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西纪事2006:回望吴仁宝
5472900000001

第1章 序

孙志军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庞瑞垠同志撰写的《华西纪事2006:回望吴仁宝》一书,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文约事丰,从不同时期和不同角度生动反映和展现了吴仁宝同志带领华西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经过,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较强的可读性,对于进一步宣传学习吴仁宝同志立足农村、建设农村、致富农民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仁宝同志是近几十年来一位中国农村与时倶进的风云人物,被誉为新时期中国农民的骄傲。华西村是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吴仁宝同志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在他担任华西村党组织书记的四十多年里,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把华西从一个“半月无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的穷乡村建设成了“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的美好家园”的富裕村、幸福村。华西的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吴仁宝同志不愧为忠诚学习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不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不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不愧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纵观吴仁宝同志几十年如一曰带领华西村人民致富的奋斗历程,不难得出许多深刻重要的启迪。一是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共同致富不动摇,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以“困难难不倒、表扬夸不倒、威胁吓不倒”的执着追求,带领华西人民共同铸就了“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实缋到位”的华西精神,并靠这种精神使华西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工农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超过三百亿元的“天下第一村”;二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动摇,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华西的创造性高度统一,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表现出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和胆识;三是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不动摇,“发展是最大科学,不发展是最不科学”,“荒山污水、低水平建设不叫科学发展”,“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使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构建了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是始终坚持心系群众、造福百姓不动摇,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一直尽心倾力为群众谋利益,为华西谋发展,真诚地为群众的富裕作决策,为群众的需求想办法,为群众的利益干工作;五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公正廉洁不动摇,不论在华西村初创之际,还是在华西村富庶之时,都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住最好的房子,不拿最高的工资,不拿最多的奖金”,体现了一个老党员的高尚风范和人格魅力。吴仁宝同志的生动事迹和新鲜经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宝贵财富,使我们比有标杆,学有榜样,干有示范。

当前,正值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农村大地全面展开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吴仁宝事迹是生动鲜活的人格化教材。我们学习宣传吴仁宝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像他那样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文明乡风的倡导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引导各行各业的党员都要向他学习,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去引导群众,用自己的先进行为去带动群众,用自己的先进业缋去造福群众,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旗帜更高地举起来,使党员队伍中有越来越多的吴仁宝;就是要引导党的基层组织向华西村党组织看齐,切实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势组织者、积极推动者和坚定实践者。

近年来,我多次到过华西村。每一次踏上这片热土,每一次看到华西村的新变化、新成就,都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极大的振奋,也使自己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吴仁宝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现已年近八十,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他的丰富经历和不懈奋斗本身就是一座思想与精神的富矿;华西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积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实践,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一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科书。在当前开展的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回顾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学习和发扬吴仁宝同志的不懈追求和务实精神,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长足发展,必将加快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是为序。

2006年1月25曰(此文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