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己解脱自己
5547600000004

第4章 调整自己错位的个性(3)

那些落魄的人的确值得同情,但是你想过没有,他们今天的落魄境况完全是由于社会或者其他人造成的吗?他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同样,当他们抱怨老板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也有责任吗?从表面看,老板们拥有巨大的可支配的财富,但是他们能享受和消费的并不比我们多,相反,他们却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更值得我们同情的人——同情他们即使下班铃声响过很久也无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同情他们为改变员工而付出的努力;同情他们忍受社会及员工不公正的评价和言论。那些指责老板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老板的辛勤努力,许多人的命运会更为悲惨。

不少员工总是在想着我应该得到什么,抱怨公司或领导没有给我什么,却没有反躬自问:为了希望从事的职业我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够不够?抱怨别人者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抱怨成了不负责任和不够忠诚的借口。这样下去,他们在抱怨中会丧失许许多多的机会,落在别人的后面。

长期的抱怨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对企业失去忠诚,陷在一种无法自拔的低迷情绪中。因为抱怨,一个人可能会抵不住其他机会的诱惑,或者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所以消极对抗或者另谋出路。比如一个技术人员,刚到一个小工厂,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老板经常变换思路等特点,这时候他会抱怨:你是请我来干事业的,不是来和你们变来变去的。他认为这样的企业和老板不值得为之效力,准备跳槽。其实那个抱怨的员工可能不明白,这是很多小工厂必须渡过的一个难关,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做事,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并且与老板共渡难关。

如果你还有时间进行抱怨,那么你就有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已觉得抱怨无济于事,你就应该去寻找克服困难、改变环境的办法;如果你认为抱怨是一种坏习惯,你就应该化抱怨为抱负,变怨气为志气。

世界是美丽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也是有缺陷的;工作是美丽的,工作也是有缺陷的。因为美丽,才值得我们活一回;因为有缺陷,才需要我们弥补,需要我们有所作为。

一位伟人曾说: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不论我们遭遇到的是什么境况,光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已,都注定于事无补,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而这绝不是我们的初衷。

没有任何抱怨,不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超俗的境界。种下牡丹不会收获蒺藜,播下龙种不会长出跳蚤。工作不仅需要我们有一双睿智的眼,也需要我们有一副矫健的身手,更需要我们有一颗热忱的心灵。时刻记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如此,我们就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更宽的胸怀来对待别人,以更高的激情来对待工作。

【心理处方】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抱怨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感觉,是一种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的心理,是一种情绪化的心态。不满和抱怨是最流行的一种情绪,也是最容易被善于寻找借口的人利用的。

那么抱怨会对我们的身心、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当你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如果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本来有可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但如果你不分场合、不顾及影响,大发牢骚,就会使本来有理的事变成无理取闹,失去别人的同情。

第二,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修养有素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不满情绪不分场合地倾泻出来。而缺乏修养的人不懂得珍重自己,也不情愿克制自己,一有不高兴,马上就以抱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会使你的同事和家人觉得你是个没有修养的人,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马上就会一落千丈。

第三,反映出一个人心地狭窄,度量有限,喜欢计较小事。爱占小便宜的人,抱怨特别多,因为他常常会感到自己吃亏。分任务,他希望比别人轻一些;有好处,他希望比别人多一些。而让一个人在每件事上总占便宜是不可能的,于是心地狭窄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就每天都会有发不完的牢骚。

第四,表现一个人的怯弱无能。凡是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还是自己陷入不利境遇,他都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这种局面,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他们既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于是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第五,抱怨还会加剧不良情绪,使人失去和困难做斗争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总之,抱怨是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对身心健康无益。

要克服抱怨这种有害的心理,我们得纠正自己某些错误的信念和观点。其实,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对别人有过分的要求,哪怕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求得回报,别人不欠我们任何东西。因为别人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喜好来行事,我们不可能主宰环境和他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负责。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情感交给环境、交给运气或交给他人,那么,他时时都有受到伤害和产生怨恨的可能。

