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得了气管炎怎么办
5450300000001

第1章 基本常识(1)

如何认识气管

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食管的前方,是一个由软骨、肌肉、粘膜和结缔组织构成的管腔。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相当第6颈椎平面,向下进入胸腔,其下端相当第5胸椎上缘,在此分成左右两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隆凸,其边缘光滑锐利。气管软骨以呈向后方开放的马蹄形不完整的软骨环为支架,共计16~20个,以气管环韧带将其互相连接。气管的长度及内径依性别、年龄及呼吸状态而不同。成年男性长约12cm,女性约10cm,气管内径左右约2.0~2.5cm,前后约1.5~2.0cm。气管环的缺口约占气管横断面周长的1/3,由纵行的弹性结缔组织纤维和横行、斜行平滑肌加以封闭称气管膜部,形成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紧接。故呼吸时气管可以扩大或缩小。气管在其下端分叉处比较固定,其余部分较易活动,可随头部伸仰、颈部转动、吞咽、呼吸等动作而变换位置。气管、支气管覆以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运动呈波浪式,方向向上,下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什么是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而来。

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为多,多流行于冬季,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发生于普通感冒或鼻咽、喉及气管支气管树的其他病毒感染之后,常伴发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和引起风疹和麻疹的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此外,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也可引起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与病毒、细菌、物理、刺激性化学气体、寄生虫病、某些传染性疾病以及异性蛋白的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常见的诱发因素是受凉、过度劳累以及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炎、咽炎或接触空气中的污染物等。急性刺激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可能有植物、矿物粉尘;强酸,氨,某些挥发性有机溶剂;氯,硫化氢,二氧化硫或溴化物的气味;环境刺激物臭氧和二氧化氮或吸入烟草制品等。

急性支气管炎在中医临床中多属“咳嗽”范畴,其发病主要是由肺气失降引起,但与其他脏腑也有一定关系。祖国医学认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熬津液,故咳嗽痰黄而稠,或咳而不爽;邪客皮毛,故有头痛、恶寒、发热等表证;肺开窍于鼻,咽喉为呼吸之门户,热郁于肺,肺气不利,故见鼻塞,喷嚏,咽喉疼痛,声音沙哑;热灼肺络,络伤则血不循经,高见痰中带血丝;肺失宣降,累及脾胃,气逆则恶心呕吐;痰阻胸隔,气机不利,因而咳则胸腹疼痛。

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哪些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咽痛、声嘶等,全身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咳嗽开始不重,呈刺激性干咳,痰少或无痰。1~2天后咳嗽加剧,因支气管内炎性分泌物增加而逐渐出现少量黏液状痰,并很快转为脓性痰,明显的脓痰提示有多重细菌感染。有些病人有烧灼样胸骨后痛,较重的病例往往在晨起、睡觉体位改变、吸入冷空气和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有的甚至终日咳嗽。咳嗽剧烈时可伴恶心、呕吐或有胸、腹肌痛。如伴发支气管痉挛,还可有哮喘和气急。

急性支气管炎一般呈自限性,在无并发症的严重病例,发热38.3~38.8℃及全身不适可持续3~5天,随后急性症状消退,咳嗽有时延至数周方愈。持续发热提示合并肺炎,可发生继发于气道阻塞的呼吸困难。

无合并症的急性支气管炎无明显的肺部体征,可能闻及散在的高音调或低音调干罗音,偶尔可在肺底部闻及捻发音或湿罗音,尤其在咳嗽后,常可闻及哮鸣音,持续存在的胸部局部体征提示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咳嗽,但要结合临床具体表现,排除与咳嗽有关的其它肺部疾病。体检时,肺部可闻及干性罗音、湿性罗音、哮鸣音。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范围,X线胸部透视也无异常可见。然而,也有一些突发性病人在起病急、症状严重时,血白细胞计数检查、X线胸部透视可以出现病理性变化。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对诊断也有裨益。

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我国北方多于南方;在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慢性支气管炎起病多隐匿,病程较长,主要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感染为主要症状,病人因咳痰费力,故咳嗽明显,当黏痰被咳出后才感舒适。感冒或感染加重时,痰量增多,呼吸困难,有的看似很轻,可骤然转重。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致病原因是由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疗,经反复感染,长期刺激造成的。过敏可能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同时它也是重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

