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5546300000021

第21章 第四套 混战计(1)

浑战计包括: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6计。

在此篇浑战计的6计中,其精髓就在于“浑”,在实际运用中,示人以“浑”而实则“清”,让对手摸不着头脑,乱其心志,然后引诱其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商场如战场,强手林立,经营者要想为自己扬名树声,没有高人一筹的措施和技巧是很难成功的。因为竞争双方的胜败大多不是取决于自己和对手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经商手段的高低,经营方式是否独特。本篇6计的蛊之、剥之、困之、乘其乱、利其弱等计谋,必使你的对手混沌蒙昧,将他们击败,使自己企业的名声、产品、经营活力无处不在。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计名探源】

“釜底抽薪”的谋略之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成书的《尉缭子》。该书《战威第四》说:“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虚则走”,“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大意是:部队赖以作战的是勇气;士兵勇气旺盛就敢于战斗,勇气丧失就会溃逃;设法使敌人丧失勇气,军心涣散,使其虽然阵形完整却不能作战,这就是靠政治谋略取胜。《尉缭子》这种采用谋略,削弱敌方的气势和斗志,然后战而胜之的策略思想正是“釜底抽薪”的思想基础。西汉《淮南鸿烈》:“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东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北齐史学家魏收《为侯景叛移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明代嘉靖年间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清代吴敬梓著《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派个人去,……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以上种种,显示了“釜底抽薪”发展的脉络,特别是明清以后,“釜底抽薪”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民间语言,其中蕴含的思想也更加丰富。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按】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阳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夺气之法,则在攻心①。昔吴汉为大司马②,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顷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③为汉、湖、滑三州通判④驻汉州⑤。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皆趋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⑥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曰:敢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注释】

①尉缭子:战国末年兵家,魏国大梁(河南省开封)人。魏蕙王聘为军师。传说是鬼谷子的优秀学生。他兵书理法整然,其中有很多是古代兵家的格言要语,全书分五卷,存十四篇,散失不传的有七篇。引文见《尉缭子·战威第四》。②吴汉(?~44)东汉初南阳宛(河南省南阳)人,字子颜。王莽末,亡命渔阳(北京密云县),以阪马为业。后归刘秀,为偏将军。刘秀即位后,任大司马,封舞阳侯,率兵伐蜀,击灭割据益州的公孙述。(《后汉书》卷四八《吴汉传》)③薛长儒(1000~1061):字元卿,宋代绛州(山西省新绛)正平人,历任汉、湖、滑三州通判,后知彭州。欧阳修称他淳朴谨慎,沉默少语,对群众颇有惠爱之心。(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向书驾部员外郎致仕薛君墓志铭》)④通判:官名。宋代初年为了削减藩镇的权力,派朝臣担任通判府州军事,与知府知州共同掌管政治,后行成定例。⑤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县。⑥涂炭:涂,泥涂;炭,炭火。比喻极端困苦的境地。

译文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译按】

水之所以沸腾,是靠了一种力量——火的力量。火烧得越旺,火势越大,越发迅速猛烈而不可阻挡。柴草,是产生火力的灵魂,是蕴藏火势的地方,靠近它并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强大的力量虽然阻挡不了,但它的气势是可以削弱的。尉缭子说:“士气旺盛,就投入战争,士气不足,就避开敌人。而削弱敌人士气的办法,就在于运用政治攻势。”东汉初年,吴汉做大司马时,有敌人黑夜袭击军营。当时部队惊慌混乱,但是,吴汉却稳稳地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士兵们听说吴汉这样沉着,不大一会,也就安静下来了。这时吴汉选出精锐部队乘夜反击,大败敌人。这就是不去直接拦阻敌人的力量,而运用计谋去扑灭、抵消它的气势的办法。又如宋朝薛长儒做汉州、湖州、滑州三州通判,驻汉州。守卫汉州的士兵数百名叛变,打开营门,谋杀知州及兵马监押,并烧营房作乱。有人前来报告,知州和监押都不敢出来。只有长儒挺身步行而出,从坏了的垣墙走进营中,用祸福开导乱兵:“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为什么作出这样的事情?凡叛者向左边站,胁从者向右边站!”于是随大流参与叛乱的几百人都向右边站,只有为首的十三人从营门逃走,分散到各乡村躲藏,不久都被捉拿归案。当时人们都说,如果不是长儒长于计谋,全城必然遭到祸害了。这就是运用政治攻势削弱敌人士气的效果。有人说,敢于抵抗敌人,就可以打击强大敌人的薄弱部分,使敌人将欲垂成的胜利转为失败。

