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就有回报是对的,但这个“付出”两字却是大有文章可做,如牛那么努力,那么付出,到老了却只能落得过任人宰杀的命运,成为别人的盘中餐;又如一个年青人在农村种田努力和在北京打工努力,同样是努力,结果自然是不同的。
付出——在什么时间付出;
付出——在什么地方付出;
付出——在什么事上付出;
付出——在什么问题上付出;
付出——用什么心情付出;
付出——在一级要素上还是枝节上付出;
付出——在集中或分散中付出;
……
不同的付出,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就会得到不同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符合因果法则的。要记住:
种主要的因——得主要的果;
种次要的因——得次要的果;
种无关的因——得无关的果!
不是说,你付出汗水就必定收获成功的喜悦的。要记住,付出一定要讲方法,要把握主要成事要素。讨论者提出的问题并不能证明不符合因果法则,只是因为种错了因之故!
现象6:一因一果——一个根拉线管一个灯管
世界上最简单的关系运动结构就是一因对应一果。
一个电视遥控器按键对应一个台,一把钥匙对应一把锁,一张车票对应一个人,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标准答案,一个家中一个名字对应一个人,西医之所以没有中医伟大,是因为西医还在研究一因一果病因论,而中医却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研究透了多因多果病因论和治病论。西医研究的只是真实世界中最特殊的例子,而中医则更接近真实的复杂的客观世界,更能治好人的疾病。
如今人们之所以急功近利,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单因单果,他们想要挖煤换钱,就什么也不顾,管它死不死人,管它政府支不支持;他们想要砍伐森林,就疯狂砍伐,也不管生态是否平衡,水土是否流失,土地是否会沙化等等;
如今一切生态问题、污染问题等都是由于单因单果思维造成的。
这个世界本身不简单,而我们却硬要将之看成简单,而且用局部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自然在近处能得到喜剧,而在不远的将来会收到十倍百倍的悲剧。
当然,一因对一果并不是都不好,许多还是很正面的。一个善因对应一个善果,这更能使人明白理解因果法则,从而更能直白地理解人生命运的运作规律,从而更能起到对人生幸福的指导作用。请看金鱼为何没冻死的故事:
美国青年菲尔普从小爱好游泳,梦想长大后当一名游泳运动员。可是,他买不起一件游泳衣。他是一个孤儿,而且性格内向。多少个日子,他从孤儿院里跑出来,蹲在马路边望着过往的行人发呆。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身边放着一个破碗或者一顶破帽子,所以他一无所获。他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人,连乞丐都当不好,万念俱灰的他,再也不去想当游泳运动员的事了。
一个严寒的冬季,菲尔普从孤儿院的嬷嬷手里领了面包和牛奶。吃过早餐后,他照例去看金鱼。一些好心人捐赠给孤儿院两个金鱼缸,缸里养着几条美丽的小金鱼。正是因为每天都看金鱼,菲尔普才爱上游泳的。可是,这天他发现,一个鱼缸结了厚厚的冰,鱼被冻死了;另一个鱼缸里却荡漾着清澈的水波,里面的鱼在奋力畅游。
一个嬷嬷见菲尔普站在鱼缸前发呆,便走过来问个究竟。菲尔普将自己的所见告诉嬷嬷,嬷嬷说:“这么冷的天,鱼缸结冰是很正常的事。那个鱼缸没有结冰,是因为里面的鱼在不停地游动。”嬷嬷抚摸着菲尔普的头说:“那些懒惰的鱼,轻易地放弃了努力,注定要被严寒击倒。人也是一样,如果你拥有对生活火一样的热情,还会害怕寒冬吗?”菲尔普的精神为之一振,嬷嬷的话讲得多好啊!他现在不就是一条生活在金鱼缸里的鱼吗?如果对生活没有热情的话,那么他也会被寒冬冻结起来的。从此,他不再悲观失望,而是积极进取。他向院长申请,每天由他来清扫院子,于是,他每天得到了一美元的报酬。他还包揽了修剪草坪的活儿,这样他每周又增加了5美元的收入。菲尔普终于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换来了曾经日思夜想的游泳衣。后来,经过不断的努力,菲尔普终于成为美国有名的游泳健将。
这个故事说明一句话点醒了人生,一句话激活了人生。不过,这种一因对应一果的人生现象的确不是太多,人活在世上,更多的时候是生活在复杂的多因多果之种的。
