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5546300000010

第10章 第二套 敌战计(2)

①益动而巽:典出《易经》。益,《积文》增长的意思。巽,《说卦》人的意思。巽是象风之卦;风,无孔不入,有间隙,就可钻进去。这句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增长了主动性,便能充分发挥军事的机动性,乘虚而入,攻其不备。②陈仓:在今陕西宝鸡东二十里处,公元前二○六年,韩信将击项羽,表面修筑栈道回军,以分散敌人的注童力,暗中却率大军东出陈仓,突然袭击项羽。(《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③邓艾(一九七——二六四):三国棘阳(河南省新野)人,字士載。初为司马懿椽属,建议屯田开渠,著有《济河论》。后为镇西将军,与蜀将姜维相拒,公元二六三年,同钟会分兵灭蜀。(《三国志·魏志》二十八卷《邓艾传》)④白水(桓水·强川):源出岷山,在今岷江之东北。邓艾所屯,在白水上流,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⑤姜维(二○二——二六四):三国天水冀(甘肃省甘谷)人,宇伯约,蜀将。魏军攻蜀,他坚寺剑国,及后刘裨出降,始被迫降于魏将钟会。公元二六四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联结,拟借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三国志·蜀志》四十四卷《姜维传》)⑥廖化;三国襄阳人,字元俭,初为关羽主簿,羽败属吴,后仍归蜀,拜宜都大守,后封中乡侯。⑦洮城:即洮阳城,在今甘肃岷县西百里。

译文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而取得主动,增加了主动性,便能充分发挥战争的机动性,乘虚而入,攻其不备。

【译按】

出奇制胜的用兵方法,来自正常的用兵法则。如果没有正常的用兵法则,就不会有出奇制胜的用兵方法,不公开修筑栈道,也就不能暗中东出陈仓。古时,邓艾驻军白水北岸。三天后,姜维令廖化进到白水南岸,并扎下营寨。邓艾对诸将说:“姜维大军突然撤走了,我方兵力不多,按照作战要求,他应该不等造好桥梁便先渡河来攻,现在反而没有动静,估计是他为了阻断我军归路,特派廖化前来进行牵制,而他自己必定率领大军从东袭取洮城了。”说罢,下令当夜从小路一直偷回洮城。果然,姜维正在那里渡河。但邓艾大军巳先进城,所以该城未被失陷。这是姜维不善于运用“暗渡陈仓”的谋略,而邓艾却善于识破姜维的“声东击西”谋略的战例。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无能,宠信宦官,这些人贪赃枉法,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无法生活,以致天下人心思乱。

当时河北巨鹿有兄弟三人:老大张角,老二张宝,老三张梁。一天,张角上山采药,遇见一位老人授予他三卷天书,书名为《太平要术》。老人对他说:“你得天书,此乃上天旨意,要你去拯救世人。我是南华老仙也,如察觉你有异心,必令上天惩罚之。”说毕,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张角得了这三卷天书,便昼夜苦读,学成之后,便号称“太平道人”。此时正值瘟疫流行,张角便打着为人治病的旗号,广结门徒,发展组织。张角以神秘的道教法术教授门徒,创立了“太平道”。他派遣弟子分头到各地展开活动,传播教义。十几年间,信徒多达数万人。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地的民众纷纷响应。有些人甚至抛弃、变卖家产,流徙迁移,前往投奔张角,致使沿途拥挤,道路堵塞,还没有来得及赶到目的地而病死在途中的就数以万计。

张角策划起义,已形成燎原之势。他利用老百姓对朝廷不满的心理,发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号召。太平道成员用白土在京城洛阳各地州府的大门上书写“甲子”二字。

张角听说朝廷有人生疑,便派人昼夜兼程赶往各地通报,命令各方首领提前举事。一时间,各方全都起兵,他们个个头戴黄巾作为标志,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封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张角发布起义动员号令:“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百姓都应顺天从正,便享太平。”四方百姓,纷纷响应,参加者四五十万人,其声势浩大,势如破竹,不可阻挡。他们所到之处,州郡官兵无力抵抗,不过一个月的时问,连京城洛阳也岌岌可危。安平国和甘陵国的民众生擒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以响应黄巾军。于是,皇家官军前来镇压,但不堪一击,望风披靡。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危机四伏。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黄巾的领袖和组织者张角,审时度势,示形伪装,开拓了一条利用宗教作掩护进行组织反抗的道路。

张角开始酝酿起义时,采取宗教的组织形式,表面上公开传道,打的是为民治病的旗号,为其大规模的秘密组织活动作了极好的掩护,以达到发动民众,武装起义推翻东汉王朝的目的。这正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的巧妙运用。