【活学活用】

为政智慧庆封害崔杼

春秋时,崔杼自从杀了齐庄公,立公子杵臼为君,是为景公,自立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庆封性嗜酒,爱打猎,经常不在国中。崔杼独揽朝政,专恣骄横。庆封心怀嫉妒,欲杀之而后快。

崔杼当日答应妻子棠姜,谓合谋杀了庄公之后,立她的儿子崔明为继承人,却又同情长子崔成,且断指为誓,不忍把他废掉。

崔成知道环境险恶,明白不可能与形势抗衡了,便对父亲说,自动将继承权让给同父异母的弟弟崔明,请求赐崔邑这个地方给自己过活。

崔杼听了满口答应,和部属东郭偃及棠无咎商量,东郭偃坚决反对,说崔邑是个大地方,只可以授给继承人,崔成既然放弃继承权,就没有理由据有此地。

崔杼对长子说,“我本想把崔邑给你,无奈郭、棠两人反对,只可将来另给你别的地方罢了!”

崔成听了,不说什么,转告给同胞弟弟崔强。崔强说:“哥哥既肯让位给他了,连这一个崔邑都不肯给?真是太岂有此理!父亲在,尚且如此,一旦父亲死了,你和我想做个奴仆都不可能了。”

崔成说:“这件事,不如去请教左相庆封,看有什么办法。”

两人立即往见左相,诉说前情,请尽力帮忙。庆封听说,暗喜正中下怀,但故意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态,把眉头皱了一皱,说:“你父亲现在已完全相信东郭偃与棠无咎,两人说什么便是什么,纵然对他提意见,未必听进。”说到这里,停了好一会,继续说:“这样子看来,你父亲正养虎为患,恐怕将来会伤及本身,如不及早除此二人,你们崔家子孙是不会幸福的。”

崔成崔强马上接口说:“我们早有此心了,但力量太薄,怕会弄巧成拙。”

“还是慢慢想办法吧!”庆封说。

崔成兄弟辞别后,庆封召见心腹庐薄婺,说及崔家的事,庐薄婺提出意见:“崔氏之乱,乃庆氏之利也,不如乘机消灭他!”

过了几天,崔成、崔强又来了,提起前事。历数郭、棠二人罪恶,复求庆封尽力帮忙。庆封对他们说:“你两人既有此心,念及庆、崔两家世交情谊,我可以暗派兵甲帮你去行事,只要能除此二人,你家便可以和平共处了。”

崔成、崔强大喜,当即便率了庆封的甲兵,埋伏在自己府上。

东郭偃和棠无咎每天要去朝见崔杼的,今晚迟迟从外面走来,毫无准备,一入门,崔成一声暗号,伏兵勇起,乱刀齐下,把两人砍成肉酱。

崔杼闻变大怒,急叫人驾车,但所有仆人都吓得跑光了,惟剩下一个守马房的和一个小厮,急忙中就叫小厮驾车,往见左相庆封,哭诉家庭变故。

庆封假装吃惊,说:“崔家和庆家,虽是两姓,实同一体。你家之难,也即我家之难,孺子居然犯此逆天之罪,这又怎能坐视不管呢?如果你要我帮助的话,我自然会出力帮你去平乱!”

崔杼信以为真,感激地说:“但能除此逆子,确使崔家复兴的话,我会叫幼儿崔明拜你为义父!”

庆封于是动员家兵,叫庐薄婺来,吩咐如此如此,庐薄婺率队驰往崔家。

崔成、崔强见庐薄婺兵到,问及来意,庐薄婺诈说:“我奉左相命令,是来帮助你们的!”

“是不是要收拾崔明呢?”崔成问崔强。

“也许是吧!”

于是开门接庐薄婺进去,甲兵跟着一拥进入,竟团团包围起来。

崔成见形势不对,忙问:“左相之命怎样?”

“奉左相命,来取你兄弟头颅。”庐说完,喝叫左右:“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崔成、崔强未及回答,头已落地。

庐薄婺纵甲士抄家抢劫,拿得动就拿,拿不动的就顺手破坏,把一间富丽堂皇的宫邸,毁得像个烂摊子,没有一件东西稍为完整的。

崔杼的妻子棠姜,惊慌过度,悄悄地吊死在房里。只有她的儿子崔明不在家,幸免于难。

庐薄婺割下崔成、崔强头颅,回复崔杼,崔杼一见,且愤且悲,既恨二人大逆不孝,又伤感父子亲情,不禁老泪横飞,好一会才说:“我的妻子平安吗?受没受惊?”

庐薄婺说:“夫人正熟睡,卧床未起!”

“那还好。”崔杼稍觉心安,对庆封说:“我急于回家去安慰一下夫人,却没有人善于驾车的,可否借你车夫一用?”

