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18

第18章 职场心理学:职场生存潜规则(4)

从刘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与异性同事的距离过近,不仅会在同事中造成不好的影响,还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事之间过于亲密还会给上司带来危机感,如果上司总是看见员工过于亲密地拉帮结伙,那么,势必会认为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势力,给管理造成不便。上司一旦滋生出这种想法,便会想方设法地打击你的势力,压制你的能力,削弱你的影响力,甚至将你打入冷官。

所以,与同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身在职场,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同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泛泛之交而不是投入过多的感情,可以真心诚意地共事,合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同事之间的距离。

身在职场,不妨“糊涂”一点

在职场,做事做人,不妨学的“糊涂”一点,吃点亏没关系,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耍小聪明,出处算计别人。很多人为了逞一时之聪明,影响了长远的利益,赢得了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役,这自然是得不偿失的。职场更是这样,偶尔糊涂一点,更利于自己的发展,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职场也好,生活中也好,做人不能依仗自己过于聪明,凡事都不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去考量,只贪恋眼前的利益或只图一时快活。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过于自信自己的精明,把别人都当成愚笨的人,因此得意忘形,一时迷失了方向,判断上失去了准头,吃亏上当的不在少数,甚至搭上了性命。

曹雪芹的《红楼梦》王熙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红楼梦》对王熙凤的判词说得很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精明人为何还能做出糊涂事?因为聪明使之过于自信,甚至到了自负的地步。“聪明反被聪明误”,所总结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有的人因为过于自信自己的精明,把别人都当成愚笨的人,因此得意忘形,迷失了方向,判断上失去了准头,结果吃亏上当不说,有的甚至搭上了性命。《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杨修就是最典型的一个。

一次,曹操命人建造一座花园,见好了以后,亲自来验收工程。他看了以后不给任何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然后便走了。

众人都不明白这个“活”的含义,站在那里议论着。杨修看了后,说:在门上写“活”,就是“阔”字,丞相是嫌门太宽了。然后,竟擅自命人把门改窄。曹操知道后,嘴里虽称赞着,可心里却十分忌恶杨修这种自命不凡的小聪明。

还有一次从北国进贡来的礼品中有一盒酥,曹操便在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了,便擅自将打开拿出一块吃了起来,还把盒内的酥分给众人。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得意地答道:“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岂敢违反?”曹操听后,脸上虽存着笑,心却厌恶之极。

因曹操疑心重,总担心别人暗害他,于是告诫身边的人员,说自己梦中好杀人,你们不要靠近我。一天他睡午觉,被子掉在地上,一位侍勤人员马上进房把被子捡起来盖上。曹操突然从床上跳将起来,一剑把他杀掉,又上床再睡。睡了半天后起床,见地上的死尸,故意惊问道:“谁杀了我的近侍人员?”大家告诉他经过,曹操放声大哭,给死者以厚葬。

大家都认定,曹操确有梦中杀人的病症,只有杨修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在送葬时,杨修对着死者的灵柩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杨修因此惹恼曹操,后来被曹操借故杀了头。

杨修终于为自己的精明过人而付出了代价。

杨修的死和那个灭了火种而热了凉水的人,都跌倒在自以为是上,他们把自己的聪明用错在了地方,其教训不可不汲取。聪明伶俐自然是好事,但凡事要有度,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杨修若是“傻”一点,也不至于连命都丢了。所以说该糊涂的地方就要糊涂,尤其对上司。不过,有些人糊涂,却只是为一己私利,对领导的错误,不仅糊涂,还要大肆赞赏,甚至追风而上。

职场如战场,职场更是一个利益场。眼前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时候,需要我们退一步,糊涂一点,放弃眼前的利益,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利益。赢得了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役,这自然是得不偿失的。职场更是这样,偶尔糊涂一点,更利于自己的发展,退一步,海阔天空!

