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08

第8章 家庭心理学:解析爱与婚姻的密码(1)

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爱情的结果阶段,但是,有人说也是结束的阶段。各有各的道理,人们处于爱情阶段的时候,大多都是处于权利的阶段,爱情没有约束人们一辈子就谈一次恋爱,婚姻则不然,一旦结婚,虽然法律没有规定我们一辈子只能跟一个人结婚,但是在道德范围内,婚姻要比爱情更有约束力,婚姻更注重义务,双方需要尽自己的义务。没结过婚的人向往这个阶段,结婚后又不想受太大的约束,又想逃离,就像“围城”里说的一样,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却拼命想进来。于是,形成了婚姻的围城心理。本节重点介绍一下婚姻中男女的围城心理。

婚姻“围城”的心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婚率也在逐渐走高,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试婚。新一代年轻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他们追求新潮,善于创新,在正式结婚前就开始同居,感觉彼此还可以,才会走向婚姻的殿堂,但是,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双方感觉彼此不合适,或者性格不和,那么两个人的同居生活也就走到了尽头,这样不容易产生大的矛盾以及财产方面的纠葛。于是,这种试婚的形式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接受、推崇。那么这种试婚到底是好是坏呢?婚姻的围城心理也就逐渐形成了。

小姚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年龄25岁,年轻漂亮,曾经在上大学的时候交过两个男朋友,生活在那个比较前卫的时代,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的时代,她曾先后和她的两个男朋友同居,或者说是试婚,刚开始感觉还是不错,但是后来慢慢就感觉厌倦了,于是,很自然地分手了。毕业后,随着工作的稳定,有了一定的收入,经别人介绍,认识了在政府工作的李先生,李先生工作固定,收入也可以,再说是在政府部门工作,也是国家职工,况且他做事比较稳重、含蓄,正式小姚想要的那种类型,所以小姚对他一见钟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李先生也是被小姚的美丽所深深吸引,所以两个很快坠入爱河。时间长了,李先生提出要和小姚同住,但是小姚一开始不同意,她想到结婚了以后再住一起,这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小姚的一再推脱下,李先生也就没在坚持。

2007年,借助五一长假,两人把结婚证书领了,高高兴兴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当李先生发现小姚不是处子之身时,变得非常难堪,李先生是个思想有点传统的那种,对于这种事怎么也看不开,对小姚一下子失去信心,而且变得十分自卑。别人怎么劝,他就是听不进,小姚费尽口舌、苦口婆心的说,但是李先生就是听不进,说什么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曾和别人有染。时间一长,两人也变的逐渐疏远,无话可说,最后两人不得不离婚。

这时候,小姚才明白,当初的试婚没并有给她带来美好未来,反而断送了美好未来。

看过上边这篇文章后,大家觉得小姚的做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呢?试婚是不是就一定会被年轻人都接受呢?说到这,那么什么是试婚,他有没有具体的形式和定义呢?专家认为:试婚其实是一种非正式的婚姻,他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尝试。其实这种婚姻形式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同样存在,没有正式结婚前他们可以郑重其事的住在一起,他们慢慢熟悉自己,发现共同的兴趣,彼此接受,在此间不存在什么法律约束和道德范畴。经过一段时间,感觉还能互相接受,就正式结婚,要是感觉性格不合,感情不融洽,就可以各走各的。这种形式只是还没有被大多数民族所接受实行,更何况中国是一个尚儒的国家和民族,试婚就是违反一夫一妻制的道德范畴。

法律上,试婚没有和法律有太大的冲突,但是在试婚前,双方要做到心理准备,成功更好,一旦失败,后果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里要提醒大家,试婚就像一把双刃剑,利弊兼备,不能儿戏,否则受伤害比较大的一般是女性。

综其所述,试婚的存在还是有他的原因的。

试婚的出现以及它的流行不是一两天的事,离婚率逐年上升使得新一代人对婚姻失去信心,他们为了避免前人的错误,寻求一种新的婚姻形式,于是这种体验式的结婚就出现了,而且一出现就被比较前卫的年轻人很快接受,他们认为结不结婚只是一张纸的事,更多是在生活过程中点点滴滴。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外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也跟着进入中国了,他们的各种观念开始冲击中国国内的思想观念,一种全新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改变立刻受到青年朋友欢迎。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方面,他们认为爱情可以超越一切,甚至道德约束。性生活慢慢被他们提到了书面上、口头上,性生活也逐渐成为爱情中的一部分,性生活也不该被压抑起来。因此,他们觉得在结婚之前住一起也是很有必要的。

避孕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普及,促进了试婚的发展,人们不用担心性生活会带来孩子的问题。

婚姻殿堂的心理变化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话流传在婚姻上已经很久了,这种观念我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难道结婚就是为了这句古话吗?

