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5451000000033

第33章 兰州的庄

城市是多由农村发展起来的!乡村农庄是一些城市的初始形态!当然不是所有城市的初始化形态!因为有些城市是从无到有!直接在一定地点上建造起来的“一般的城市与乡村农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兰州的庄就是这样“兰州城区的周边有不少村庄,虽然城市化吞噬了一些村庄,使之化成了城市,但是或多或少总带着些村庄的影子,或人、或景、或物“位于安宁区的“水挂庄”,就是名存实亡的一个旧时村庄““水挂庄”,既然是兰州城的旧村庄,总是有些来历的“改革开放前,位于零星居民与广大农田之间,现在已化作安宁城区的一部分,担当一个地名的责任““水挂庄”因为有个水字,自然与黄河有关“村庄要发展,农业牧业要丰收,没有充足的水源是万万不行的“安宁区是从明清时期的城堡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屯田移民临近黄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和农牧业生产“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提水灌溉!最大限度的发挥水浇地的作用!是边关屯田民众的心愿!于是出现了提水浇地的机械设备--水挂子。水挂子是安置在水流充足之地!使用牲畜拉动的木制机械!也可以由人推拉提斗出水!技术方法同水车一个原理!但不是水磨。水磨是利用水流的旋流运作的!水挂子却是从河里提水人斗!吊挂水斗灌溉农田。

水对于人和生物的生命至关重要,实在地,所有的美丽和生机都取决于水。困扰甘肃的经济欠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干旱缺水。甘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青藏高原东北和西秦岭北端,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客观地决定了这一地区的降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多风,大部分地区干旱或半干旱。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就应对水荒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西汉河西设置郡县以后,移民屯垦,首先就是兴建水利。敦煌有关文献记载:“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人其泽,溉其民。”“南籍端水”就是现在的疏勒河,当时的河西在张掖引黑河水,在武威引石羊河水灌溉农田,发展农牧业,取得了较大成效,使得移民安居乐业,不再逃跑。

兰州处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80%的土地面积属于黄土高原。兰州地区的黄土层平均厚度都在30米左右,一些地方甚至厚达200~300米,比城墙的拐角厚多了。所以以后形容人的脸皮太厚,不妨用“比兰州黄土层还厚”来试一试。厚重的黄土,虽然形成自然景观可以引人思古怀幽,大发诗性,或者挥毫泼墨,让文字笔墨变成金钱房屋或美人,抑或成为官场人场市场的宠客,但毕竟有运气的只有少数,绝大部分的平民百姓过日子,还得依靠阳光空气土地和水。解决水荒的关键最终还是要靠百姓们齐心合力,如同今年遭受百年不遇干旱的云南和贵州,许多取水节水的方法和措施,都是依靠平民百姓的智慧创造和经验的积累来解决实际问题。

兰州的水挂庄,过去有多少,官府史官似乎不大感兴趣,记载的不多“甚至完全省略。但是水车、水磨、水挂子“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沿河两岸,浇灌着土地,喂养着人民。

现代工业社会的科技进步,推动了水利科技的优化,涌现出大量的适应各地实际需要的水利设施和技术手段。比如修筑水库、渠道工程,发展机井、电灌、河堤、截引地下水,运用水轮水泵进行旱地高提灌工程,改变旱区环境。这些举措,都较好地改变了兰州或甘肃的风沙干旱与生态状况。

近几年的人畜饮水改水工程,还有效地遏制了甘肃农村一些地方的氟中毒、大骨节病的蔓延。随着高扬程提灌工程的引水上山,处于黄河干流的兰州、皋兰、榆中、白银、靖远、景泰、永靖、东乡等地,已经改变了“山是和尚头,黄河白白流,一年苦到头,仍为吃喝愁”的局面。

现在山绿草稠,人们衣食丰足,精神振奋,实现了农村通水、通电、通路,为广大城乡居民发家致富奔小康创造了基础条件,甘肃水利工作者的贡献有口皆碑,功业斐然。过去许多荒山秃岭的村庄转变成了植被葱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乡村旅游点,开办了“农家乐”。恬静蓬勃的绿色农村景观和田园风光,吸引了城里人不断前来乡村观光游览。

有时候,一些表象会掩盖事物本来的面貌和本质,使人忘却本源。

便捷丰富的自来水,会让我们忽视并非无限的水资源。从地球上看,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洋的总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0%以上,好像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海洋的水富含盐碱,人们不能直接饮用或利用,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转化成为淡水,才能供人们使用。据有关科学家论断,陆地上各种水的总量占地球总水量的2.8%,但是其中大部分是以固态的冰川形式存在!目前还不能直接为人们所利用。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等等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4%。可见,有限的水资源生态现实,与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多么不相适应。同时,由于水资源危机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恶化,甚至由此引发的一些区域性局部战争,越发造成人类的灾难。这一切,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不能不让我们反问:今天的人类,应当如何对待这个资源有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