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安徒生
5460700000002

第2章 安徒生(2)

一八一五年冬天,欧登塞大雪纷飞,天气很冷。安徒生坐在火炉边,他耳中听到的是父亲的呻吟和母亲的叹息,他的一双灵活的眼睛却好奇地望着玻璃窗。雪花在玻璃窗上绘出了美丽的图案,安徒生将这图案想象成头戴王冠的冰姑娘,因为他听过关于冰姑娘的故事。他大声嚷起来:

“妈妈!快来看!冰姑娘在往窗户里探头呢!”他的母亲一向有浓厚的迷信思想,认为冰姑娘降临她家不是好兆头。她惊慌地说:“不好了,祸事要降到我们头上了!我真苦命呵!”鞋匠一边咳嗽一边接下去说,“冰姑娘是为我来的,她将要把我带走。唉!唉!我宁愿快点死,不愿意再拖累你了。”安徒生的母亲连忙到床前抚摸他的瘦削的脸,轻声安慰他。但是她自己也忍不住流下泪来。丈夫长期卧病,始终不见好转,看来是没有希望了。房租已欠了好几个月,面包店的老板也不肯赊账了。

这日子怎么过下去呵!

一八一六年三月,当春天的灿烂的阳光照到他家窗前时,安徒生的母亲满以为随着天气转暖或许丈夫的病有转机。但是他的生命却像烧尽了油的灯盏一样,永远熄灭了。留下了可怜的孤儿寡妇。

父亲死后,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安徒生的母亲每天到河里去洗衣,手和脚经常浸在河水中。当天气寒冷时,她的手脚冻得又红又肿,但仍然不得不为有钱人洗一堆堆的衣服。用洗衣得来的微薄的收入,维持她和儿子的生活。丈夫死后,她更疼爱安徒生。每天当母亲出外洗衣时,安徒生就独自一人在家玩木偶戏。

他家有一个邻居是牧师的寡妇,死去的牧师是一位诗人,因此这位寡妇家有不少藏书。安徒生常到她家去玩,她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这位邻居家里,安徒生第一次听到“诗人”这两个字,第一次读到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主人公和生动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安徒生。他背涌《李尔王》等剧本中的台词,用他的木偶扮演莎翁的悲剧和喜剧。并且模仿莎士比亚写起悲剧来。他写的第一个剧本取名《阿伯尔与伊尔维洛》。内容是一个隐士和他的儿子都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妇女。后来这个妇女死了,这父子两人也都因悲痛绝望而自杀了。剧本中隐士的许多台词都是从《圣经问答》中抄下来的。安徒生很爱自己写的剧本,经常高声念给别人听。这个剧本可以说是他创作的起点。

就这样,安徒生在家里过着自由而愉快的生活。但有人在议论,说让孩子闲惯了不好,他母亲也希望他有一个职业,于是将他送到一家工厂去做工。在工厂里,安徒生经常讲故事给别人听,他还很会唱歌。工厂里的孩子们替他干活,要求他不停地唱歌给他们听。他成了大家最喜欢的人。有一天,当他正唱得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工人说他是女孩子,并上前去紧紧搂抱他。他大为生气,从此不再到工厂里去了。

不久,安徒生的母亲由于生活太困难而改嫁了,他的继父是比他母亲年轻得多的手艺人。他对安徒生的教育采取放任态度。安徒生一心玩他的傀儡戏,每天忙着为傀儡做各种颜色的衣服。他的母亲认为自己的儿子很适宜当个栽缝,她希望他将来当个熟练的裁缝,像城里的第一流裁缝狄克曼一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安徒生的志愿却是到剧场去当个演员。他经常唱歌,邻居们都说他有一副好嗓子,将来一定会幸运的。

他自己也沉醉在幻想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希望有一天奇迹会出现。

十二三岁的时候,安徒生已长成一个高大的孩子了。他的母亲认为孩子在家游荡不好,便将他送到慈善学校去学习。在学校里学的是圣经、写字、数学之类的功课。他的老师性情暴躁,但对宗教很虔诚,讲《圣经》时谈得绘声绘色,充满热情。在听课时,安徒生注视着墙上有关《圣经》故事的彩画,感觉画中人物都是有生命的,是美丽而新鲜的。他对着一幅幅画儿驰骋自己的想象。他也常对同学们讲各种奇怪的故事,在讲故事中,常常把自己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因而遭到别人的嘲笑。由于他热心戏剧和创作,又因他常到贵族家去,街上的孩子们就有意欺负他。

当他在街上走时,一大群孩子便追着他嘻嘻哈哈地大叫:“这里跑着戏剧作家呢!”安徒生急急忙忙跑回家里,躲到墙角里一面哭一面祈求上帝。受母亲的影响,安徒生从小虔信宗教,将上帝当作他灵魂的庇护者。

童年时代的安徒生,是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孩子。他的头脑中装满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是个讲故事的能手。

但是他父亲给他的傀儡,以及对戏剧的爱好深深地影响了安徒生,使他立志要做一个舞台上的演员。一八一八年,丹麦都城哥本哈根的皇家大戏院,有一批演员到欧登塞城演戏,安徒生看了他们的演出后,心中非常羡慕,他献身舞台的决心更大了。

