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5546300000019

第19章 第三套 攻战计(5)

张倚到了赵国,见了赵王,传达来意之后,便说:“邺城这个地方,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是绝不可以继续保守下去的了,迟早都要陷落,现在大王既然联合秦国来进攻我国,目的也不外要求土地,为了避免战火,魏王有意把邺城献给大王,大王意下怎样呢?”赵王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却问:“两军未经交锋,便自动献送城池,究竟魏王有什么打算?”“事情很简单,”张倚不亢不卑地对赵王说,“两军虽然未曾交锋,但兵凶战危,死伤必多,且会蹂躏地方上的一切生灵,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魏王以仁慈治国,甚不愿老百姓遭遇浩劫,土地上布满千孔百疮,所以决然求和平解决!”“但魏王对我存有什么希望吗?”“那是必然。”张倚说,“这是和平解决,绝不是无条件投降,魏王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当然也会选择利害。魏国与赵国过去曾合作结盟过,有着共患难的情谊;魏国与秦国是世仇。何况秦乃是虎狼之国,秦兵实在是凶悍如禽兽,与其国土沦为夷狄,不如托管于朋友,这是很明显的趋势。照魏王本意,大王如愿和魏王做朋友,就与秦国断绝邦交,以邺城作为朋友间的交换条件;不然的话,魏国人民惟有焦土抗战到底,与国土共存亡,请大王慎重计算一下!”

赵王沉思一番,然后说:“待我考虑,明天再给你答复。”赵王召见相国,把张倚的话告诉他,相国说:“联合秦国去打魏国,所得到的不外一个邺城,现在不用兵就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况且一旦魏国落入秦国手里,秦与赵的强弱形势更加悬殊,秦国随时可以掉转枪头对付赵国,这就是蚕食政策。不如现在趁机会得点好处,保全魏国,牵制秦国,以巩固自己边防,这就是长久之计。”于是,赵王答应魏国的条件,立即宣布与秦国断绝来往,下令关闭关卡,不准秦国人通过。

秦王惊闻这意外消息,大发雷霆,认为赵王有意玩弄他,便下令军队返回防地,取消进攻魏国计划,反而仇视赵国,展开一场冷战。这一场战争打不起来了。赵王为要实践密约,派军队去魏国接收邺城。邺城的守将芒卯严阵以待,拒之于边境之外,问赵军是来闯祸抑或赠庆。赵将说乃奉赵王之命,为实践密约来接收邺城的。“狗屁!”芒卯厉声说,“本将坐镇此城,守土有责,岂是留守办移交的吗?”“这是外交上的一项秘密协定,魏王已答应了的!”“什么秘密协定?是魏王亲口答应的吗?是亲笔签了字的吗?拿出证据来!”“难道魏王的特使张倚说的话不算数?”“特使?张倚说的?你问他要好了!魏王没有命令通知我,我没有责任放弃这个邺城,你想要,可问问我的部将答不答应!我特别警告你,限你即刻离开此地,否则,教你来时有路退无门!”

赵将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赵王,赵王大惊,才知上了魏王的大当。再听说秦国正在和魏国运筹,要结成军事同盟,更加惶恐万分,急召开一个内阁会议,自动割让五个城池给魏国,联合去抵抗强秦。

商业智慧 霍英东的成功推销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结束了,刚过而立之年的霍英东已由一个一文不名的“舢板客”,成为一名千万富豪。。

在航运业获得的巨大成功,使霍英东对自己的事业更充满信心,他便以更大的勇气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他认为香港由于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香港的商业及住宅楼宇的不足,又必将影响到金融贸易的开发。于是他将目光和经营重点转移到楼宇住宅建设上去。

1954年12月,霍英东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他收购和拆卸旧楼,建筑新楼,开始进入他事业的全新时代。

在创业之初,霍英东也并非一帆风顺。1967年,轰动香港的“左派暴动”正如火如荼,地产市道急剧下跌,而霍英东恰在此时建成了星光行大厦,坐落在九龙天星码头之前。由于租主吓跑了,星光行只好廉价售给怡和洋行旗下的置地公司。结果,置地在半年内将星光行数百间办公室全部租出,而霍英东却眼巴巴地损失了3000万港元。

失败使霍英东饱尝了痛苦,但痛苦又磨炼了他的意志。在如何经营的问题上,霍英东的创新意识发挥了作用。

他通过精心观察分析发现,当时只是有钱阶层才能够购置物业。如果要买一幢楼,你必须预先准备几十万元的现金,一次付清,即一手交钱,一手接房,少不得一毫一厘,拖不得一时半刻,一点通融的余地也没有。这种房地产生意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是一件苦事。

经过不断探讨,他领悟到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购买对象,房地产业才能普及并发展起来。

于是,霍英东发明了楼宇预售的办法,顾客只要预先交付10%的现金,就可以购得即将破土动工的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楼宇。也就是说,买一幢10万港元的楼宇只需准备1万元现金就可以买得居住权。9万元和利息按合同以后分期付款偿还。