职场如战场,职场更是一个利益场。眼前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时候,需要我们退一步,糊涂一点,放弃眼前的利益,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利益。赢得了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役,这自然是得不偿失的。职场更是这样,偶尔糊涂一点,更利于自己的发展,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让利益诱惑你的心

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来说,公司里最重要的是人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里的一句话,可以说道出了所有老板的心思。确实,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就是企业的一锭纯金,正是无数纯金的竞相闪耀,才映出了企业无上的光辉。但是,如果金锭没有忠诚的烙印,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它将为谁闪光?没有忠诚的表现,老板如何能放心地给你重任?而表现一个员工是否忠诚的重要内容就是看是否为利益所动心。很多职场人士在高额的回扣,在高新面前,毫不犹豫地背叛了公司,而这样的员工又怎么能让老板放心呢?一个优秀的员工,值得老板信任的员工是不会为利益所动心的,对他们来说,公司的利益才是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的员工才会受到老板的信任和重用,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阿军从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民营企业。凭借自己在业务上的突出才能,他很快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阿军所在的这家公司是一家经营机制比较灵活,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再培养的公司。每年公司都会选一些员工到名牌高校参加培训,而阿军却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为此,阿军找到了平时关系不错的某部门经理王某诉苦。王某说:“怎么说呢,你的确很优秀,但你给老板的印象总是很不安定。虽然你是难得的人才,但是你在我们公司工作的时候却又盯上了别的公司。这些其实老板都知道。你说你这样,老板能放心把你送去培训吗?”阿军听了顿时醒悟,原来这都是自己暗中接洽其他公司惹来的麻烦。

其实在职场中,有着阿军这样遭遇和困惑的人不在少数。从理论上来说,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选择是双向的。员工勤勤恳恳为企业工作,企业快快乐乐为员工付薪。企业需要人才来推动,但人才又怎能离开企业这个平台呢?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再优秀的人才,再闪光的人才也不可能照亮所有的企业。当你真正表现出你不仅是人才,而且是只为老板奉献的人才时,老板才会更放心的在你身上付出更大的代价,培训、高薪、升职,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在这个社会里充满了各种诱惑。好环境、高工资、广阔的发展前景,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就可能掉进陷阱。诱惑随时可以让一个人背叛自己信守的道德、情感和原则。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员工: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不顾老板和企业的利益,将企业的商业机密出卖给别人。虽然这样做能获得一时利益,但长期下来,损害的将是自己的职业声誉和前途。

春秋时期,宓子贱担任鲁国的单父宰相。有一次,齐国的军队要去攻打鲁国,但是单父是齐军的行军进程路线必经之地。

城中的百姓们听到齐国要进攻的消息后对宓子贱说:“这个时候麦子已经成熟,很快就该收割。但是,齐国军队很快就要行军到这里了,此时已经做不到每个人自己收割自己种的麦子,请您让我们一起出城集体收割麦子,这样我们可以收割到自己的粮食,不会资助齐国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宓子贱听后却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很快,齐国的军队路经此地后将麦子抢收了。鲁王因为这件事非常恼火,质问宓子贱为什么不去及时收麦子。宓子贱对鲁王说道:“虽然今年的麦子已经没有了,但是我们明年还可以再种。但是,我们如果在齐国的军队到来之前,让全城的百姓去收麦子,必然会出现哄抢的现象,其中势必会有不劳而获者,如此下去,我们的百姓定然会产生惰性,他们不去种地而整天希望敌国军队犯境,长期下去,鲁国很快就会衰落下去。单父国的麦子对整个鲁国来说只是九牛之一毛,它的丢失不会让鲁国遭受多少损失,但是,假如我们将不劳而获的思想衍生出来,那将会有几代人因为那点麦子而受害啊!”

很多时候,我们要要学会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样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尽管眼前的利益让我们难以割舍,但是,想一想以后的大利吧,如果为了眼前和私己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的话,对一个人来说不会获得大利,对一个企业,一个民族来说贪图小利无异于饮鸩止渴!

