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35

第35章 特殊人群心理学:特殊人群的关注

本章将重点为你介绍孕妇、军人、学生、白领这四种比较特殊的人群心理,他们处于不同的环境,他们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问题,也是许多同类人可能有的,这些群体面临压力、急躁等,已经成为影响他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因素。

孕妇——让美丽走进孕期心理

孕妇的妊娠反应是影响孕妇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开始,孕妇可能会想象腹内的小生命,想象他的样子,甚至会想象把孩子拥抱在怀里的感觉。诚然,这个时候,孕妇的内心是甜蜜的。但是,随着妊娠的进一步发展,孕妇会开始恶心,呕吐,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彻夜失眠的情况,孕妇会感到疲惫不堪。所以,孕妇的心理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或多或少的烦恼,比如,担心怀孕失败,对分娩产生恐惧心理,过分担心腹内胎儿的健康,甚至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压抑和焦虑。总之,在妊娠最初的三个月,孕妇的内心体验是矛盾的,主要体现在高兴与忧虑的矛盾,所以,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人们所熟知的“早孕抑郁症”。

随着妊娠的继续进展,孕妇的情绪也会随着有所变化,妊娠初期出现的种种不适,会逐渐消失,孕妇的食欲和睡眠也会逐渐恢复正常。特别是胎动的出现,使未来的妈妈有了一丝的欣慰,怀孕失败的恐惧感随之消失了,取代的幸福和自豪的感觉,所以说,妊娠中期的三个月是孕妇心理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妊娠最后的三个月中,孕妇的压抑感和焦虑感又会产生,特别是身体内出现的种种不适,对孕妇来说使她们更加为分娩和胎儿是否健康担心,这个时期,孕妇的精力会完全投入到胎儿身上,特别是随着预产期的到来,她们对孩子的出生有些迫不及待,而这种焦急在一定程度上对孕妇分娩的恐惧心理有一定的缓解。

王女士怀孕后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精神状态,担心走动时摔倒,影响孩子的出生,或者担心吃的太少了,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以及产生压抑感和焦虑,内心出现了种种不适,但经过医生检查却发现王女士并没有任何病,最后去心理科才被确诊是有轻微的孕妇抑郁症。

王女士之所以出现一些不良心态,主要是由于不能在孕期进行及时的心理调节造成的。改善这种状况的原则是,孕妇本人要尽可能做到凡事豁达,不必斤斤计较;遇有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去钻牛角尖。丈夫和其他亲属应该尽量多给孕妇一些关心和照顾,而不是让孕妇受到不良刺激,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可能引起孕妇猜疑的言行,这样才能使使孕妇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最佳状态。

同时,在在心理保健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孕妇了解必要的知识。孕妇在平时可以看一些孕产方面的书,对自身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也要尝试调节自己的身心状况,避免陷入抑郁的泥潭。

2.亲人和丈夫应该多给孕妇一些关心和照顾。亲属要尽可能多地与孕妇聊天,多对其进行开导,同时也要给孕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孕妇的内心相对来说会比较平静,对其心理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缓解其焦虑的心情。

3.孕妇自身也要进行调节。孕妇应该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绪一定要平和,安心等待分娩时刻的到来。

4.作好必要的分娩准备。一方面对孕妇来说从心理上有些安慰,不必整天担忧;其次,还准备的过程也,孕妇了解到家人及医生为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对意外情况也有所考虑,那么,她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许多。

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孕妇心理健康也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孕妇心理的调节和保健。

白领——把压力笑进心理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中,工作紧张是影响许多白领健康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职业白领不堪压力和竞争的双重负荷,已经出现了心理疲劳的状况,心理疲劳已经逐步成为白领的“隐性杀手”!太累、太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

人的劳动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两大类。体力劳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疲劳,多为肌肉酸痛、体乏无力等,称为生理疲劳;脑力劳动在一定条件下也产生疲劳,为厌倦、心情烦躁、注意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称为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的危害不仅在于降低学习与工作效率,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的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

晓红是一个外企的白领,近几年来成了医院的常客,她解释说,上班时总是有气无力,下班死气沉沉,她本来认为自己变懒了,但是,她的诊断书中有“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但是,诊断书说的并不全面,准确地说,晓红患的是疲劳综合症。

过度的心理疲劳,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变等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心理疲劳不可忽视,一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感到疲惫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和治疗。

首先,要找出导致心理疲劳的原因,比如是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利、身处逆境等,要尽可能丢开那些恼人的事,等心理平静后再考虑如何去面对。

其次,白领要学会自我调节。一定要在于平时要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遇到困难时要保持信心、主见,同时待人处事要随和,这样才能避免由于生闷气、无端的发怒而引起心理疲劳。

第三,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劳累。生活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令人烦心的事不能改变时,最好还是暂时远离它,这并是懦弱,而是待心情平静之后用勇气和信心去处理它,特别是要避免那些无休止的让人筋疲力尽的苦思冥想以及没有缘由的幻想,这是节省心理能量、减少心理疲劳的最好的方法。

