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莱特兄弟
5497800000003

第3章 雏鹰展翅(1)

1 莱特家族

威尔伯和奥维尔将要表现出来的秉性——拓荒者的激情和冲动、创造性思想的天赋和机械制造的才能——全都可以从他们的祖先身上找到。

莱特兄弟从小就与家人常住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因为这里不仅是奥维尔·莱特与妹妹卡特琳娜的出生地,而且还是莱特祖先的拓荒地。

莱特兄弟的曾祖母玛格丽特·范克利夫的母亲卡特琳娜·范克利夫,是第一个住进代顿市的白人妇女。她的丈夫约翰·范克利夫是1650年从荷兰移民到美国的范克利夫家族的后裔。他们夫妇俩很有拓荒的冒险精神,婚后几年他们只身迁居到俄亥俄州的一个原始森林里,想在那里开拓自己的农垦事业。1790年,他们在现在叫辛辛那提的那个地方艰难生活两年,范克利夫家族的一些人也陆续来了。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丈夫约翰·范克利夫被印第安人杀死了。卡特琳娜形单影只,在杳无人烟的莽林中顽强挣扎几年后嫁给了塞缪尔·汤普森。他们又踏上新的征途,开拓新的地方。他们乘平底船从迈阿密河的水路去,其他范克利夫家族的人从陆地上走。尽管船航行了10天,他们一家还是第一批到达的居民。为了纪念一个革命战士,这个即将开发的新建移民点被命名为乔纳森·代顿。这里由于水陆交通便捷,渐渐变得兴旺起来,于是美国的地图上也就出现了代顿市。卡特琳娜·范克利夫·汤普森的儿子本杰明成了代顿市的第一任邮政局长、第一位教师,同时也是第一位公职人员。本杰明的妹妹玛格丽特·范克利夫与小旅馆老板乔治·里德结了婚,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卡特琳娜。她就是飞行之父莱特兄弟的祖母卡特琳娜·里德。

莱特兄弟的祖父丹·莱特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一个叫约翰·莱特的人,他在1538年在英国的埃塞克斯县买下了凯尔维登庄园。另外一位较近的先辈塞缪尔·莱特于1636年迁居到美国,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

丹·莱特于1811年搬到俄亥俄州代顿附近,在那里邂逅了代顿市开拓者的后裔卡特琳娜·里德。他们的联姻产生了莱特兄弟的父亲米尔顿·莱特。他于1828年11月17日降生在印第安纳州拉什县的一幢小木屋里。

莱特兄弟的父亲米尔顿·莱特,从小就生活在信仰基督教的氛围里。他的父亲丹·莱特一辈子全心全意从事种植业,对基督教的虔诚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小小的米尔顿·莱特耳濡目染了这一切。他18岁那年参加了基督教联合兄弟派教会,决心献身于基督教事业,接着进入印第安纳州哈茨维尔附近的一家神学院就读。他在大学三年级时结识了一位一年级的年轻女学生:苏珊·卡特琳娜·凯尔纳,顿时被她的青春美貌所吸引,被她那甜蜜的笑靥所陶醉。她那琅琅的笑声,她那轻柔的步伐,都能使他心驰神往。他跃跃欲试几次,终于向姑娘吐露自己埋藏于心底的心迹。后来他得到了姑娘真诚的芳心。这时他的学业和事业都有很大的长进。他22岁那一年接受了联合兄弟派教会的证书,获得了讲道的权力。可是他并没有马上就积极地去尽牧师之职。他心里奔腾着创业者的热血,他到了俄勒冈州的威拉米特。在那儿的两年中,他在一所由教会领导的学院里任教。当苏珊·卡特琳娜·凯尔纳完成自己的学业后,米尔顿·莱特正式向她求婚。这样在1859年11月24日,米尔顿3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星期,他们结婚了。

