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其实你就是人物
5540400000014

第14章 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伟人(3)

在东郊椰林吃了海鲜上车就坐,就听罗门大叫:“糟糕了,蓉子呢?”他说着身子着力一顿,变成一个惊叹号。罗门弃车去找蓉子,大家急起来,感觉中好像罗门丢了小女儿。然而就这么一点儿路,就在这么个大中午,蓉子如何就会丢失呢?果然远处蓉子和另二位女性说着什么走来了。我说罗门可急坏了。蓉子低婉清朗地说:“他是很强烈的,可是他只知道往前走,也不管我。”

罗门走路,是有一种无前的劲头。而且他的眼睛总忙着“吃”。记得一次到某风景点,司机说先吃饭再看景。罗门说:“我们眼睛先要吃好东西。”他说中国人在欧洲也常常是先吃饭,再好的风景也靠后。

罗门的眼睛不仅“好吃”,而且有吃福。他出生在海南,迎接他的除了无边的绿,便是无边的蓝--蓝得像天空的大海,蓝得像海洋的天空。后来他成飞行员罗门,一踩油门,飞机直上云天。“在没有终点的浑沌里,问时间,春夏秋冬都在睡,问空间,东南西北都不在,整个世界空在那里……”

这世界,空出版面等待一个--诗人。这个人用踩油门的力度和在云天的气度,喷射出他的诗行。他的名篇《麦坚利堡》,是记录在马尼拉城郊看到7万座大理石十字架,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太平洋战死的美军名字。“……血已把伟大的纪念冲洗了出来”,“七万朵十字花,围成园,排成林,绕成百合的树”,“沉默给马尼拉海湾看,苍白给游客的照相机看”“凡是声音都会使这里的静默受击出血”“死者的花园,活人的风景区”“静止如取下摆心的表面,看不清岁月的脸”“麦坚利堡是浪花已塑成碑林的陆上太平洋,一幅悲天泣地的大浮雕”……

一位美国诗人说《麦坚利堡》“具有将太平洋凝结成一滴泪的那种力量”,“他的意象燃烧并灼及人类的心灵,我被他诗中的力量所击倒”。

罗门写战争与死亡,写城市与喧嚣,都是对生命的呐喊。这呐喊,又因为现代手法更具冲击力。在《都市之死》里,现代人“用纸币选购岁月的容貌”“行车抓住马路急驰,人们抓住自己的影子急行,在来不及看的变动里看,在来不及想的回旋里想,在来不及死的时刻里死”“人们伏在重叠的底片上,再也叫不出自己”“酒宴亡命于一条抹布,假期死在静止的轮下”“伊甸园是从不设门的”“美丽的兽便野成裸开的荒野”“再也长不出昨日的叶,响不起逝去的风声,一棵树便只好飘落到土地之外去”……

这样的空间扫描,几何结构,这样的时空交错,现代精神,叫我特别地想起毕加索的画。我问及罗门。罗门说现代社会往往使人不能静下来对话,不过越是能接近西方文明的挑战,越是了解东方。“作为一个现代中国诗人与作家,他首先必须是中国人,同时必须是现代的中国人,也必须是关心到全人类的中国人,最后更必须是他不断超越中的独特的自己。”

可是他不无痛憾地觉得现代人太多高明而太少高尚。中国人缺乏悲剧精神。鲁迅是有大悲剧性的。鲁迅或有片面,不过他的片面比全面深刻得多。

于是明白罗门的诗震撼力之外,还有孤独感。“雨中的伞,走成一个个孤独的世界……他愕然站住,把自己紧紧握成伞把,只有天空是伞”……

罗门说寂寞是消极的,而孤独是力量。当然物欲正在占领心灵空间的时候,诗歌保卫生命、文明和智慧。诗歌就是环境保护,诗歌就是罗门的宗教。当然,当诗歌飞到一个高处在那儿回旋高飞的时候,诗人是沉重的。

