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5470800000048

第48章 “说球”专家--宋世雄

东京代代木体育馆观众席上的转播台,犹如一只小快艇,正在起伏沸腾的声浪中轻捷地航行。驾驶“小快艇”的就是千百万球迷们熟悉的“说球”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记者宋世雄。

今年四月底,宋世雄随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前去日本,参加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报道,在小小的话筒前,他度过了多少个兴奋而又艰辛的日子啊!

“再辛苦,也是幸福”

汗珠,嘀嘀哒哒地从额上,鼻上掉落在搁着话筒的桌面上;汗珠,集成小溪从脖上肩上向下流淌,湿透了衣衫和内裤……宋世雄满怀激情地端坐在话筒前,连续播讲男女团体决赛的战斗已经几个小时了,他的嘴皮干裂,嗓子发烫,声音嘶哑,可是他还在激昂地高喊:“咬住,就是痛苦,也就是胜利”。

男团冠亚军决赛进入白热化,正是关键时刻,中国乒乓新秀江加良在比分落后情况下,又赶上领先了。宋世雄也完全进入了“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江加良。江加良的形象早就深深地镶嵌在这位临场“说球”专家的脑际……

那是上海红双喜乒乓球赛场上,江加良正同对手打得难解难分,比分犬牙交错,反复拼成平局,小江走到教练许绍发面前,紧皱眉头说:“咬得太痛苦了!”

“当运动员就是要有这种气质!咬住,就是痛苦。但闯过这个痛苦关,接近的就是胜利。”许教练意味深长地对小江说。

在场的宋世雄及时用灵感的“脑相机”摄下了这个镜头。现在,他也激动地把这个感人肺腑的情景传导给听众,也以此来激励自己……

男女团体冠军赛的激战,一直持续到夜里十时多。宋世雄在话筒前整整端坐了六个钟头。他忘了休息,忘了吃饭,不知道夜幕已悄悄地降临。眼沉、头晕、他就一个劲地往额角上和嘴边上抹清凉油,提提精神,挺过去了。当他结束广播后,要站起来时,顿觉腰酸背痛,脚腿发软打颤,身子不听使唤。

但是,祖国健儿蝉联世界冠军的喜悦,教练和运动员送来的巧克力以及他们热忱帮助背广播器材的温暖,使他浑身又充满了活力。

“你辛苦了,十六小时。”首都中央台遥远而又热情的声音:“休息一会儿吧!”

“不,不累。”宋世雄操着颤抖而又沙哑的声音,“我马上去找李富荣、江加良,进行录音采访。”

等他把录音报道传回北京独自向饭店走去时,已是午夜之后的两点多钟了。路上已经没有行人,静悄悄地。这时,宋世雄紧张的神经,才略略松弛下来,骤然感到太疲劳了,真是又累又困,又饿呀!

他仰望身边的街灯,头上的星星,忽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人也应象一盏盏街灯,一颗颗星,永远为祖国为人民发出光亮,那怕是一点儿,尽了心力,再辛苦,也是一种幸福!

采摘美的花朵,献给观众、听众

人们听着宋世雄那口若悬河的解说、评述,就象置身在东京代代木体育馆中一样。但人们不知道宋世雄曾为此作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宋世雄一路进体育馆,总是注意观察了解中外运动员的情绪、心理,认真做着播前的准备工作。他坐在转播台上,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有一次,他敏锐的目光骤然停留在已从赛场上下来的曹燕华身上。小曹拿起一瓶汽水,先送到教练周兰荪手里,这个很不引人注目的细微动作,立即使宋世雄心潮起伏:多好的战斗员,多么感人的心灵啊!

周兰荪并没有喝这瓶汽水,而是不声不响地放在一边。待小曹再度从赛场上下来时,周兰荪又将这瓶汽水送到小曹的手里。这充满情感的动作,给了战斗员多少战胜对手的力量!宋世雄又及时地抓住了这个镜头传达给亿万听众。

五月九日晚上,离女子单打冠军决赛还有一两个小时,教练张燮林见到曹燕华太疲劳了,就让她在赛场的休息室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自己拿张凳子守在门口……宋世雄真是激动极了,这一朵朵心灵美好的小花,丰富着他转播的场面。

