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命是因果在捣鬼
5546500000004

第4章 原理篇:因果法则(2)

爱本身并没有错,只是爱的方式有错,一个小孩成长为杀人犯是日积月累造成的,是性格习惯决定的,而父母的错爱使孩子从小就没养成的好的习惯和性格,这个错当然有学校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原因。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知道,只有正确的爱和讲方法的爱才是真爱,才是善良的爱,才是正面积极的爱,而那些过头的爱、疯狂地爱、死去活来的爱、错爱、乱爱等等都不是正爱,都是负爱,都只能结出苦果,都必然生出恶果。正与反只有一张纸后,正过那么一点点就到了反面。

由此可得出:善因是不会结恶果的,只有恶因才会结恶果。至于上面故事中给人造成的错觉在哪里呢?在父母的爱是间接因,而不是孩子杀人的直接因,关于间接因导致直接因产生的问题,我将在后文中有深入讨论。

有人问我,好人行善为何不见好报?

既然善有善报,为何有不少的好人,甚至努力行善的人,仍然遭遇挫折、灾难与病苦,坎坷度日,无可奈何?

基于因果通于三世(不是三代,而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道理,我们应该了解:不管什么人,遭遇挫折、灾难与痛苦,当然是由于过去做了恶业,如今正在受报所致。这时他努力行善,以求旋转逆境改变命运,可能的结果有五种:

一是各种条件未能配合,以致善行不能转变业报。这是他当然必须继续接受应受的恶报,直到报尽为止。(或者要到几年、几十年后、或者到死为止才报尽,或者未未来仍然继续受报)

所谓各种条件未能配合是指:缺乏真诚发自内心的慈悲心、宽容心、忏悔心、行善之心以及不能力行十善或虽行而善行积累不够。

二是虽然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善行可以转变恶报,使它由长期变为较短期,但因过去所做恶业太重,应受的恶报期间很久,目前行善虽可得到福报,但仍嫌不足,福报与恶报力量悬殊,善不敌恶,转变了一部分业报后,仍有很多未能转变掉的恶报,必须继续接受,直到报完为止(或需要几年、几十年后,或到死,或到未未来才能报完)。假如今生到死仍不能受报完毕,当然今生就永远难以脱离困境,只有期待未来了。

譬如得了癌症,本应受到剧烈痛苦折磨半年才死,并且耗尽钱财,连累子孙;行善的结果虽不能使他康复或减轻痛苦,但是却使他提早四个月就死亡,使他得以减免了最后四个月的剧烈痛苦,并且节省了大笔医药费。

以上的情形,表面上看来行善似乎没有用,病人的癌症没有治好,还是死了,实际上行善的结果使他获得不小的好处,只因为因果法则隐微难测的特性,使我们不能明白事实的真相罢了。

三是各种条件配合很好,行善的结果,已经使原本较重的恶报,转变为较轻的恶报;但因为表面上看来仍在受恶报的折磨,遂使人误以为行善没有功效。

譬如大肠癌开刀后复发,原来应受剧烈痛苦折磨半年而死;由于平日行善积德的缘故,使他的痛苦程度比类似的患者轻很多,表面上苦报并未免除,实际上是减轻了。癌症患者确实有籍由努力忏悔、念佛、行善而完全康复的例子,因此上面所做的比喻虽然只是假设用来说明,他当然也有可能存在。

四是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应受的恶报又不很重,或者即将受报完毕。行善的结果,到这一生某一时期,善行累积够多了,于是福报的机缘成熟。恶极结束,逆境转顺,疾病康复,雨过天晴,行善的功效。于焉大显,庆快生平。

五是行善以及修行的好人,原本应于未未来承受重大的果报,会因他的努力行善修行,转变为较轻的苦报,而提早于现在受报。这种情形,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作好事没好报其实正好相反、因为行善修行使他获得大利益,使重报转变为轻报。只不过提早于现实受报而了债。

由上可见,努力行善而能于今生就得到明显效果的只有第四种情形。而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好人或努力行善的人,命运坎坷,无法改善,除了第五外都是属于前面三种情形。

这就好比你的附近搬来一位新邻居,你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只见他很努力工作,收入也很可观,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及不正当的浪费,但是搬来这儿住了大半辈子,他们没有一点存钱,遇到急难还须向人伸手借贷,令人莫名其妙,但是当您获知他未搬来这儿以前,欠人一笔极大的债务,必须随赚随还,抵消欠债,不能稍有延误,这时谜底就揭开了。

如上面所说行善、修行的好人,由于正在承受过去世作恶应受的恶报而病苦、受灾难,以致于看不到行善应有的善报,其实他们的苦难已因善行而减轻、减短,但是自己却不知道的情形。