是沉重的,又是自由的。罗门说在人类自由的内心世界里,诗人有上帝发给的通行证,诗人以生命来穿越,来创造。他说小说是卡车,装满了故事和人物,而诗歌是飞机。

可是,我不能不感觉到诗歌的消褪,譬如在中国大陆。不,罗门说:诗可能有时搬个家,搬到别的艺术形式里。但是诗不会死,诗是住在语言里的。

而罗门,是住在飞机运载的诗里的。

而蓉子,是住在青鸟歌唱的诗里的。

而罗门蓉子和他们许许多多的中文英文诗集,是住在台北一方平常的土地上的。

魏明伦:付出怎样的努力,就有怎样的未来

魏明伦访问泰国时,友人对泰国人妖说中国的戏妖来了。戏妖是什么?听起来好像比人妖更怪诞更匪夷所思。人妖们热乎乎地过来特幸运地与中国戏妖合影。

所谓戏妖,无非是魏明伦多写妖戏,或者说不知他有什么妖术写出那些叫人意想不到的戏。其实关于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众说不一。于是就叫他鬼才。

鬼才长得像小鬼。孩子般的个头,孩子般的小手小脚。只有耳朵是大的,耳垂是大的。据说耳垂大的有钱,不过从他身上感觉不到任何有钱的信息。只知道近年办起的魏明伦文化经济公司,刚刚使他摆脱了拮据。

他穷困的年头太长了。他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到1994年他的工龄有44年了,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挥洒的戏剧叫人炫目,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

1958年他写文章为诗人流沙河鸣不平,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他下农村劳改3年。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一天他就被揪出来。不过他少年时代就积累了运动的经验,知道如何与“运动”打太极拳,如何拖如何磨如何软硬功。人家说他态度老实,他知道自己不老实。他只是掌握了运动的规律,不过是以青春为代价的。

不仅仅是青春。

他一辈子做了两件事:写戏和写检查。写检查的文字比写戏的文字要多。

他“文化大革命”面壁10年大彻大悟。上世纪80年代可以写戏了,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评奖时,他一个人的两部戏获了奖。如今他是一级作家,然而他填表时一到学历那栏就卡住。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唯一连小学文凭都没有的人。他在中央戏剧学院讲课时觉得好新奇,因为他不仅没有讲课的经历,而且没有听课的经历。他自小台上生旦净末丑都演,台下诗词歌赋剧全学,就是没有数学头脑,脱口而出一个三七二十八。我说你怎么办公司,他说他不管账。

我看他写文做人有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潇洒,所以敢直来直去地说到他的矮个。他说谢晋新建的明星学校,女生得165米以上,如果办一个剧作家学校,应该考虑招165米以下的。他说你想,曹禹、吴祖光、沙叶新、中杰英、李龙云,这些剧作家哪个不是矮个头?要《围城》中的诗人“四喜丸子”能挑上沙叶新来演?

两天后我与贾平凹正在香山饭店大堂看到魏明伦和吴祖光站着说话。贾平凹正身体不适。我说你看,据说剧作家都应该这么高,果然买得贾平凹一笑。

听说台湾复兴戏剧学校要排练魏明伦的川剧《潘金莲》,而且是把川剧、豫剧、黄梅戏、歌仔戏4个剧种糅杂在一起排。我高兴一切创新,虽然还想象不出这4个剧种怎么个糅杂法。如同在川剧《潘金莲》之前,也没有人能想象把古今中外的武则天、潘金莲、贾宝玉、施耐庵、七品芝麻官、红娘、安娜卡列尼娜、女记者、法庭庭长等等如何揉杂进一个戏里。

魏明伦觉得施耐庵很可能吃过女人的亏,仇恨女人,笔下的女人太多淫妇恶婆。潘金莲这个家喻户晓的坏女人的沉沦,其实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如果在今天,她可以向法庭上诉她的婚姻没有爱情的基础,她也可以在街道办事处办协议离婚。潘金莲作为一个女性符号,或可重新认识。戏中贾宝玉唱道“潘金莲若进《红楼梦》,十二副钗又添一钗女记者唱:“比较学,跨朝代,巴金之《家》联想开。冯乐山可似张员外,鸣凤金莲同悲哀。”宝玉接唱:“三少爷觉慧今何在?”女记者唱:“不说是你宝二爷?二爷三爷共戏中潘金莲走投无路时,安娜卡列尼娜不让她放毒,拉她一起卧轨。七品芝麻官翻遍历代法典也找不到如何处置的条文。人性的条文不会产生在人性没有觉醒的年代。