他们的第一个男孩路易是1861年3月在费尔芒特附近的一个农场里生的,而第二个男孩洛林是一年半以后在费耶特县的祖父家里生的。过不多久,祖父就病逝了。1867年米尔顿在印第安纳州纽卡斯尔市东边5公里的地方即米尔维尔村附近买下一个小农场。威尔伯是他们第三个男孩,就出生在那个小农场里。那天是1867年4月16日。因为米尔顿钦慕一位叫威尔伯·菲斯克的牧师,于是他给自己这第三个儿子取名叫威尔伯·莱特。

这一年米尔顿·莱特当上了印第安纳州哈茨维尔教堂的牧师,同时他还在自己的母校——哈茨维尔神学院任教。1869年6月,他成了代顿市——那些拓荒者祖先的故乡——联合兄弟派教会的周报《宗教望远镜》的总编。

莱特家搬到俄亥俄州代顿市一年多后,他们在霍索恩街买下了一所尚未竣工的有7个房间的简朴房屋。房子就坐落在迈阿密河的西边,离市里的主要商业区约有一英里远。1871年8月19日,奥维尔·莱特降生在这座小屋里。他的名字来源于一位唯一神教派的牧师奥维尔·杜威。三年后的同一天,奥维尔的妹妹卡特琳娜出生了。

2 童年时代

还在幼年时代,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就受到托斯顿·维布伦所说的“劳动天性”的影响。父亲米尔顿·莱特常在这方面鼓励他们,而从不指责他们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儿零用钱花在买工具、材料上的癖好。他还敦促孩子们尽量多挣钱来弥补他们创造性劳动所需要的开销。他常对孩子说:“人们需要钱,是为了让他不成为别人的负担,有了这些钱那就足够了。”

莱特兄弟几乎在懂事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的奥维尔每当向别人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时,讲的几乎都是与机械设计有关的故事。他常常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在他5岁生日那天,在一大堆生日礼物中,他首先看中了一只回旋陀螺,尽管它支撑在刀形支承的刃口上,但仍能够保持自身的旋转和平衡。

莱特兄弟从小就对机械有着天生的爱好,从小就喜欢拆拆弄弄。他们尤其对一些旧时钟、磅秤最感兴趣。不过威尔伯比奥维尔长4岁,威尔伯常常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们交往。奥维尔也有自己的好友。在家里,两兄弟自然玩在一块了。玩些什么呢?奥维尔当然是全听小哥哥的。威尔伯常将街道上的破铜烂铁搬回家“研究”,奥维尔则跑前跑后,呼哧呼哧地用了自己吃奶的劲,帮小哥哥将这些“宝贝”搬回家里后院的小仓库。

一天,大哥路易和二哥洛林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兴冲冲地大声嚷嚷:“妈妈,爸爸来信了!”

谁知家里静悄悄的,除了小妹卡特琳娜安甜地睡在小摇篮里,就是满屋子散落着弯曲的铁钉、断落的发条、生锈的铁片以及一段段的铁丝,使人无从下脚。“妈妈!”路易转身面对屋门口喊道。

妈妈端着洗衣盆从河边回来,将衣盆一放下先进屋里看看小女儿,然后蹑手蹑脚地出来,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信。她看完信后,喜上眉梢,满脸笑容地对孩子们悄声说:“爸爸快回家了,预计后天就到。”两兄弟云雀般地欢跳着,吱喳着:“太好啦!爸爸带些什么礼物给我们?”

妈妈随即阻止孩子的叫嚷:“别把小卡特琳娜吵醒了,你们快去把威尔伯和奥维尔找回来,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过了好一会,两人陆续回家,告诉母亲,无法找到弟弟。

“在哪呢?”妈妈想了想,她推开厨房门,去轻轻叩小仓库的门,尾随她的还有路易和洛林。

“谁?”这是威尔伯的声音。

他们果然在里面!

