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沂评说
5455600000028

第28章 文艺大师交往研究(1)

陈沂与鲁迅茅盾巴金关系谈

陈沂从事文学活动多年,与文坛大师常有接触,深受影响。从《文艺杂谈》著作中来看,鲁迅、茅盾和巴金,这三位文学大师与陈沂有交往。下面。笔者先介绍他们的联系,然后略述陈沂受的影响。

(1)陈沂与鲁迅的联系。早年他在内陆成都求学,就开始接触了鲁迅著作;由于水平有限,许多作品看不懂。30年代初,陈沂到上海求学,同时参加左翼文化活动。有一天,组织上通知他去参加会议,并发给了入场证。主持会议人宣布请鲁迅先生讲话。鲁迅先生进来了。平头、小胡、长袍,脚步轻盈。这是陈沂第一次见到鲁迅。鲁迅的讲话,就是后来发表的《对于左翼怍家联盟的意见》。陈沂对这次讲话印象深刻,认为听了讲话后,才算是稍稍懂得了什么叫左翼文学,什么是左翼作家和什么是左翼作家联盟。陈沂后来到北平从事左联工作,当选为左联候补执委。1932年1月鲁迅到北平探亲,陈沂在台静农家里与鲁迅聚会。陈沂后受河北省委和北方文总委托,专程到鲁迅家里汇报工作开展的情况。鲁迅肯定了左联的工乍。我记得,他再三嘱咐我们:你们要做泥腿子(农民)的工作;还嘱咐我们,要好好搞工农通讯运动;也鼓励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办刊物,不要只寄托希望于那些名作家,名作家不一定写出名作品。得到鲁迅先生的赞扬和鼓励,陈沂他们继续加强了在群众中的组织工作。

半个世纪后,在鲁迅先生涎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陈沂从三个方面高度评价和概括了鲁迅待点和精神:

紧跟时代、反映时代、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时代车轮前进,这是鲁迅的第一个特点,也是他奋斗一生的第一个革命精神。

韧性战斗,哪怕只是一个人,也要战斗下去,这是鲁迅的第二个特点,也是他奋斗一生的第二个革命精神。

爱护培养和关心文学后进,这是鲁迅的第三个特点,也是他奋斗一生的第三个革命精神。

(2)陈沂与茅盾的联系。30年代初,陈沂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蚀》,尽管有人批评这部作品,陈沂却很喜欢这部作品。30年代中期,陈沂又回到上海。他向受到茅盾和鲁迅支持的《中流》半月刊投稿,接连中了几篇,特别是写家乡贵州和国民竞南京监狱的事,引起了茅盾的注意。茅盾通过《中流》编辑部转告陈沂,希望得到他的小说稿。作为一个无名之辈,受到如此礼遇,他自然十分兴奋,立即整理了一篇反映国民党别动队胡作非为的小说《别动队下乡》寄给茅盾。茅盾很快回信说,小说已转到《文学》杂志。后来,茅盾又来信说,《文学》主编认为小说文理欠通,退了回来;但他却坚持己见,把小说又推荐到另一个大杂志。那杂志考虑到小说写了国民党的事,不便采用。最后,茅盾很遗憾地把小说稿还给陈沂。从此,陈沂更敬重茅盾了。陈沂离开上海,奔赴抗日前线,还得到茅盾的鼓励和资助。陈沂在太行山,得知茅盾在香港主编《文艺阵地》,还托刘白羽带了一篇写敌后民兵打鬼子故事的小说《乔粪孩》给他,向他报告自己仍没放弃写作。

