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情三世久 春色两家分
毛泽东和柳直荀、李淑一的交情是由来已久的。
柳直苟的父亲柳午亭、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和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前清末年,三人同到日本留学,同窗共桌达七八年之久。
李肖聃于1911年结束留学生活回国,他博通经史,学识深厚,工诗文,善联语,章士钊诵其文为“振来欲飞”。1916年,李肖聃从北京回到长沙,前往杨昌济处拜访。杨昌济便谈起学生中的奇士,告之:“有毛泽东、蔡和森等,均意志坚卓,非常人也。”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经常走访李肖聃,质询古文疑义,也送文章请李肖聃指教、修改。
柳午亭在日本留学八年,接受了一些新的体育思想,对体育锻炼特别重视。回国后他坚持练拳,练拳之外还坚持日本人提倡的冷水浴。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和柳午亭认识后,曾与柳午亭就体育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毛泽东十分赞赏柳午亭在体育研究和实践上的造诣,自相识后保持了比较密切的交往。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给李淑一的一封信中还要李给柳午亭致问候之意。
毛泽东和柳直荀的相识是在1913年。当时,柳直荀进长沙城读中学,他就寄居在长沙“板仓杨寓”--杨昌济的家中。当时,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等,时常到杨昌济家里来讨论治学、做人的道理,评说天下大事,探求改造中国的办法,使柳直荀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就是在这里,柳直荀和毛泽东等一些进步青年有了深入的接触。1914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柳直荀虽然不是正式的会员,却与他们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积极参加新民学会的活动,投身反帝爱国斗争。
毛泽东和李淑一的相识是通过杨开慧。1920年,杨昌济在北京逝世,杨开慧一家送杨昌济的灵柩回长沙。后来杨开慧和李淑一同在福湘女中一起念书,她们很快就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她们一同进了选修班,选读国文、英语、数学三门课程。杨开慧和李淑一成为了好友,毛泽东自然和李淑一就相识了。以后,杨开慧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昌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她们彼此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
这就是当时他们三个家庭,四位革命青年友好的过程。毛泽东不仅和杨开慧是夫妻,和柳直荀是革命的战友,和李淑一是朋友,而且他还是杨昌济的学生,是柳午亭、李肖聃的学生。正是:交情三世久,春色两家分。
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 柳轻飈直上重霄九
1950年1月17日,李淑一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祝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同时将自己在白区生活二十多年的情况告诉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苏联进行国事访问。1950年3月15日,毛泽东从苏联访问归来,4月18日给李淑一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道:“直苟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信中还对李淑一的工作和学习给予了勉励。
1957年1月,毛泽东的十八首诗词在《诗刊》上公开发表,李淑一读后爱不释手,不几天就读熟了。读着毛泽东的这些诗词,李淑一忽然想起,毛泽东和杨开慧交朋友的时候,曾经为杨开慧填过一首《虞美人·枕上》。当时杨开慧和李淑一是要好的朋友,杨开慧曾将这首词告诉过李淑一,这便是后来公开发表的《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给毛泽东写信,请毛泽东把过去送给杨开慧的那首词写给她留作纪念;同时,李淑一将自己纪念柳直苟的一首《菩萨蛮》写给了毛泽东。
原来,1933年李淑一听到柳直荀牺牲的消息之后,悲痛万分,和泪填写过一首《菩萨蛮》。今天看到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词后,为毛泽东高超的诗艺所感染,所以将自己的《菩萨蛮》寄给了毛泽东,请毛泽东指正:兰闽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
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
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给李淑一写了回信,这是一封堪称千古绝唱的回信:“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
有游仙一首为赠。”信中抄写了一首词,这便是那首光辉灿烂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蓝雨。
一首《菩萨蛮》,一首《蝶恋花》,一唱一和,千古绝响。
