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5470800000060

第60章 我要向命运挑战

--音乐大师贝多芬坎坷的一生

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在德国美丽的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之家,一个小男孩呱呱落地,甚至婴儿的啼哭声都是富有节奏感的,音色也令人感到与众不同,似乎唱出了他的坎坷人生道路的序曲。这婴儿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贝多芬的父亲虽是波恩市的一个男中音,却太缺少才气,更糟的是十分贪杯。时常演出后就到酒馆里饱喝一顿,直到酩酊大醉,才摇摇晃晃地回家。他们的家境贫寒,父亲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家中的生活只靠母亲为人当女仆所得的工钱来糊口。

不过,贝多芬的父亲倒是觉察到儿子的音乐天赋。他幻想把儿子培养训练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以便将来成为音乐大师,为家庭挣来金钱和声誉。在贝多芬五岁时,父亲就强迫儿子学钢琴、风琴等乐器。因为人太小往往得把坐椅垫高好多,才够得上弹钢琴。后来,父亲又搬来了小提琴、中提琴,放在七、八岁的贝多芬面前,挥动着指挥棒喊道:“喂,好好练,象神童莫扎特那样,金钱和名气都在等着你哪……”有时,他父亲半夜醉醺醺地回到家,竟象疯子似地把儿子从被窝里拉了起来,关进放钢琴的仓库里去,逼着他弹一夜琴。在种种强制下,小贝多芬常常是一边流着泪水,一边练习乐器。有时,他悄悄对慈祥的妈妈说:“要不是我那么迷爱音乐,我真想逃出这个可怕暴君统治下的家,什么金钱呀、名气呀,见他妈的鬼去吧!我只要音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魅力更是深深地吸引着贝多芬。这时,已经用不着父亲的强迫,他常常一个人钻进钢琴房,几个小时也不露一下脸,外面明媚的春光呀,迷人的秋色呀,还有顽童们在街巷里有趣的玩乐呀,他通通都不知道!不过,他也有他自己对大自然的欣赏方式。有时,他会独自跑到郊外去领略那苍翠的林木,那绿波荡漾的莱茵河水,那远处迷茫而神秘的山景,他象一个痴呆的傻子一样,看个没完,听个没了……也许这就是在为他的内心灌输进音乐艺术的浆液……十岁时的贝多芬,在器乐方面,已经崭露头角,在小城里颇有名气了。他父亲常骄傲地在家里开起音乐会,让小贝多芬为朋友及邻居们演奏。十一岁那年,贝多芬破格地被吸收进剧院乐队,成了乐队里唯一的一个小演员,开始为家庭挣钱了。十三岁时,他受到乐队指挥的格外赏识,晋升为首席风琴手。

十多岁的贝多芬如同一棵春天里抽枝拔节、迅速成长的幼树,尽情地吸取着周围的阳光雨露。他不但刻苦钻研莫扎特等欧洲各音乐家的杰作,而且十分喜爱读莱辛、赫尔德尔和席勒、歌德等作家、诗人的作品,开始接受民主思想。他拜了主张反对封建君主制的作曲家聂费为师,开始正式接受作曲学科的系统教育,学习创作乐曲。在聂费的引导下,十九岁的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当旁听生,他如饥似渴地涉猎逻辑学、古希腊文学和德国文学着作。

一七八七年,已初具民主思想的贝多芬,听到德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消息时,极为兴奋,拍手称快。他积极参加了各种反君主制的民主活动,热心地去听文学教授希那哀特朗诵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动人诗篇……

由于对于当时德国君主统治的不满和为了寻找人生的新路,一七九三年,二十二岁的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然而,那里的天空也是黑暗的。他极端厌恶奥地利的封建统治和贵族气息。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接触上层社会,为其写作一些流行的舞曲,并开始学跳舞。可是,每一次参加那些叫人恶心的上层社会活动回来后,他便痛苦地站在窗前发呆:“他们要我穿上好的衣服,剃光脸……去应酬……我真受不了!”

此后,他便一反常态,正直地穿起家乡的“土”服装,趾高气扬地出入于宫廷府第,使贵族们为之惊异侧目。有一回,一位伯爵夫人请贝多芬赴宴,见他的穿着打扮如此格格不入,甚为不悦,便故意把他视为市民乐师,安排到“末席”上。具有平等思想的贝多芬,见受到如此鄙视,异常愤慨,当即拂袖而去,震惊了所有在场的宾客。

然而,贝多芬毕竟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的创作才华很快震动了音乐之都。他借鉴了奠扎特等前辈名师的技巧,并加以发展创新,一部轰动维也纳听众的优秀作品,如同喷泉般向外涌流,为欧洲音乐界所倾倒!