心理疲劳是白领身边的一个“隐性杀手”,它不会立刻置人于死地,而是像慢性中毒那样,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了一定的极限的时候,人们会达到一定的“疲劳量”,这样才会引发心理疾病,所以平时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呢?心理学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开怀大笑是健康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发泄方式。

2、讲究用脑的心理卫生,在从事脑力劳动时要聚精会神,劳逸结合,重视积极性休息。在没必要说话时尽量以沉默来倾听别人说话,这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3、培养对所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对感兴趣的事情不易疲倦,但是,如果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是十分易于疲倦的。放慢生活节奏,尽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常活动中,这样可以避免一个人的时候胡思乱想,造成心理疲劳。

4、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对缓解心理疲劳也有一定的好处。

5、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一定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一些人说“不”,这样可以避免别人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带来心理疲劳。

6、夜深人静时,不妨听听音乐,让自己的心平静地地进入梦乡;在处理事情时,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以免造成心理疲劳。

军人——让阳光照进心理

心理疾病也会发生在坚强的军人身上。由于很多军人背井离乡到外地去服役,长时间见不到亲人,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入伍的新兵来说,一到周末大多一个人过,部队的干部大多都回家,这两天对一些新兵来说最难熬了。于是有的新兵就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抑郁情绪,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表现的特别突出。主要表现为孤独烦躁,心神不宁,或昏昏欲睡或无目的在营区彷徨等,这种现象被称为“官兵抑郁症”。

小王是某部队的一个排长,刚入伍两年,家人和妻子都在外地,最近不知道怎么了,从年后探亲回到部队,他一到周末就开始变得精神不好,情绪低落、孤独烦躁,有时候一个人呆在宿舍躺着,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为什么连坚强的军人都会患上心理疾患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大多数新兵多来自五湖四海,个人性格和文化素养不同,自我支配休息时间方式方法也尽然不同,每个人的适应环境,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也各有不同,有的士兵可能很开心,但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

二是“双休日”部队人员相对较少,集体活动少,大家的安排的工作相对比较松散,有部分干部在双休日处理个人事务、精力容易分散,使部分士兵感到暂时失去了可信赖、可依靠的对象,心理出现消极情绪。

三是少数干部不能同士兵一起活动,这就明显加重了士兵的自卑心理。

四是部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

对于那些患上有心理疾患的官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调节其心理。

要培养士兵健康的心理,充实士兵的精神生活。

1.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士兵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个人的精神有寄托,工作学习有动力,生活得充实,而且为了实现理想会自觉调整情绪,情绪就自然处于积极、稳定、乐观、向上的状态。

2.多读书、学习,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一个有思想文化修养的人胸襟开阔,情绪通常都能保持在健康、良性状态。

3.周末的时候组织一些活动,让所有的士兵在一起相互熟悉,相互了解,这样对减轻士兵的心理疾患也有很大的帮助。

4.娱乐是调节情绪、愉悦身心的好方法。要丰富士兵周末的娱乐内容,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来活跃部队的气氛,对士兵也是一个鼓舞,对缓解士兵的心理疾患是十分有利的。

学生——给自己多一些心理呵护

某天清晨,某校高三女生从宿舍楼顶一跃而下,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结束了她年仅18岁的生命。也许没有人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弱小的女孩是怎样下了艰难的决心,面对女孩的遗书中那句带着泪痕的话:“学习压力太大了,我放弃了……”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年年喊学生减负,但是,仅仅是减掉一些浮在表面的补课时数和书包重量,却始终没有减掉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呢?

仅仅2006年在很多高校、中学出现了十数起学生跳楼自杀现象,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学生产生压力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学生们也认识到考大学的必要性,一进入高中就开始了艰难的备考,这三年中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他们都简单地将自己的定位为考上大学。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加之自身缺乏必要的调节,这是学生压力大一个原因。

2.来自家庭的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是,这也给子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些父母,对子女管教的非常严,考试考不好,轻则骂上一顿,重则大打出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3.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每次考试的排名都会让一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感到耻辱。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之间的竞争,让很多心理脆弱的孩子都难免产生压力。

4.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之外,是个人心理因素。目前很多学校,特别是高中,是没有心理教师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没有人关注。学生脆弱的心理在承受各个方面的压力,当他们承受不住的时候,很容易做出令人难以预料的举动的。特别是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是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当生活中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们会带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的心理反应。

综上所述,可见学生产生压力的因素有很多,而过度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这就要求家长及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

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是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熟是不容忽视的。

1.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引导孩子多与父母进行沟通。学校可以开展教育经验交流会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家长也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氛围,同时也要对学生多加引导,消除孩子与父母间的代沟。

2.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普及心理知识,让学生自己调节心理来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知识来调节自身压力。

3.学生要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来确定自己的目标,确立一个奋斗目标。从心理等角度来讲,有一个明确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压力的不利影响。确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身就有了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对克服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心理保健篇——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目前,去医院看病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与心理因素有关,是纯粹的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对人的身心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在忙碌的时候忘记了对自己的心理做保健,心理越来越脆弱,于是不断遭到心理疾病的袭扰。本篇重点介绍如何进行心理保健,以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恢复正常的情绪,远离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