李淑一在诗中问道:“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毛泽东在词中回答:“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李淑一在《菩萨蛮》的最后写道:“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毛泽东在《蝶恋花》中和道:“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一问一答,写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写出了伟大爱情荡气回肠的情感。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夫人,柳直荀是毛泽东的战友,李淑一是毛泽东的朋友,他的一首词,将四个人的革命情感都化入其中,他了解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李淑一得到毛泽东赠给她的这首词真是高兴莫名,后来,她在讲课时,高兴地将这首词讲给同学们听。有的同学喜欢地将词抄录在笔记本上。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位同学当时在长沙第十中学实习,发现了这首词后,要求拿出去发表。李淑一说:“这是私人唱和,如果要公开发表,得经过主席同意。”这位同学就真的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要求公开发表这首词。毛泽东很快就回了一封信,同意发表,并将原来的《游仙》改为《赠李淑一》。很快这首词在湖南师范学院的院刊上发表了。接着,上海的《文汇报》也转载了这首词,《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地报纸都相继发表了这首词,而且很快又传到了国外。
因为这首词的发表,李淑一一下子就成为了全国知名人物,国内外的读者纷纷给李淑一来信,关于这首词的歌、舞、剧也相继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有人给李淑一写来了一首又一首的赠诗。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报国无庸泪湿纱,死生不计党为家。
“柳”枝虽折“李”犹在,千古争歌蝶恋花。
因为1927年李淑一和柳直苟分别后,李淑一一直在湖南教书,到1957年毛泽东赠诗《蝶恋花》,正好是三十年。所以有人给李淑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卅年化雨鱼离水,一阕新词蝶恋花。
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饱含人们对烈士的崇敬,对毛泽东光辉诗篇的景仰,对李淑一的亲切问候。
3.陵园之中松与柏开慧墓前《蝶恋花》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给李淑一的信中,在《蝶恋花》这首词之后写道: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
此外,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你如见到柳午亭先生时,请为我代致问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难,请告。
为国珍摄!一封信将他对杨开慧的想念,对柳直苟的惦念,对李淑一的关怀,对柳午亭的牵挂都包容其中了,真是伟人的胸怀11957年7月10日,遵照毛泽东的意思,李淑一、杨开智、李崇德以及湖南民政厅的同志一道,祭扫了杨开慧烈士的墓。
在花木葱茏的杨开慧墓前,人们敬上鲜花和香果,含着热泪诵读祭文:
“……近接毛主席来信,念君思君,作词悼君,嘱我暑假有暇,代他亲来板仓,奠扫君墓,获此良机,遂偿夙愿。今前来奠,恩意双重,老友有灵,当能鉴察。”杨开慧烈士的墓是和杨老夫人,即杨开慧的母亲合葬的,灵柩放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陵园内苍松与翠柏环绕,烈士的墓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光辉的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光芒四射的词篇表达了毛泽东对烈士最深切的怀念与颂扬。杨开慧烈士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崇高气节,与松柏常青,与日月同辉。
4.忆昔长沙识伟姿 重逢已是盛明时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蓉园接见了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杨开慧的嫂嫂李崇德和李淑一。
那天下午3点,毛泽东从外面健步走来,李淑一和杨开智、李崇德分别和毛泽东亲切握手,李淑一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是说:“主席呀!您送我的一首《蝶恋花》词,我连信都回不赢了!”毛泽东亲切地把李淑一介绍给在座的领导:“她就是李淑一,开慧的好朋友,前年她把悼念直荀的词寄给我看,我就写了《蝶恋花》这首词和她,完全是照她的意思和的。”毛泽东亲切地和李淑一交谈,问到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当李淑一谈到自己的孩子晓昂下放到浏阳县农村劳动,向贫下中农学习时,毛泽东很高兴,鼓励李淑一说:“这很好。在北京,只有报章杂志看,我一年只有半把日子在北京,其余时间都在外边走动。”毛泽东在接见他们之后,还同他们照相,同他们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不断地往李淑一的盘子里夹菜,和李淑一聊天。毛泽东对当时的湖南省主席程潜说:“你认识她吗?她叫李淑一,李肖聃的女儿。肖聃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家柳午亭先生,也是一个怪人,在旧社会不做官,打得一手好拳。”饭后,毛泽东又和各位一同观看了湘戏,戏散场后才一一和他们各位握手告别。
这次接见使李淑一更加感受到了毛泽东对她的亲切关怀,为了纪念这次难忘的见面,李淑一激动地挥笔赋《毛主席招宴省委蓉园喜赋》一首:
忆昔长沙识伟姿,重逢已是盛明时。
卅年事业惊环宇,四海人民仰导师。
话到忠魂弥恳挚,暖如朝日更温慈。
九霄杨柳春常在,附骥深惭蝶恋词。
一曲浪漫凄婉的千古绝唱,一曲革命英雄的绝代颂歌。虽然今天这革命之歌、这浪漫之歌的主人都已仙逝,都已经随着悠扬的《蝶恋花》“直上重霄”了。但是这《蝶恋花》动人的、优美的旋律,却余音绕梁一样回旋在我们的耳畔,回响在神州大地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