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安徒生
5460700000005

第5章 安徒生(5)

母亲来到了死神的温室面前。一个看守温室的老太婆说:“假如我把下一步你应该做的事情告诉你,你打算给我什么酬劳呢?”老太婆要求用自己的白发去换母亲美丽的黑头发,母亲同意了。母亲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眼睛和头发之后,终于找到了最心爱的孩子,它是一朵蓝色的早春花。过了一会儿,死神回来了,他很惊诧地说:“你怎么找到这块地方的?你怎么比我还来得早?”母亲回答道:“因为我是一个母亲呀!”

死神把他从湖里捞起的两只眼睛交给母亲,并要母亲去看井里的两朵花的命运。母亲向井底望,看到一个生命是极为幸福的,另一个生命却充满了贫困苦难和忧愁。死神对母亲说:“这两朵花中有一朵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你的孩子的命运--你亲生孩子的未来。”可怜的母亲,她要求死神将她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送到上帝的国度里去。她跪着向上帝祈祷:“您的意志永远是好的。请不要理我所作的违反您的意志的祈祷!请不要理我!请不要理我!”于是死神将她的孩子带到那不知名的国度里去了。

这篇童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深挚的感情,语言也很优美,像一首新颖动人的诗。为了亲爱的孩子,母亲献出了滴滴鲜红的热血、明亮的眼睛、美丽的头发,献出了她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为了亲爱的孩子,她历尽艰辛,愿意走向天涯海角。安徒生通过母亲寻找被死神带走的儿子的过程,表现了母爱是多么深沉!多么伟大!多么神圣!作品中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深深打动了读者。

《母亲的故事》也反映了作者与命运妥协的宿命论思想。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儿子的母亲,为了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会过苦难的日子,她请求死神将孩子带走,她在所谓上帝的意志面前屈服了。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有一个名洛耳克的德国人决定出安徒生的童话全集。他要安徒生找个有名的丹麦画家为这都全集画插图。于是作者便去找了海军少佐波德森。后来丹麦书商赖泽尔从洛耳克那儿把插图的铜版买了一份来,印行了一部带有一百二十五幅插图的安徒生童话全集。

安徒生将自己在一八五二年以后发表的童话一概称为“故事”。他认为用“故事”这个名字来概括他的各种性质、各种范围的童话是再好不过的了。五十年代以后,他所写的童话,现实主义因素进一步加强了。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也更深刻了。一八五五年,书商发行了他的带图的故事集。从一八五七年起;陆续发行了《新的故事》一至八集。

五十年代以后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的童话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老单身汉的睡帽》、《沙丘的故事》、《冰姑娘》、《园丁和主人》等。

《柳树下的梦》描写财富和地位破坏了一对小恋人的纯洁的爱情。

这是一个反映社会不平的凄恻动人的故事。男孩子克努得和美丽的小姑娘约翰妮家庭都很贫穷,因为两家是邻居,两个孩子经常接近,渐渐产生了爱情。他们最爱在一株老柳树下玩耍。在柳树荫里,约翰妮经常唱最美丽的歌。

在约翰妮的妈妈去世之后,她就随着父亲到哥本哈根去了。克努得在家乡当了鞋匠的学徒。他每天想念约翰妮,希望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当他成了一个皮鞋师傅之后,他便到哥本哈根去做工。他穿了一套新衣服去找约翰妮。这时的约翰妮,已经十七岁了。她当上了歌剧演员,比以前更漂亮了。克努得向她表达了自己狂热的爱情,但被她拒绝了。她向他告别之后就到法国去了。克努得的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不愿再留在哥本哈根。他离开了丹麦,起初在德国做工,后来又到意大利米兰做工,不知不觉度过了三年。有一天,他的老板带他到城里歌剧院去看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约翰妮在舞台上出现了,人们向她狂热地喝彩。

后来他坐车回家。她到家后,许多人都跟了上来,克努得挤到车子面前。

车门开了,克努得看见一个绅士伸出手来扶她,大家都说这是她的未婚夫。克努得完全绝望了,他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往回故乡的路上走。他要回到那株柳树下面去。

他步行了许多天,天气冷起来了。在一个黄昏,他看到路旁有一棵很大的柳树。于是他在柳树下坐下来。他很疲倦,闭上了眼睛。他在冥冥中感到,这就是故乡的那株柳树。在这儿,戴着金冠的约翰妮出现了,她和他手挽手走向教堂。当他被一阵冰雹打醒之后,才发觉这只不过是一个甜美的梦。他喊着:“上帝呵,让我再梦下去吧!”于是他又睡着了。

