民共1200万人。湖南大旱。武昌、汉口飓风嚣张,长江水溢。

1924年8月,金沙江发生近200年来最大洪水,屏山站洪峰流量为36900立方米乂秒,洪水历时半个月。相邻的澜沧江也同时鼓荡而起。云南受灾的有36个州、县。

1926年6月下旬至7月初,洞庭湖水系出现连续降雨,间有倾盆大雨。长沙6月28日雨量达114.3毫米。湘江、资水、沅江中下游及汨罗江流域发生本世纪以来最大洪水,湘江湘潭洪峰流量21900立方米7秒,资水桃江为21500立方米7秒。7月3日,洞庭湖开始动荡不安,城陵肌7月9日的最高水位为3285米,起自6月20日的19天中,水位涨幅达13米!湘江流域的湘阴、长沙等市、县,成为泽国,周围几百里平地水深由几尺到几丈不等,堤垸全部溃决,人畜溺死者不可计数。资水沿河乡镇全被洪水扫荡,“人登屋顶,随屋漂流,络绎不绝者三昼夜”。常德城墙被洪水冲毁,急流穿城而过,浩浩乎无尽。

满眼浮尸,随波逐流。

1927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汉口19天降水量达511.3毫米,鄂东地区的举水、巴水、浠水、蕲水流域同时发生暴雨,延续时间6一7天。汉口7月6日雨量125.2毫米,金口7月7日雨量达131毫米。

这就是1927年7月的湖北大洪水,举水、巴水、浠水地区中小河流同时暴发50年至100年一遇的洪水之灾。应城全城浸泡水中,淹死近千人。麻城、罗田、黄冈、广济等县及汉水下游均为重灾区。

区域性暴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水患,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在长江流域之内,江无分长短,湖不论大小,都是长江的延伸,牵一发而动千钩。

1931年,从生态意义上说,是中国的灾难之年。

1931年的全国性水灾,是近代中国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转折点。

1931年人夏以后,全国气候反常。6月至8月的3个月间,珠江、长江、淮河、海河以及辽河、松花江流域降雨天数,达35至50天,桂林为59天,期间还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从南到北大江小河一起泛滥,造成全国性大水灾。而湘、鄂、赣、浙、皖、苏、鲁、豫8省灾情最重,《中国救荒史》称:“八省大水,被灾区域达32万平方公里,灾民1亿人,被淹田亩25500万亩。其中以皖省灾情最重,占8省22,县份144中间有131县,大地沉没者达数个月。”1931年的雨季来得特别早。

4月,珠江流域的东江、北江和长江流域的湘江、赣江上游,月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比常年同期多出1倍左右。5月,雨云飘忽雨区北移,湘、赣流域,长江中下游,钱塘江流域雨量达300至400毫米。春早雨也早,春深雨也深。

夏天的洪水要看春天的雨。

自6月下旬至7月,降雨带长时间稳定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降雨过程如下:第一阶段自6月28日至7月12日,雨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雨量为200毫米至300毫米,少数地区达400毫米以上。这一降雨过程中发生一次强大暴雨,淮南潢川7月4日雨量189毫米,江苏泰兴7月3日雨量205.4毫米。7月18日至28日为第二阶段,雨区不变雨量在200毫米以上,长江沿江暴雨纷纷。六安7月24日雨量240毫米,南京7月24日雨量198.5毫米。第三阶段雨区北移黄淮之间、汉水流域及海河平原。黄淮浸雨时,川西发生大暴雨,暴雨中心区由岷江、沱江东移至宜宾、重庆之间和湘江诸水,川水洪流与长江中下游大水遭遇,狭路相逢,各不相让,且时有暴雨瓢泼倾泻,推波助澜。

连续的雨水及大暴雨的酝酿和冲击之下,江河必定泛滥,其承受力已经远远不逮了,长江全流域大洪水于是发生。上游岷江的洪峰流量达40800立方米7秒,长江干流寸滩8月6日洪峰流量为63600立方米义秒,8月10日宜昌洪峰流量是64600立方米7秒,8月9日沙市最高水位4385米,枝城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乂秒。