要学会自我消解,即通过自我劝慰、自我开导、自我调适,使自己冷静下来,把问题想通、想透,这是克服抱怨心理的最好的办法。之所以会产生抱怨,固然与身边的不公正现象有关,但也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认知方式有关。想一想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否对头,是否只从个人意愿出发;想一想自己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有没有偏激;想一想还有没有比抱怨更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生活中的琐事侵扰。有些朋友的抱怨常常来自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凡事过于较真儿,斤斤计较,常常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对于这些琐碎之事,我们还是置之不理为佳。一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被疯狗咬了,难道非要把侵犯你的疯狗也反咬一口么?所以,遇事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理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抱怨和牢骚。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意思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会选择生活的道路,时刻把握命运的主动权。面对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完善的地方,不要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我们不能像裁判员、检察官那样居高临下地评判、抨击和指责别人,而应当看到自己的责任,脚踏实地,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勇气来。

7、羞怯——掀起你的盖头来

羞怯心理很强的人,过于关注自我,因此害怕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对人际关系有恐惧心理,对人冷淡,与人相处不融洽,在社交方面顾虑重重。对人冷淡导致进一步孤立,逐渐会断绝与外界,甚至与朋友的联系,因为认为人际关系复杂。在学习、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少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

【专家诊断】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受,或者出现过下面的这些征兆?

(1)站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审视,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感到极难为情。

(2)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直冒虚汗,心里发慌。即使硬着头皮与人说上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

(3)不善于结交朋友,于是常感到孤独,常因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或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烦恼。不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坦率地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因此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换意见,给人拘谨、呆板的感觉。

(4)常感到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考虑的不是成功,考虑更多的是失败。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可以肯定,你正拥有一种被称为羞怯的心理。羞怯的本质就是不自信。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青少年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作公开演说和核武器是世界上两件最可怕的事情。那么,羞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 先天原因。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黏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要思前想后。

2) 家庭教育不当。过分保护型与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造成孩子怯懦的性格。前者,家长代替了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子女缺乏经验,办事能力差,单纯幼稚,遇事便紧张、恐惧、焦虑;后者,家长剥夺了子女思维和行动的机会,子女时常担心遭批评和斥责,遇事便紧张、焦虑、消极、被动。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人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很敏感,希望自己能给别人一个光辉形象,为此,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怕被人耻笑,因此在交往中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

3) 三、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好,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原因。

4) 挫折的经历。据统计,约有1/4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使他们屡屡受挫,从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心理处方】

> 正确评估自己,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你。当与别人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上。

> 勇于和别人交往。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放松,使用一些平静、舒缓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这常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 讲究谈话的技巧。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你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去掩饰,这样反而会使你的脸更红,进一步增加羞怯心理。认识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 不要过于敏感。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你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就会惶惶然,更加重你的羞怯心理。

8、自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莫把自己的影子拉得太长!

自负感的产生往往源于已经获得的一些成绩,是自满情绪的进一步恶化。可以说有自负感的人,也有一定的资本,但他们在成功面前不小心失去了自我,以为自己已成了人物,听不进去他人的劝谏。自负者因为过于自信,总是仰着头走路,他们常常趾高气扬,昏昏然不辨东西,等待他们的,不是迷途就是跌跤!

【专家诊断】

请你仔细思考,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下面的一些表现,如果回答为是,那么你已经有了自负心理。

是否存在自视过高的现象?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人时,对他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是否有看不起别人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却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是否曾经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妒忌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

翻看《辞海》,自负的条目下是简单明了的四个字:自恃;自许。那么,究其原因,是什么导致青少年产生自负心理呢?

一是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产生自负心理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来说,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二是生活中的一帆风顺。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出类拔萃,又被老师宠爱,他们就会养成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三是片面的自我认识。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四是情感上的原因。有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他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生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就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自己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处方】

> 接受批评。虚心接受家长、老师、同学的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尝试着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