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莱特兄弟
5497800000004

第4章 雏鹰展翅(2)

爸爸想了想,向两个孩子讲开了有关人类渴望飞行的故事。“你们小时候不是从外祖父那里听说过魔毯的故事、乘坐飞扫帚的女巫、波斯国王卡考斯将几只雄鹰套在他的御座上让雄鹰带着他在空中飞行的故事,还有波兰贵族、黑衣魔术师特瓦尔多夫斯基骑在雄鸡背上飞到月亮上去的故事吗?”两个孩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还有许多著名的传说”,爸爸接着讲道,“那不勒斯有个工程师叫代达罗斯,他与儿子伊卡洛斯被国王监禁,为了逃出来,他们用蜡和羽毛为自己制造了翅膀。他们成功了,父亲飞回了那不勒斯,但儿子伊卡洛斯对自己的飞行实践欣喜若狂,将父亲的忠告抛在了脑后,而飞得离太阳太近,致使蜡融化,羽毛翅膀脱离了自己的身体,坠海身亡。还有中国在公元前就用风筝作为作战工具。18世纪载人的大风筝在东方就已很流行。1503年意大利学者丹蒂就用鸡的羽毛自制成翅膀试验飞行,结果摔了下来。那段时间不少人用自制翼的方法飞行,结果都坠落身亡。在1784年,一个叫热拉尔的法国人设计了一架扑翼机。在别的国家,热气球作为航行工具也成功地升上天空。就是我刚才说到的阿尔方斯·佩诺,他1871年就制造出一架用橡皮筋带动的单翼模型机,对机翼和尾翼作了精心安排,使模型机有了稳定性。随后他又试验出两架单翼机,虽然没完全成功,但他设计了机身有封闭座舱、操纵杆等等,可惜后来他自杀了。孩子,爸爸的知识有限,我刚才说的,书上都有,你们多读点书,会得到许多的知识,要知道,世界大得很呀。”

爸爸这番话像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威尔伯和奥维尔的心里。

不久,这个会飞的纸蝙蝠,像其他所有脆弱的玩具一样被邻居的小孩弄坏了,可它留在莱特兄弟心中的印象却是永远也不会磨灭的。

不久,威尔伯就试着模仿那架玩具飞行器做成一个比父亲买的大上一倍的纸蝙蝠,橡皮筋也多了一倍。当他们将自己的“杰作”往空中一送,果然它顺着风在空中飘忽飘忽地飞翔了,这一次引来不少孩子的赞赏和恭维。这激励了威尔伯做一个更大的纸蝙蝠,想让它飞得更高更远。可是事与愿违,飞行器做得越大,就越飞不久。有一次,他做了一个很大的飞行器,心想,这回应该飞得更高。

当他俩偷偷拿去放飞时,它飞起来后,没有升空,而是“啪哒”一声坠下来。奥维尔说,翅膀不够大,应加更粗的竹蔑。威尔伯说,应再加一些橡皮筋,来增强它飞行的力量。他们那时哪里知道,飞行器的长度只要增加一倍就需要增加8倍的动力。所以,虽然他们锲而不舍地加以改良,设法将翅膀加大,增多橡皮筋,然而试飞总以失败而告终。

这件事让父亲知道后,一边对他们的创作大加赞赏,一边向他们解释道:“你们做的飞行器体积太大,又那么重,单靠橡皮筋的动力怎能升空?”

爱琢磨问题的两兄弟皱着眉头思考着,可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父亲敦促他们平时多做点事,挣点零钱用于自己试验的花销,千万不能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应该从小学会自立的本领。

两兄弟都遵照父亲的建议,自己挣那些自己要花掉的钱。他们收入的来源之一,首先是在夜里帮母亲擦洗碟子。为此,母亲一般是每次付给他们1美分,有时候她还雇他们进行一些较小家具的修理。奥维尔比威尔伯花的钱多一些,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哥哥借钱,不过奥维尔十分守信用,每次挣到钱首先还清债务,决不拖延。

奥维尔早年挣钱的办法之一,是在附近的街上庭院里搜集人们丢弃的骨头,将它们卖给一家磷肥厂。第一次拾骨头是与辛斯一起行动的,目的是想攒点钱买糖果在钓鱼的时候吃。他们捡到一大堆骨头,心里高兴极了,满以为这下会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了,谁知买主只付给他们3美分,这真叫他们吃惊不已呀。