现在有些人,好像自己放生一条鱼,龙王就该给我磕头;做一件好事,那下辈子福报福报就很大了。这是单一因与单一果,传统讲法中,往往只谈单一因果,不谈缘。有些人说如果你要没有钱,就把自己的钱全送给别人,你就有钱了。这样的观点就是单一因果论。他认为,自己送人钱,别人就送我钱。其实,佛讲布施、因果故事,是让你种下因,待有缘时,才能收获果。很多人的修行,就是在种种子,种了一地种子,从来不浇水、施肥,也不给它照到阳光,你说怎么能发芽?而自己种完种子后,没有收获,就说佛教不好。时间一常自己修行的境界、身体、心理都没有变化,慢慢就对佛教失去信心。
反省一下佛教自己也有责任。佛教给人讲因果,真还是讲单一因果的多!我们要破除单一因果的说法。有一个因,一定产生一个特定的果吗?这不是一定的。如果认为绝对如此的话,那极乐世界也没有意义了。如果一个人杀过人,他这辈子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话,杀人的果还存在吗?会不会还是被杀呀?不会!因果不会是单一、直线性的果,它是个复杂的系统。一棵苹果种子,一定能结苹果吗?一定吗?是不一定的。
把因果论看成单一的因果而不是因缘果的话,最终会归到宿命论;而宿命论,恰恰是佛教要破除的。佛教说的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因果如果是单一的因果,而不是缘起的因缘果的话,会有很多异端。比如宿命论等,甚至会对往生极乐世界的现象不理解,而且行事方式会产生不可理解的推论。
象一个人饿了要吃饭,按照单一因果论的人来推论,可能饿了,回去跑去种地。如果没有钱,去付出,劳动,就挣钱了;好多人现在学佛的人不去劳动,他却跑去布施,然后在家里懒懒的等待。不是说布施不好,但不能老是去种种子啊。种了种子,你还得浇水施肥吧。
要摆正因果与因缘果的关系。如果因果是一层不变的线性关系,那谁也往生不了极乐世界。如果因果是一层不变的话,极乐世界的无三恶道就解释不了了。有因有果是普遍规律,但它不是绝对的,它是性空的,可变的。要正确理解因果法则。
我们一起来看看原载《海外星云》2004年第八期,甘幼坪编译的“谋杀亲母竟杀自己”的一真实故事:
1994年3月23日,美国发生一起异乎寻常的命案。死者是一个年青人,名叫罗纳尔德·奥帕斯。案件起因则微不足道。仅仅只是因为不能再从母亲那里得到钱花,罗纳尔德便怀恨在心,在六个星期前偷偷给父亲的猎枪上了膛,企图利用老头子的“吵架癖好”借枪杀母。
他的父亲喜欢打猎,脾气火爆;而老妈则爱唠叨,两人经常吵架。一吵起来就没完没了,最后,丈夫不得不举起猎枪威胁,才能使妻子住口。不过,老头子平常从不在猎枪里装子弹,所谓举枪威胁,只是与老妈闹着玩而已。孰料此一习惯竟被逆子利用。非常奇怪,逆子等了一个多月,老妈竟然还活着。出于失望和沮丧,逆子居然萌发了一个疯狂的念头,他留下遗书,怨恨苍天不遂人愿,决心从十层高的楼顶跳下自杀。结果是,逆子在坠到九楼时,一发猎枪子弹突地穿出窗户,准准打中他的头部,当即就将他送进地府。事后发现,案发当时,大楼正好进行修理,工人在外墙八层的地方张起了安全网,尸体被网拦住,没有掉到地面。也就是说,若非那颗子弹催命,罗纳尔德绝不可能掉到地上摔死!
美国法律认为:一个人如果决意自杀,即使他的死因并不像原来设计的那样,仍可以被认为自杀。问题就在于有那么一张安全网,死者本应自杀不遂。要他命的,实为那颗猎枪子弹。警方遂将此案作为谋杀案处理。
一个人原本要杀某甲,结果错杀了某乙,依照法律,他依然要承担谋杀罪名。但警方经过周密调查取证,最后认定:老头子用猎枪威胁老伴,是闹着玩的行为,对猎枪中装有子弹一事完全不知情。而根据死者遗书,则可证明,子弹就是逆子本人所装,原本是要谋杀老妈的,谁知道最后却把自己给杀死了!
原来,逆子家正住九层,那天跳楼时,刚好他的父母又在吵架,老头子又像过去一样拿起猎枪吓唬老伴,不想这次一扣扳机,猎枪真的走了火。幸好老妇命大,那子弹鬼使神差地从她身边擦过,径直射出窗外,恰好洞穿逆子脑壳。真相大白后,法官以罗纳尔德·奥帕斯自己谋杀自己为由结案,并宣布老头子无罪开释。
从一因一果现象中,我们应该看到,人只有努力种善因,在时机成熟时,就会收获你应得那个善果。你要想得更多的善果,反过来,你就得多种相对应的因啰!因为一个果只对应一个因呀!
总之,世界的基本逻辑就是一因对一果。而现实更多的却是一因对多果,多因对多果和多因对一果。
现象7:一因多果——一树开百花
同一个因会产生不同果的现象,如:
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据说后来努尔哈赤嗜读此书,利用其中战术来对付明朝,连战皆捷,因而建立大清帝国。清朝的统治在中国和世界产生连环性的影响,直至民国,以至于无穷的后代。就小影响言,许多人看了三国演义,有人因而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人因而咒骂曹操,有人因而效法关公,有人因而学习孔明,有人因读得太勤而加重其近视眼,更有人牺牲了功课而影响升学。所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存在于历史的永恒不变的事实,而其对后代又有永恒性的大大小小的影响。
谁都希望一本万利,这在经济上的确存在,那么,在人生因果上是否也成立呢?