现象4:恶因善果——棍棒出孝子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恶因结善果的假相,如某某父亲对子女教育特别严厉,孩子不认真学习,成绩不好就用棒子打,巴掌打,孩子犯了错误,同样也同棍子打,孩子的就是在这种武力教育下长大的,而当他长大后居然反而成了人才,居然还十分孝顺父母,看来这根本不符合正因正果法则。请看下例:

马骏仁当年是怎样训练出世界长跑冠军的?用的手段之中有一种就是严惩,有时甚至动粗打人,他让王军霞等学生在马路上跑,他自己骑一摩托车,手上据说还拿一鞭子,只要哪个学员坚持不下去了,他就会用鞭子抽她。马骏仁对学员训练的“残酷”方式据说还有许多。

在因果法则讨论会上,有人就硬说这是恶因结善果。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本人努力的程度和方式,那才是直接因,致于那个教练、或者父母、或者老师等等,那已是间接因了。这个间接恶因导致了学生、子女产生了直接正因——变得更加努力学习、努力拼博,从而成才了。

人性中有许多弱点,如放松、懒惰都是每个人身上的劣根性,只要一有机会露头,就会放纵自我。

一般人是很难战胜这些弱点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如此多平凡平庸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勤奋不够、努力程度不够。相反,那些成功卓越者,最大的特征就是十分努力,加倍努力,他们的成就就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没有谁比谁更天生聪明,爱因斯坦说,我的成功就是把握好了业余时间,鲁迅说我无非是把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罢了。

由此可见,对于约束力差的人要成才,有时是需要外界严格的约束力才能奏效的。正因为这样,中国才有“棍棒出孝子”这一名言。对孩子的弱点若不进行严厉教育,孩子是不会改进的。对有些员工用严厉地方法管理,也许才能见效。

由于外因严格约束导致内因起作用。因此,许多人误认为是种恶因结善果,其实因果论中的因与果是讲究正对应的,是十分讲究两者的逻辑链的,失去了正对应的逻辑关系,间接因并不能正对应直接果。

许多人又追问:那个父亲、老师施的那个恶教育方式,它的正对应果又到哪里去了呢?难道彻底消失了?

这才是此问题的根本,马骏仁用鞭子抽打懈怠的学员时,直接对应的果是学员的恐惧、是学员身体的皮肉之苦,是身心当场和以后回忆时受到的人格伤害等等,这才是种“棍棒”因而得到正对应的果。

据现代神经医学研究,一个人在恐惧状态下体内会分泌出毒素,若一个人长期处于担忧恐惧之中,就有可能生出疾病,甚至得癌症,或者神经衷弱得神经病等,还有可能智力下降能力低下等。总之,“棍棒”教育一是伤身,二是伤心。这才是棍棒教育的正对应的恶果。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提出了更人性化的教育如正激励教育、尊严教育、赏识教育等等,都是在改进棍棒教育错误的教育方法。

种棍棒教育之因——伤身又伤心;

种激励教育之因——能健康成长。

总之,坏人作恶而获福报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由于他过去生中的善因今生先熟先受善报,培植的善根深厚(如在银行存有巨款),今生享福报时间亦长。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福报就更好。虽作恶事,而不是罪大恶极,过去世的善因不可磨灭,所以仍享受未享受完的福报。(好比银行还有存款未取完一样,还可以继续享用)

二是至于他今生作恶种恶因。由于善恶不能互相抵消,或因恶缘未遇,恶果还未熟,当然可以享受应享的福报。

三是他今生所种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将来因缘会遇时,必然会受应得的恶报。

四是不断做坏事,会使原有很大的福报,转变为较轻的、时短的福报。坏事做到某个程度,恶贯满盈,应享的福报即将享受完毕,开始受苦报恶疾横祸而死。如富贵子弟,吃喝嫖赌,任意挥霍,暂时并未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如果照样乱花下去,纵有万贯家产,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现象5:大因小果——流了几吨汗效果却不佳

当年我们为了追求成功,曾为此付出了许多。比如读初中、高中、大学所学的英语,到参加工作十年后,虽然以前学过那么多英语,但由于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后也一直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流失,今天能认得的英语单词也只有很简单的几个了。随着时间延升,三十年、五十年后,也许连那些最简单的单词也认不得几个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种的因总会呈现出能量递减的规律来,这在物理学上叫熵定律,又叫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得出来的规律,它有如下特征:一是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这种传递不可逆;二是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而任何热机不能全部地连续不断地把所接受的热量转化为功。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当年努力种的善因会随着时间的流失呈现出功用递减特征。

