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七彩的天空
5450700000001

第1章 在人生的迫降场上(1)

焦灼的等待结束了。终于起飞了。

当飞机微微地抬起机头离地的一刹那,不知为什么,他的双眼涌满了泪水。

一架巨型轰炸机正载着震动中国和世界的惊雷一我国第一颗空暴原子弹,在万米高空翻滚的云山雾海,呼啸着向西,向西……爆炸时间定在十点整他伏在瞄准具上,心仿佛停止了跳动。他双手不停地转动着各种旋钮,把瞄准具的十字线紧紧压在看上去只有五分硬币大小的靶标上,试验的成败在此一举能否投准,拿到数据,亦在此一举。

弹仓开了。九点五十九分十秒。他大叫一声:“投下! ”

原子弹脱钩而出,飞机猛地向前一蹿。他朝前看去,椭圆形的乳白色的原子弹像离弦之箭,直朝靶标射去。他感觉很好,就像打篮球出手投篮一样,这球非进不可。

他迅速拉上安全防护遮光罩。飞机增速脱离。几道蓝白相间的强烈闪光倏地掠过。好奇心迫使他又拉开了遮光罩。

一个通红耀眼的巨大的火球正悬浮在靶标上空,好像早晨经过海水浴洗过的太阳,往日清晰的十字靶标,那条环型公路,四周像现代化城市的效应物群,顷刻间就被翻滚扭动的云海覆盖了。

冲击波伴随着炸雷般的吼声过来了。飞机抽风似的上下左右剧烈颠簸,像汽车高速驶过搓板路。

转眼之间,一条褐色的巨龙扭动着粗壮的身躯,昂首冲天,拔地扶摇而起。翻卷涌动的蘑菇云不断地变幻着姿容。最后,在万米高空的顶端,竟然幻化出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来。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爆炸。原子弹准确地落到了靶心。地点,祖国的大西北。时间,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四日。这一天,是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也是他人生中最光彩的一天。

这个投弹手的名字叫于福海。

十七年过去了。

于福海刚疗养回来,正兴冲冲地准备飞行,师政委把他叫了去。

走出办公室,他像丢了魂似的。面色苍白,两眼无神,浑身像被抽了筋,软绵绵的,没一点劲儿。脑子里除了“你停飞了 ”之外,一片空白。

机场上传来发动机高转速试车的阵阵轰鸣声,那轰鸣像雷霆一样,震得大地和空气都在抖动。往日听起来亲切悦耳,现在却变得锥子似的钻心,像在嘲笑他:“你不行了,你不行了 ! ”

他真的不行了,深一脚,浅一脚,好歹没走错门。回到家,他呆呆地坐了半天回不过神来。老伴摇着他问:“你怎么啦? ”

“我停飞了。”

老伴看见他快哭出来了。

停飞像个霹雳把他击倒了。家庭的幸福是相互牵制的。他的幸福失去了,老伴和孩子的欢乐也没有了。头几天,他例外地没有起早跑步,成天长吁短叹,坐卧不宁,吃饭味同嚼蜡。家里的空气像结了冰,孩子们的脚步都放得轻轻的。熟人飞行回来,在他面前都收起笑容,生怕刺激了他。

他以为自己一直能飞,论思想,论技术,论身体,哪一点不行?他巳经稳稳当当地飞了三十二年,一千八百多小时,连个闪失都没有。

他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开国元勋们的检阅;他飞过大西北的茫茫戈壁,完成了一次次重要的科研任务:他飞遍了祖国的大部分空域。尽管天空中什么痕迹也没留下,在档案中却留下了“轰炸技术能手”,一次一等功,五次三等功。十七年前,周总理还宴请过他,和他握了手,照了像。吃饭时,他左边是陈毅,右边是贺龙……他多么想继续飞下去创造一个飞行年龄的最高纪录啊。可现在,他被迫降落了,擦了一身的伤,心头也划下道道伤痕,虽然看不见,却叫他更痛苦。他觉得自己像只断翅的鹰,在地上痛苦地挣扎,扑腾……他不甘心!不服气!往常早上他沿着营区的环形公路跑两圈,现在他多跑几圈,直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巳经好长时间不上悬梯了,他赌气似的爬上去,不歇气地来回转它几十下,下来后,他抑制着阵阵晕眩和心慌……他从镜子中打量自己。吓了一跳,两腮下陷,眼睛大了些,额上皱纹更深了,白发也不知什么时候争先恐后地从黑发中钻了出来。五十一岁的人了,老了,真的老了,认命吧!