和男朋友恋爱多年的芳芳,到了结婚的年龄,各种条件也都具备了,结婚也理所当然了,双方父母也早盼着他们有个结果了。芳芳有时候在想,结婚是在为别人结的还是为自己结的。不过在她看来,人生道路一个走有点寂寞,两个人走会好多了。

有了家,就像有了避风港湾一样,受伤的时候可以回家,一个完整的家庭不是一个人可以组建的,所以也要有个男人陪自己筑建爱巢。家的含义促使芳芳婚姻开始。

小建年龄23岁,在现在结婚的年轻人里面,他不算大,但是他想结婚了,他认为爱情上升到一定阶段就应该有个结果了,结婚了两个人的感情才会更稳定。况且2008年奥运开在北京,8月8号是奥运开始的日子,也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这个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日子结婚,来证明自己的爱情像奥运一样千年不遇,这样婚姻可以在这么重大的日子里举行一定很热闹,很隆重。

这种情况也是结婚的一种理由,为了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更有纪念意义。这样是为了他和妻子能更好的在一起生活。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生活中的不便尤其是在住房方面的困难,更使得小建要尽快结婚。这样他们可以住在一起,每天辛辛苦苦的上班,回到家,两个人可以谈谈心,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在他看来,结婚应该是为爱筑巢的开始,为了这来之不易的爱和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错过了,那么他们爱情会像少放了调料的菜一样。拥有一个家庭和爱人,是鱼和熊掌兼得的机会,没有理由不结婚了,结婚在他心里已成为定数。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结婚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从社会学方面讲,结婚是人类种族繁衍的形式,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哪怕这个小小的单元,它也有它的范围和规则,在这里,男女双方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少了谁和谁少了都是不完美的,只有双方都尽职尽责,这个小小的单位才能完好的存在,才能有利于社会这个大单位的稳定。

婚姻被推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爱情,现在的婚姻大多数是由爱情发展的结果,可以说爱情是婚姻最开始的部分,爱情发展顺利,到了一定阶段也自然而然的发展到了婚姻这个环节了,婚姻是爱情的继续,也是男女优势互补的阶段,俗话说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的道理是很明显的,男女各有个的优点,所以他们相互吸引,搭配起来工作效率会更高。

现在的爱情观,同样也认为,婚姻也是为爱而行,为爱而狂,为爱而结。尤其是年轻的男女们,他们更渴望爱情,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当爱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爱情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单单只停留在性方面的,更多的是责任,到了知道爱是责任的时候,就到了结婚的时候了。

幸福的定义里一定有爱情的字眼,当人们发现自己爱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同样的爱着,心底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越强就越有依赖性。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借助依赖来抵御生活压力,所以为了不至于失去这份依赖,人们就寄希望于婚姻的基础上了。

爱情是不讲理智的。这并不是说人们在恋爱中就是傻子,弱智,而是感情这个东西会让人以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待平常的事物,把一切都感情化了,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和观察力。恋爱中的男女都会尽量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展示自己的优点,一旦他们的感情稳定了,这种隐藏的暗礁就会慢慢露出水面了。结婚的动机也是因人而异的,刚开始的时候是彼此有好感,到后来彼此都憧憬,你要你想要的,他要他想要的,结婚也许就是一种错误。

1.为了传宗接代

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几代单传、思想守旧的家庭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比较常见,以农村居多,这种封建思想流传了几千年了,长辈们都希望自己的家业和财产有人来继承,所以他们早早的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了婚事,为的就是传宗接代。

2.恋爱中无意怀孕

当今流行试婚,也可以说成同居,有人男女避孕措施做的不到位导致女方无意怀孕,女方一般都不愿放弃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哪怕不怀孕也不能放弃第一个孩子就无缘无故消失,所以他们能决定留下孩子,为了孩子只有结婚。

3.年龄到了

对于女性来说,最好的结婚年龄是在25岁左右,这个被普遍男性公认,这就导致一些大龄女性,到了25岁后,尤其是接近30岁的时候,他们就有些着急,怕如果再这样耽误下去会嫁不出去,或者嫁不到好人,其实为着急随便结婚才是最大的错误。

4.性需求

当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对性的需求就会表现的很明显,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为了性需求而很快结婚后,性需求得到满足了,其他方面的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了,这种婚姻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可取的。