“是爸爸!”妈妈学着爸爸的声音回答道。

“呵!爸爸回来了!”威尔伯和奥维尔兴奋地冲了出来。

“爸爸呢?”奥维尔拉着妈妈的裙子摆了摆,仰起脸,瞪着天真的大眼睛,撒娇似地问妈妈。

妈妈又粗声地说:“爸爸让你们快把屋子收拾干净!”

孩子们都大笑起来。

“威尔伯,我知道那一地的东西全是你的。爸爸后天就回家了,见到家里乱七八糟的,会不高兴的。”

威尔伯表示歉意说:“我马上就去收拾。”奥维尔则高兴地嚷着:“爸爸回家罗!”

米尔顿·莱特身任牧师,要在附近的村落巡回传教。因此他经常出门在外工作,数周才能回家小住。每次回家,他都给孩子们带回礼物,并给孩子讲外面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难怪孩子们老盼望爸爸回家。

奥维尔五岁时,母亲让他去上离家很近的幼儿园。每天早饭后奥维尔都很快地收拾好装束,乖乖地与妈妈告别,自己一人上幼儿园。到放学时间,他自然按时回家。当妈妈问到他学习怎么样时,他总是高兴地说一切都很好,可从来没有说过具体情况。那个月底,母亲来到幼儿园,了解奥维尔的表现。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这儿还守规矩。”母亲对老师说。

“什么?”老师吃惊地瞪着她说,“你知道,自从他来过几次以后,我一直没有再见到过他,我还以为你决定把他留在家里呢。”

有理智的母亲并没有马上责问儿子,而是细心地观察他两天。尾随他的行踪,发现他并没有上幼儿园,而是到离他们家不远的霍索恩街的一所房子里,去找他的小伙伴埃德温·亨利·辛斯玩耍。他们玩的东西或许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富于“建设性的”,他们摆弄得最多的是辛斯母亲的一台老式的缝纫机。你看,他们正用一支羽毛向机器的注油孔里加水来润滑机械呢。

“米尔顿这次回家,应好好跟他商量如何引导孩子的问题了。五岁的孩子不上幼儿园,专门摆弄机械行不行?”母亲望着正在奔跑的孩子的背影,暗暗思忖着。

当风尘仆仆的父亲真的站在家门口时,迎接他的家人有妻子苏珊、老大路易和老二洛林。“威尔伯和奥维尔呢?”父亲环视屋里四周,问道。

“别提了,这两兄弟老不在家,威尔伯一大早就出去了,奥维尔被辛斯叫走了。”苏珊用围裙擦干自己的双手,接过丈夫的行李,向丈夫诉说着。

米尔顿激动地张开双手,将苏珊和两个孩子拥抱一团,亲亲妻子又亲亲两个儿子,并喃喃地说:“你们都好吧!快想死我了!”

这时奥维尔与好友辛斯正在卡莫基叔叔家里。因为卡莫基先生专门修理各种机械,店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器,这里就成了孩子们向往的地方。

卡莫基先生为人和蔼,对爱好机械的孩子们尤为亲切。可不,现在正不厌其烦地给奥维尔和辛斯讲机器的故事。

二哥洛林突然从卡莫基家的一扇窗户探进头来,大叫道:“爸爸回家罗!”奥维尔一蹦而起,连声喊着:“再见!明天见!”就出了门。

他们回到家中,父亲正在盘问威尔伯,但语气却充满了慈爱和关切。

威尔伯说:“安娜婶婶家的缝纫机出了故障,踩起来老是嘎嘎作响,她的孩子来叫我去看看。”

“修好了吗?”父亲微笑地问。

“我看来看去,什么地方都检查过,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只是有的地方生了锈,我就在那生锈的地方涂点油。现在缝纫机踩起来就没有那种响声了。”

“这就对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下决心将它做好,就像你今天修缝纫机那样,要想方设法将它的毛病找出来。”父亲赞许地点点头。