对房地产商来说,以前你只能建造一座楼宇,现在用同样的资金加上预收的款项,在建筑工价是售楼价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你可以兴建4座楼宇。

而对购屋者来说,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你可以先付一小笔钱,待到楼宇建成,房价上涨,转手倒卖,也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就是香港盛行的“炒楼花”。

楼花的发明,使一般市民也有机会买楼住了。用霍英东自己的话说:“今天,一个用人也可以拥有一层楼,她只需先付一小笔钱。”

霍英东这种大胆的创举扩大了购买范围,使房地产生意越做越活,资金运转快,效益日增。很快,其他房地产商亦竞相仿效。

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霍英东成为国际知名的香港房地产业巨头、亿万富翁。

【智慧金言】

抛砖引玉这句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多用来比喻自己发表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高见。作为一条军事计谋,它重点是强调用“类似法”引诱敌人就范。

古人认为:引诱迷惑敌人的办法很多,但是,最好的办法,不是那种只知张设旗帜、敲锣打鼓的虚张声势,而是善于运用战术伪装,示假隐真,利而诱敌。钓鱼要用诱饵,“引玉”先得“抛砖”,先让敌人尝到一点甜头,才能引他吃大的苦头。

“抛砖引玉”作为一条营销谋略,常见到的是经营者在市场上推销自己的商品时,先抛出一些作为“诱饵”的微利,来诱发和刺激顾客的购买欲,以此来谋取更多更大的利润。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计名探源】

“擒贼擒王”一语,现今可见的最早、且影响较大的文字记录,则是唐代“诗圣”杜甫的五言古诗《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从当时历史背景看,此诗原本寓含对唐玄宗李隆基无节制地对外用兵的讽谏之意。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西域吐蕃在数败于唐军之后,遣使求和,在玄宗李隆基勉强允准后,吐蕃人撤走了边境的驻军,双方恢复了和平。七年后,玄宗利用吐蕃人没有防备,又派兵入侵吐蕃,重创吐蕃军,深入敌境2000里。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金城公主(中宗景龙四年,即公元710年,奉命与吐蕃赞普弃隶缩缵联姻)去世,吐蕃遣使报丧,并乘便求和,而玄宗却不许。一年后,吐蕃军攻占唐边境重镇石堡(在今青海省会西宁西南)。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遣陇右节度使、大将哥舒翰统军三万三千人与吐蕃军激战。石堡收回了,此役唐军战死者数以万计。杜甫的《前出塞》诗,大约是针对此一情况有感而发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制服敌国的首领,保住本国的疆土,防止异国的入侵就可以了,何必杀人太多。诗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警句,透露了诗人杜甫对我国古代某种军事经验的概括和他个人的军事眼光,因而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名言。

【原文】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易·坤》上六〈象〉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按】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全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辩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③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新唐书》—九二〈张巡传〉;《战略考·唐》)

【注释】

①《易·坤》上六《象》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坤,卦名。《说卦》坤为地。上六《象》说:让龙在田野里搏斗,其术已穷,本来龙在深渊里或在天空中才能施展威力,如陷在田野里搏斗,便失掉了威势,一筹莫展,这就难以挣脱失败的结局。②张巡:(709~757),唐代南阳(河南省南阳)人。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河南省杞县),抵抗安禄山军。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移守睢阳(河南省商邱南),被安庆绪部将尹子奇围困,坚持数月不屈,后因兵粮俱尽而壮烈殉国。(《新唐书》卷一九二《张巡传》)③南霁云(?~757)唐代顿丘(河南省清丰县)人,为张巡部下。张巡被困睢阳,霁云突围求救,求救不遂,又突围入城,后和张巡一同殉国。

译文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就象《易·坤》上六《象》里所说的:让龙陷在田野里搏斗,一筹莫展,其术已穷。

【译按】

完全战胜敌人,那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如果满足于小的胜利,而丧失了获取大胜利的时机,即使是士兵可以少牺牲一些,但是由于敌人主力没有被摧毁,它仍然会成为将军的累赘,主帅的祸害,甚至还可能使前功尽废。认为完全胜利了而不去摧毁敌人的主力,捉拿他的首领,那就象放虎归山,后患不浅。捉拿敌人首领的方法,不要只从旗帜上去辨别,还应当观察敌人阵地上的指挥者。唐肃宗时,张巡和尹子奇作战,队伍一直冲到帅旗下,这时敌营大乱,廵部乘机斩杀了贼将五十余人,士兵五千余人。张巡想射死尹子奇,但不认识他,便叫士兵削蒿子当箭射。中了箭的都很高兴,以为张巡的箭射完了,急忙报告给尹子奇。于是张巡辨出尹子奇,立即叫南霁云放箭。一箭射去,正中尹子奇左眼,几乎把他俘获了。尹子奇吃了败仗,只好收兵大败而去。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张巡计射尹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