一八一九年春天,安徒生满十四岁了。按照基督教的习俗,孩子在十四岁时要受坚信礼。这标志着一个人已由儿童时代进入了成年期。为了参加隆重的坚信礼,安徒生的母亲特地为儿子买了一双新靴子,并且请老女裁缝将他父亲的大褂为他改了一件坚信服。他生平第一次穿上了一双新靴子,在教堂中走着,听到新靴子的嚓嚓声,他感到分外高兴。

在受了坚信礼后,安徒生的母亲坚决要他到裁缝那里去当学徒。安徒生要求母亲允许他先到京城哥本哈根去旅行一次。他将自己积存的十三块钱作为这次远行的路费。他的母亲对他的异想天开的行动疑惑不解,问他到哥本哈根去干什么。安徒生回答说,“我将会出名的。人们开始时都要经历许多困苦,后来就出名了。”经过他的再三请求,母亲同意了。

吸引安徒生到哥本哈根去的,是那个大城市的光荣的舞台。在一八一八年,皇家大戏院的人到欧登塞演出时,安徒生不仅躲在台后看了戏,而且还扮演了书童、牧羊人之类的角色。这使他特别兴奋。他坚信自己有演戏的才能,他预料自己将成为戏剧界的名人。他要到哥本哈根去实现他的理想。

安徒生早就听说京城的沙尔夫人是全国最优秀的舞蹈家。他非常仰慕这位舞台上的明星,把她看成是人间的女王。他幻想能得到她的帮助,使他能进入戏剧界。他听说欧登塞的老印刷工伊佛生先生曾和京城的演员们有过交往,他便要求伊佛生先生为他写一封介绍信给沙尔夫人。伊佛生先生认为他是想入非非,要他打消去京城的念头,在欧登塞好好学一门手艺。后来伊佛生先生见安徒生到京城去的态度很坚决,便诚恳地说:“我并不认识这位大舞蹈家,但我愿意为你写一封介绍信。”安徒生在得到这位老人所写的介绍信后,兴高采烈地回了家。他幻想他的目的不久就可达到了。

历尽坎坷的少年时代

一八一九年九月六日是安徒生动身到哥本哈根的日子。安徒生在天还没亮时就起了床。他想到自己很久以来的幻想就将变为现实了。又回忆前几天他的母亲去找一个算命的老太婆和那个老太婆说的话:“你的孩子这次出行大吉大利,他将来大有出息,他必将成为一个有名的人物,欧登塞必定会由于出了这人物而名满天下。”他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少年,他相信这美好的预言有一天必将成为事实。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出大门,他的母亲流着眼泪将他送到城门口。他要到城门口去乘邮政马车到哥本哈根去。他的母亲早已和赶马车的人商议好,她没有钱为儿子买票,只交三块钱给赶车的人,对方同意将安徒生送到哥本哈根。当他们到达城门口时,安徒生的祖母早已在城门外等着。她走近自己疼爱的孙子,并且紧紧地拥抱着他,将她白发苍苍的头伏在安徒生的肩上泣不成声。祖母和母亲的深挚的爱使安徒生的心里感到非常温暖,使他深受感动。

到了哥本哈根之后,安徒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沙尔夫人。他递上了伊佛生先生为他写的介绍信。沙尔夫人看到站在她面前的是个身材高瘦、外貌丑陋的少年。他的衣服是用别人的衣服改做的,很不合身。他的帽子特别大,将他的两只耳朵都遮住了。他的长统靴与众不同地套在裤管外面。她心里就肯定这个贫苦的少年不是舞蹈演员的材料。但安徒生热望这位大舞蹈家能赏识他,于是又当场进行舞蹈表演。由于他没有舞蹈方面的素质和才能,而且缺乏这方面的基本训练。沙尔夫人不愿意介绍他到歌舞剧团去。他的满腔热情被浇上一瓢冷水,美好的幻想破灭了。安徒生怀着懊丧绝望的心情回到简陋的客店里。他没有钱维持生活,当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找个糊口的地方。后来他到一个木匠家里去当学徒。但是由于他身体瘦弱,承担不了木匠家里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久就被老板解雇了。

当时丹麦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成了战败国,人力财力损耗很大,统治阶级仍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人民却呻吟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哥本哈根这个灯红酒绿、熙熙攘攘的城市里,安徒生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悬殊的景象。京城虽大,却没有他这个穷孩子容身的地方。但在来京城以前,安徒生就认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困苦。他早就作好了碰钉子吃苦头的准备。从木匠家里出来之后,他身上已一文莫名了。他想,天无绝人之路,我应当继续努力去碰碰运气。

