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5492000000020

第20章 饭桌上饮食习惯与禁忌(1)

在饭桌上吃的时候,由于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作为宾主,一定要方方面面照顾到客人的一些饮食禁忌,点菜要全面合理,布的饭局让每一位宾朋都满意,着实得下一番苦工来细细研究、推敲。

老、幼的饮食习惯与禁忌

邀请是一件非常繁琐而又费神的事,想要布一场完美的饭局,就要让饭局中的男、女、老、幼每一个人都满意,然而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不尽相同,所以想要自己布的饭局让每一位宾朋都满意,着实得下一番苦工来细细研究、推敲。

有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去参加一场饭局,小女孩儿聪明漂亮,活泼好动,非常讨人喜欢。饭局开始后,男士们都在喝酒聊天,有一位邻座的女士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儿,一边逗她,一边夹一些菜给她吃。小女孩儿在吃排骨时,不慎被小骨头卡住了食道。虽然孩子剧烈咳嗽了几声,但终究因为当时的场面太够热闹而被忽略了。几天后小女孩儿出现呼吸困难,心跳一度停止。处于昏迷状态的小女孩儿被送进了医院治疗,经检查发现,原来罪魁祸首竟是一块指尖般大小的骨头。医院很快为小女孩儿做手术取出了卡在食道里的小骨头。

任何人都没想到,一块小小的骨头竟然险些要了孩子的命。所以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要随时体现出主人的细心周到、体贴入微的一面。才能让每个宾客都满意。尤其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跟儿童,因为一个由于年迈导致消化系统减弱,另一个则是尤其年幼消化功能未发育成熟,所以在饮食上也有一些禁忌。

1.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牙齿大多已经松动或是脱落,咀嚼能力也随之下降,所以生冷、油腻、坚硬、太过刺激的食物尽量少食为宜。所以,如果宴会中有老年人的时候,我们尽量要确保当天的菜式中要有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是烹的比较烂的食物,而且在口感上要避免油腻,尽量选择清淡的菜式为宜;

2.幼儿:幼儿的肠胃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消化食物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有些食物是不适合幼儿食用的,如:辛辣的食物、油炸食品,豆类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苏糖和棉子糖,被肠道细菌发酵,能分解产生一些气体,进而引起打嗝、肠鸣、腹胀、腹痛等症状,所以虽然豆类的营养很丰富,但实际上并不适合幼儿食用。

只要掌握了以上老年人、幼儿的一些饮食特征与禁忌以后,就可以更好地掌控宴会的全局,让老人和孩子齐欢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南、北饮食有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特定而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艺术。中国的饮食文化源源流长,积淀厚重。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步调是一致的,饮食文化的兴盛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体现之一,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结构与模式更趋多元化,内容更丰富多彩的表现。

自古以来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音,百米不同俗。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饮食也分地域性。中国被较为认可的菜系可分为八大类、分别为:四川省的川菜、山东省的鲁菜、广东省的粤菜、江苏省的淮扬菜、浙江省的浙菜、福建省的闽菜、安徽省的徽菜、湖南省的湘菜。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至唐宋时期,就出现了“胡食”“素食”“北食”“南食”“川味”等称呼,证明当时已经形成地方风味,明清之时。又出现了“姑苏筵席”“湘鄂大菜”“扬州炒卖”以及“帮”“帮口”“风味”“菜”等称谓,尤以“帮”称呼较大,如“川帮”“徽帮”“扬帮”等,因“帮”之名主要区别不同地区的肴品及口味,故又称某某“帮口”,这种称谓的出现正是饮食业发展的结果。

对比一下中国的亚文化分布和菜系的分布,北方亚文化区明显多于南方,而菜系确是南方明显多于北方。每一亚文化体系下都有自己的饮食风俗,北方亚文化区没有大规模地形成自己的独特菜系,而南方每一亚文化下都形成了自己的菜系,鲜明的对比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形成差别的原因很多,首先我们会想到的是地缘和气候原因。饮食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依附性,地理条件、气候差异和农业布局的不同,常常造成食性上的区别。如北人重麦,南人重稻,西北迎宾用牛羊,东南待客上鱼虾,还有东淡西浓南甜北咸的地域口味嗜好,以及春酸夏苦秋辛冬咸的季节调味规律,均与就地取食、因时制菜的生存习惯相一致。