“爸爸!”奥维尔一下扑到父亲怀里。父亲一把将他高高举起,小儿子顺手摸着父亲下巴上的胡茬,咯咯地笑了。

“5岁的儿子呀,你不上幼儿园行吗?”父亲将儿子放下,用手指刮着他的小鼻子亲切地问。

奥维尔瞪圆了小眼睛,望望爸爸,又望望妈妈,脸羞红了,小手不断摸着爸爸胸前的铜纽扣,忽然伏到爸爸的肩膀上,在他的耳边悄声说:“爸爸,我讨厌幼儿园,我觉得每天与辛斯上卡莫基叔叔家看机器比上幼儿园有趣得多。这件事我没有事先征得妈妈的同意。我错了。”

爸爸轻轻地抚摸着奥维尔的头发,又瞅了瞅在一旁微笑着的妈妈,意味深长地说:“爸爸妈妈希望你们长大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既然你们从小就像外祖父那样对机械感兴趣,我并不反对,不过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向妈妈说清楚。只要有道理,大人都不会反对。希望你们今后注意这一点,好吗?”

当老年的奥维尔与朋友们回忆起自己童年的这段生活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父母对自己特殊的教育: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热情鼓励孩子们追求知识。

3 会飞的玩具蝙蝠

1878年6月,当奥维尔7岁、威尔伯11岁时,由于父亲被选为基督教联合兄弟派教会的主教,他们全家从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搬到了依阿华州的锡德腊皮兹市,住在该市的亚当街。

17岁的大哥路易和15岁的洛林都已读高中。他们没有转学,仍然留在代顿市。

莱特一家刚搬到新居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不但对威尔伯和奥维尔未来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莱特主教为教堂的事务作了一次短途旅行,回来时特地为两个爱好机械的儿子带回了一件新奇的礼物。

“看,这是什么?孩子们。”他对威尔伯和奥维尔说。主教的手里放着一个被手帕遮盖的东西,然后他把礼物抛给他们。那个像蝙蝠一样有着两只大翅膀的东西并没有落进他们的手里或者掉到地板上,而是升上了天花板,在房子的上空唿哨唿哨地飞了好几圈才落下来。

威尔伯惊呆了,怔怔地望着那只会飞的纸蝙蝠。奥维尔则拍手雀跃着,并跑进厨房拉着妈妈出来看热闹。妹妹卡特琳娜紧紧跟在妈妈身后,还张开塞满糖果的嘴嚷嚷道:“小哥哥,你说什么东西会飞?”

莱特主教从地上捡起那只刚落地的纸蝙蝠,对大家说,“这是一个飞行器,是一个叫阿尔方斯·佩诺的法国人发明的直升飞行器。这个飞行器是用软木、竹片和薄纸制成的。它十分轻巧,只要拉紧橡皮筋,就能给它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它在空中飞行好几秒钟”。父亲用左手拿着纸蝙蝠的腹部,右手拉紧藏在腹部的橡皮筋,“只要转50次,下面的橡皮筋就绕紧了。只要你一松手,橡皮筋就立即放松还原,它就会飞起来了”。父亲的话音刚落,纸蝙蝠又嗡嗡地在房子上空飞起来。

父亲带着钦慕的口吻继续对孩子们说,“佩诺,这个在短短一生中经常生病的科学家,早在1871年就发明了各种类型的玩具飞行器——直升飞行器和水平飞行器,同时他还是用橡皮筋提供动力的创始人”!

“爸爸,既然人能做出玩具飞行器,也能做出载人的飞行器吗?”奥维尔极富想象力的天真的问话使得莱特主教吃惊不小!

“爸爸,假如我们身上也装上一对翅膀,不就可以像鹰那样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吗?”威尔伯大了几岁,提出的想法虽说奇怪,不过也有点根据。

卡特琳娜一听到小哥哥说人会飞,于是将两只小手伸直,像鸟一样在房子里兜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