7月份长江中下游长时间的降雨,已经使长江干流饱满横溢,在上游洪水到来之前,干流及支流尾闾水位已经很髙。7月中旬汉口站水位达26.93米时,丹水池堤防决口,汉口主要市区被淹没。上游大洪水滚滚而来之后,沿江沿湖决堤崩岸多处分流的情况下,汉口8月19日达至最高洪水位28.28米,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7秒。倘若没有溃堤分流调蓄洪水,城陵矶最大流量可达103200立方米7秒,汉口可达112900立方米7秒,已经远远超过河道泄洪能力。

由于洪水量的巨大,在奔突之中到了无坚不摧的地步,长江中下游堤岸垸田普遍决口,荆江大堤险象环生,沙沟子、一弓堤、朱三弓堤先后决溢,长江干流自湖北石首至江苏南通的江堤决溢漫流354处,几近崩溃。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流域区大部被淹,水没武汉100天。

“最深处达28尺7寸”。赫山、洪山饿死、病死的灾民来不及掩埋,只好挖几个千人坑,一层一层往里堆。据当时湖北省水灾急赈会从1931年8月到次年4月的统计,仅他们就掩埋灾民共32605人。湖北、湖南、安徽沿江沿湖一片汪洋大水,无数家园毁于一旦。京汉铁路长期停运,京浦铁路中断运行54天。

1931年洪水造成的损失,据当时报章记载,长江流域受灾人口2887万余人,死亡14.54万人,受灾农田377.3万平方公里,损毁房屋约178万间,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3.84亿银元。

长江洪水中最可怕的是连续、多次、大面积暴雨,然后是干流与支流的洪水不期而遇,合流而下,这便带来整个长江全流域的洪水之灾。

1935年,长江中游一场区域性的特大洪水,澧水、汉水流域遭极为惨重之灾,仅淹死者便达14.2万人。

是年7月3日至7日,鄂西和湘西北山地东侧,连下5天撕天裂地的特大暴雨。暴雨南部中心位处清江、澧水分水岭南侧山坡地带,五峰站实测最大雨量1281.8毫米。北部中心位于香溪河、黄柏河、沮河等中上游山坡带,兴山降雨量达1084毫米。五峰1天最大降雨量达至422.9毫米,天降雨量1076.7毫米,此-长江流域最大降雨量的记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末年。

我无法用笔墨去描述如下的景象:这场昏天黑地的大暴雨的笼罩面积达11.9万平方公里,澧水、清江、三峡地区及汉水中下游,尽在剧烈而绵长的大雨之中。

舟楫不通,港口关闭,雨下得地动山摇,山上石梁断裂滚落,人们躲在屋子里提心吊胆等死,所有的遮蔽均毫无安全感可言。

自宜昌至汉口,一片又一片堤崩岸决,荆江大堤横店子、堆金台、德胜台及麻布拐子先后溃决,江汉平原江水滔滔,洞庭湖区湘、资、沅、澧等四水尾闾圩堤大量溃决。最惨不忍睹的是汉江中下游和澧水下游,汉江左岸溃决,一夜之间淹死80000多人’澧水下游慈利、石门等沿江市镇在惊涛骇浪中淹死30000余人,居民房屋财产、大小牲畜全部付之东流。

为了研究水患,看来得首先研究暴雨,暴雨无一例外是洪水的先声,只知道堵决口而不去了解中国暴雨,决口是永远堵不完的。

本世纪中国大陆上发生的强度最大的两场暴雨,先是1935年7月的长江暴雨.后是1963年8月的海河暴雨。两相比较,时空分布的特征十分接近,但更多的奥秘仍然不得而知。

