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痛悼陆文夫先生
听到陆文夫先生去世的消息,王蒙、李国文、王巨才、田滋茂、赵本夫……作家们不论老中青、南北人,第一句话者惊人的一致:他是一个大好人。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同志说:陆文夫同志不仅是一位为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作家,而且他高尚的人品和文品,在文坛有口皆碑,受到作家们的普遍尊敬。
一、他是个为别人着想的人
文夫先生是今年2月份住进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缠绕了他多年的老病肺气肿,发作得越来越厉害,有时一句话说不完就喘不上气,一直坚持的写作和编辑工作,再也无力支撑了。但他终生浸在文学里的一颗心,还念念于写作当中。到了6月份,令他特别高兴的事情到来了,他的散文作品精选集《小巷深处的琵琶声》,终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躺在病床上,手抚着这部50多万字的新书,他一次又一次跟家里人说起,封面他喜欢、版式他喜欢、装帧风格他喜欢。其时,他的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不得不大量使用激素,他的全身都已经水肿,本来瘦脸、细腿的他,此时已经肿得变了形;手、胳膊上的毛细血管扩张,也淤血凝成大片大片的紫色,令前注探望的亲朋们不忍端详。
但是,当亲入们、文友们、领导们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他还是那么淡淡的几个字:没什么,我挺好的,谢谢!
金炳华同志说:我2000年调任中国作协以后,一共到苏州文夫同志的家里看望过三次,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每次一提起这个话题,他就转到作协的工作上去了。他是个为别人着想很多的人,那年在北京召开第六届作家代表大会,他不但拖着病体来了,还应我们的请求,一口答应并骚持主持完了预备会,大家舰艮受感动。会后,我们留他在北京多住几天,休息休息,他只在作协招待所住了一天,就执意搬走了,说是不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还是住到女儿家去。
王蒙先生说:文夫在北京有一大批好朋友,为什么?因为他文章好,为人好,做什么事都很有分寸,不咋呼,谦虚得体,又很有性情。对自己文章的艺术性很讲究,看到别人的好文章也兴奋得不得了。他是那一代作家里面的大好人。
二、他坚守着寂寘和清贫
文夫先生生前获奖无数,担任的职务也很难数清,但他担任的实职最后只保留了一个,即由苏州市文联主办的《苏州杂志》主编。这是一本展示苏州历史文化风貌的大文化类杂志,刊登的是新苏州纪事、吴中风物、古城春秋一类文章,没有一点花草、时尚、现代后现代之类。年轻人很难在这里竖守寂寞和清贫,文夫先生就一直自己支撑着做,审稿、看校样什么的,都干。直到这次住院前,他还说:只要不动,我坐在椅子里,精神还蛮好的,有时侯可以坚持两个多小时,都没问题。
他还一直关心着文坛的健康发展,最重视文学新人的培养工作。走不出门去,他就多次在自己家里召集青年作家们讨论文学,亲自辅导他们修改作品。他还在多个场合,以自己当年深入生活的实际体验,一次又一次强调作家要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荒废。只有到下面去了解、去经历,有了深的积累和感受,才能得到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好作品。
他说这话时声音温文尔雅,但口气却非常坚决,我自己也确实受益终生。作家赵本夫从电话里对我说,他正在陝西咸阳的一个小镇深入生活,恰正在切身实践着陆文夫先生的殷殷嘱咐。
三、他内心里一片阳光灿烂
说来,文夫先生这一生和他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多灾多难,坎坎柯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因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刚调入文联成为专业作家,就因为参加筹办同入刊物被下放工厂、农村,长达十五六年。进入文学新时期,他重新焕发了创作激情,以《围墙》、《美食家》、《人之窝》等佳作在文坛熠熠闪光。但为了写作,他放弃旅游、放弃出国、放弃个人的雅好和休息,想等以后写不动了的时候再说。可惜,身体累垮了,常年被肺心病等好几种病痛折磨着。他的夫人和女儿也先后患病,家里的困难可想而知。去年,最大的打击又落到他头上,他心爱的小女儿罹患重病,离他而去了!
再坚强的人,也难以承受这么残酷的命运。然而,文夫先生始终没有低下高贵的头。他内心里一片阳光灿烂,从不向别人倾诉苦难,也不向命运乞求虚幻的幸福。什么叫幸福?他曾在去年五一给我发来一封伊妹儿,说的是:五一长假快过去了,我虽然不能出门,但看着别人游玩也很高兴。
他的另一位文坛老友李国文先生说:我们是太久远的朋友了,半个世纪共同走过来。风风雨雨中,在最困难的时候行同志之情、朋友之情、家庭之情,相濡以沫,互相鼓励着坚持写作,战胜命运的兆战。文夫是了不起的人!
确实如此,请听:小巷深处,又传来文夫先生的话语,化作琵琶声声,经久回响着……
2005.7.9于北京光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