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记穿着一件夹克衫,看起来就是个有文化水平的精干人。他以简洁的话语向我们介绍情况:目前,俺村已建立了住宅、水泥路、电话、有线电视、供电、苗圃、育肥牛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等14个项目。还组织成立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统一经营,社员年终以股分红。由于从事农业的劳力仅占总数的5.5,就把另外那94.57。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从事二三产业或是外出打工。去年的经济效益不错,大伙分的都不少,人均将近6000元吧,比3年前没建小康示范村时增长了89%。
我的心一动:哎哟,这不又是一个合字了吗?从解放初期斗地主,将土地分给农民肇始,后历经互助组作社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今天又合了起来,真是应了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话。分亦顺势,合亦应时,从低级向高级螺旋式上升,不断发展,壮大,进步。至于何时分,何时合,则是英雄造时势,势之所推,势之使然这个势,就是社会发展规律,或日社会发展到了那个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局面。
下午,我们又看了另一个全部是朝鲜族居民的小康村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小康示范村。
您听,又是孤店子,又是大荒地,这地名多凶险、多悲凉啊,可是今天,它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也是一朵朵美丽的大蘑菇开放在蓝天白云之间,所不同的,红钢瓦顶不是歇山式的人字型结构,而是朝鲜族特有的宝字盖式。一推门,朝鲜族气息迎面而来,进屋就脱鞋,上炕。男主人60多岁,笑模笑样,说的是挺标准的普通话。
这个村比前而那个还要富裕践,除了3户农民种水稻包括稻田养鸭、还有四五十位中老年人从事肉鸡养殖外,其余两百多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多数在韩国从事餐饮、加工业等,年收入一般都在六七万元以上。当地的汉族干部评价说:人家朝鲜族人活泼、善良,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敢闯敢干,几年来依靠劳务输出,已走上了真正的小康之路。
这个昔日又孤又荒的小村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村里竟设有一个出闺劳务报名培训中心,首先是帮助出国农民学习技能,提高素质,其次才是牵线搭桥一这人概是全中国级别最低的一个劳务输出机构了,但确实可称为小康致富路上的加油站。中国农民显然已不是旧时相识,不仅在南方发达地区是这样,就是在相对封闭的东北地区,也是天变、地变、人大变了!
张宝田副秘书民不是吉林人,也不是东北人,甚至连北方人都不是,而是远在天边的福建人。这位财经专业出身的知识型干部,是从中央农业部下到这里来工作的,仅仅一年多,已经把吉林全省的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情况摸得门儿清。中央部门的工作经历使他的思路开阔而敏锐,对吉林省财政支持建设小康氺范村的做法,采取了竭力支持的态度。
为什么?他说: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探索性的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只有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才能谋求新的发展思路,开创新的工作局面。而财政支持的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就谋划着怎么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一个尝试。
过去,国家资金对农村的投入本来就有限,平均分配使用,更使得这挫钱有点像打水漂,一个个小石子打过去,顶多溅起几个涟漪。加上行政部广告多,什么农业局、机械局、水利局、电力局、卫生局、文匕局等七七八八分而用之,这样,尽管年年投入,尽管每个村镇也都能陆陆续续分到几万、几十万元,可是方方面面几口就吃掉了,该上的项目还是上不了,该做的事几十年也做不起来。现在,由省财政统领,按照重点支持一批发达村,择优拉动一批贫困村,再扶持一批中等村的整体布局,在全省41个县中,集中资金投人,建起了45个小康示范村。经过3年多的实践,把每一个都搞成功了,不仅使村民们住上了和城里一样的居民小区,更重要的是把他们送上了增收致富的良性经济运行轨道,农民4不但再不需要国家投钱,还能够像地震波一样向周边村庄渗透,把富裕的地盘越扩越大。吉林省已经决定,到2010年,在全省建成800个左右小康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再通过它们,拉起全省农业的新潮头。
这使我想起了韩国人在美国的创业故事:刚开始去的时候,韩国人也是既没钱又没地盘什么都没有。为了站住脚,他们就集中了所有人家的资金,先支持一个家庭办起一间超市,齐心协力帮助这家人获得成功。然后,他们又集中所有人家的资金,又支持第二个家庭办起第二间超市……结果仅仅十数年间,韩国人就占领了美国的中小超市地盘,大家全都获得了成功。
这么聪明的经营之道,和今天吉林省重点扶持小康示范村,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道在《三十六计》里面,此算不算得妙计之一?老子《道德经》里面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言,讲的也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这个过程,哲学上的定义就叫发展。发展就是硬道理!