带来这些刺激的致病原主要有:吸烟、受凉、伤风、吸入粉尘、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刺激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一再受到感染,导致这些管道的衬膜变厚,扭曲变窄,并被过多的粘液及管壁过度收缩而阻塞支气管,便会造成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第一个症状就是晨咳并咳出痰液,有时干咳,有时咳白粘液痰。到末期则咳嗽、呼吸困难,喘鸣几乎终年不停。慢性支气管炎病情严重时产生呼吸道衰竭和肺癌。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连续2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有喘息者称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无喘息者称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是: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慢性病持续3个月或以上,连续发作2年或更长时间,并能排除心、肺的其他疾病。因此病早期症状不重,而且病情进展缓慢,常不引起人们重视。但如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进一步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不易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身体健康。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其内在因素与脏腑有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其中与脾、肺、肾关系密切。因为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容易出汗,常易感冒而诱发支气管炎。脾阳虚衰,水湿不运,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湿上泛而为病。肾阳亏虚,肾元不固,纳气无权,而为咳喘。且“痰之源,本于肾;痰之动,主于脾;痰之成,贮于肺”。肺脾肾三脏中,尤以肾为重要。且肾为先天之本,寓真阴真阳,全身之阳赖肾阳供给,全身之阴靠肾阴滋养。若肾之阴阳失调,可加速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支气管炎多数起病很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之外并无特殊,故不易被病人所注意。部分病人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以后症状即持续,反复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1.咳嗽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病人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表现为分泌物积聚支气管道腔内引起的反射性咳嗽,这时候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后就会加重病情。痰液的多少与咳嗽成正比,咳嗽可能是大病的先兆,特别是接触刺激物、过度劳累、气候变化后出现的咳嗽,而气候一旦转暖又有些好转,这就证明已经患上了支气管炎。

2.咳痰

一般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咳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由早晨排痰到随时都有大量痰液分泌,尤其是晚间睡眠时,气管道腔内痰液不断,加之副交感神经的相对兴奋,一旦体位变动,就会引起大量排痰,甚至整夜痰喘不得停息安卧,非把痰排净了方能小憩片刻。到了这种程度说明已经进入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时期,并有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

3.气喘

由慢性支气管炎痉挛引起喘息,伴有哮鸣音反复发作,胸闷气堵,苦不堪言,由原来的冬季发作变为不分季节。至此疾病进展就会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出现心悸心慌、水肿、乏力、气短欲毙、胸背疼痛或全身不适以及一走动就喘的情况,以致生活难以自理。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4.反复感染

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罗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本病早期多无特殊体征,在多数病人的肺底部可以听到少许湿性或干性罗音。有时在咳嗽或咳痰后可暂时消失。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听到广泛的哮鸣音,喘息缓解后又消失。长期发作的病例可发现有阻塞性肺气肿的征象。

慢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慢性理化刺激、感染、过敏因素、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减退、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遗传因素等;可分为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两类。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将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内因

(1)从基因结构分析,患者呼吸道基因结构异常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

(2)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空气具有过滤、加温和湿润的作用;气管、支气管黏膜的黏液纤毛运动,以及咳嗽反射等,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有抗病毒和细菌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减弱,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的条件。包括抗体合成缺陷、细胞免疫缺陷、白细胞和补体系统的不正常。机体抵抗力较差,有过敏体质的人或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的老年人容易发病。老年人常因呼吸道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减少,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等,致患病率较高。

(3)自主神经病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2.外因

(1)吸烟:吸烟及其他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香烟的烟雾中有20多种化学物质对呼吸系统有刺激和毒性损害作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丙烯醛、氰化物等。这些物质可以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运动受到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肺泡液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减弱。国内外研究均证明,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吸烟时间越长,烟量越大,患病率也越高。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2)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加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早期(一般指一周内)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约90%以上为病毒。能够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和亚型达160余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病毒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或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染。在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黏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从痰培养结果发现,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4种为最多见。感染虽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说明为其首发病因。只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细菌可以直接感染,但多数继发于病毒感染后1周左右。

(3)理化因素:空气中的有害粉尘颗粒、有害化学气体和烟雾,以及花粉、有机粉尘均可以成为过敏原,或抑制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引起本病发作。许多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能减低肺部防御功能,降低肺泡吞噬细胞功能和胞内溶菌酶的活性,抑制干扰素或抗体的产生。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之一。接触工业刺激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人,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远较不接触者为高,故大气污染也是本病重要诱发病因。近年来,城市中家庭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有害化学物质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日趋增多,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4)气候:气候突变,寒暖失常,秋冬季寒冷时节,人体鼻腔咽喉部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细胞破裂,容易受外来致病因素影响。寒冷常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天寒冷季节,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除减弱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外,还能通过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困难等,有利于继发感染。

(5)过敏因素:据调查,喘息性支气管炎往往有过敏史。在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细胞数量与组胺含量都有增高倾向,说明部分病人与过敏因素有关。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

综合上述因素,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气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础上,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长期反复作用,可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如长期吸烟损害呼吸道黏膜,加上微生物的反复感染,可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甚至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慢性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