但是,命运是那样不公平,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时,一次病魔缠身后,竟然使他开始出现耳聋的可怕症状。这是一个多么惨重的打击呀!耳朵是音乐家的眼睛,一旦失却听觉,他将会成为一个“音乐盲人”!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深渊……他才二十六岁呀!然而强烈的音乐天责启动着他的意志和毅力,他时常独自一人在深夜,向着阴暗的夜空挥舞他的双拳,高声喊叫:“我要坚强地生活下去!我要向命运挑战!”

他顽强地与生活搏斗着。为了听清钢琴声,他把一根细细的钢棒触在钢琴上,另一头用嘴咬住,让琴弦发声时的振动波,通过钢棒传到齿骨,再传达到耳朵里,使之感觉到音乐的声波和节奏。就利用这种艰难的办法,他继续写出许多作品。为了有饭吃,他还得四处奔波去演出,去讲课,以取得一些收入。他的心境常是矛盾痛苦的,他时而忧伤,时而激愤。他把全部激情都倾注进他的作品里。这段时间,他创作了《C小调“悲怆”奏鸣曲》、《d小调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等名作,显示了他的无限才华和刚强的意志,也证明了他对生活和未来乐观的情绪。

这位贫病交加的音乐家,在三十岁时,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琪丽哀太·琪却尔第,她也向他倾吐了爱情。贝多芬诚挚地把自己纯真的感情,注进他的名曲《月光朔拿大》之中,把它献给了他的情人。但世俗的压力,使琪丽哀太没能最终保持对贝多芬的爱情,三年后居然抛弃了贝多芬,嫁给了一个意大利伯爵,去过舒适富裕的贵夫人生活。失恋和耳聋病症痛苦地折磨着贝多芬。但他还是顽强地面对现实,继续着他的事业,并没有停止创作。后来,他又爱上了琪丽哀太的表妹苔莱斯,并正式订了婚。此时,他心灵上的创伤得到了平复。他俩的爱情持续了好几年。贝多芬在他的《第四交响乐》中,倾吐了他得到爱情的甘泉和欢乐。接着,他又连续写作了《第五交响乐》和《第六交响乐》(即“田园交响乐”)等不朽之作,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憧憬。贝多芬把苔莱斯称为他的“不朽的爱人”,并为她创作了《热情朔拿大》及富有梦幻和神秘气氛的《全集卷七十八》名作赠送给她。可是贝多芬的爱情愿望,终于没有能实现。一八一〇年,婚约被毁了。然而,受尽曲折坎坷生活道路的磨难的贝多芬,已经更加坚强了,他经受住了再次的失恋打击,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这时期,贝多芬虽然受尽心灵和病体的一再折磨,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热爱却有增无减。开始,他是那样地崇拜拿破仑在法国建立的共和体制,他把拿破仑看作是理想英雄的化身,于是开始写作为歌颂拿破仑功绩的乐曲。谁知,一八〇四年春天,当他写完《第三交响乐》,在卷首署上“渡拿巴”的名字,正准备把曲谱通过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转赠给拿破仑时,突然听到拿破仑已把共和国改为帝国,自称皇帝,实行独裁专政,甚为气愤!他勃然大怒地吼叫起来,“那么,他不过是一个骗子,一个凡夫俗子!”“他只顾自己的野心……他要变成暴君了!”他随即走列桌前,拿起笔来,把“波拿巴”三个字划掉,并气愤地把曲谱封面扯下来撕个粉碎。然后,他在新放上去的封面上,写出一个含有报复意味而又非常动人的标题:“英雄交响乐--纪念一个伟人的遗迹”。接着,他在乐曲的有些地方作了相应的改动,并滑稽地把拿破仑比喻成“伊加尔”。伊加尔是寓言中的一个人物,身上粘着一对蜡做的假翅膀,当他飞近太阳时,蜡化了,他就掉进海里被淹没。这里真应了拿破仑后来的下场。一八二一年,拿破仑死在圣海伦岛时,贝多芬说:“……我写的那部乐曲正适用于这个故事。”因为其中的第三乐章,正是葬曲!