小张是个地道的东北人,一次小张被公司派到湖南去出差,在这次湖南之行中小张认识了一位漂亮的湘妹子。两个人一见钟情,很快便双双坠入爱河。一年以后,小张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与这位漂亮的湖南姑娘举行了结婚典礼。婚后,小张的妻子随小张回了东北,虽然二人非常相爱,新婚生活也极其幸福,但是有一件事始终让小张的妻子头疼,虽说是嫁夫随夫、入乡随俗,但是自己吃惯了麻、辣、酸、香、鲜的湘菜,却怎么也吃不习惯婆婆做的这手东北菜。越是吃不习惯,就越是怀念家乡的亲人和美食。

在饮食习惯上,南方人以咸辣、麻辣、油辣、甜辣为主,而北方人则更加嗜好干辣和酸辣。南方人比较喜欢吃炒菜,北方人则以炖菜为主。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然而相比南方人的细微,北方人更多了一份大碗酒、大块肉的豪爽。南方人喜欢吃馄饨,带着热汤,调料齐全全在汤中。北方人却喜欢吃饺子,只要有蒜泥和醋就足够。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做得一手好泡菜,切得细细碎碎,调料也是十分齐全。而北方人更善于腌咸菜,整颗咸菜直接泡入盐水中。

介于南北的饮食的差异,在邀请前分辨清楚你要宴请的主宾,搞清楚主宾的身份以及籍贯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民族饮食的禁忌

宗教文化在人类历史中源远流长,其发展与演变也都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各宗教的信徒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也受到其宗教戒律的制约。许多宗教的经典对其信奉者的饮食习惯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而宗教信徒们也是非常虔诚的。所以,在我们宴请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佛教最早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

素食是佛教所崇尚和鼓励的,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佛教以慈悲为怀,所以坚持不杀生。并不同于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

至于荤腥,应有分别,所谓“荤菜”,是指具有恶臭味的蔬类,例如:大蒜、葱、菲菜、小蒜等,这主要是为了不扰乱大众。所谓‘腥’就是指肉食,这主要是为了慈悲。辣椒、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等都算是香料,不算荤菜,不在戒律所限。

蛋类是属于“荤腥”的一类,因为它可以孵成为雏,而且它的味道,就是腥味,所以也是佛教教徒们不吃的食物。至于乳制品,既不属于肉食,也不属于腥食。因为牛羊吃草及五谷,所产的乳汁也不含腥味。饮乳既未杀生,也不妨碍牛犊、羔羊的饲育,所以,佛教并不反对食用乳制品,相反在佛教大兴的时代,教徒普遍饮用牛乳。

至于不得饮酒,主要因为佛教重视智慧,若多饮酒容易乱性,而饮酒之后还能够自制而不致昏乱的人不多,所以,为了保持经常清醒,利于精进的修行,特别是为了达成修定的目的,所以酒也是佛教的一大禁忌。

如果用餐时有人吃素,也有人吃荤,能够使用荤素两种不同炊具和食具,是最为理想的。因为荤素的气味不同,对于饮食者的感受也不一样,为了照顾不同的习惯或信仰,还是分开烹饪最好。

印度教的饮食习惯中最特别的莫过于对牛的崇拜。印度教徒严禁食用牛肉。不同于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因为厌恶“肮脏的猪”而禁食猪肉,印度教徒禁食牛肉却是出去对牛的无比崇拜。

而其历史渊源要追溯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亚利安游牧民族入侵近日印度次大陆北部,并定居下来。随后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亚利安人发现谷物的产量渐渐不能足够供养家畜。因而人们不得已寻求直接吃草而不必和人类竞争谷类食物的动物。加之印度北部土质坚硬,公牛又是耕作必不可少畜力来源,母牛则能不断地提供牛乳,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家畜。因而,在古印度宰杀牛被认为是极大的浪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印度人越来越重视牛,并出现牛体内住着无数神明的说法。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佛教在印度出现,并提倡“不杀生”。因此,不杀牛、不食牛肉逐渐成为民众的一种习惯。并最终在公元五世纪前后成为印度教的重要教义,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印度教信徒的基本宗教习惯之一。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造成了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与禁忌。所以,在宴请之前搞清楚你所邀请的宾客的年龄层、是否佛有宗教信仰、是否为少数民族、是否有忌口的食物等,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充分显示出你的诚意以及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