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沂评说
5455600000029

第29章 文艺大师交往研究(2)(1)

追求作品的史诗性品格,是茅盾倡导艺术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价值意识的重要体现。茅盾的创作,总是以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派,反映博大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错综复杂的时代生活。他不仅注重展现宽阔无垠的生活景观,择取价值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深入发掘社会历史的底蕴和走向。《蚀》、《子夜》等作品,都描写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的壮剧,获得了时代性作品和百科全书的美誉。陈沂创作《白山黑水》长篇小说时,也力求追求作品的史诗风格。东北三年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性战争,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但要将这一历史浓缩为小说,酝酿成淸晰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非为易事。作者原本想反映辽沈决战,但辽沈决战不足反映东北战争全貌。为追求史诗风格,作者毅然选择了反映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全貌的方式,来创作《白山黑水》。从已问世的《白山黑水》上部来看,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派。作品从我军接受日军投降写起,紧接着描写我军和国民党军队火速入关的情景;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大举进攻;我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下,巧妙地粉碎了国民党进攻。作品反映了博大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错综复杂的时代生活。如小说描写东北当时的形势,是异常复杂的:从国际上看,涉及到日、苏、美;从国内来看,上至双方最高首领,中到军事将领,下至基层士兵;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东北战场,变幻风云,尽收书中。作品亦深入发掘社会历史的底蕴和走向。如小说结尾,描写我军攻克鞍山,《自卫报》社论大量印发和东北局形成七七决议。这些描写,都显示了东北解放战争即将出现的转机,即我军由防御转入进攻。所以说,尽管《白山黑水》下部还没问世,但作者已为读者指明了战争的走向。

巴金与鲁迅、茅盾的现实主义还是有区别的。鲁迅与茅盾的作品,基本上是采取了客观不动声色的写法,巴金却不能。巴金的小说常常更直接写进自己的经历、亲身见闻、感受和思想波澜,而且有一股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这是一种更富有主观色彩的现实主义。陈沂归纳巴金的现实主义特点为正义感和热情。在《白山黑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正义感和热情的存在。作品描写淄博矿山日本人,在投降前夕,都聚集矿山大楼前听广播:真是万万没有想到,从收音机里传出的是他们的天皇宣布皇国无条件投降。多么突然而沉重的打击呀!对那些武士道,简直比当头猛击一棒还重。部队长吉田大佐当时就把收音机一拳打落在地上,由于线未断,收音机发出沙啦一声长啸。在场的日本人,男女老少都哭了。妇女们都跪在地下,全场顿时哀声一片。那些平时作威作福的皇军和他们皇国的臣民们,几时受过这个来?在他们心目中,在他们日常的言行中,总是叫人家投降,哪有叫他们日本人自己投降的道理?而且还是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到东北挑起内战,作品描写道,天已经乌黑了,蒋介石还嫌不够黑,一定要在屋里的电灯上蒙上一块黑纱布,他们像在重庆他的主席官邸一样,继续密谋。为掩护全军从四平顺利撤退,工先德固守塔子山,最后战至一人。5月的太阳已经惨淡无力了,逐渐向西山坠去。山下的枪声也渐渐稀疏起来。王先德已经一天水米未沾,两次战至最后一人。但他还是勇敢地站了起来,伸伸那疲惫不堪的身躯,仰面迎着晚风。晚风徐徐吹来,他感到遍身淸凉,心旷神怡,他禁不住在山顶上发出了一阵胜利的大笑。充满激情的语言,在作品中比比皆是,这同巴金的作品特点是有联系的。

鲁迅、茅盾虽然巳长辞人间,但陈沂时常撰文怀念他们,认为文坛不能忘记他们。巴金与陈沂同住上海,两位老人还时常见面。陈沂对笔者说,他与巴金关系亲如兄弟。

1994年5月写于江西九江发电厂宿舍。

陈沂与梅兰芳和刘海粟的友情

早在50年代,陈沂任总政文化部部长之时,就在其著名的文艺论文《文艺杂谈》中强调道,领导就是服务。听其言察其行,纵观他在领导岗位上的业绩,证明他是言行一致的。他多次强调说,要给作家、艺术家创设好的工作条件。他亲自帮助作家、艺术家解决困难,与众多作家、艺术家结下友谊。如已故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元钧,撩长山东快板。陈沂亲自动员他入伍,为战士服务;解放军授衔,陈沂也特别关照他。高元钧对此很感动。在陈沂落难时,高元钧特地找到陈沂,表示决不相信陈沂是右派的结论,要首长好好保重。

在不同时期的领导岗位上,陈沂为艺术家服务,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艺坛佳话。下面,笔者采撷他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和著名画家刘海粟交往的片断,以飨读者。

(一)

在上海建城700周年纪念展览会上,有一幅梅花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已故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的大作。这幅作品,便是陈沂与梅兰芳友谊的结晶。

陈沂复出后,在北京工人俱乐部看梅葆玖演《穆桂英挂帅》。在休息室会见了梅兰芳爱人福芝芳。她告诉陈沂说:梅先生在世时曾叹道,好些年没见到陈沂同志,也不知他现在何处。我死后,你如果有一天能见到他,把这幅梅花图送给他,留个水久的纪念。

陈沂到上海不久,便收到梅夫人亲自署名福芝芳1979年夏拾畹华旧作以赠陈沂同志的这幅乙酉春梅兰芳画给陈沂的画。

一代著名艺术大师梅兰芳,至死还未忘记遭难的陈沂,还留下遗言、遗作瞄之。可见艺术大师品格的高尚。这件事,多年来一直使陈沂感动不已。陈沂自然也常常忆起同大师交往的往事。

30年代初,陈沂在北平从事地下党活动时,就慕名去看过梅先生演出的《虹霓关》,感觉很好。平津战役后,陈沂所在的四野进驻北平。北平市请梅先生演《霸王别姬)〉招待部队。戏刚完,大家就纷纷离座外出,没有人想到鼓掌。四野参谋长刘亚搂见状,气得振臂高呼,立正,向后转,坐下。然后起立,带头鼓掌,表<示感谢。梅先生也连出来三次谢幕。事后,陈沂奉刘参谋长命令,特地到梅先生住地去看望,表达四野官兵的谢意和敬意。他俩像老朋友似的谈心。梅先生谈到那次演出说,开始他有些不高兴,心想闻名已久的解放军怎么也会不够礼貌呢?但马上就为刘参谋长和大家的举动深深感动了。他又了解了解放军的一些情况,陈沂一一告诉了他。告别时,梅先生说:我愿深交你这个解放军的朋友。

50年代,陈沂在总政文化部工作,同梅先生见面的机会就多了,友谊也加深了。他俩同时担任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二职,冒着炮火去朝鲜慰问子弟兵。在朝鲜,不管在什么地方,临时搭的戏台,或者汽车拼的舞台,乃至坑道,梅先生都去演出,而且坚持化妆演出。陈沂由衷地称赞道,梅先生完全可以当得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