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14

第14章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与心的对话解密(2)

约翰是一名很成功的汽车销售员,在一次交易过程中,和客户一切都谈好了,正当客户要付钱的时候,约翰的一个同事过来跟他说下班后去聚会的事,约翰一边高兴着和同事说着话,一边去接客户将要付的车款,就在这时,客户却突然反悔了,不但拒绝支付车款,而且也取消了购车的计划,这给了约翰当头一棒,眼看着到手的好事,转眼间消失了。下班后,约翰没有和同事去聚会,他一个人静静的躺在床上,百思不得其解,他实在是想不通他究竟做错了什么地方导致客户反悔。于是他鼓起勇气给客户打了个电话,客客气气的跟客户谈论今天的事情,向客户言明他的来意,他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让客户改变了注意。客户这个时候郑重其事的跟约翰说:“本来我已经要把钱给你了,可是这个时候我们正在谈论车的时候,你却和你的同事谈论晚上吃饭的问题,这对客户一点也不礼貌。约翰这时候才真正明白,原来客户是觉得他没有认真聆听客户购车后的顾虑。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成功的人都很善于聆听,他们懂得如何拉拢别人和取悦上司,把握好人生的每个机会,所以他们无时无刻都在聆听,所以他们一直都很成功。聆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给自己赢得了成功的回报,用心聆听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它表示你时刻在接受别人的想法,时刻在尊重别人的选择。

从众心理,在社会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往往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俗话说“随大流,不挨揍。”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人反对这种从众心理,他们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应该主张所谓的“从众心理”。其实从众心理也像其他事情一样具有两面性。消极的一面就像上面所说的,当今社会是个张扬个性的社会,从众心理束缚了人们追求和张扬个性思想,相对来说阻碍了人们创造思维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过于老套和墨守成规;积极的一面,就是它集思广益,采用大众的智慧,从心理上去除了人们盲目自信的思想,避免人们走弯路,增加人们的经验。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漆黑的暗室里的一面墙上投下一个微弱的光点。事先安排一部分经过训练的人和少数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进入暗室。对经过训练的被试,要求他们大声的在暗室中说,光点正在微弱的晃动。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则实现不给任何提示。在实验中,要求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说出光点是否在晃动。开始这些人认为光点并没有晃动,这种反应是正确的,因为实验用的光点确实没有晃动。但是,此时事先安排地经过训练的人会大声地、坚定地说,光点正在微微地晃动。由于这些人的人数占优,所以最后,原来认为光点没有晃动的人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也承认了光点正在晃动。

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中,我们就是要扬长避短,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有时候大多数人的看法能为你说服对方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会做到遇事和看待问题,即会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能够尽量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遇到自己不喜欢或是不喜欢自己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做到宽宏大量,给对手一个微笑,也许对你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对未来也许就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年轻时候的林肯在乡下当一名律师,有一个名叫斯脱登的人,听说林肯很能忠于职务,专心替人办事,特地从城里到乡下来请他解决一件事情。当他看到林肯那张难看的脸的时候,他非常不满意,不但不请他帮忙,反而指责他:“像你这样猴子精的人,能做律师吗?能替别人把办事情办好吗?”斯脱登一边骂一边用手指着林肯。

这是林肯笑了笑,温和的说:“请您先坐下来,别生气,这一切全是我的不是。”虽然林肯客客气气地招待他,但是他还是走了。

南北战争发生以后,北部的军队缺少一个总指挥。林肯想起了骂他猴子精的斯脱登,因为据说斯脱登很有指挥能力,林肯就专门请他来担任总指挥,并对以前的事提也不提,结果北方的军队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南北战争的战胜。

这个故事不是告诉我们没有了斯脱登林肯就打不赢南北战争,但是朋友一百个也不嫌多,敌人最好一个也没有。就是这么个道理。

人际关系中,避免出现不良思想

上面我们主要介绍了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现象和规律,了解了我们怎么做才是更好的,那么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尽量避免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会详细的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自私自利的做法不要过去明显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自私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状心理现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说法。自私的程度上不同,轻微一点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目的,侵吞公款、诬陷他人、杀人越货、铤而走险。所以自私之心成为了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

自卑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因过多地自我不定而生产的自惭形秽的情绪。自卑感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但是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开始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时,才算是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心理承受力也比较脆弱;一般很难经受得起较强的刺激,常常会产生疑忌的心理。