1949年6月,长江中下游又遭洪涝之灾,仅湖南一省死者为5.7万人。

1954年,长江出现百年罕见的流域性特大洪水,与1931年的洪灾相类似,成为20世纪前60年内两次最大的长江水患。两岸凡经历过这两次水灾的老自姓,心有余悸而没齿不忘。

如同1931年,1954年的汛期也来得早,大雨、暴雨又一次过早来临持续不去。4月的鄱阳湖便已经在雨迷雾蒙中了,5月的雨区主要在长江以南。查当时的气象资料,1954年长江汛期大气环流形势异常,从5月上旬至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期长达60多天。5月到7月的3个月内共有12次降雨过程,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还间有5次暴雨,为1954年汛期暴雨最为轰轰烈烈的全盛时期。

季风雨季提前进人长江流域,把汛期曾有的全部规律全部搅乱。7月份雨区北移,中心在长江干流以北及淮河流域,雨区范围广及91万平方公里,相应面积的总降水量达4280亿立方米,是汛期月雨量最大的一个月。8月份,气象的微妙变化是大气环流的副高压位置,往西伸而向北抬,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雨区移往四川盆地、汉水流域。5月到7月累计雨量达1200毫米以上,最大雨量黄山站达2824毫米0长江全流域雨声隆隆。

鄱阳湖、洞庭湖水系,似乎是得风气之先者。赣江在6月初、7月初发生洪水;沅江于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连续发生洪水;湘江比沅江略晚,大水发生在6月初之后,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达18300立方米7秒;澧水、资水也同声相应洪峰骤起。在这期间,汉水与大别山南侧各支流到7月中旬和8月上旬时,也终于按捺不住而洪流滚滚。汉口以下到湖口以上区间支流最大人江流量,7月13日已经达到13600立方米7秒。在不断的降雨及浪潮鼓荡之下,江湖纷纷活跃,水位急速上涨。汉口站在突破警戒水位263米之后,于7月18日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2828米二长江中下游水位全面抬高的危急情势下,6月25日到9月6日,长江上游又连续发生4次大洪水,宜昌站先后出现4次大于50000立方米7秒的洪峰流量,8月7日竟高达66800立方米秒,而枝城站更达71900立方米秒。为了荆江大堤不致土崩瓦解,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3次从太平口分洪闸分洪,分洪量分别为23.53亿立方米、17.17亿立方米、81.86亿立方米,总计分洪量122.56亿立方米。洪峰依然居高不下,便扒口分洪,分洪总量为1023亿立方米时,沙市水位44.67米,城陵矶水位33.95米,汉口水位29.73米,湖口水位21.68米,均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记录。

水利学家作过并非虚妄的推算:假如不分洪、不扒口、不溃堤,城陵矶站的最大流量应为108900立方米X秒,汉口则是114183立方米7秒。

我们再来看看文字已根本无法表达其惊心动魄的洪水过程:长江上游干流洪水经荆江分洪、四口分流后,8月7日洪峰到达石首,最高水位39.89米。8月8日监利最高水位36.57米。洪峰涌过监利,8月8日到螺山站,最高水位33.17米,最大流量78800立方米秒。洪峰到汉口,汉水洪峰涌起,汉口站出现最大流量76100立方米7秒,18日达到最高水位2173米。鄱阳湖水系的洪峰来得早,下游安庆、大通等站最大洪峰出现时间早汉口约半个月,大通站8月1日最高水位16.64米,最大流量92600立方米秒。

1954年的长江大洪水,过来人记忆犹新,而相关资料只要触及便有心慌目眩之感:

长江干堤及汉水下游堤防溃决61处,溃之不足扒口13处,支堤民垸崩塌无数。洞庭湖区圩垸溃决7070,淹没耕地25.7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65万。

溃决口的分洪量达245亿立方米,湖水淹没耕地16.2万平方公里,538万人沦为灾民。鄱阳湖区王河尾闾,周遭圩堤大部被毁,16.2万平方公里耕地成为泽国,灾民171万。安徽无为大堤决口,淹耕地313万平方公里,灾民2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