他想起了皇家歌剧院有个著名的音乐家西博尼,他决定去请求这位名人帮助他。他相信他的美好的歌喉能得到这位专家的赏识,他将在音乐界崭露头角。于是他跑到西博尼家里去。当时这位音乐家正在宴请宾客。客人中有著名的作曲家惠斯和名诗人贝格森等。女管家问安徒生找她的主人有什么事。他便将自己的经历和来意详细告诉了她。善良的女管家很同情他的遭遇,连忙到客厅里去通报说:“外面有一个奇特的少年,他从欧登塞跑到哥本哈根来,想到这儿来找出路。这可怜的孩子是一个孤儿,他的父亲早已去世了。他家里很贫穷,但他很有志气,想当一个演员。在故乡时曾在舞台上演过一些不重要的角色,他还在唱歌班里唱过歌。他久仰西博尼先生的大名,他希望能让他到客厅里来当面唱歌。他相信主人在听到他的歌声之后,会解决他的出路问题。”西博尼同意让安徒生进来。大家默默地望着随女管家进来的衣服褴楼、面容憔悴的少年。安徒生热望这些名人能帮助他,于是他在大家面前认真地朗诵了荷尔堡诗剧中的几段,接着又唱了荷尔堡的几首忧郁的诗。唱到最后,他不禁流下了眼泪。

他的遭遇和他的演唱深深地感动了在座的人们。贝格森说,“这个小孩很不错,我敢断定他将来在事业上必然有一番成就。”惠斯自己出身于贫苦的家庭,更是加倍同情站在面前的这个穷孩子。他说,“决不能埋没有天才的穷人,我们要设法帮助他。”惠斯建议让安徒生进西博尼主持的歌唱学校学习音乐,并且当场募集了几十块钱给安徒生作生活费。当安徒生以为山穷水尽前途无望的时候,忽然得到了有力的帮助,简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他的高兴是可以想见的。他立刻搬到西博尼家里学习唱歌。在这段时期,他不但学习音乐,而且学习德文,阅读文学作品。六个月之后,他的嗓子坏了,西博尼说,他学音乐是无望了,还是另谋出路吧,并且建议他回欧登塞去学习经商。安徒生不愿意回去,他宁肯在首都挨饿,不愿意一无所成地回到家乡去。

离开西博尼家之后,安徒生靠朋友的接济过日子。他租了一间阴暗而破旧的小房间,那个房间没有窗子,连通气的洞都没有。他常常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书,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后来他又到戏院里去扮演配角。

由于经济困难,他常常躲在公园的角落里啃面包皮。每晚做祷告的时候,他便祈求上帝让他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一八二一年,安徒生的声音比以前好了一些,唱歌学校的教师又要他去学习。一八二二年,唱歌学校的负责人认为他在音乐方面没有培养前途,写信要求他离开学校。

诗人古尔登堡曾供给安徒生一些金钱,并且设法让他免费学习拉丁文。后来安徒生一心要写剧本,影响了对拉丁文的学习,使性情暴躁的古尔登堡大为生气,骂他是没有才能而又幻想当作家的小丑,是不知好歹的忘恩负义的伪君子。从此安徒生再也得不到这位诗人的接济了。他常常到贵族和商人的家里去朗诵剧本或诗歌。这些有钱人看到他那副寒伧的样子,便百般嘲弄他,将他作为取笑开心的对象。他常常坦率地向别人吐露自己想成为诗人的抱负。但他所得到的不是热情的支持,而是恶意的嘲讽,他被看成是牛皮大王,甚至被说成是神经不正常的人。

安徒生饱受贫穷的折磨,受尽屈辱和打击,但他仍然不灰心,仍然埋头创作,他坚信总有一天他在文学事业方面将取得辉煌的成就。

安徒生根据童年时听到的关于强盗杀人和抢劫的传说,写了一个剧本,剧名是《维森堡大盗》。他将这个剧本送到剧院里去。剧院经理处拒绝上演。他又写了一个新的悲剧《阿芙索尔》。当他向一位老太太朗诵这个剧本时,她竟感动得掉下泪来。安徒生想,这回一定能一炮打响了。他一面将剧本送到剧院里去,一面设法出版一本作品集。他将这本书取名为《尝试集》,里面包括剧本《阿芙索尔》、《维森堡大盗》和故事《帕尔纳托克墓地上的幽灵》。他每天为出版这本书而奔忙,因为出版社负责人提出要求,必须有五十个以上的人签名,才能考虑出版这本书的问题。

一八二二年八月,哥本哈根的《竖琴报》发表《维森堡大盗》中的一部分,付给了安徒生一小笔稿费。他高兴得心花怒放,认为上帝是慈悲的,皇天不负苦心人,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剧本《阿芙索尔》在剧院是否演出,必须经过经理处的审查。当时大名鼎鼎的文艺鉴赏家拉贝克教授是经理处的成员。他拿到《阿芙索尔》

这份手稿后,仔细地阅读了一遍。他发现安徒生的作品虽然写得粗糙、幼稚,但却闪耀着天才的火花。他肯定这个初出茅庐的作者是一株可以长成大树的嫩亩,一块包含黄金的矿石。作者的文化基础太差,必须助他一臂之力,使他能够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他便去找剧院负责经济方面的经理柯林商量。柯林器重并同情这个下层出身的少年。于是设法为安徒生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送他到教会学校系统学习文化。这真使渴望学习的安徒生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