对于每一位身处职场的人士来说,只有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只有维护公司的利益,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员工才会受到老板的信任和重用。对于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甚至不惜背叛公司的人来说,一时的利益将会损害更长远的利益,是得不偿失的。

每一位职场人士都会面临来自外界利益的诱惑。而在诱惑面前三思而后行,坚定职业目标,关键是要全力维护公司和老板的最大利益。忠诚是对事业负责的动力,真正高层次的员工,忠诚应该体现在以企业利益为主的全方位考虑中,这种高层次的员工忠诚才是现代社会保持组织优势的根本基础,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做人要低调,别抢上司的风头

身处职场,要想明哲保身,除了不能犯颜抗上,更重要的是要小心不要抢上司的风头。一般来说,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多数人是不会愚蠢到与上司抢风头的地步,但是,抢上司的风头并不一定会体现在工作上,与工作无关的其他细节上也同样会出现和上司抢风头的情况。

在职场中,有时你会发现自己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上司突然对你很冷淡。这个时候,你或许会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上司对你突然冷淡,你就要小心了,这一切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为你在工作以外的某个细节上犯了忌,比如,一不留神就抢了上司的风头。

有一个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年轻、漂亮、单纯、书卷气息很浓、富有爱心,毕业后到一家金融机构总经理办公室做了文秘。她工作努力,人缘也不错,总经理也常常夸奖她。

“六一儿童节”时,公司发起了为失学儿童捐款的活动。她是教师子女,对失学儿童非常同情。以前,她也经常将自己微薄的零花钱和生活费捐献出去。现在,她参加工作了,更认为责无旁贷,于是毫不犹豫地捐献了500元,仅次于总经理、几个副总和部门负责人。因此,她得到了公司的表扬。

不久,全国多处暴发了罕见大洪水。公司积极响应社会的倡议,组织为灾区居民募捐。在募捐之前,办公室组织大家看了受灾地区的电视录像资料,画面上那些灾民的苦难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女孩,她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于是,她拿出了当月的全部工资2500元。

第二天,公司大厅门口,张贴起了“献爱心红榜”,她的大名居然名列第一,比总经理多出500元,比几个副总整整多了1000元,而那些普通员工大多是20元到100元。在电梯和走廊里,她听见有人在相互打听:“这人是谁呀,怎么那么慷慨?”她听了颇有一种自豪感。在早晨的例会上,总经理热情洋溢地表扬了她,几个副总则不痛不痒地说了几句,其他人都酸溜溜地表示要像她学习。一个职员嘀咕了一句:“别人境界高啦,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啦!”另外一人甚至嘀咕了一句:“谁让人家是秘书呢?”从那以后,她总觉得自己周围的同事们看自己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总经理也没有以前那样对自己好了,她为此伤心地哭了好几个晚上。

在职场上,上司是下属工作中的“帅”,下属是上司的“卒”。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即使在其他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中,只要上司和下属同时出现,上司就会潜意识地以下属的“帅”自居。但是,如果一个“帅”的风头让一个“卒”压下去了,那么上司就会认为自己“输给了”下属。尽管这些事情看似与工作无关,但是,相信很多上司都不会容忍下属的这种行为的,因为他认为下属不把他放在眼里。

有一家公司的总经理非常喜欢下国际象棋,平时的娱乐活动只有国际象棋。在他手下,业务部主管汉森也是国际象棋的高手,而且棋艺与他不相上下。平时,汉森在公司下棋喜欢逞强,不懂得逢迎讨好,常常持续胜某某同事几局,大败某某同僚几盘。而总经理和汉森是棋逢对手,两个人平时一起下棋时,经常是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对于这样的结局,尽管总经理觉得没什么面子,但是汉森是公司下棋高手,总经理也没有太多放在心上,马马虎虎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