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防治100分
5521600000009

第9章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8)

【专家解答】血压会越量越高吗

是的,由于患者某些心理因素影响,如调解和疏导不好的话,会很难处理的,而且后果也很严重。

【医生支招】为什么有的时候血压越测越高

一般情况下,在量血压的同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被检查者的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就会出现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从而导致心脏速率加快,造成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

如患者的情绪始终调整不好,就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如疏导不好,很容易让患者陷入危险境地,那么,血压越测越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有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有“白大褂效应”,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会比较紧张,从而是身体处于应激状态。

其次,如果患者测量血压的体位不恰当,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及时调整体位就好了。

最后,高血压后期的患者由于病危急象造成了血压的升高,同时由于动脉硬化等也常会造成血压越测越高的现象。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医生应该及时调整患者,不仅仅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同时劝导他们在放松的情况下,测试血压。

【科普小课堂】真的越测越高具体怎么办?

血压越测越高,主要是由于心情过分紧张造成的,下面就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冥想。

1.暂时将所有事务搁在一旁,引导自己到一种旅游之放松心情。

2.伸展筋骨,让气血顺畅,更容易放松自我。

3.躺着或舒服地坐着,先做三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引导自我放松。

4.练习时间约15~20分钟。

5.练习时可一边播放悦耳、柔和的音乐。

【本节评分】

贴心小提示

高血压患者如果真的是越测越高的话,首先要停止再次测量,让自己身心放松下来,而不是过于关注测量的结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自评得分(在下面划对勾):

做得很好:0.5分

还需要改进:0.3分

完全没做到:0分(亮红灯)

18.血压为何忽高忽低?

【波动的血压】

车老师,已经从教快20年了,是一位老教师,因教学经验丰富,一直带高三毕业班,工作紧张,压力大。车老师的健康状况也大不如从前,在一次体检中,车老师被查出患有高血压,这让车老师开始变得异常紧张。

车老师担心会突发心脑血管意外,所以,他一有空,就测量血压,只要一看到血压有上升的趋势,他就增加服药量,血压下降,就减少服药量,但是车老师的做法,并没有使血压稳定下来,反而更加忽高忽低了,这让车老师愈发紧张了。

【专家解答】服药不当,也会导致血压波动吗

是的,服药不当是导致血压波动的原因之一。

【医生支招】血压为何忽高忽低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选用了很好的降压药,并坚持服用,但是血压一直忽高忽低,这是怎么原因呢?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对疾病了解程度。很多高血压患者对疾病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总害怕、担心自己突发心脑血管意外,致使其常监测血压,并对数值很敏感,自行随血压数值增加或减少用药,结果,使血压忽高忽低。

2.心理因素。高血压病程长,使很多患者备受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多疑、苦闷、抑郁,爱发脾气或对什么都没兴趣,这会使血压波动,不容易控制。

3.服用干扰降血压作用的药物。例如:服卡托普利、洛汀新,最好不要和消炎痛、布洛芬等并用,以免导致血压波动。

4.忽视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治疗。高血压与血脂、糖尿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使血压出现忽高忽地的现象。

5.饮食习惯影响血压。低脂膳食,保持一定量的钾、钙摄入及低盐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含钾多的食物,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对钠盐的敏感性,降低血压。

【科普小课堂】警惕更年期血压波动

女性一般在45~55岁时进入更年期,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身体会出现诸多不适,主要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多,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四肢麻木、疲乏、记忆力下降等。也有些女性会出现血压波动,但血压的波动有个范围,一般高压不超过140mmhg,超过140mmhg就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了。

更年期出现血压波动,主要症状有头晕、耳鸣、烦躁、失眠等,出现这些症状后要及时接受治疗,以利于渡过更年期。过了更年期后,血压波动的症状会消失。有的人担心更年期血压波动控制不好,会变成永久性高血压。这是不正确的,血压波动只是更年期出现的反应,不治疗症状会加重,而不会变成永久性的高血压。但有家族病史的女性要特别注意,也许在进入更年期以前就有血压升高的症状,但症状不明显。而进入更年期以后,高血压的症状易暴露出来,因此,要常关注自己的血压。

【本节评分】

贴心小提示

“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改善”是保持血压平稳的有效手段,光靠药物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患者需要从多方面来稳定血压,这样才能使血压平稳。

自评得分(在下面划对勾):

做得很好:0.5分

还需要改进:0.3分

完全没做到:0分(亮红灯)

19.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治好了】

谌先生今年65岁,去年被检查出高血压,从那以后,谌先生一直坚持服药,血压也一直很稳定。谌先生从相关医学书中了解到,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才是高血压。

于是,谌先生就在想,是不是血压低于这个标准就不是高血压了呢?是不是说明高血压就完全康复了呢?于是,谌先生赶紧测量一下血压,发现自己的血压明显低于这个标准,他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高血压彻底治愈了。

【专家解答】服药后,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就不属于高血压了吗

不是的,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医生支招】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被医学家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

高血压诊断的简明标准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详细标准即3次检查核实后,按血压值的高低分为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和诊断高血压。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临界高血压。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12.7kPa(95mmHg)者为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正常与否是人为划的界限,它会随对血压的进一步认识而不同。过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增高的趋势,不同的年龄组其数值是不同的,尤以收缩压更为明显。

【科普小课堂】自我诊断血压高低的方法

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测量血压,了解病情发展是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出差、旅游、一时无血压计等,那么,是否能通过自我感觉和简便的方法来识别血压的高低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通过自我感觉来判断。头痛、脑涨、颈根部发酸是血压增高的常见症状,重时可致两侧颞部出现跳痛,并伴随轻度恶心,而血压降低则以头晕、无力、嗜睡、走路不稳表现为主。

2.摸脉搏法。血压增高时,脉搏跳动有力,并有心慌感,平卧时可听到心脏搏动声。血压降低时,脉搏细而快,并常引起胸闷、气短和耳鸣。

【本节评分】

贴心小提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即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依然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名高血压患者,而不是血压恢复正常水平了,就万事大吉了。

自评得分(在下面划对勾):

做得很好:0.5分

还需要改进:0.3分

完全没做到:0分(亮红灯)

20.高血压与饮食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

张先生,48岁,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这个年龄对于男人来讲,可谓是年富力强,身体和心智都已达到成熟的阶段,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令同龄人羡慕不已。

张先生这个年龄还是多事之秋,他的很多朋友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很早就被一些慢性疾病高血压缠上了身,但张先生却显得精力非常旺盛,很少被疾病困扰,甚至连感冒都很少患上。当别人问他秘诀的时候,他一语道破:民以食为天,科学饮食身强体壮。

【专家解答】饮食与血压的关系是否非常密切

是的,目前,我国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是因饮食不当导致的。

【医生支招】膳食与高血压的关系

研究发现,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非常低,而我国生活在一些山区的少数民族,如四川的彝族,高血压的发病也较少。其原因除了与文化、环境等社会因素有关外,还与饮食习惯有关。

1.高盐饮食可致高血压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每人盐的摄入量为3~5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量应更少一些,因为这些人对盐特别敏感。

2.低钾饮食可促发高血压。由于钾不仅可扩张血管,还可帮助排钠。所以,增加钾的摄入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另外,钙代谢失调也容易诱发高血压,摄入充足的钙有助于平稳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