解放后,陈沂遭到批判,茅盾托人带口信给他,要他善自珍重。陈沂复出后,到茅盾家拜访。茅盾鼓励他把这些年坎坷的生活经历写出来,一定会成为名著的。

陈沂特别推荐茅盾的《蚀》、《子夜》和《腐蚀》这三部长篇小说,认为这是描写伟大时代现实主义的作品,因而一定会万代流传下去他在悼念茅盾的文章谈道:我们应该像茅盾同志那样,用现实主义来写我们的时代,推动我们时代的车轮前进。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应该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特别是青年,我们祖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们的祖先和革命前辈是怎么走过来的。茅盾同志这三部作品,写的是我们最艰难的年代,让我们从中获得教训,温故知新,继续前进,走向胜利。

(3)与巴金关系。建国后,陈沂任总政文化部长一职,邀请巴金赴朝写作,并派警卫保护。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陈沂以巴金为例,号召青年作者向他学习,表现军事主题。他说,巴金身体不太健康,然而仍是十分热情地到了朝鲜战场,深入部队,写出了好作品,巴金并把他的一个散文集题名为《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他是何等热爱部队,何等热情地描写这个伟大的军事主题啊。他在《文艺杂谈》中,谈到了他与巴金的关系。他说,从他个人这几年和作家们相处的经验看,文艺创作有领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坏处。首先是我们的作家并不是那样才高百斗、学富五车,即如巴金先生,他对《家》、《春》、《秋》,《雾》、《雨》、《电》等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时代背景是很熟悉的,加上他的正义感和热情,因而他创造那些典型才是比较容易一些的,同时也是成功的;然而要写新人的时候,比方写志愿军,他从没有拒绝过领导,甚至一个普通的士兵,他都当作领导在看待。我的看法,所谓文艺上的领导就是帮助作家丰富生活,丰富斗争,从而丰富他的创造。

历史进入新时期后,为繁荣军事题材文学,作家协会和总政文化部联合召开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巴金和陈折均应邀出席会议。陈沂在《愿为军事文学再做微薄贡献》的发言中,首先便赞成巴金的讲话。他在发言中,从两个方面肯定巴金的讲话:其一是,巴金同志讲得好,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读者是并不喜欢瞎编的东西。深入生活这个问题还要讲。当然,作家深入生活的方式,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而各有不同。但是,都要深入生活,这是相同的。其二是,军队要有一支专业的文艺队伍,巴金讲话中提到的作家,应当受到人民和指战员的尊敬、爱戴。许多脱了军装的作家,现在对我们军队还很有感情,他们仍然可以继续写下去。部队作家更要珍惜自己的光荣,作出更多贡献来。大家都要有志气,要坚守这个阵地。

陈沂特别肯定巴金的艺术功利观,不止一次地强调这点。他重新复出工作后,拜访许多有威望的作家、艺术家,其中包括巴金。有一次我去巴金同志家,我们谈到过去写东西,虽然没有人叫我们去生活,写作是为了吃饭,伹也不是单纯为了吃饭,也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自己主观上还是有一定的目的而写作的。我们干文艺工作,总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像巴金同志,虽然当初没有人和他谈过这个问题,他是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去写他的作品的,但也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创作的东西给谁看,鼓舞谁。作家总是有自己的想法。陈沂的论述,是符合巴金的创作思想的。巴金曾反复表示,他永远不会忘记高尔基的名言:一般人都承认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使人变得更好,这是巴金尽心追求的价值目标。这种价值追求使他始终把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作为自己探求的艺术命题。直到晚年,他仍在追求。《随想录》,便是追求的结晶。只有自己讲真话,才能使人变得更好。

(1)鲁迅、茅盾和巴金对陈沂的影响,首先是人格、精神方面的。他归纳鲁迅精神有三点,这正是茅盾和巴金所共有的精神。

陈沂说,紧跟时代、反映时代、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时代车轮前进,这是鲁迅的第一个特点。陈沂认为茅盾的几部代表作都具备了时代精神,尽管有人非难他的作品,而我却从这部作品中感到他写的中国青年--大革命失败前后形形色色的中国青年,有动摇、追求、幻灭,但是作品的最后还是写出有好些青年继续要求革命。《子夜》展示的,不仅是脆弱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命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潦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中国是没有前途的。这正是茅盾同志反映中国伟大革命时代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国民党反动派不仅腐蚀了作品《腐蚀》中的人,也企图腐蚀当时整个中国大后方的青年一代。这部作品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很快被拍成了电影。巴金始终把为生活服务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指向陈沂称赞其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的观点,肯定巴金为繁荣军事文学作的贡献。

