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39

第39章 心理危机:养心即养生(1)

人生难免不会产生心理危机,但是,人们常常是处于心理危机中但却不能及时发觉,所以,他们长期地在心理危机的阴影的困扰中难以自拔,不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给生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影响。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仍需系铃人,对处于在心理危机中的人们来说,自救才是最好的出路。只有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心理危机,才能走出心理危机给我们带来的阴影。

放下心头的巨石

一、不可避免的心灵阴影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压力的阴影下,承受这样那样的压力,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压力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可怕的敌人,摆脱压力带来的心理危机束缚是现代人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那么压力从何而来?

家庭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压力器

家庭生活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家给了人们温馨和幸福,但不可否认的是家庭也给人们带来各种身心的伤害或者是致命的打击,最可能产生压力的场所就是家庭。孩子、妻子或丈夫的疾病或缺陷,会成为配偶与双亲的压力源;赡养年迈多病的父母,也是家庭压力的压力源之一。

工作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压力在工作中双向的,适当的压力能够转化成为工作的动力,维持人们对工作的兴趣。但是,压力也有它的负面作用,那就是压力积累过度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甚至会引起怠工的现象。

工作对有的人来说,仅仅是一种积累金钱的简单方式,他们本身对工作是没有兴趣的,他们只会经常抱怨一下工资少,所以他们不会对工作产生过多多大的压力。但是,有人把工作当作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总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把家庭放在第二位,由于对工作过分地重视,过高地期望,所以难免产生压力过大的现象。

此外,不适应工作环境的也会导致产生压力;无法按时完成工作计划也会导致产生压力;紧张的上下级或是同事关系也会导致压力;工作前途不明、无法得到升迁会也会产生压力;报酬偏低,与自己的心理期望值不符也会导致压力产生……

总之,工作是滋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很多人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也在承受重重压力的折磨。

病痛会成为压力的导火索

当你感觉良好的时候,没有什么病痛折磨你的身体,那么你对身边的一些现象和事物可能会没有强烈的反应,但是,当你出现痛疼、消化不良,哪怕只是小小的牙疼,你会发现自己对平常一点也不在意的轻微压力也会产生很强烈的反应。

总之,病痛可以加剧人们的压力,即使轻微的压力你也会做出较强烈的反应。

化压力为动力

一个生物学家曾讲述他观察到的蚂蚁驮稻草的现象。一只蚂蚁驮着的稻草体积是其体积的100多倍,如此弱小的蚂蚁竟让也能搬动相对它们来说如此庞大的东西!

“当这只蚂蚁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时,我看到这条缝太宽,蚂蚁根本不可能爬过去。但是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自己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相对它来说的‘鸿沟’。然后,蚂蚁慢慢地将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路。”

最后,生物学家总结说:“我们原来以为蚂蚁承受的是很大压力,会妨碍它行走,但是,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正确处理压力,压力转变成我们成功的动力。

尽管压力常常会为我们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但是人们却依然认为有压力会比一点压力也没有好的多,中国有句话是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意思是说,我们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只有面对压力才能在压力到来的时候处乱不惊;适当的压力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转化为积极向上的不竭动力。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实总会给我们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与压力,面对压力是我们必须培养一种心理品质,那就是“危机意识”,在压力危机面前保持冷静,在压力下努力向前。

一只野猪正对着树干磨它的牙齿,一只狐狸看见了,狐狸很奇怪地问:“现在又没有猎人,你怎么不休息一下?”野猪回答:“等到猎人出现的时候再磨就晚了。”

这就是一种生存危机带来的压力,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如果平时没有压力,一旦面临危机,压力到了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

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能承受比自己体积大100多倍稻草的压力,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蚂蚁一定会被这样的重压压垮,那我们就想错了。当压力转变成为我们成功的动力的时候,压力也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蚂蚁尽管承受着稻草的重压,但在遇到“鸿沟”时,这个给自己带来压力的稻草很快成为它跨越鸿沟的桥梁,只要正确处理压力,压力就一定会成为我们积极向上的不竭动力。

