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41

第41章 饮食心理:把好心情吃进心理(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一个部分,现代社会人们对饮食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饮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是,尽管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卫生、饮食营养却严重地忽视了饮食心理问题,以致出现了诸如贪食、厌食、偏食与异食癖等一系列的身心问题。而这些饮食心理导致的问题日益威胁这人们的身心健康,饮食心理问题迫切需要提上人们的生活日程上来。

不容忽视的饮食心理

饮食作为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一种生命本能,对人们的身心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饮食学、心理学的发展,饮食心理学已经日益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他们提出了:饮食与心理的关系的重要性,发现人们在饮食的本能活动中的种种表现能够深层次地体现出人们的心理状况。人们常说的“吃相看人相”就表现出这样一个道理,因此,饮食心理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饮食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都会受到食物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有人发现,人的忧郁、紧张和易怒行为可以通过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来缓解。人们多食一些碳水化合物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此外,人们在睡觉前吃一些香蕉,喝点脱脂牛奶或者加蜂蜜的麦粥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改善睡眠状态。

当人们心理压力严重或者情绪欠佳的时候,人的体内所消耗的维生素C是平时的八倍之多,这时,人们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或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C片,这对改善人的情绪,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缓和人的恶劣心情。

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例如面粉制品、动物肝脏以及水果,对心情不好、沮丧、抑郁症等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特别是B族维生素中含有一种能够减轻焦虑、疲倦、失眠以及头痛症状的烟酸。

饮食与人的心理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当你无缘无故要发脾气的时候,如可以尽快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鱼干及虾皮之类,或者直接服用一些容易吸收的钙片,用不了多久,你便会感到自己的心情会逐渐变得好了起来。

一个人要对不良情绪的调节,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外,还要加强学习,注意个人修养,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懂得选择能够改善低落情绪的食物,让能够调节情绪的食物帮助我们调节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比较容易罹患更年期忧郁症的老年人来说,注意饮食调节法,更有助于他们从低沉忧郁的心境中解脱出来。

当一个人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或痛苦的状态的时候,适当吃点零食,如水果、点心、瓜子或饮料,对缓解紧张,减少焦虑,解除内心矛盾冲突,保持心理平衡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会出现思虑过度或紧张不安的情况,甚至会导致严重失眠,那么,我们可以在睡觉前食用些香蕉、脱脂牛奶、冰激凌等食物,或喝些加蜂蜜的麦粥,这样对睡眠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情绪沮丧、烦躁易怒的时候,那就需要多吃一些蔬菜、豆类、鱼、家禽、动物内脏、粗制面粉等食品。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对帮助安宁心神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不宜食用甘甜、油腻、辛辣的食品,因为这类食品容易让我们烦躁不安。

当我们焦虑不安、疲乏、失眠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瘦肉、动物肝脏、鱼、蛋及粗制面粉等,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尼克酸及其它维生素,对缓解以上不良情绪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在出现以上不良症状的时候,还需要控制味精、醋、火腿、腌鱼、巧克力、白葡萄酒、香槟等的食品的摄入。对于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易胡思乱想的人来数,应避免吃甜食,这是因为吃甜食会使体内的糖类调节失去平衡,很容易导致抑郁情绪。

饮食与性格

饮食与性格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先轻松地做这样一个小测试。

测试: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吃哪种风味的食物?请选择以下选项。

a.咸味食品

b.酸性食品

c.清淡食物

d.辛辣食物

e.甜食

f.油炸食品

g.大米

h.面食

相信您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让我们来您做一个性格解析吧。

选择a:您是一个待人接物稳重、有礼貌、做事有计划、埋头苦干、头脑理智的人,但是,对人与人之见的关系看得很轻,而且还有点虚伪。

选择b:您是一个事业心强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凡事爱钻牛角尖的人,所以也没有知心朋友。

选择c:您是一个注重交际,善于与别人交往,个性随和的人,但是,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不愿意单枪匹马地行事。

选择d:您是一个脾气很大,但是,待人热情大方的人,属于那种心直口快的“多血质”型。

选择e:您是一个性格温和,为人处事谨小慎微,在处世上有点畏缩不前、不敢冒险的人,属于“黏液质”型。

选择f:您是一个勇于冒险,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意志,但一受到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的人,很容易丧失斗志。

选择g:您是一个经常自我陶醉、孤芳自赏的人,对人对事处理得体,比较通融,但缺乏必要的互助精神。

选择h:您是一个能说会道、夸夸其谈的人,做事说话从不考虑后果及影响,所以,意志不坚定,做事容易丧失信心和斗志。

由此可见,饮食与心理情绪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是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但是也由于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过于疲劳,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正确的饮食观念是调节我们情绪的重要方式,健康的饮食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观的生活态度,平静的心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那就让我们选择适合我们的食物,吃出我们的好心情吧!

