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劫
549000000016

第16章

话说因皇上颁旨说在林家姑娘三朝时要亲自去为她封浩,因此,内务府和林家就忙着传旨、接旨、关防及接驾和封浩的事情,不敢有一丝的大意,从两天前的下午一直忙到昨天晚上才把相关事宜大致完成。忙碌的时间过得飞快,今天已是林家姑娘的三朝日。

可是到林家去封浩这事儿,对皇帝来说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因为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江山社稷更重的事了。所以他认为还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事,比如说:每天一早和下午三点钟都要去查看自己的几个未成年的儿子的学习。这是极其严格的训练,上午学文,下午学骑射,这关系着治理这个国家的是什么人,以及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关系着家国未来;又如几乎每天的御门听政,这是国事,是江山。

正因为此,这天一早,皇上就如平常一样起来,梳洗、穿戴好后,用过早膳,就按例先到阿哥所去看自己的那些未成年的正在上学年龄的儿子们是否已经开始读书了。这些孩子在阿哥所受的训练比之任何汉人的子弟都更为残酷,每天早上四点就得入阿哥所学习。读四书五经学习满文,每学一篇文章都得先背二百篇,直至一字不漏一字不差一点不打藤儿,一顺地背下来为止,否则是要受罚的。

在阿哥所见几个上学的儿子都已各自坐在自己的课桌前认真学着自己的功课,皇上舒心地笑了,随便叫了一个小阿哥来抽问他的学业,对答如流。皇上又叫了另一个小阿哥,随手翻了一篇文章,抽了中间的一句念出来,让小阿哥接着背下去,真的是熟能生巧,背得很流利。皇上很满意,夸奖了阿哥们,又巡视一回就直接去上朝了。

今天又是御门听政的日子。从康熙亲政以来的这几十年,勤勉理政,几乎每天都会进行御门听政。

看官反复听剪剪说这这御门听政,可能不明白何谓御门听政,剪剪就来解释一下。原来这御门听政就是皇帝在审读大臣的奏章后,对一些比较重大或重要的事项做出批示,并形成谕旨。皇帝把这些谕旨交给内阁保存,积存到一定数量后,皇帝就会传旨在某日举行御门听政。内阁得旨后,便会告知在京各部院衙门、各部院官员届时进宫候旨;候旨的同时有章要奏的,就将奏折装在函匣中,到时一起上奏。

皇帝从阿哥所出来就坐上鸾驾,到乾清宫下了鸾轿,走进乾清宫,见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以及仪仗队等人在丹陛下左右相向而立,参加听政的大臣已聚集在后左门了。御前侍卫见皇帝到了,大声宣布觐见开始,那些早已等在后左门的文武百官便开始鱼贯进入乾清宫,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站好。

一切准备就绪后,皇帝看看时间,已是早上7点过一刻钟了。于是他直接走到乾清门正中的宝座上坐下来,听政开始。一个尚书拿着奏匣来到黄案前跪下,将匣子恭恭敬敬放在黄案上,这就是前天到昨天积累下来的已批的要事折子了。只见一个满内阁大学士上来将奏匣启开,将放在里面的所有奏章取出,一一向皇帝奏明。皇上见共放了四道奏章在宝座前摆放的黄案上。他拿起一本奏章,翻了翻,是河南总督报上请修河堤的奏折,见自己前两天批在上面的谕旨明明白白的还在上面。那满内阁大学士复述着这四道奏章,每奏一事,皇帝便会将前面已写好的谕旨降下去,由大学士降谕旨传给奏事者。因康熙帝几乎每天都要御门听政,所以每天积累的奏折并不多。不到8点半,四道奏章就已全部颁下谕旨给有部去执行了。来参加听政的官员中又按照先后顺序奏上了两三件事,康熙帝当堂一一给予了解答,见群臣再无人出班上奏,康熙帝才宣布退朝。

皇上退朝后直接去了慈宁宫看望太后。太后慈祥地看着他,说:“自你亲政这么几十年啊,就没看你偷一天的懒,天天都御门听政,唉,哪来的那么多事情要办啊。看把你给累的。不过,累了你一个,这个国家倒是越来越强大了。好啊。”

皇上笑着回道:“这么几十年下来,儿子习惯了,也不觉得累。”

太后又笑着问:“啊,额娘想起来了,是不是今天上午皇上就要亲自到林家行封浩礼了?”

皇上笑着说:“是啊。林家几代忠直,为皇家所倚重,现无男嗣,只生了这一个女孩子,为示恩宠,所以破格将这个宗女越四级封为县主。”

太后笑道:“是啊,皇上是个明白人。按大清制,公以下的官员之女均称宗女。这林家姑娘刚刚出生就从宗女位越过了乡君、县君、郡君而直接升格为县主,用我们满语说,就是多罗格格,等同世子及郡王的女儿,确实是越了四级了。皇上啊,这样越四级封赏的,额娘只记得,先太皇太后曾在先皇的时候认过一个宗女为养女,受封为格格,是因这宗女是忠臣之女,且德才兼备,才行册封的。现在这林家姑娘刚刚才出生,未见才德,就行册封,一封还就破了格,一破还连升四级,一个刚出世的女娃就成了我们大清的二品浩命了,这在我们这一朝中可是还没有先例的呢。”

皇上忙躬身说:“皇额娘说得对,是儿子鲁莽了。如果皇额娘认为不合试,儿子就去把这封浩拆了。请皇额娘示下。”

太后听皇上这么说,就笑了笑,说道:“。。。。。。”

不知说些什么,是否还能对林家姑娘进行封浩,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