对运动员的美好理想,高尚情操,内心世界,他从未放松采摘。从他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参加实况转播工作以来,无论是在宿舍里,还是在训练场上,抑或在家庭访问当中,他都是时刻注意了解、研究,挖掘优秀运动员内心深处的闪光的“宝藏”。这次前往东京前,他在中国乒乓队的板报上抄录了一段体现着他们思想境界的文字:祖国的三月,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我们沐浴着春风,决心在五讲四美活动中去塑造自己美的形象……还有,在一次列车上,新秀倪夏莲对教练胡玉兰倾诉自己对乒乓球深厚的情感说:“我一辈子也不离开乒乓球,将来打不动了,就去少体校教小学员。”宋世雄又立即记下了她这动人的心声。当这个雄心勃勃的姑娘在这次乒乓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时,他就连同她在列车上表述美好的心声一起传给了观众。

宋世雄心中牢牢记着周总理曾经说过的话:“你们记者,要象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象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蜜糖来。”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宋世雄在东京代代木体育馆转播中苏女排之战时,远远看见张蓉芳猛扣之后摔倒了,立即又站立起来,脚一瘸一拐地由队友扶她下去。裁判示意暂停,教练也准备换人,可是张蓉芳咬咬牙又上阵了。宋世雄了解张蓉芳的心情。他想在此决胜关头,张蓉芳能挺起来打下去,是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呀!她是中国队的栋梁之一,栋梁的作用就在于此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宋世雄这时却禁不住落泪了,这在他的转播生涯中是第一次啊!他激动地播道:“张蓉芳的坚强毅力和意志,高度的爱国心,责任感,是在平时的严格要求中锤炼出来的……”

宋世雄这样讲是有依据的。有一件事他记得很清楚--

有一回,宋世雄在训练场上,看见张蓉芳跃起扣杀,落地时扭伤了脚,趴在地板上好久没有爬起来,可是在场的教练和领队都不理会她,也不让队员去扶她。

“你们为什么都不管?”宋世雄于心不忍了。

“让她自己战胜自己!”袁伟民这样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张蓉芳终于撑着地板,自己站起来了。

宋世雄的心头,恍若流进了一股透亮的清泉,他似乎懂得了一个人生的哲理,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宋世雄熟悉我们的运动员,而且不断地在捉摸着:如何在转播中,让自己平时采摘来的心灵美好之花,怒放得更为鲜艳美丽?

一年四季,在无数次往返国家队的路上,骑在自行车上的宋世雄,总是抓住一切空闲,进行构思。他大声反复练习转播的口才,注意搜集在赛场上能准确表达的语言。“天才,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的这句格言是他的座右铭。他随时训练自己的现场描绘播讲本领:有时他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墙壁练习演讲;有时在朋友中间活龙活现地讲故事;有时立在繁华的街头描述往来的车辆行人;有时在上下班的路上背诵“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等种种绕口令……如此训练立意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声调声母、韵母、气息、吐字等功力。

在“说球”专家宋世雄的心灵深处,不也怒放着朵朵热爱事业、精益求精的美丽花朵!

向实况转播的新高峰攀登

宋世雄在话筒前度过了二十二个寒暑。

每当他接受一项新的任务时,心中总是升起了这样一种崇高责任感:“一定要竭尽全力转播好,对自己来说,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行……”

去年夏天,他去香港执行足球世界杯赛电视转播前,曾病了一场,体重大减,身子虚弱,时常头晕。可是他象优秀的运动员一样,也“咬住了”。赴港时,他还扛去了自己平时搜集的一箱子资料,在短短的几天里,把参加决赛的二十四个队六百多名队员的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把十来个劲旅主力队员的名字、号码和特点都背得滚瓜烂熟。因此,尽管赛场是在万里之遥的西班牙举行,但听众听到他的转播时,就宛如从现场播出的一样。

这次在东京,宋世雄身兼数职,要“说球”转播,要发消息,要写专稿,他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得发五次稿:上午十一时发消息,供中午电台的体育节目用,下午十七时发消息,供新闻节目用;晚上十九时发消息,供联播节目用;二十一时发消息,供午夜的体育节目用;午夜后写稿,供第二天报纸用。

从四月二十三日赴日,到五月十二日返京,这位“说球”专家除了实况转播外,还发回来五十多条新闻和通讯,十五篇专稿,超额完成了任务。

更可贵的是,宋世雄从来没有沉缅于他的成绩之中。每次执行任务回来,他总是认真地在寻找自己的不足。他从雪片似的表扬信里,发现一位观众提醒他说:“转播中,你把小憩念成小‘甜’了……”他赶快翻阅字典,反复练准读音,并抄录在自己的本子上。他说:“观众永远是我的老师。”

我们去拜访宋世雄时,是今年五月下旬,正当六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夕,他刚被选为这届人大的代表,愈发感到必须把工作搞得更好一些。他说:“我还有潜力可挖,还可使实况转播更上一层楼,要象电视尉《金鹿》中主人公那样,‘一抓一个准’……”

他象优秀的运动员一样,又在向新的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