商业智慧 看不见的战线

川上源一在1950年9月38岁时,继任父职,担任日本乐器公司的董事长,生产山叶乐器。

川上接手之初,就认识到,要在竞争激烈的企业战争中求胜,就必须先铺好致胜的路。他为了“铺路”,开办了独特的“音乐教室”。

川上极力主张这是一项纯粹推行音乐教育的事业,希望不要沾上商业色彩,所以在课堂上,没有任何山叶乐器的宣传。川上果真只是为了音乐理想而开办音乐教室的吗?他会不顾自己公司的利益而让其他公司坐收渔翁之利?揭开音乐教室的奥秘,就不难窥探出川上源一的良苦用心了。

音乐教室是山叶音乐振兴会(财会)的一部分,财务来源是独立的。音乐教室分好几级授课方式,从3岁幼儿到妈妈班都有,还有特殊人才训练班、长笛班、电子合成乐器班级等。师资相当好,资格考试很严格,有时甚至连音乐系的学生也考不取。

讲师在课堂上绝不做山叶乐器的宣传,但是他们会将学员名单送到日本乐器公司的业务员手上,当然这些名单就成为业务员促销的主要对象了。而且,电子琴的教学课程是由音乐振兴会编排,课程内容如果不用山叶的电子琴就无法弹奏出来,而层次越高的班级,越需要用山叶的乐器才能演奏出符合该阶层的水准。所以表面虽然对外宣称纯粹是音乐事业,实际上却对日本乐器公司裨益良多。

【智慧金言】

暗度陈仓与声东击西,两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声东击西是隐蔽攻击点的谋略,而暗度陈仓则是隐蔽攻击路线的谋略,这条谋略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韩信创造的。

应用于商战,此计可引申为: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用以迷惑麻痹竞争对手或以此吸引顾客,然后暗中准备行动,战胜对手或赢得顾客。

第九计隔岸观火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进兵击败了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军。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他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原文】

阳乖序乱,阴以侍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①。

【按】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而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②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③,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④,或说曹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⑤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援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注释】

见《易·豫卦》“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为之”。《易豫卦疏》“谓之豫者,取逸豫之义。以和顺而动,动不违众,众皆悦豫也”。豫是逸豫、悦豫的意思,也就是安逸愉快的意思。

【原文】

两句的意思,《易豫卦疏》巳疏解得十分明白,这里引《易豫卦》里这两句话是说:我们可以采取和顺的态度,不必去紧逼敌人,让它们内部自行火併,我们可以坐待愉快的结果。愉快的结果,总是由于和顺行动取得的。②袁尚、袁熙:三国时袁绍的儿子。绍死后,他的儿子袁谭和部将郭图在南皮城被曹操攻杀,袁尚、袁熙被魏将焦触、张南所攻,逃奔辽西乌丸。乌丸败,又奔辽东公孙康。(《三国志》卷六《袁绍传附》)③公孙康:三国时公孙度的儿子,因斩袁氏兄弟有功,被曹操拜为左将军。④乌丸(乌桓):东胡族,因居乌桓山(辽宁省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得名。汉末,曹操灭之。遗族后居那河(吟嫩江)之北,自称“乌丸国”。(《三国志》卷三十《乌丸传》)⑤柳城,在辽宁锦县西北。⑥火攻篇:《孙子》篇目之一。该篇内容:前段谈火攻的种类、方法,后段谈国君和将帅用兵必顺十分慎重的道理。

译文敌人内部有明显的不和,秩序混乱,我可以暗自等待他发生抵触。敌人凶暴乖张,翻目相訾,势必自行灭亡。《易豫卦》说:用和顺的态度行事,便会得到安逸愉快,安逸愉快,是用和顺态度行事的结果。

【译按】

敌人倾轧的气氛暴露出来了,不要逼迫他,逼迫他,会受到还击,避开他,他会自行发生暴乱。三国时,袁尚和袁熙被曹操打败,带领数千人投奔辽东。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着自己的地区远隔,不肯服从曹操。到曹操击破乌丸后,有人建让曹操立刻乘胜远征公孙康,袁氏兄弟可以被擒住。曹操说,“我正教公孙康杀掉袁尚、袁熙,把头送来,用不着劳师远征了。”九月,曹操率军队从柳城回来,果然公孙康杀了袁尚、袁熙,并把他们的头送来。众将不明情况,向曹操请教。曹操说:“公孙康向来怕袁尚、袁熙兼吞他。今二袁往投,他必猜疑。如果我用兵急攻,他们定然合力抗拒,如果放松一下,他们就会自相火并。这种形势的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有人说:这是兵书《火攻篇》上所说的原理。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讲火攻的方法,后段讲慎动的原理,和隔岸观火的意思也是吻合的。

【活学活用】

为政智慧司马伦计除贾南风

晋朝武帝司马炎病逝后,贾南风上台成为皇后,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开始。贾皇后为了排除异己疯狂地残害对手。贾南风的作用引起了朝臣的怨恨,其中右卫将军赵王司马伦就是其中的一位。