庐薄婺自告奋勇地说:“还是我给右相驾车回去吧!”

崔杼向庆封致谢过后,登车而别,到了府第,却见大门打开,没有一个人,满地都是破烂东西,直入中堂,骇见棠姜似一只腊鸭,挂在梁上,崔杼吓得魂不附体,想问庐薄婺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是他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再找崔明,又无人应声。这时,他大哭起来,自言自语说:“唉!我被庆封出卖了。弄到无亲可近,无家可归。”说完,解下腰带,亦吊死在房里。

为政智慧耳环的妙用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在齐国担任相国的重要职务。这一年,齐王的夫人死了,孟尝君为此大伤脑筋:齐王要立谁为夫人呢?倘若是个与自己作对的人,那就麻烦了,搞不好,相国要职也会被别人夺走。

齐王有七名宠妾,个个如花似玉,齐王经常与七名宠妾在一起。孟尝君想:“齐王要立夫人肯定会从这七人中挑选一位,不过,哪一位是齐王最喜欢的呢?”孟尝君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命人制作了七副耳环,每副耳环都用上等美玉制作,其中一副耳环最精巧、最珍贵,然后把七副耳环献给齐王。齐王看到这么精美的耳环,立刻高兴地把它们赐给了七名宠妾。

过了几天,孟尝君再次进宫进见齐王,悄悄地观察齐王身边的七位美人,见她们都戴上了自己进献的耳环,其中一位美人戴上那一对特殊的耳环更显得楚楚动人。告别齐王回府后,孟尝君立即命人起草奏章,劝齐王立那位楚楚动人的美女为夫人。齐王接奏,正合心意,便立最中意的美人为夫人。

那位当上夫人的美人身价倍增,自然不会忘记孟尝君,所以孟尝君还是平平安安地做他的相国,齐国百姓也因此安居乐业。

商业智慧 商战没有眼泪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东部一片荒无人烟的原野上,突然耸立起一座铁塔,这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的钻井队在进行勘探。

当钻机钻到8600英尺的深度时,传出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出气了!而且后来判定是加州第二大天然气田。为了这次勘探,西方石油公司孤注一掷,投入了近2000万美元的巨资。

哈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急急忙忙赶到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他心里盘算着,准备与这家公司签订为期20年的天然气出售合同,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三言两语就把哈默打发走了。

他们说:对不起,我们公司不需要你们公司的天然气,因为我们最近已经耗费巨资从加拿大的艾伯塔到旧金山海湾区准备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大量的天然气可以从加拿大通过管道输来。

这不啻给哈默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一时竟不知所措。

但哈默毕竟是多年在商业战场上滚打出来的老手,很快就冷静下来,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想出了一条“釜底抽薪”的妙计来制服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

哈默悄悄赶到洛杉矶市,因为该市是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的大买主,是天然气的直接使用单位。

哈默找到市议会,绘声绘色地向议员们说,他的公司计划从拉思罗普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直达洛杉矶市,并将以比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和其他任何投标企业更为便宜的价格供应天然气,以满足洛杉矶市的需要。而且,他还将加快修建管道的工程速度,将比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和其他投标企业提供天然气的时间更为缩短,洛杉矶市民可在近期内用到他的价格便宜的天然气。

洛杉矶市议会的议员们一听便动了心,准备接受哈默西方石油公司的计划,而放弃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的天然气。

哈默这一招果真厉害。

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得知这消息后,十分惊慌,马上登门拜访哈默,表示愿意接受哈默的天然气。

这时,哈默摆起了架子,他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他的条件。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不敢提出异议,只能乖乖地同哈默签订了合同。

【智慧金言】

在军事上,釜底抽薪这一计的主要内容是:面对强敌,我不一定与其正面交锋,而是想办法消灭其赖以生存的条件,使其从根本上瓦解。在使用这一计时,关键要把握好两点:首先,要善于发现敌人的“釜底之薪”。这是实行“釜底抽薪”的前提。这里要注意的是:战争情况不同,“抽薪”的目标也是不同。一般说,凡是影响敌人后劲的力量,就是“抽薪”的目标;第二,要善于运用“釜底抽薪”的手段和方法,要针对敌人“釜底之薪”的具体情况去选择和运用“抽薪”的手段和方法。在冷兵器时代,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军无粮则亡”。所以,古代军事家在战争中常把袭击对方粮草、截断粮道作为釜底抽薪的目标。

在现代商战中,那些致对方于死地,或是采取各种手段断对方的生路,如资金、人才、业务、货源、原料等,都属于“釜底抽薪”的范畴。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是用好“釜底抽薪”谋略的关键。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计名探源】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下手,可以将鱼抓到。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出击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时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创造。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然后借机行事,捞取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