先有人的觉醒,后有《潘金莲》的脱颖。两百多个剧团、几十个剧种上演了《潘金莲》。有些都演过百场。苏州最大的开明剧院演出《潘金莲》,演员谢幕时,台下观众齐喊我们要见魏明伦。不过喊的是苏州话,自贡演员们听不懂。观众更喊,演员更谢幕。观众看明白这个戏看的是剧本的功夫。广东惠阳想搬演这出戏,说人家魏明伦有创造,我们也创造一种用普通话唱粤剧腔的戏。当地有条东江,干脆就叫东江戏,东江戏《潘金莲》演红后,惠阳成立了东江戏剧团,广东省多了一个剧种。

《潘金莲》引起的关于婚姻、爱情、人性的言论不断,三联书店汇编出版了一本关于该剧的评论集。

《潘金莲》的震波很快波及海外。香港又连载又演出。美国旧金山《时代报》连载一个月。伦敦八七国际戏剧节请《潘金莲》演出。魏明伦看不懂中间人发来的英文字母那“豆芽瓣瓣”。在自贡打个电报还要跑到市邮电局,更没有IDD。伦敦方面回来的电报中有后台这个词,译者不甚明白。魏明伦说是不是要自带铺盖住后台?因为他自小跟着川剧团各地演出常住后台。其实伦敦方面是指后台可放多少布景道具,而且要代为支付道具空运费、伦敦车马食宿费,乃至30人的来回机票费。不过要求圣诞节前答复。

这出戏最少也得出动三四十人,那么还有10张机票钱哪里去找?圣诞节的钟声响了,潘金莲的机会过了。

6年后魏明伦文化经济公司成立,魏明伦有了自己的IDD,Fax1也有了一点钱。如果是现在,魏明伦和“潘金莲”早就双双去了伦敦了。

其实魏明伦要是果真摊上一个潘金莲,怕也不妙。一是也特矮,二是也没权没钱。很有影响的杂志报道:川剧《潘金莲》轰动全国。可是演《潘金莲》剧的省、市,只有辽宁给他500元,西安给他300元。他的戏不断:《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岁岁重阳》、《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等。《中国公主杜兰朵》去年轰动意大利,今年应邀再去。魏氏剧作或轰动兼争议,或争议兼轰动。绝对不会轰动的是他的稿酬。去年一家一流文学刊物发他的剧本,稿酬400元。去年春他感极而宣泄,说很多人有的东西他没有--权和钱,很多人没有的东西他有--名和才。何不“下海”用名去交易钱?

魏明伦一席牢骚,很多报争相报道。舆论大作,弄假成真。他说他魏明伦不能说话不算话。

8月13日,星期五,魏明伦文化经济公司开业。事前朋友劝他别选这一天,又是13日,又是黑色星期五。他说他连中国人的迷信都不信,还信洋迷信?开业那天,他的文人朋友都送不起花篮,一人拍来一贺电。文人拍贺电,也要做文章。参加开业典礼的记者们各抄各的贺电,发到报刊上就有各种版本。王蒙在美国还看到一种版本有人私下问魏明伦,你没钱还做生意?魏明伦说:我有钱还做生意?我是超级空手道。

半年下来,他说他第一次有了钱可以装修房子买家具了。他让妻趁他出外开会期间装修,待他回到自贡好安静写作。他做了半年总经理,打开很多思路,积累很多素材。原先以为文坛凶险,现在觉得那点风险比商场差太远了。不过苦和累是两个概念。问他做生意苦还是写作苦,他说如果做生意比写作苦,就没有人去做生意了。