童话大王安徒生曾经编了一个故事——《丑小鸭》。故事讲的是一只丑小鸭,它出生在一个鸭子的家庭,它的同胞们个个都长着一身金灿灿的羽毛,但是只有它,一身黑黝黝的毛,因此它遭到大家的冷漠,于是它感到非常自卑。以至于当它后来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也很不自信的,不敢轻易在其他同类面前张扬。

自卑是很一种很常见的心理,他的产生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青少年在交往过程最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也容易导致交往挫折感的发生。尤其是表现在失恋中,失恋后他们常常出现较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反应。对待这种爱情挫折,有自卑倾向的人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倒霉的命运,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自卑心理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那么我们如何避免产生自卑的心理呢?补偿心理超越自卑不失是一种好方法。那么这里提到的补偿心理是一种什么心理呢?一般说来它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总想得到一定的补偿。这种现象从心理学上看,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的同时,从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有了这种补偿心理,自卑感反而变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美国著名的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而且相貌丑陋,言行举止也缺少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也是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林肯决定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当时林肯家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读书非常的努力,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之一。音乐大师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到了后来,他双耳失聪,但是伟人就是伟人,他通过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对音乐不断的追求,克服了种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这句话后来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自卑感固然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是能在补偿心理下得到满足的人们,反而能将自卑心理当作成功的动力,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发扬和光大的。只有自卑的人们才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孤僻心理会给人们的交往带来很大阻力

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缺陷。

孤僻常常表现为独往独来、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如果与人交往,也会缺少热情和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有时看上去似乎也较活跃,但常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仿佛有点神经质,因而人都不愿主动与之交往,不得不与之相处时,也会有如坐针毡之感。

孤僻常在以下几种情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自己的不到别人的重视或者没有足够的空间时,常常伴有失落感和自尊心受伤感,这时候便会表现得尤为孤僻,从而导致他不愿与人交往;当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当众受到讥讽、嘲笑、侮弄和指责时,就会变得十分敏感,以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这时就会闷声不响、郁郁寡欢,或者恼怒异常、撒手离去;而当遇到挫折时,常会产生虚弱感和自卑感而心灰意冷,这时就会自我孤立起来,闭门谢客,拒人于千里之外。如果这些情景不明显或不存在,尽管时不时也会流露出孤僻征兆,但一般未必有明显的自我感觉,即自己未必会意识到有孤僻人格表现缺陷。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通达街82号院内,一名33岁的男子养了一只狗,平时他很少和人交流,而是很多时候都带着自己的心爱的小狗到处走走,后来他的狗被汽车轧死,他悲痛万分,也不想把内心的痛苦向别人诉说,一时间很难摆脱伤心的状态,感觉生活从此失去了色彩,竟从自家6楼纵身跳了下去,不治身亡。据说,这名男子从小性格就比较孤僻,自我封闭心理严重,不愿意和人接触。5年前,家人为他买了一条小狗,此后,这条狗就成了他唯一的朋友。自我封闭,缺乏与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才会导致他随爱犬而去。

孤僻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那么孤僻有着什么特点呢?

一、普遍性。即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存在。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等。

非沟通性。有封闭心态的人一般都不愿与人沟通,平时也很少与人讲话,不是他们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或者给自己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随爱犬而去的男青年就属于这类心理障碍者。

逃避性。自我封闭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或许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了很多的挫折,比如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和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那么怎么避免孤僻的造成的消极影响呢?

要想克服孤僻的心理障碍,就要先在思想上转弯。不能只想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不能对别人要求太严。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或者一技之长,也不能因此看不起别人。只要是在社会中生活,一个人的本事再大,知识再丰富,他也只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充其量是他这滴水大一点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别人也不会因为你孤僻就特别仰求于你。相反,如果你看不起别人,也会遭到别人的冷漠。这样以来,你得到的不是收获,而是心理上的负担。至于那些有怪癖的人,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再者,改变自己的孤僻性格要有一种恒心,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调整,改变生活环境和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克服不利的环境影响,培养出良好的性格。

嫉妒是服害人的药

罗素曾说过:“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嫉妒的牺牲品。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看过这部书或者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三气周瑜就是诸葛亮利用了周瑜强烈的嫉妒心,把周瑜给气死了。这个典故非常典型。一气周瑜:赤壁大战后,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接回刘备,还让手下都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三气周瑜:可悲的是周瑜并不死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用“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这计策更难瞒过诸葛亮,周瑜再次受挫,丢尽了面子,再无面目更无勇气面见世人和江东父老,而苟存于世,只得恨恨而死。死前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