我认为这种因果现象是十分常见的。我若是老师,一堂讲座若只对一个学生讲一般而言只产生一个果,若对100个学生讲,我付出的与对一个学生付出的因相差无几,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增加了一百倍。这是典型的一因多果现象。
一个孔子编了几本书,书中自然归纳了一套做人成事的模式,几千年来,孔子故乡,孔子后人,孔子寺庙都在沾他的光,都在享受他当年种的因,他种的一个因在不同时期却收获了太多的果。
办企业你可以卖产品,产品的生命周期十分有限,几百年后一般的产品肯定早无踪影,但卖思想则不同,它属于虚拟经济,可以一本千利,一本万利。
一个优秀的歌手也许一生唱出一首象样的歌后,他一生都在吃那一首歌,一生他也许卖出去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但那首歌还在他身上。
这一切现象都是表现为一因多果。无论是时间纵向的一因多果,这是空间横向的一因多果,还是时空交叉的一因多果,都归于此类。
为什么一个关上门吃肉是不行的,而将自己拥有的拿出去与人分享才是对的?就是因为独乐不乐,与人分享是共乐。这种种因就是一因多果,当你开始利他时,别人就开始利你,旁人就会发现你的优点,许多人就会接近你。
如果我们吃透了一因多果法则,我们就能理解:
为什么批评人时不能在公开场伙高声叱骂;为什么当我们赞美别人时要当着更多的人大声夸奖;为什么企业为社捐了一点慈善款却要几乎动用所有的报纸、电台、杂志、网络等一切传播工具;为什么坏事总能传千里;为什么产品要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而不用真正的个性化生产;……
这一切一切都只是想将那个因开发到极值,将那个因开发出最大效益,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无论是今天的,还是近期的或将来的。
为什么写书的不如讲书的效益好,在学校讲不如在电视上讲的,都是因为同一个因会结出不同的果。
由此推断:我们平日里做善中,若想一因多果的话应有选择性的做,或选择对象,选择时间,选择地点,也要考虑怎样让种的因社会效果最大化。
据我所知,亿万富翁都十分懂得运用一因多果的聚财方法。
现象8:多因一果——一生只做一件事
要填饱肚子只要吃几碗饭则可;要完成一幅作品,只要几个月就足够;但要成为某一行业的顶级人物,要干成一件大事业,那就得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地种因了。
因此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系统又分出许多孙系统,这一切一切要点都要落到实处,假以时日才有可能垒加成一件大事。这就是典型的多因一果。
世界杰出人士基本上都是走这条路,如比尔·盖茨专攻电脑软件,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专营可乐系列,牛根生专做奶制品,佛陀专门传播佛学知识,等等。信仰更是对此本质的揭示。
多因一果的本质是讲任何一件事都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而不只是一个要素。许多人之所以平凡平庸,并不是因为他一无事处,没有任何成功的优点,完全不是这样,只是因为他们的优点还不够,还差那么一点,还凑不成最大合力而完成突变,实现跨越。
多因一果论对我们的人生指导是:
一是研究成事的要素,尤其是核心要素,在这件事上仅有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天有天道,事有事理,我们若分析不出一件事达成所需的要素,若不能从整体把握一件事,那就只能叫努力而已,只能是镜花水月,终难结果。
二是要目标专一,稳步向前推进,事物的达成都是经过量变才转向质变的,没有量的变化和耦合,是不可能有飞跃和超越的。
现象9:有因无果——他的爱打了水泡
命运是如些的复杂,我们时常种了因却收不到果,我们种的因总是打了水泡。
如小刘的父亲坐了三个儿子,他想他到老了一定不会孤单孤独,谁知到天有不测风云,虽然小刘的父亲是村里最善良的最须帮助人的人,但上天还是用车祸夺走了他二个儿子的性命。他还剩下一个儿子,也可以为他养老送终。上天也太不睁眼,在一次警察追捕杀人犯时,警察不小心枪走火,一下击中了很少进城的小刘的大脑,经抢救后成了植物人。老人最后一个儿子又这样了,他和他一家人都是大善人,整个村子没有不说这一家人好的,但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老头子悲伤过度头发全白了,而且他不再像以前一样乐于助人,他变得沉默寡言了,他已被命运击垮了,他不再相信善有善报。
佛教对这种问题的解释也是不可信的,佛说你虽然这辈子做了好事,但上辈子也许是做尽了坏事,也许是杀多了人,目前是在遭报应。这样说,使人相信的难度比较大。
不过,用现代外因的随机性就能解释这种现象,人的命运受许多不可控的流星般的外因袭击,这是天体运动中的偶然性、随机性和混沌性造成的,它才不管你是善人恶人呢!一次地震也许会将许多人死伤,地震哪会管你是善人还是恶人。
许多人做了好事收到到好果,这还算好的,还算走运的。但有一种最可恨的,就是越努力败得越惨!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