他独自坐在门外,呆呆地看着天。天空仍然是那样熟悉而又神秘……他第一次尝到了人生悲凉的味道。

像他这样的老空勤’ 一般都是停飞以后就转业,果然,不久就宣布他转业了组织上为了照顾他进西安,任命他为西安驻军某部的副处长由于满编,不报到不转关系,就地等转业安排他平静地接受了。

理智可以平复感情的波澜,但潜意识却常常跑出来作怪。他经常做噩梦:不是忘了带航图,就是扳错了开关,记错了数据,再么就是飞机老是贴着树梢和山头转来转去……直到吓出一身冷汗。醒来,总有一丝惆怅久久地不愿离去……一九八三年,关中地区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三月,爆满绿星的枝条就在春风中起舞了。

一天,师长推开了于福海家的门:“老于呀,新的核试验任务又下来了。我们经过请示,决定你不转业了,留下来参加这次任务。你有什么意见? ”

他心头一震。一颗沉落的心又升起来了,连忙说:“我听组织的,我听组织的。”

事后,他才知道,这是我国大气层中的最后一次核试验了。任务下来后,师长翻着花名册扒拉来,扒拉去,组织过领航计风的就剩下他了。他们部队在历次核试验中主要任务是投准核弹,保证科研部门拿到效应数据。在投准核弹上,他有一手绝活。为了保证这次任务的完成,师长专门向空军机关提出请求,把他留了下来。

自己并不是被抛弃的人,还有用呵。他冷却下去的热情又突地燃烧起来。他这辈子和我国空爆核试验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都让他赶上了。简直太幸运了。对!最后一次,一定要干得漂亮,为自己的一生画一个光辉而又圆满的句号。

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他洗了军装,刮了胡子,浑身上下收拾得利利索索,腰板挺得笔直,走起路来脚底生风,突然之间像换了个人。

他一头扎进保密室,去做资料准备工作。他找到了那两个熟悉的皮箱。那里面装着本部队十二次执行一其中九次是他亲自参加过的一核试验任务的所有资料。打开皮箱,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空投第一颗原子弹,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没有资料,没有经验! 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原子弹能否投下来,会不会提前爆炸,爆炸当量和设计当量是否一致,爆炸后飞机能否脱离危险,这一切都要靠实践来检验。他们闯过来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立即准备试验氢弹。由于氢弹爆炸当量大,要在弹体上加降落伞,延长起爆时间,飞机才能脱离危险空域。这却给投弹精度出了大难题。为了求证,他曾东奔西跑,有一回和串连的红卫兵挤在同一列火车上。车厢里,座椅上下,小桌上,行李架上,连厕所里都挤满了人。双脚离地,人都倒不了。这些红卫兵哪能想到,在他们四处爆炸精神原子弹时,这车厢里却有个真搞核武器的人呢。于福海日日夜夜在思考。开伞前,它和普通炸弹差不多。开伞后,它就随风飘落了。为了投准这颗弹,他和同志们整天焊在一起,反复计算、试验、分析论证,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他发明了一种方法,不但能把我国第一颗氢弹准确地投到靶心,而且使以后的带伞核弹的投弹精度有了保证。由于他的这个方法中含有感觉和经验的成分,一些领航员把它戏称为“于福海的祖传秘方”。

如今,祖传秘方又用得着了。于福海兴致勃勃地给飞行员、领航员上课,讲空投核弹的特点和要领’讲对高空风的计算和修正’讲自己第一次投原子弹的心情,教会他们如何消除心理压力。

飞机上天,他在塔台里,飞机落地,他在座舱里,手把手教领航员攻克特种技术设备的使用难点,纠正痼癖动作。

他给气象台打电话,了解空中气流情况,他要求靶场检靶员测量炸弹距离时把皮尺拉得直一些。

为了提高投弹精度,他给领航员们一个弹着点、一个弹着点地分析……四个多月的训练,像副灵丹妙药,使他完全恢复到停飞前的模样。他的一颗心又重新飞进仪表盘星罗棋布的座舱,飞上了万里蓝天,飞向了大戈壁深处的试验场区……可不知为什么,训练任务逐渐减少,预定转场时间一推再推。最后,试验任务终于暂时取消了。什么时候再搞,谁也不知道。

任务撤了。临时组成的小分队解散了。别人各归其位,他却进退两难。确定转业时,他是副团长。回团里吧,巳没他的位子,去军机关吧,又明确过不报到。他又一次被迫降落,成了“天上不收,地下不管”的人了。

这时,他老伴和孩子的户口巳经落进西安了。军机关借给他一间旧平房。小儿子在西安上学,老伴去照顾,这房子就成了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