贪食症及心理调节

人的食欲不仅仅与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关系,而且人的食欲还十分容易受到人们的情绪、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就有了贪食症和厌食症。本节为您重点介绍贪食症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节。贪食者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对某种食物有特殊的嗜好所以就多吃,所谓贪食是一中进食行为的异常改变,一旦遇到食欲好的时候可以会把食物吃光,贪食者的心理不同于正常人的心理。我们先看如下两则案例:

何谓贪食症

典型案例一:

某学校有一名年轻的女教师,身高160厘米,体重90斤。最近几个月来,她总是在吃饱饭的情况下依然把家中能吃的食物全部吃完,像是失去了控制一样。但是,吃完食物后又会害怕过多的进食会引起身体肥胖,怕被人耻笑,所以,进食后又常常躲在没有人的地方或者厕所里,用手指扣咽喉的方法,刺激咽喉,然后将刚吃的食物吐出来。在刚吐完的时候心情倒是非常愉快,但是过后又十分懊悔,所以常常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情绪低落,做什么事也没有精神,上班时也不能完全投入,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日常的工作学习。

典型案例二:

小芳是一名高中生,寄宿学校,最近,她出现了暴饮暴食的怪毛病,自己却无法控制自己。每天她都会去商店买很多喜欢吃的零食,不管在寝室、教室还是在路上,都一个劲地吃个不停。一走进食堂那就更不能控制自己的食欲了,只要她喜欢的食品,她都要吃个够,吃完饺子吃包子,吃完包子吃烙饼,刚吃了甜点又要甜点,直到胃被撑得吃不下去了方才算收嘴。但是,一旦她想吃的东西,就连上课或上自习都没有心思,晚上甚至会连觉都睡不好。

由于长期贪食,她的身体明显发胖了,变得越来越臃肿,小芳整天得苦恼不堪,总是地发誓以后再也不贪食了,再也不滥吃了。但是,一旦走进商店或食堂她又无法控制自己了,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吃得就会更多了。脑子总是昏昏沉沉,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的,晚上也不想去上晚自习,早早地就睡觉,学习成绩更是越来越不理想。因此,她的内心非常痛苦,几乎对自己失去信心,苦闷之中她觉得自己简直没救了。

典型案例三:

小王是一名大学生,在高中时,一到晚上或者自己感到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她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在短短的时间里总能狼吞虎咽地吃掉一大堆食物,特别是她喜欢吃的甜食和油炸食物,但是,体重也跟着增加了很多,到了大学后,体重已达到150斤了,看着自己臃肿的身体,她特别自卑。

专家解析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贪食症的重要表现。贪食症是一种精神上的异常贪吃,但是人的生理上并不需要那么多食物,心理上却有一种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的感觉,属于一种心理性疾患,贪食者多为年轻女性,男性仅为女性的1/10左右。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贪食症呢?

1、贪食症的成因:

目前调查表示,贪食症的原因有:

(1)心理因素:很多贪食者都有感情上的问题以及情绪不稳定,一直借助强迫进食的方式来逃避痛苦。

(2)厌食症的循环病症:厌食症的患者常常限制食物的摄取量,但是又不能忍受饥饿之苦,所以在精神及行动上的冲动进导致大量吃食物的欲望,这时的厌食症就很可能转变为暴食症,造成“贪食——厌食——贪食”不良的循环病征。

(3)遗传因素:家族肥胖史。

那么,贪食症该如何进行调节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贪食症的心理调节

贪食症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仅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是一种心理疾病。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贪食症在西方国家就已开始流行了,最近几年才在中国出现的,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尤其是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那么,如何对贪食症的进行诊断与调节、治疗等问题已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一、首先去医院检查,贪食症是的病因,然后再进行对症下药。

要站在营养师的立场采取营养疗法。

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之观念;养成一日三餐、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多吃低热量的食物;避免贪食者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等。

心理治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治疗方式。首先对个体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一个方面,主要是采用心理暗示以及行为奖励法来控制饮食。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本节不再赘述。

厌食症的心理调节

在现实生活中,减肥、瘦身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时尚。不管男女老少都想拥有好的身材,即使有许多人身材很好的人也卷入减肥大军,这本是一种原始的美好初衷,但是仅仅为了使自己的身材更好看些,谁也没有想到,却误入厌食症的涡流之中。

什么是厌食症

典型案例一

小花是个独生女,父亲是一家工厂的副厂长,母亲是一家银行的业务人员。丈夫不善辞令,妻子说话伶俐,句句说的都是那样大义凛然,婚后十几年来父母一直争吵,很小的时候,看着父母争吵,她总是蹲在墙角大声哭泣,后来小花逐渐以不吃饭来进行抗拒他们的争吵。渐渐地小花就出现了厌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