有一个山村里有一对热恋男女青年,女的花容月貌,男的气宇轩然。男的不仅长得有气质,而且口才也相当好,他曾在恋爱时对恋人说了许多海誓山盟的甜言密语,那女人也作了许多承诺,非他不嫁。男儿是有志向的青年,他孤身一人到了大城市上海滩,几年的风风雨雨将他改造得面目全非,他因为性欲奉场作戏跟二个女人来往,后来还跟其中一个结了婚,在郊区办起了一个小型企业。

当他家乡的恋人几年后来上海找到他时,他先是避而不见,见到了也是热情不周,他劝她另找他人。他说他对不起她,他想用一点钱将她打发走,而她却在宾馆里为爱自杀了。

从此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男人的对初恋的情人的爱是递减的,到最后几乎见不到爱的踪影了。

这样的事总在我们的周围发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劝人时总会说上一句:“时间会冲淡一切的,你还是看开点吧!”不错,时间的确会冲淡一切,无论是爱,还是恨,还是牵挂,还是往日的耻辱等等。由此可知,过去种的因一旦未及时结出果来,那么,那个因的能量在你身上就有可能呈现出递减的规律来。

讨论者提出的问题并不能证明不符合因果法则,只不过是能量流失到别处去了而已!

人生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付出了许多努力,结果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这是人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人说:我付出的目的虽不啬望天上掉馅饼,但只期望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总不算过分吧?而现实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春天付出那么多,秋天却只得到一点点;有人特别勤奋,却总是不见富裕,实在令人想不通呀!

小王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他觉得开“德州扒鸡连锁店”一定能赚大钱。说干就干,他从父母那里弄了100万启动资金,于是带着几个大学生的铁哥们踏上了创业征途。他们在预算三年后的利润时得出了年收入500万的利润,三个核心人物乐开了怀。前期工作很快完成,于是开始招加盟商,很快50家加盟店分别开张,分别打着“肯德基”的牌子对外打广告,“肯德基”的意思是啃德州的最著名的扒鸡,打的是宣传本土快餐美食文化,而且在店面两边还有一幅醒目的门联:德州扒鸡甲天下,梦里砸嘴肯德基。使用统一的与众不同的品牌标示,而且也在各省市做了一些局部广告,在网站上全力推动。很快,加盟店在一年内直升到95家,统一的加盟费,每家收加盟费一万元,别外统一配货,统一培训人员等等,统一做广告。不幸的是,他们的新品牌很快就与美国驻中国的“肯德基”公司打上了官司,业务急转直下,加盟店不再增加,官司打了二年,三年下来,投入的200万元只收获了纯利润45万元。这个结果离他们预算的年利润500万元实在相距太远了。这又是为什么?难道他们不努力?不是,他们几位领导热情有余,每天工作几乎达到14小时,除了睡觉就是工作。这三个合伙人都想打败麦当劳和肯德基,他们野心勃勃,十分卖力。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种了大因却只得到小果。现在我们来分析这是为什么。

因有正确的因,也有错误的因,这几位大学生开“啃德鸡”加盟直销店想前三年每年纯收入在500万元左右,想十年打败中国的麦当劳和肯德鸡。

为了解释这种种错了因或者种了不到位的因,而得出不到位的果的现象,我先举一个例子。

假定要你从北京到广州,必须在十天内到达。这里有几种因可供选择,一是坐飞机去广州,二是乘火车去广州,三是坐汽车去广州,四是骑自行车去广州,五是走路去广州,六是坐汽车到新疆再到西藏到广西最后到广州,七是先乘汽车到天津后乘船经上海福建再到广东……

你若选择了走路,就算你再努力,就算你累得趴下又如何?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

由此可见,同样是种因,却因为选择种不同的因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即可表示为:

种正确的因——得正确的结果;

种错误的因——得错误的结果;

种失败的因——得失败的结果;

种不到位的因——得不到位的结果。

上面故事中那几个人在做事中种了大因,他们十分努力,但他们种的因也许是不到位的因,也许是不应取一个与肯德鸡直接叫阵的同音的名字,也许是产品质量不到,位消费者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也许是店面不能满足顾客的多向度消费,如尊严消费、娱乐消费、空间消费心理等等,总之,是没有找到正确创造年利润500万的要素,而在细枝未节上努力。

任何一件事成功是有几条一级要素的,正如你要到广东去,就有几个一级关键要素,如速度、资金、方向等三个主要要素,速度达不到你再努力有什么用呢?一分钱没有你没有开支费也到不了广州;你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南辕北辙越努力只会失败得越厉害而已。

你要想达成目标,首先就得找到一级因,因为只有一级因才会得到一级果。你若抓不住解决问题的一级要素,在细枝未节上努力,在三级因四级因上努力,是不可能结出你预料的好结果的。马克思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