司马伦是司马亮的弟弟,长期以来,对专权的贾南风极力迎逢,深得贾后的信任。因为他性情贪婪,冒失武断,且手握兵权,被右卫司马雅、常从督许超等在太子东宫任过职务的一些人,视为除灭贾后的最好人选。所以,司马雅等人,就在司马伦的谋臣孙秀跟前鼓动说:“皇后凶悍跋扈,为非作歹,诬陷并废黜太子,使国家没有嫡嗣,社稷将危,朝臣愤愤不平,将发起大事,而司马伦名分上在中宫任职,与贾后关系亲密,太子的被废,人们都私下传言他预先知道,一旦事起,必将祸豁牵连到他,为何不先考虑废黜贾氏呢?”孙秀许诺一定废黜贾皇后,并报告司马伦。司马伦也认为说的有道理,准备依言而行,且私下通知通事令史张林、省事张衡等人,让他们在宫内作内应。

司马伦准备动手时,谋士孙秀心生一计,赶紧对司马伦说:“太子司马通性情刚烈又聪颖过人,如果他回到东宫,肯定不会受制于别人。路人皆知您是贾后的私党,即使现今为太子复位立下大功,太子会说您是迫于老百姓的愿望,不得以如此,想以反目免自身之罪罢了。即使您忍气吞声,不念宿怨,太子也不会对您感恩戴德,您如果稍有瑕衅,免不了落到被杀的境地。我们不如按兵不动,拖延时间,贾后必定会加害太子,那时我们再出面为太子复仇,废黜贾后,这样不但能免祸,还能进一步得志,岂不是一举两得吧?”司马伦深以为然。

于是,司马伦让孙秀等人四处散布谣言,说殿中有人要废贾皇后,迎立太子。贾南风自禁锢太子后,并未了却自己的心愿,经常派宫内使女伪装成民妇出宫侦察民情,了解外间情况,听到宫女的报告后,贾南风十分惊恐,担心太子在朝中的人望,引起人们让其复位的念头,就想杀死太子,断绝众愿。司马伦、孙秀这时也劝说贾后侄子,也是她的心腹贾谧,鼓动他们尽快除去太子。

永康元年三月(公元300年),贾南风让与自己私通的太医令程据专门配制毒药,打着惠帝的牌子,矫诏让黄门孙虑到太子被囚禁的许昌宫,毒死司马通,太子自从被禁锢后,也提防被人毒杀,常常让下人在自己面前煮食。孙虑无法下毒,让看守刘振把太子迁到小房中,断绝他的食物,逼其就范,结果宫人从墙上偷偷送食给太子。孙虑逼迫太子吃药,太子不肯,他干脆用随身携带的药杵活活把太子打死。

四月初三日夜,太子被杀死十天之后,司马伦、孙秀约定右卫等人,假称惠帝有诏,令拱卫皇宫的三军司马:“皇后与贾谧等人杀了太子,今派车骑人宫,废黜皇后,你等当服从听冷,事毕赐关中侯爵位,敢不从命者,诛灭三族。”结果三军被骗,皆听从司马伦调遣。司马伦接着矫诏冲进宫内。诩军校尉齐王司马同带士兵百人破门入内,华林园令骆休为内应,把惠帝接到了东堂,贾谧被诏令到殿前斩杀后,司马冏被贾南风看见,她吃惊地问道:“卿为什么来这儿?”司马同答到:“有诏令收捕皇后。”贾南风厉声说道:“诏书应当从我这里发出,你的诏书从何而来?”司马同不再多答理,令士兵拥贾后外走,当她跌跌撞撞爬上楼阁时,贾南风大声遥呼惠帝:“陛下有妇人,为别人废妇,自己也会被废掉的。”司马伦的另一兄弟梁王司马肜也参加了废后预谋,所以当贾后向司马同问:“是谁领头起事的?”司马同答道:“梁王和赵王”。贾南风此时后悔莫及,恨恨地说:“系狗应该系狗的颈脖,我错系了它的尾巴,怎么能不有这样的结果呢?”

贾后被司马伦宣布废为平民,先幽禁在建始殿,后来送到金墉城,过了几天,司马伦诈称有旨,遣使臣送来金悄酒,贾南风手捧毒酒,仰天长叹,杯空人倒,一命呜呼。朝中贾氏党羽,亦被司马伦尽灭。宰相张华及裴颁、解系、解结等人,因与司马伦有宿怨,加上在朝中有人望,被司马伦视为政敌,全部被杀,株连三族。司马伦自封相国,都督中外一切军事,不久又加九锡。次年春天,又逼迫惠帝交上玺印绶带,司马伦自己爬上了皇帝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