那么,你们对每个小康村的投资是多少呢?
要看具体情况。家子村,总投资是3348万。大荒地村接近1106万。这么多啊!我惊呼起来,不是说吉林省的财政不是特别富裕吗?你们哪儿来这么多钱啊?
省财政厅农业处的王培伦会计师一笑:单靠吃国家财政,当然不可能啦。我们的口号是自己的梦自己圆,实施了十个一点工程,即:一国家争取一点,二省里扶持一点,三市里安排一点,四县里给一点,五乡镇集一点,六村里投一点,七群众出一点,八部门筹一点,九银行贷一点,十社会引一点。就这么十方共伸手,资金就都有了嘛。
张宝田副秘书长接过来说:反正都是人想出来的。截止到2005年底,我们省财政支持小康示范村工程的建设资金,总投入是6个多亿,其中各级财政的投入占其24.8%。这也可以叫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吧。不管怎么说,这回投下去的资金没打水漂,而是实实在在收获了45个小康村。
问:农民们的反应怎么样?
答:都来争。2005年,45个小康村,农民人均收入3883元,比没建小康村的2002年增加了96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19元。
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呢?比如统一建村,合作经营,这都触及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没有思想虑或思想反复吗?
答:这些我们事先都考虑到了。所以在工程组织实施中,第一就是坚持求真务实,把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銜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规划设计时,用科学发展观做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发动群众集思广益,从各自实际出发,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缋工程,是为农民群众办好事而不是为自己的工作成缋涂脂抹粉,把这项工程真正建在农民群众的心里头。
问:咱们不说官话了,举个例子吧?
答:比如临江市黑松村,全村共有296户,甜玉米种植和加工是这个村的龙头产业。在黑松富民甜玉米保鲜加工厂的带动下,从2004年开始,以村民自愿的形式,采取土地入股、出资入股、管理分红等形式进行土地有序流转,共种植甜玉米3000亩。现在,全村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加协会、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仅通过甜玉米一,项,带动全村户均增收1200元。
我努力张大耳朵,欣喜地听着这些来自小康村的好故事。不,这也是来自吉林东北中国大地上的最新信息。这也是丙戌年在中国上空响起的春雷!
以前没来吉林的时侯,我对这里没什么感情。概念中,只觉得这天这地太冷了,漫长的冬季零下二三十度,厚厚的冰雪且融(七不了呢。好不容易盼来春夏秋,可树叶还没长密实就又开始变黄飘零,这样的气候条件之下,能有什么幸福日子呀?
然而来到吉林转了一圈之后,我觉得就像得到了一件宝贝,再也舍不得撒手了:长春市的大气磅礴让我念念不忘,吉林乌拉、吉林市旧名吉林乌拉)的诗意令我怦然心动,通化市的葡萄酒芳名远扬,还有早已在教科书中成为老朋友的四平市、辽源市、延吉市、图们市、浑江市……这回,又新认识了小康示范村的乡亲们,心里竟然有了一份情感牵挂,衷心期望那些美丽的大蘑菇越开越灿烂,开得满天遍地。
因此,我很庆幸自己的这次吉林农村之行。长年蜗居在副刊版面上,只跟文学界打交道越来越狭窄,心胸也便越来越小。而滔滔天下事,风云际会,万里同风,胸无国家政治经济大事,胸无重中之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局,只在文人、圈子里自我陶醉,则编辑也是做不出高格的。
今年一开年,就多次从报纸和广播中,听到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京津唐环渤海开发、继续深度建设大两北、实施大西南战略、东部更上层楼、长三角腾飞……一系列有关大发展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感觉中,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到处都进入了大发展、大振兴、大腾飞、大前进的时代关口时代,时代,时之期待,期待我们抓住机遇大干快干,埋头苦干,创造出中华民族历史上更加新奇美丽的奇迹!再见了,吉林小康村!为你祝福!
2006.4.16完稿于北京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