5.寻找安全感、寻找依赖

快节奏的生活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了很多压力,尤其是女性朋友,她们不像男人一样去吸烟或者喝酒来宣泄压力,她们寄希望于有个伴侣来安慰自己、关系自己,寻找一份安全感,一个依赖,所以他们找到伴侣结婚,婚后才发现,安全感和依赖别人只能给你有限的部分,最多的还是靠自己。

结婚后,就不比婚前的那段爱恋的日子了。喜新厌旧是每个男人的天性,只是表现地强弱罢了。要男人一辈子只喜欢一个女人,除非一个女人变成几个女人。婚后男人要为这个家奔波,要不停养家,要出去打拼,难免会遇到令人心动的女子,况且回家后得不到妻子的理解,她们就会移情别恋。而大多女性一旦结婚,她们就会以为找到一辈子的依靠,奋斗的目标,为了家她们的付出要多于男性,她们生活节俭,爱做家务,对感情也比较专一,这是她们的有点,同时也是她们的缺点,她们付出的多,同时也会要求的多,要求自己的老公要对自己专一,时不时的发点小脾气,小肚鸡肠是很多女性的特点,这是男性所不能明白的。

王小敏是个很传统的女孩,当初和丈夫认识的时候,她就认为这个男人在她眼中就是个完美的形象,这个男人和其他男人比有很多不同之处,正是这样的独到之处,所以小敏才被深深吸引,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热恋之后,小敏如愿以偿地和这个男人走进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后,进入平平常常的生活,很快两人的激情被生活琐事磨平,各自的缺点也逐渐流露出来,尤其是丈夫,为人处世都和平常人不一样,这和小敏当初认识丈夫时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当时只是觉得他有个性,到现在看来,他的种种做法都让小敏难以接受。例如:夫妻间磕磕绊绊很正常,但是吵完架按说应该男人主动承认错误,但是丈夫从来没有主动道歉过,而是一言不发,倒头便睡,扔下小敏一人伤心的流泪。

小敏是多么希望丈夫能主动过来安慰下,可是丈夫常常说:“你不要为我改变什么,也不要试图要我改变什么!”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小敏真是伤透了心。更重要的是小敏说两个人结婚了,就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的家,可是丈夫却嚷着要给予自由。小敏真是没有办法了。

这个故事中,小敏丈夫的做法难以让人接受,两个人像水火不能相容,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主要是小敏把男人看得太高了,期望过高,其实她丈夫和其他大多数男人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刚开始两个人的感情也不像小敏想象的那样浪漫伟大,是因为男人和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有很大的区别的。很多男人结婚都是认为爱情是重要的,他们也需要和女人组合成一个家庭,但这并不意味这个女人和家庭就是他的全部。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空间,男人也一样。男人的世界通常是清晰的,他们追求女人时不单单是感情和情绪,更多的是他们比较理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去赢得女人的芳心。在爱情生活中,男人的求爱方法大都是试探、表达、讨好、请求等这些方式。虽然他们也都有各自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是男人情感世界都是比较明朗的。有一点注意的是,男人爱女人很难像女人爱男人一样的舍弃自我。

小敏在婚后的感情世界中出现了斜坡的现象,要明白的是,人的感情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下有不同的反应,存在着爱与恨、高兴和悲伤等等对立情绪,情绪表现得越明显,心理斜坡就越大,越容易出现情绪方向的错乱。

已婚的欣欣今天30多岁了,很多姐妹都很羡慕她,说她嫁给了一位好老公。正是,她的丈夫很出色,可以说是一个模范丈夫。作为一个公司的人事部经理的丈夫,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很大数目的工资,这足以让欣欣过上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且他们是大学同学,更重要的是两人都是初恋,丈夫对待感情也比较专一,别人都说他们的爱情婚姻几近完美。

但是欣欣却丝毫感觉不到幸福,丈夫虽然能够满足她生活上的物质需求,但是精神上,欣欣得到的还是不尽人意。欣欣喜欢看浪漫的电视剧,她也希望丈夫能在空闲的时间陪陪她一起看看爱情剧,可是丈夫却没次都是在看的时候心不在焉。欣欣平时喜欢在周末的时候逛逛超市,但是丈夫每次都懒得动,宁愿找他的朋友和喝酒。偶尔欣欣也会想在空闲的时候和丈夫拉着手在公园里散散步,一起回顾下当初初恋时的浪漫情怀,可丈夫总能找出诸多借口推三阻四。欣欣常常想,她的在别人看来美满的婚姻是如此的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