陈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时代车轮前进。他在北平从事左联活动,开展工农通讯运动,参加北平学生南下示威斗争。他出狱后到上海,从事左翼电影活动,为国防电影鼓与吹。在民族存亡关头,他又奔赴抗日前线,从事宣传工作,任多家报刊总编。在解放战争中,他奔赴东北,从事宣传工作。建国后,他任总政文化部长多年,致力于军事文学发展,多有建树:出现了《红旗飘飘>)、《星火燎原》和《志愿军一日》等多部佳作。在失去工作权利的情况下,他仍坚持从事写作,用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去影响下一代。他重新复出工作后,不顾年迈体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勤耕不已,又捧出150万字的作品。他的作品,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了昂扬的斗志,能激发读者向上,能给人们带来力量。他继承了紧跟时代、反映时代的特点。

陈沂说,韧性战斗,哪怕只是一个人,也要战斗下去,这是鲁迅的第二个特点。茅盾的《蚀》、《子夜》和《腐蚀》都是韧性战斗的战果,所以陈沂特别欣赏它们。《蚀》写于大革命失败后的日子里,《子夜》写作之时,茅盾正患眼病,恢复党籍的要求没有批准;《腐蚀》是在国民党挑起反共高潮后在香港写的。巴金是以说真话而著称的人。他晚年写的《随想录》中,有大量篇椹是对自己以忍受为药物,来纯净自己的灵魂的奴隶哲学的自我拷问与历史的反思。他喊出了要澄清混乱的思想,首先要肃清我们自己身上的奴性的至理真言。这也是一场韧性战年。陈沂称其写作是有目的性的。

陈沂同样也有韵性战斗精神当年刚从国民党监狱出来,他就从事左翼电影运动,有人恐吓他,他全然不顾。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不久,他却被戴上右派帽子,开始了21年的流放生涯。他并没丧失共产党员的气节,仍高高昂起头,坚持战斗,盼望归队。最终,他又回到了党的怀抱。他到上海工作,以实事求是为武器,呼吁为老作家平反,排除各神干扰,为繁荣科学文化而努力工作。

陈沂说,爱护培养和关心文学后进,这是鲁迅的第三个特点。茅盾同样如此,从主持《小说月报》到逝世前夕,在长达60年的文学生涯中,关心、提携了几辈作家,名单可以幵出长长一大串。《忆茅公》里众多文章,说出了无数作家的感激话。陈沂也是其中的一个。巴金亦是如此。巴金不仅自己用笔写下20世纪中国人民的痛苦与对未来的憧憬,他还花很大很大精力通过他主持的刊物和出版社,来培植新生的力量。

陈沂也继承了伯乐精神。在长达数十年的文学活动中,他通过文化领导岗位,忘我地助人。如著名作家林予,就是在他帮忙下转为专业作家的。许多得到陈沂帮助的人,忘不了他的热情。故在文革中,许多人为陈沂鸣不争,结果所谓的陈沂反革命翻案集凼逾百人之多。

(2)鲁迅、茅盾和巴金对陈沂的影响,其次是创作方面的。

陈沂积极入世的创作态度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同上述大家影响密切相关。鲁迅的《狂人日记》即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地写的小说,全部贯穿了彻底、不妥协的反封建斗争精神。陈沂从事左翼戏剧运动时,就主张作品要大胆暴露中国黑暗的现实,反对脱离生活的软性电影和追求票房价值的话剧。在新时期,他支持《牧马人》拍摄,认为《伤痕》反左还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