天明时,落了一场雪,可怜的克努得在雪地里冻死了。

克努得的死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在贫富悬殊的阶级社会里,已经爬进上流社会的约翰妮冷酷地抛弃了青梅竹马时的恋人克努得。她根本不会想到对方失恋的痛苦。贫穷的鞋匠克努得却有着一颗黄金一样的心。他对约翰妮的爱情始终如一,坚贞不渝。但是在这个不平等的世界上,他不能实现与所爱的人结婚的愿望,他只有到梦中去追求幸福了。

《柳树下的梦》基本上是现实主义作品。这篇童话歌颂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歌颂了纯洁的、坚贞的爱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原因。

《她是一个废物》也是在一八五三年发表的,写的是一个洗衣妇的故事。这个洗衣妇年轻的时候,在一个枢密顾问官家里当佣人。她的容貌很美丽,为人也正派。她和主人的在大学念书的小儿子彼此相爱。后来他要到一个地方去旅行。在动身前,他将他的戒指套在她的手上,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女主人在儿子动身后便向这个女佣人说:“你没有受过他那样的教育。你在智力上永远赶不上他。”她认为她的儿子与女仆的地位相差很远,她反对他们结合。她劝女佣人和做手套的匠人爱力克结了婚。女佣人结婚之后不到几年,丈夫就死了。她为了养活孩子而辛勤地劳动。她每天站在河水里为人洗衣服。天冷时,她也不得不整天站在冰冷的河里,用木杵打着一大堆沉重的粗被单。她又冷又饿,实在无法支持,只好要小儿子送些酒来,因为酒能给她一点温暖。她对自己惟一的儿子说:“我不怕吃苦,我要拚命工作。孩子,只要我能凭我的诚实的劳动把你养大,我吃什么苦也愿意。”但是那个市长(她以前的情人的哥哥)却憎恶她,瞧不起她。责备她不该喝酒,骂她是一个废物。其实市长自己在举行宴会时是整瓶整瓶地喝酒的。

有一天,市长正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忽然接到他的弟弟在哥本哈根病死的噩耗。这消息传到洗衣妇耳中,她过去的恋人的死亡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她昏倒在市长公馆的门前。市长看到后竟向别人说:“她喝酒喝得太多了,她醉了!她是一个废物。”第二天,这个可怜的洗衣妇就死了。

这篇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一个劳动妇女的苦难的命运,控诉了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的不平,揭露了阔人们的自私和冷酷。

这是一篇质朴的用白描手法写出的故事,但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为题材是从生活中来的,安徒生的母亲就是一个替富人洗衣的贫苦妇女。作者是怀着深深的同情来写洗衣妇的故事的。据安徒生说,在他的童年时代,他看见一个孩子急急忙忙往河边跑,因为他的母亲正在河里洗衣服,他送点酒给她喝。当时安徒生听见有人骂这个洗衣妇喝酒是可耻的,骂她是个废物,是个不中用的东西。安徒生回家后将这事告诉别人。大家都认为洗衣妇不该喝酒,说她的确是个废物。只有安徒生的善良的母亲为这个可怜的洗衣妇辩护。她说:“不要这样刻薄的批评她吧,这个苦命人整天劳动,站在冷水里面,几天没有吃过一顿热的饮食;她没有什么东西提一提精神怎么行呢?这固然不是她应该吃的好东西,但是她也找不出更好的了;若说她做的事,也实在不少。她也很诚实,对她的小孩也照管得很好,把他收拾得很精致的。”这番话在安徒生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启发他写出了《她是一个废物》这篇真切感人的作品。

《沙丘的故事》写于一八六○年,作品的情节非常生动。一对出身于豪富之家的年轻夫妇,乘一条大海船到俄罗斯去。船在海上遇到暴风雨沉下去了,妻子被海浪送到沙滩上。人们把她抬到一个渔人的茅屋里。

她生下一个男孩后就死去了。渔人夫妇收养了这个孤儿,为他取了个名字叫雨尔根。雨尔根在沙丘上贫穷的环境中长大。还不到十四岁,他就到船上去当侍役。他体验过恶劣的天气,阴沉的海和人间的痛苦。他得忍受咒骂、鞭打、睡眠不足以及担负沉重的劳动。有一天,他随海船到了西班牙,在一座大城市的港口停泊。他上了岸,看到一所豪华的公馆,他坐在台阶前休息,立刻有一个穿制服的仆人用银头手杖将他赶走。他和这所房屋的主人都不知道,他就是这个富亲人家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