海伦·凯勒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早在一岁多时,因为生病,她的眼睛就失去了光明,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经历这样的生活磨难,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来熏陶和教育她,逐渐海伦的性格就有所改变了。她学会了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多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在整个美国引起了轰动。

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她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她拥有了这一切。

当把失明成为她生命中的压力时,她痛苦惆怅,所以她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化作动力的时候,生活就选择了她。

每个人潜能都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人的这种潜能都处于沉睡状态,一旦人遇某种压力,这种潜能就会在压力下惊人地爆发出来。所以,很多还没有成功的人是因为还没有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需要压力,只有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我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只有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我们才能积极进取,最终迈向成功。

在一次火灾中,有个年龄老妇人居然把一个很沉的大柜子从五楼搬到楼下,大家都十分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火灾后,4个气力非常大的男人才非常勉强地把柜子搬回到原来的地方。奇怪的是,那个妇女再也搬不动那个柜子了。

的确,在巨大压力的激励下,我们的体力和忍耐力都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自信一些,在面对压力时积极一些,我们就会产生超凡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去面对压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如果没有一丝的压力,没有一点危机意识,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只有处于压力下,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学习,积极进取,这样我们才不会落伍,不会被淘汰。压力是把双韧剑,当我们能在压力中寻找动力,压力就是一件好事,它能为我们带来不竭的向上动力,帮我们完成任何艰巨的任务,让我们走向成功,创造辉煌的人生。

冲破羞怯的樊篱

羞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是情绪一种,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情绪,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羞怯心理。但是,人与人的羞怯心理不同之处在对羞怯的认识,羞怯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不是一个的贬义词,适当的羞怯有时候也是一种美德,羞怯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社会上不乏羞怯的人,但是,事实上羞怯心理是能够调整的,但是不能急于求成。那么,应该如何冲破羞怯的樊篱呢?

李云是一个刚进入社会不久的从大学毕业生,一个26岁的大女孩。虽然已经参加了工作,成为上班族,但是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有很多不适应,对社会圈子里的人际关系始终都怀有一种羞怯心理,见到别人就脸红。尤其是跟陌生人交际的时候,莫名其妙的羞怯心理就会袭击她,使得她浑身上下不自在。当她在公交车上与别人并排站在一起时,总想看看旁边或后边的人是谁?长什么样?但是,强烈的羞怯心理又让她感到尴尬。特别是因工作需要与他人接触的时候,不论对方是男是女,跟对方一接触,马上就会脸红,除了心慌还是心慌,这时头往往低得很低,说话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所以对她来说与他人交流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由于这个原因,在羞怯心理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严重的自信心不足,也因此错过了很多晋升加薪的机会。为此,李云很苦恼。

羞怯的心理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或轻或重而已。羞怯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公开亮相,不想跟别人竞争,遇事犹豫,对交际特别敏感。

羞怯心理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那么,羞怯心理孰好孰坏不能一概而论。凡事都有一个“度”。适度的羞怯是一种美德,这样的人勤于思考,凡事为人着想,不冒失等。但是,过度的羞怯心理,容易导致消极保守、沉溺自我等,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上面的李云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羞怯心理发展到严重的程度的时候就会成为“社会交往恐惧感或社会交往紧张感”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疾病蚕食着人的精神健康,是人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应该引起很多人的高度重视。

当羞怯心理袭击你的时候,不要慌,不要怕,更不要表现得如此手足无措。事实上,只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找到造成自己羞怯心理的原因,做到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多鼓励自己,自信地与人交往,懂得扬长避短,这样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遇到任何事情,要从心理上确认自己能行,给自己加油,相信自己,相信你一定能充满信心地顺利完成任务;要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多大差距的,,甚至在有的方面,你还拥有他人所没有的优势和闪光点;要学会广交朋友,因为朋友的话有时对自己是一种鼓励和安慰,同时也为自己创造机会,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不要担心他人的评价,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