春季到了,威尔伯不声不响地做起了风筝,像在代顿市时那样,卖一些上乘的风筝给邻居小伙伴。

威尔伯制作的风筝竹蔑特别精细,体重都很轻。他将这许多细细的竹片扎成各种形状,再糊上一层画有各种图案的彩纸。因此他制作的风筝不仅花色好,品种多,而且精巧,遇着气流常常会弯曲成弓形,能飞得很高很高,孩子们争相来购买,他的家里一时间门庭若市,“聪明的两兄弟”的美名也一时间闻名遐迩了。

威尔伯看到弟弟拾骨头,没有运输工具,很是辛苦。于是他将一辆别人废弃的破车拆下来,叫奥维尔作帮手,将锯好的木板钉成一个没有盖的大箱子,加上一个坚固的把手,最后把两个车轮装在大箱子的两侧,就这样,一辆实用的运输车完成了。

父亲见了赞叹不已。因为威尔伯当时还只有12岁!母亲更是热泪盈眶,觉得孩子们太像外祖父了,因为外祖父就是制造运货车的高手呀!

父亲望着孩子的运货车在想:该叫孩子们随着他们的兴趣去发展,不要太限制他们。不管当前有没有成就,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害处。他们对机械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又心灵手巧聪明过人,说不定将来会发明出什么机器,对人类有巨大贡献呢。莱特主教越想越高兴,情不自禁地伏下身子问威尔伯:“你们改装这辆运货车做什么?”

奥维尔抢着先答话,“我拾骨头啦,收购破烂啦,为妈妈运柴啦,还有,还有……”他悄悄拉了拉哥哥的衣角,话音越来越小。

威尔伯一脸认真地说:“我想做只飞鸟,但所需的材料很多,花钱也多,所以我们要设法多攒点钱,除了弟弟所说的,我还想用胡桃树枝做些木剑和木剑鞘出售给小朋友们。”

“那是外公的拿手手艺,你们怎么会的?”妈妈接过话茬问道。

“我曾经看见外公做过一次,因此我有把握。”

于是莱特主教亲自找来胡桃树枝,想亲眼看看自己儿子的手艺。

只见威尔伯用小刀在较粗的一端量了15厘米长的地方刻上一圈,说:“这是做刀柄。”又要奥维尔将树枝放在一块石头上,他用铁锤不断敲打着树枝,并关照弟弟不时转动被敲击着的树枝,这样被敲松的树皮就容易脱落了。

将敲松的树皮轻轻一拉,就成了木剑鞘,然后用小刀将树枝削成剑样,一件工艺品,十几分钟就制成了,看得父母俩的心里甜滋滋的。

父亲这时摸着两个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赚钱买做飞鸟的材料是可以的。但爸爸不希望你们以赚钱为目的,要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凡事都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切不可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比如你们现在做木剑卖给小朋友,要尽量便宜一点,懂吗?”

妈妈也趁机开导一番:“你们的外公是制造运货车的高手,他制造的运货车本来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可他却以最低的价钱专门卖给贫穷的乡下人,让人人都买得起他的运货车。他一辈子虽然没赚许多钱,但他为穷人服务,为别人服务,也快快乐乐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刚才爸爸所说的服务重于赚钱的道理。”

4 学校生涯

在锡德腊皮兹市,奥维尔还在其他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他对老师还没有教的课程有着极强烈的好奇心,他有着足够的智力去学好它们。8岁的奥维尔对父亲说他对现在正在学习的二年级课程已经厌倦了,他想自己学习三年级的课本。

那以后不久的一个上午,也就是在那个学年的中期,校长走进了奥维尔所在的班。他宣布说谁能够熟练地朗读二年级的全部课文,谁就能立刻升级,不必等到学期结束就开始上三年级的课。老师选了好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测验。就像通常那样,他们听到呼唤自己的名字,便一个个地到老师那儿朗读课文。奥维尔很紧张,生怕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事后同学告诉他,他当时把书都拿颠倒了,这使他大为惊恐。尽管如此,奥维尔还是准确地读完了所有的课文,因为他早已把课文熟记在脑子里了。他终于跳了一级。

“我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中午奥维尔一回到家就自豪地宣称道。

“呵,这真是巧极了,”父亲说,“就在今天上午,我为你买了你想要的三年级的课本。不过今天下午你们要向学校请个假,我准备带你和威尔伯到照相馆去照相。”