对于魏明伦,只有写作是情感是信仰是爱好。“下海”么,本来期望值不大,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干。在浅水滩拍拍打打就是。干有干的理由,不干有不干的理由。小有积蓄就可以不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会为此殉情。

不过,他笑,没有大的期望值,也并不排斥会成为大腕。总之是潇洒做生意,苦心做文章。

他舞着小手,小精灵似地透着聪明淘气和生命力。好像他才是个九龄童,还有很大很大的世界等着他去探索。他拿出一本签名册,都是他让作家朋友为他两个儿子写的话。他要我写两句。我说你儿子叫什么?他说一个叫“魏来”,一个叫“魏完我听着儿子的名字,想着九龄童老子的故事。我给魏来写上:“付出怎样的努力,就有怎样的未来。”给魏完写上:“只要奋发努力,一切尚未为晚。”

邓伟:他一个美元都没有的时候,就一定要拍世界名人

我说你还那样。邓伟说他还这样。说完笑,一笑两颊就鼓起,红红的,鼓鼓的,还是像大苹果。不过这次更叫我想起黄永玉先生做的龙年吉祥物龙娃。龙娃笑得很夸张,两颊真正地鼓起两只坚实的苹果,给我的第一直感不是快活,而是力量。

邓伟的新书《我眼中的世界名人》刚出。他取来书第一个送给张艺谋。张艺谋是他同学,为他的书写了序。读张艺谋的序,好像看他演《老井》,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序中讲到有人去新疆拍外景,看到天山上怎么有一个孤独的人影?那个渺无人迹处的人影竟是邓伟。邓伟说就要去英国了,先来天山上锻炼自己的毅力。读到这里我泪水涌涌,邓伟,我知道,我知道你是这样的!

我翻开这本难以想象的影集:基辛格、李光耀、希思、图图、布什、施密特、拉宾、里根。邓伟说,他找里根找了8年。当他终于和里根握手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不是摄影师和他的摄影对象的握手,而是经过了8年战争,胜利一方和被征服一方的握手。那么,从他萌生要走遍天下拍摄世界名人的想法,至今已有多久了呢?现在他在英国,一张摄影底片可以卖到I万英镑,用常规的说法,叫做成功了。他说他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美元都没有的时候,就一定要拍摄世界名人。他这么说的时候,总是从别人的眼睛里读到这样一行文字:现在你成功了你就这么说,怎么可能一美元都没有就要去全世界拍名人?

邓伟苦笑,说,现在你是我唯一的证人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也是因为一本中国百位文化名人摄影集认识了作者邓伟。你哪来的钱全国跑?我问这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他正在我家来回走着,从门口到窗口,从窗口到门口。那两条长长的腿眼看就要从窗口走出去,从墙壁穿出去,什么也挡不住他。他双手捂胃,胃痛。他常常不吃饭,省下每一分钱,买火车票,买胶卷。

一个真正的穷学生。

然而他本身就是财富。我写了篇关于他的报告文学《我就是财富》,后来收人上海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邓伟说很想看看这本语文课本,我说我也很想看看这本语文课本。这次邓伟去上海为《我眼中的世界名人》的读者签名。他一到,就看见已经有好几百读者在等他。叫他大吃一惊的是读者里有很多中学生。这本书25元。有3个中学生正在商量每人凑多少钱。邓伟买了3本送他们。后来收到他们分别写来的信,那3个25元已经化为很大的3笔财富了。

我认识穷学生邓伟的时候,他刚拍完电影《青春祭》。他大苹果一样喷红的脸,总是带着梦幻的大大的眼睛。女孩们喜欢他,他顾不上喜欢女孩。我想起米开朗琪罗,他曾经爱过,后来太投入他的创作,把他的爱情全给了他的艺术,不会爱女性了。

我曾经帮邓伟找人,想说动人家从口袋里拿出钱来资助邓伟去做他的世界名人梦。然而谁不觉得这是一种荒诞呢?或许,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事,所以才有钱。或许,没头脑的人譬如我,相信梦幻所以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