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是大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是名师下的高徒;又是历史名帝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学与教对他的一生都起了重要作用。
1从师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从亚里士多德17岁入柏拉图学园到37岁离开,前后长达20年,史称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求学时期”。这正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知识是在这个时期学到的,最初的思想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没有这一段的学习和经历,就不会有影响后世的那个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以无论亚里士多德后来怎样批判柏拉图,他的成人由此始,更何况两人在思想体系上并无本质区别。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盏明灯。尽管在兴趣上、方法上及观点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有许多不同点,但这三位伟大的希腊思想家创造出了一个令后人为之惊叹的智慧王朝。
在亚里士多德来雅典求学时,雅典有两大学派,一是注重修辞学和政治学的伊苏格拉底学派,一是注重纯理论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仰慕柏拉图的人格与学说,就投奔了柏拉图的学园,他想在柏拉图学园受到当时希腊最高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园,柏拉图除向学生讲授一般的学校都要学习的修辞学、辩论术及公民事务等课程外,着重讲授他的理念论,即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念世界的哲学思想,以及等级制的社会理论。对于这些课程,亚里士多德都是认真学习的。在课外,他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就是钻研以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学园中这方面的书籍比较多,亚里士多德对这些书籍都认真阅读,做了相当详细的笔记。在他自己写的著作中,曾列举和分析了在他以前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一些哲学家的著作失传了,其思想就是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流传下来的。
刻苦的钻研,深入的学习,使亚里士多德进步极快,成为学园中成绩最好的人,备受老师的赞赏。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到后来与柏拉图有了出入,但在当初,是从于师说的,他是在柏拉图的教育下进入成年的,柏拉图把他引进了超感觉世界。他受到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牢固,以致在他的思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点在早期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故有“柏拉图的模仿”之说。当然,从一开始,亚里士多德就有独立见解,只是从总的方面看,独创的精神,批评的思索,不是很多。很久之后,他的心灵才逐步摆脱老师的影响,沿着自己的路线向前发展,并在某些方面背离了老师,批判了老师的理论,但这不影响他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20年,师生结下了深厚情意。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很欣赏,亚里士多德衷心敬仰和爱戴自己的老师。在亚里士多德流传下来的诗作中,有一首就是表达对亡师悼念的,可见其怀念与崇敬之情:
他来到凯克洛匹亚神圣的土地,
怀着一颗虔敬的心筑起庄严的祭坛,
献给一个纯洁无瑕的人,
献给他那崇高的友谊。
在众人之中他是惟一的也是最初,
在自己的生活中,
在自己的作品里,
清楚而又明显地指出:
惟有善良才是幸福。
这样的人啊,
如今已寻觅无处!吴寿彭先生对此诗做了这样的解释,柏拉图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文章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善良的,又是幸福的。柏拉图的崇高和伟大,使得人们想歌颂他都有困难。像他那样的人,如今再也无处寻觅了。德国学者E.策勒尔说:“终其一生,他个人对待柏拉图始终是崇敬和热诚的态度,这在那首所谓祭坛挽歌中表达出来了,他在挽歌中把柏拉图称为‘坏人甚至没有权利去颂扬,以自己的一生和教导表明怎样同时既幸福又善良’的一个人。”
但是,尊敬老师,不等于盲从老师;爱戴老师,不意味着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正如老师欣赏学生,不表明对学生的缺点不予批评一样。亚里士多德爱老师,更爱真理,“当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并坚信老师的观点不正确时,他毅然不为贤者讳,不为师长讳,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柏拉图。”有些学者认为,学术观点的分歧,使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有了看法。按亚里士多德的才华和学问来说,做阿加德米的继承人是当之无愧的,柏拉图原来也有这种考虑。但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柏拉图是不会让亚里士多德继任学园主持人的。而与柏拉图思想一致的斯彪西波成了合适的人选。这种看法,张尚仁在《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中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了叙述:
“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可是,出乎柏拉图的意料,亚里士多德不仅头脑十分清楚,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
“对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柏拉图都是无法回答的。柏拉图只想让学生原封不动地接受和传播自己的理论,他根本不容许亚里士多德对自己的理论提出任何异议。对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批判,柏拉图暴跳如雷。
“那时,亚里士多德的同学和朋友对他的行为都不理解。他们认为,亚里士多德如果继续取得老师的欢心,就可以做老师的继承人,这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他们劝亚里士多德,何苦去提什么问题,老师怎么讲就怎么接受算了,这样自己还可以得到许多好处。反对老师的观点,弄不好还会落得一个不尊敬老师的坏名声。亚里士多德却坚定地回答说:‘我是尊敬老师的,我尊敬老师并不是为了求名谋利,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那个叫斯彪西波的学生,却和亚里士多德不同,只知道原封不动地重复柏拉图的思想,自己丝毫不去怀疑和提问。结果,柏拉图从原来比较喜欢亚里士多德转而喜欢斯彪西波,认为只有他才能将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流传下去。柏拉图活到81岁临终时,正式将斯彪西波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要他在自己死后掌管这个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