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茶鼎盛时期,家里有几十种茶叶,我觉得茶叶的味道隐秘地通向展开的携香的色谱,有的茶味桃红,有的茶味雪白……我把不同的颜色组织到画面上。一天喝几种茶,这几种茶味的搭配,就像画家把不同的颜色组织到画面上。
也像诗人的遣词造句。
有时候简直是负担。绿茶要新,不能隔年,我得抓紧喝,几乎成水厄。
后来我去茶园转转,茶农劳动,大辛苦。我也学习采茶,学习炒茶,真是苦不堪言。于是不挑剔了。只要农残不超标的茶,我都能喝。
茶无贵贱,这才是喝茶的精神。
我原先想写一本喝茶的书,渐渐觉得能力还是不够。最近广丽要给我编一本散文随笔集,我拿出一部分作为一辑。茶的学问真是深,于是出版之前,我把这一辑请我的老朋友汤泉把把关,免得错误百出。我还从没这么谦虚过。汤泉是国家一级评茶师、江苏省茶叶协会副会长,他是一个外地人,却对碧螺春的生产和发展情有独钟,使我这个苏州人汗颜。他给我的回信:
老车:你好,拜读你的大作,从来都是一种享受。这次你写茶的文章,处处能感受到的是,不时的有灵光乍现,令人赏心悦目。再去看其它一些有关茶文化的文章,就像刚喝一杯香气浓郁的好茶,再去喝茶末制成的袋泡茶而索然无味了。至于从技术的角度能否立脚,我看有以下几处问题可商榷:一是《茶意贴之二》中的香气和滋味的关系,香气是茶的灵魂,香气好的茶滋味必定好(特别是绿茶,当然花茶例外),两者同一,不能厚此薄彼。另外是苦和涩的关系。涩通常就是茶业专门术语的收敛性,主要是由于茶叶里面的化学成份茶多酚在口感上所起的作用,而苦则是茶叶化学成份的咖啡因在口感上所起作用,而并非苦就是好,涩就是不好。
茶叶的品质,从感官审评来讲,主要是形、色、香、味,从生态来讲主要是茶叶的持嫩度,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讲,主要是各种化学物质的配比适宜度,也就是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化学成份的比例适当,同时可以根据酚氨比来判断适制何种茶类,并非某一指标高就是好,这就是茶叶有效生化物质客观上所要求的平衡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和”吧。其二是所谓的水仙单枞中有青苔香,这恐怕有点玄乎吧。青苔是否有香,在茶叶烘干的过程中这种香气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真是闻所末闻的事情。其三是在《香艳小说》中说到红茶火气大,这也不确切。红茶经过全发酵后,应当相对醇和,虽然有暖胃的作用,但并不上火。其四是在《除夕夜茶》中讲到了有十三年的铁观音,这也不敢苟同。
铁观音应有它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在制作乌龙茶的过程中,有看茶做茶这一说,也就是说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做法,只有经过不同做法,才能把该品种特有的香气和滋味体现出来,否则做的再好,也不叫成功。茶叶由于它自身具有的水份,加上外部环境的湿度、温度,随着时间推移,它必然是一个陈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酶促氧化的过程。由于铁观音属半发酵茶,酶的活性仍然存在,由于酶的活性作用,茶的陈化过程,也是茶叶里面的有效生化成份发生转化的过程,因此香气、滋味、汤色都要发生变化。铁观音放了十三年是否仍旧保持原有的香气、滋味及汤色,我的看法是不能的。既然铁观音特有的香气、滋味和汤色不能保持,那么,该茶是否还是实际意义上的铁观音,是有疑问的。以上所述主要是从茶叶加工技术的角度来讲的,当然科学技术讲的是理性和思辨,而文学则是体验和感悟,你从审美情趣出发,得出对茶的体验和感悟,境界之高,已在天堂人间,你叫我从技术角度上帮你把关,实在是不敢当,管窥锥指,只能权当参考。
汤泉2006年11月27日
我把这一封信照录这里,他指出我文章里的错误,我也不更正了。我用心学茶写茶,还有如此错误,由此可见茶文化的深奥。
我在《好吃》出版后,又写了一些有关吃的文章。常常是在朋友的鼓励下写的。朋友照顾我的生活,约我开个专栏什么的。因为我已没了写吃的热情。这一辑里的《圆顶建筑》《吃扁豆时候的习惯》等几篇,要比《好吃》写得好。看来写作不是光凭热情。这一辑里的文章我改动得比较多--主要是删,当初有了灵感,我一眼望去,是五六百字的模样,但专栏一般是千字文,我就得凑字数。趁着此次出版,我“主要是删”,也作了点保留:劣迹也有存在的理由。
除非迫不得已的应酬,我决不会主动去饭店吃饭了。我觉得所谓好的饭店,无非用的是品牌味精鸡精;差的饭店,用的是从开在城乡结合部的农贸市场批发来的装在蛇皮袋里的味精鸡精。他们的差别就在这里。我每次在饭店吃了饭,总会不舒服一两天。有人说我有精神上的洁癖,也有人说我的写作(尤其是诗歌写作)是洁癖写作,这,我倒没觉得。我觉得的是我在身体上有洁癖,况且就那么小小的一个部位--我的舌头有洁癖。我自制了舌刷,用泡开的茶叶包在纱囊里,我每次在饭店吃了饭回家,我就用舌刷刷一遍舌头,临睡前再刷一遍。很不雅观,像刷皮鞋似的。
我现在对吃的热情,就是天天晚上要有一碗粥在我眼皮底下冒热气。
熬粥的时候,我寸步不离灶头,时时观察火候。我已四十好几了,人在江湖,不能没有一技之长,我的一技之长就是熬粥。
散文随笔写了多年,疲倦是有的,好像还没有厌倦。散文写作对我而言,是一次逆流而上的旅行。我希望我这一生能见到明清的护城河、唐宋的湖泊、魏晋的泉水井水、秦汉的河流。我希望我这一生能见到先秦的大海。
身前是浩瀚的夜空,繁星在天。而身后的夜空更浩瀚,却只有一头月亮凄清、孤寂又一脸的诡谲坦腹东床。
拉拉杂杂写前言,不是我还要给这本书画插图,我还想写下去。一想到要画六十四张插图,还要抄上句子,我的头都大了。
2006.11.28,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