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5463200000011

第11章 关于“补钙文学”的对话

一一访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

当下文坛,熙熙攘攘,可谓热闹至极。各种文学流派纷呈,各种文学主张迭出,正是文坛热闹的表现。去年夏天,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在一个文学作品研讨会上提出“文学要补钙”的主张,一时四方响应,遂有“补钙文学”的出现。日前,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何镇邦先生。

记者:据说您所倡导的“补钙文学”在文坛内外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试问这一主张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何镇邦:我们通常所说的新时期文学,如果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这个历史性的日子算起,已经走过将近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多年间,由于文学观念渐呈多元化态势,文学创作也出现了空前多样化的局面,这对于繁荣文学创作无疑是件好事。但也必须看到,在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也有一些潜流或者暗流值得注意。由于文艺政策的放开,文学观念的多样,尤其是私人化写作的流行,文学作品题材的软化,文学的私人化、贵族化和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由于主张消解文学主题的崇髙,提倡所谓“软性文学”而导致出现以下种种文学现象:“美女文学”盛行,白领丽人成了文学作品的中心人物,使文坛充满脂粉气;小资文学盛行,无病呻吟成了一种时尚;“私人化写作”又造成写隐私、“直奔器官”、“下半身写作”等现象泛滥于文坛;有的作家打着“反腐”的旗号,在作品中大肆渲染贪官的豪华糜烂的生活场景,宣扬享乐主义和及时行乐的腐朽思想;在非英雄化思潮下,军事题材作品不敢正面写英雄,只写平庸人物和琐碎的日常生活;在娱乐化以致娱乐至死的主张影响下,历史小说以及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戏说成风,搞笑成了时尚;有的作家打着文体探索、文体实验的旗号,把文学创作变成了文字游戏……凡此种种,表明当下文坛患了一种“缺钙综合症”的流行病。我之所以提出“文学补钙”的主张,倡导“补钙文学”,正是由于看到上述流行于文坛的“缺钙综合症”,想匡正文坛的时弊,提倡一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学,提倡清新刚健的文风,使文学能成为时代的强音、引导国民前进的灯火和人们灵魂的精神食粮。

记者:听您一席话,似乎顿悟文学补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补钙”只是一种借喻,我想进一步问问,您所说的文学的“钙”指的是什么?

何镇邦:“文学缺钙”与“补钙文学”当然都是一种借喻。钙是一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小孩子要成长离不开钙,老年人由于钙的流失而造成种种疾病,故而补钙在当下成了一种时尚。我所说的要给文学补的“钙”,当然不是给人体补的钙。我在一篇短文中曾这么写道:“文学作品中钙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恰好是时代精神,是崇高的理想和英雄主义,是敢于直面社会、敢于揭示社会矛盾、写时代大波澜的勇气,是敢于用浓墨重彩描写和塑造代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气魄,也是陶冶人们胸襟情操的善良美好的人性,总之,是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一切,包括种种闪光的思想和事物。“至今,我的这一看法没有改变。当然,说得简括一些,文学作品中的“钙”指的就是时代精神,崇髙理想、英雄主义和美好人性。我以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表现出其中的某一种。与此相对应的,还应该倡导一种清新、质朴、刚健的文风。这是鲁迅先生当年所倡导的;有鉴于当下某种浮华、奢靡的文风,有必要再次强调倡导清新、质朴、刚健的文风。当然,文学创作应该是多样的,我们倡导这一种文风,并不排斥别的文学风格,诸如婉约、清丽、柔巧、豪华等等,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就题材而言,也没有什么轻重之分,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在于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至于说有些作家热衷于文体探索与文体实验,那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关键不在于搞文体实验,而在于借文体实验之名把文学创作变成文字游戏和形式的把戏,为形式而形式,那才是我们所反对的。

记者:经您这么一说,我对“补钙文学”中的“钙”的内涵有所了解,因此更加相信您提出的这一主张的必要性和正确性。问题是,您所倡导的这种“补钙文学”仅仅是一种文学主张呢,还是有其可操作性?