于是,这张照片在奥维尔眼中就成了他一生中那个重要事件的纪念品了。

在学校中奥维尔通过组建一支“军队”也显示出他的才能。一天下午,学校里的学生还在上课,惟独奥维尔那个年级的学生放了学。奥维尔忽然产生了一个奇想:在那些继续上课的班级外面列队行进,向教室的窗户扔石头,嘲笑那些一本正经地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一定会很有趣。他的想法得到了朋友伯特·沙弗的支持,于是他向班上另外12个男孩子提议:他们应该组成一支军队,凡事要有组织的行动,而不要个人单独活动。由于提出了这个建议,曾经读过一些拿破仑故事的奥维尔理所当然地做了将军。军队里还得要有上校和上尉呀。事实上,他们把他们所知道的一切军衔的名称都用上了。没有枪支,他们不得不用木棍代替,这些木棍都是从学校外围松动的围篱里拔出来的尖桩。一切都进行得不错,直到有一天一位学校工友发现了他们的“违法”活动。他开始追逐孩子们,很明显他是想让他们全都当俘虏。一个孩子在工友钻篱笆的时候向他那边扔了一块石头,才使他没有再继续追下去。孩子们逃到很远的一条小巷子里。“军队”里所有的“军人”都相信星期一早晨返校后,他们准会挨一顿好整。

“我们不会有事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奥维尔说。作为一名指挥官,他要鼓起“军队”的士气,“只要我们抱成一团,他们就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奥维尔爬上巷子里的一个大木箱上,提出了要大家做到的事项。他说老师很可能会叫工友认出来的两三个孩子站起来,并且会在放学后留他们在校。要是老师叫他们中的一个人留校,那么大家都不要回去,要表现出大家是团结一心的。“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小奥维尔引证了一句名言。

第二个星期,他们全都返校后,老师并没有说过一句暗示要对孩子们进行惩罚的话。可是在下午放学后,她忽然叫奥维尔留下来。按照约定,“军队”里的其他成员都留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人人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都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得咚咚作响。

“奥维尔,你到讲台来!”老师的脸有点严肃。奥维尔的脸涨红了,一步一回头地向老师的讲台走去。这时其他的“军队成员”也不约而同地离开座位,向老师走去。

“其他的人都坐下,”老师下命令了,“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呆在这儿,现在放学回家!”老师既然这样说了,其他的人也只好乖乖地坐下了。

奥维尔走到讲台旁时,老师说:“你讲过你能在下个星期五排练时准备一首歌。”接着她非常友好地谈到在即将到来的学校文娱节目汇演中奥维尔的演出任务。

看起来,老师并不知道他们的“军队”在校园里无法无天的行径,也可能是那个工友因为自己没有逮住“逃犯”,感到难堪而没有把那件事向校方告发吧。

1881年6月,莱特主教的职务有了变动,他们一家从锡德腊皮兹市搬到了印第安纳州的里奇曼。搬家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莱特兄弟的母亲患了肺结核这个不治之症,想得到住在里奇曼的妹妹的陪伴。

不论搬到什么地方,威尔伯和奥维尔两兄弟都受人欢迎。因为他们聪颖过人,爱动脑筋,好钻研,很有首创精神,又讨人喜欢。这时候威尔伯14岁,奥维尔10岁。

他们始终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当他们将小玩具出售给小伙伴时,除了材料费以外,只收一点手工费。这时的威尔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过也常常帮助弟弟做“莱特风筝”——一种极漂亮极轻巧,遇到气流常常能弯曲成弧形的、飞得又高又远的风筝。但是他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好意思再与弟弟一起放风筝,而是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翱翔的鸟儿,遐想联翩。

奥维尔还是奥维尔,平时放学后或者在周末,他不是去教会叠报纸挣钱就是去一个链条厂捡废铜烂铁,然后用他的“快速”手推车把废铁送到一个废品商的院子里。

奥维尔那时的工程之一就是建造一个木制的小车床。威尔伯认为太小,不满意,于是莱特兄弟第一次合作建成了“大”机器:一台有七八英尺长的车床。

到了试车的那一天,吸引了附近许多孩子,他们都蜂拥到车库的楼上,急切地等待着。车床终于开动了,发出了一阵阵可怕的声音,隆隆的响声连车床本身都摇动和震荡了。很明显,轴承里面的弹子不够坚硬,承受不了它所承受的压力。可是,车库怎么也会摇晃呢?奥维尔跑下楼去查个究竟。

他走出门后,看见妹妹卡特琳娜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到房屋的墙上。这是一股小龙卷风!楼上所有人都全神贯注于车床而没有注意到这股小小的气流!

冬天来了,孩子们发起了滑雪比赛。几十个孩子拖着自己的雪橇到小山丘上去,只有莱特兄弟的雪橇特别不同,他们的雪橇可以自由转向,在雪地上能够随着自己的意向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