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命是因果在捣鬼
5546500000060

第60章 结束语1

你一定要坚信——好人必有好报

你不积善,专积恶,我决不相信命会特别好;相反,你只要积善,也许暂时还未报,但只要你不断地积善,我决不相信你不会有好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这种因果报应的道理,不仅佛教加以强调,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不朽名著《理想国》一书中更有类似的主张,凡人在世有一罪者,在死后当受十倍的惩罚,凡人在世公道而勇敢者,在死后每一项亦受十倍之报酬。

十七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非常排斥迷信,却也坚决相信善恶的因果报应,一个赏罚分明的上帝是必需的,如果大家都不信神,这个社会还能维持得住吗?要建立一个风气良好的社会,应当是需要宗教的。

下面我们不妨再看看福寿的因果:

人生的福寿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佛教有一首十来偈,最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口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有时福报来临的时候,好比江涛潮水一样,滚滚汹涌而来,无法抵挡;福德因缘不具足的时候,眼看唾手可得的财富,却消失湮灭。福寿的取得灭失与否,不是神明所能主宰的,也不是第三者所能决定的,纵然是家族亲人,也只是一种助缘而已,如何才能获得福寿呢?要靠自己去培植福寿的因果。古德说:“现在之福,积之祖宗,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之子孙,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燃灯火,随点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料,愈点愈久。”我们要善于把握现在已有的福德因果,努力种植未来的福德因缘,如此必能福乐常随,永享甘甜的美果。

过去印度有一位王后,贤慧美貌,笃信佛教,常常行布施供养三宝,深得国王的宠爱。有一天,夫妇在花园散步的时候,国王望着身披锦绣罗衣,头戴珠宝冠的皇后就说了:“王后!今天你打扮得这般美丽,享受人间至高的殊荣,这一切都应该感谢我所赐给你的恩宠啊!”

王后平心静气地回答说:“虽然妻以夫为贵,但是这一切的富贵是我自己布施修福得来的,每个人有他各人不同的因果业报,谁也无法更改。”

国王听了王后如此斩钉截铁的回答,悻悻然地回到宫中,暗中把王后心爱的钻石戒子偷偷地丢到江河。第二天,王后醒来,找不到戒子,就问国王说:“国王!你看见我的戒子了吗?”

“你的福报力量不是很大吗?怎么保不住自己指上的戒子呢?”国王不怀好意的讥讽她。

“如果这个戒子属于我应得的福份的话,是绝对不会丢失的;如果不是我的福德,强求也是没有用的。”王后悠闲自在的回答。

事情过了数日之后,有一天,御厨买回一条大鱼回宫烹煮,不可思议地,当他剖开鱼肚一看,竟然在鱼肚中发现王后失去的那颗晶亮晶莹的戒子。国王至此不得不相信福报要靠各人去培养,种了一分,收获十分,丝毫也不会缺失。

既然福寿的得失与否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植福寿的善因善缘,才能感得福寿的美果好报呢?

如何才能多福多寿?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下六点,必能福报增广,寿命延长:

少贪多舍:一般观念总以为取得才能拥有,事实上,贪餍并不能得到福报,反而因小失大,甚至把本来拥有的福报丢失尽净。贪取的心如果能减少一分,喜舍的心增长一分,福报不求自生,自然会降临我们身上。喜舍好比播种,懂得播种,必然能有收成;贪婪仿佛掘根,根本不固,如何冀望果实累树呢?因此,唯有知道施舍,才能得到福报。

少聚多散:有的人一生就活在屯积之中,屯积金钱、屯积物品,悭吝守财,最后做了钱财的奴隶,不能享受“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放旷洒脱。对金钱应该视如流水行云,流动的江水才不会发出臭味,飘荡的浮云才不会拘泥一方,金钱应善加运用,充分发挥它的功效,而不是积聚执取,成为日后子孙纷争的根源。有钱固然是一种福报,懂得如何散金用钱,更是一种智慧,有钱而不知有意义地使用,金钱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一堆废纸而已。

少忧多喜:弥勒菩萨有一首偈语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日常生活中不要常常拿忧愁的事情来烦恼自己,让自己活在愁云惨雾之中;纵然遇到不幸打击,也要抱持豁达的心胸,转痛苦为快乐,化郁闷为开朗。譬如辛辛苦苦积蓄的钱被人诈骗了,可以如此观想:“也许自己前世亏欠对方,这辈子有力量偿还你,算了,破财消灾。”听到别人毁谤中伤自己,可以如此运思:“如果自己有过失,别人的指责正可以为自己消除业障,应该闻过则喜;如果自己没有瑕疵,毁谤正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应该感激对方。”如此一个回心,天地多么的辽阔,任我徜徉;如此一个转念,再严重的困局,没有不迎刃而解。

少拒多容:常人总有一种习惯,当别人向我们请教问题,或者求助困难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先加以否定,“不是啦!”“不过”“然而”的口头禅,不知造成人与人之间多大的距离?别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的,不能轻率地拒人于千里之外,要包容对方,给予信心激励。大海能成其深广,因为它不拣择细流;高山所以能成其峻伟,因为它不拒绝寸土。有容乃大,无别则广。大肚能容,容纳世间难容之事。能够如此,何处不能随遇而安昵?

少杀多放:少杀生,多放生才能长寿。

少欲多施:把爱欲心去除一分,少贪取、少企求;把施舍心增加一分,多给予、多慈悲。

富贵要自己去耕耘,福寿要自己去播种,不知勤奋耕种而希望有成,犹如守株待兔,终归幻灭。世间的财富虚妄不实,熊熊烈火、汹涌洪水、强盗贪官、不肖子孙,都可能夺去我们辛辛苦苦、血汗相濡攒聚的钱财,不如把它施舍出去,让穷困的人现世受益,并且德泽庇荫子孙于来生,享无尽福报,何乐而不为呢?怎样才有福寿?“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求得福寿之道并不困难,就看我们努力多少,实践几分。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为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不过我们前世所作的业因,千差万别,所以善恶果报不能以一世的行动来下判断。假使行善而仍旧穷困的,那是因为他前世的恶业比较重;正因为这一生行善,已经灭去了殃祸,而啬他的清安了;否则,还不止受这样的苦难。可是来生的福泽,也已经种因在这里头了。

有的人为非作歹,而现在仍旧得到安乐享受,那是他前世的福泽深厚。因为他作恶的缘故,他所应得的福禄,已经被他自己损耗了;否则,富贵尊荣还不只这地步。可是来世的祸患沉沦,也已种因于这里头了。

况且世事变幻没有定,一时的苦乐不足为祸福的定论。所谓:

作恶必灭!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因果法则是分毫不会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