何镇邦:我不是空谈理论的文学理论家,而是一个关注文学创作现状的评论家。我的一些理论主张大都是从文学创作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有感而发的,因而也大都有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就“补耗文学”这一主张而言,既是有感于文坛正在流行的“缺钙综合症”而发,也是在读了一些具有阳刚之气、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光辉,文风刚健、清新的作品之后,看到文坛的一种新的生机之后有感而发的。因此,我倡导的“补钙文学”决不是放空炮的空头理论,是有其可操作性的。

记者:您能否推荐几部实践您的“补钙文学”理论主张的文学作品?

何镇邦:当然可以。我先向你介绍两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一是出自一位在文坛面生的业余作家都梁之手的《亮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以及据之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作者用凝重粗犷的笔触,用横跨几个时代的风云,铸造了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具有鲜明个性的职业军人李云龙的英雄形象。我读这么一部作品,心灵受到一次极大的震撼,再次认识到,英雄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英雄主义的民族如同一个人缺钙一样腰杆子不硬,而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另一部作品是出自一位没有当过兵的年轻人刘猛之手的《狼牙》(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写的是一支特种兵的日常生活故事,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特种兵的英雄形象,当然也写活了几个女性的形象,这部小说同《亮剑》一样,虽然文字还有点粗糙,但其中英气逼人,让人感到展撼。它出版后不到一年销售过十万册,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刘猛已把小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并亲自导演,相信据之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将会引起更加强烈的社会反响。接下来,再简单介绍几部作品:一是杜卫东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右边一步是地狱》,小说以当下股市潮起潮落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辛怡在股市中家破人亡的悲剧,对当下股市中的无序和不平等竞争、投机欺诈等丑恶社会现象进行揭露与批判。读了这部作品,让我再次认识到,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仅要求它们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还应要求它们对不合理甚至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精神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应有的重要品格,也是支撑作品的“钙”。来自福建的两位实力派作家杨少衡和赖妙宽的长篇小说新作也值得注意。杨少衡的《海峡之痛》(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和赖妙宽的《天堂没有路标》(鹭江出版社出版)都是今年年初推出的长篇佳作。杨作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分裂造成的民族之痛。在小说中,这种民族之痛是通过杜、罗两家的恩怨纠葛来表现的。这部小说不仅把宏大叙事与个人化叙事结合得很好,在小说文体探索与实验上具有创造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者站在超党派的民族立场上来观照和表现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海峡两岸分裂造成的民族苦难,并由衷地呼唤两岸的统一。读了这部小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中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时代精神就是我们千呼万唤的“钙”,这也是一部“补钙文学”典范性的作品。赖作却是以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的生平为线索加以合理艺术虚构写成的传记性长篇小说。它的风格是柔中见刚,把林巧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患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对当权者的不卑不亢以及作为一个基督徒心灵的圣洁,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把一个崇髙而平凡的林巧稚的形象相当丰满地凸现出来。小说中林巧稚童年时代在鼓浪屿的生活描写得诗意盎然,可以把它作为一部充满诗意的生命的颂歌来读。由于小说中对人性美的深入开掘和表现,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充分补了钙的作品来读。其实,当下文坛上类似的作品还很多,我不可能全部读到,读到的也难以一一评介,就此打住吧。

记者:听了您这么一介绍,可以说眼界大开,心中豁然开朗。但是,我想问一下,难道偌大的多样化的文坛,就只有“补钙文学”这一种值得注意吗?

何镇邦: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所倡导的“补钙文学”,无非是针对文坛上流行的“缺钙综合症”开出的一个药方,是一种匡正文坛时弊聊以补救的一种办法。文学作品是否含钙量高也不是衡量和评价作岛艺术质量的唯一标准,“补钙文学”也不是唯一的一种文学品牌。在文学题材上,我是主张无禁区也无特区的;在文学风格上,我是拥护百花齐放、多样化的方针的。因此,对于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作品,只要是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引人向上,沁人心脾、反映时代、创造了一定典型意义的形象的,我都加以肯定和赞许,包括私人化写作写出的具有以上意义的作品。而事实上,就整个文坛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健康的,欣欣向荣的。由于我这里说的某一种现象和匡正某一种时弊的办法,不可能文坛的全部进行全面的评说。因此,需要做这么一点说明,以免对我提出“补钙文学”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