后来,拿破仑帝国大举侵略欧洲时,法国军队粗暴地占领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贝多芬对此十分气愤。有一次,他到曾经赞助过他的李希诺夫斯基侯爵的庄园做客。宴席丰盛,宾客盈门,大多是法国军官。贝多芬见了不大为然。酒醉饭饱之后,李希诺夫斯基侯爵居然要贝多芬为法国军官演奏乐曲,为之消遣。他十分厌恶侯爵的这种阿谀奉承的媚态,当即严然拒绝演奏。李希诺夫斯基下不了台,第二次再请贝多芬,并威胁说:“如不服从,我就把你关起来!”这大大激怒了贝多芬。这时,尽管外头下着倾盆大雨,他也毫不犹豫地当即冲出庄园大门,扬长而去。他衣履满湿地乘上一辆马车,在乡间泥泞的路上,艰难地向维也纳城行驶。当他一走进自己的单身宿舍,抬头看见台上李希诺夫斯基赠送他的塑像时,一腔怒火烧得更高,立即向塑像冲过去,一手举起石膏塑像,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塑像的碎片蹦满屋子。随后,他激情地给李希诺夫斯基写了封信说:“……侯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我自己。侯爵这种人现在有,将来也有,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贝多芬是那样地憎恨侵略者,他激动地对朋友说:“法国军队应该回他们老家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在这里欣赏音乐,那会玷污我们的艺术!”

当初,贝多芬很钦佩他同时代的诗人歌德的才华,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歌德和席勒,是我在奥西安和荷马之外最心爱的诗人。”“歌德的诗,使我幸福。”贝多芬终于于一八一二年在波希米浴场的避暑圣地--坦帕列茨与歌德相遇了。然而,这却是一次极不愉快的会面。那天,贝多芬同歌德手挽手散步归来,不意正遇上奥国皇族迎面而来。这时,歌德竟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忙站到大道一旁,和人们一起,脱下帽子,捧在手上,恭侯皇族的到来。贝多芬见此十分不快,便劝歌德说:“大可不必如此,我们继续走吧。”但歌德不听他的话。他只好丢下歌德,轻蔑地按一按自己头上的帽子,扣上大衣钮扣,大摇大摆地迎着皇族的来路走去,简直目中无人,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不料,皇后见了音乐大师贝多芬,走上前来,居然首先同他打招呼。接着,曾经拜过贝多芬为师的皇太子洛道夫,也向贝多芬脱帽致意。事后,贝多芬数落了歌德一顿,可歌德不能理解。于是,他俩就这样不欢而散了。贝多芬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民艺术家,就是如此蔑视权贵。他说:“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造福,当我接近这个境界时,我是多么幸福呀!”

一八一四年,欧洲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时,贝多芬极为激动兴奋,他立即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气概,创作了《惠灵顿在维多利亚的胜利》及合唱《德意志的再生》、《光荣的时刻》等作品。但是,继之而来的,并不是德奥人民的真正民主解放,代替它的却是更加暴虐和君主独裁,军警横行,社会腐败。贝多芬为之义愤填鹰。

此后,贝多芬逐渐陷于悲惨境地。他负债累累,生活无着。他的一些作品因不合时宜而售卖不出去。饥寒交迫的贝多芬愤然地说:“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了……要以工作谋生,用艺术去换取面包,简直是一种悲哀的苦力!”

一八一五年秋天,他的耳聋病症越来越严重,在朔风呼啸之中,他的耳朵完全聋了,什么也听不到。命运是多么残忍呀!但是他依旧顽强地战斗着。一八一六年以后,他开始借谈话簿,用笔同人们交往,继续写作,还居然写出了一些优秀作品,受到艺术家和广大听众的热烈推崇敬仰。他一生的压卷之作--《第九交响乐》,于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初演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五次出台谢幕。

可是,贝多芬对艺术的巨大贡献,也没有使他的境遇有所改善。他依然生活贫困和无比孤独,直至生命垂危之际。一八二六年十二月,他的严重肺炎转为水肿病,医生每天为他放水三次。他痛苦地挣扎着说:“从我的肚皮比从我的手上放水更好些!”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日,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这位艺术巨匠,在凄凉中悲惨地向空中挥舞着拳头,终于与世长辞了。出葬之日,进殡的人足有两万多人。一位老太婆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位音乐主帅!”

贝多芬一生中,留下了巨大的艺术财富:九部交响乐,两部弥撒曲,六部戏剧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几百部作品。他还改编了近两百首苏格兰、爱尔兰及意大利民歌。至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和《第九交响乐》等不朽之作,一直为人们所演奏着。贝多芬不仅是欧洲的光荣,也是全世界的骄傲。他不朽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人类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