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5547800000021

第21章 向孩子道歉的最佳对话模式

1. 向孩子道歉要及时

正在炒菜的妈妈听到“咣,当”一声,便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看到打碎了的大花瓶和满地跑的球,立刻向儿子喊:“又搞什么鬼,整天闹事,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安静点?”

孩子哭了:“球又不是我的,花瓶更不是我打破的。”母亲火更大了:“还敢撒谎!”这时敲门声响起,几个孩子来道歉了。妈妈这才知道原来球是从窗外飞进来的,妈妈错怪了儿子,怎么办呢?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愣在那儿下不来台。

“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我也有诚实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表扬我?”孩子的话使妈妈更惊讶了,“是啊,我几时表扬过儿子?”妈妈内疚地安慰了儿子,并向他及时郑重地道了歉。对母亲的道歉儿子很吃惊,可是,从那以后他却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很少说谎了。

上述故事的妈妈用真诚实意的道歉在不经意间改掉了儿子说谎的毛病,足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道歉的作用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自身的过程。要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与缺点,并有勇气改正。这既是对孩子最为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又是缓解亲子矛盾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上述例子中母亲的及时道歉,就给了儿子一个最好的榜样。

父母不是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犯了错误,哪怕是对自己孩子,也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能够向孩予真诚道歉,不仅呵护了孩子的心灵,更为孩予树立了人格的榜样。人格教育就是修养教育和责任教育。人犯了错向别人道歉,正说明了人是有一种责任感,即有自己的错自己能够勇于认识和承担。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做错了事及时向孩子道歉,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做。孩子学会了道歉,这样,就会有勇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哪十白是错误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犯错误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坏人,敢于对错误负责,才能真正把犯错误当成自己学习的机会。父母们应该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是不可原谅,但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即使父母做错了,也是应该道歉的。

“真遗憾,约定的事我没有执行,爸爸向你道歉,我向你保证,以后一定遵守诺言。”类似这样的话,在父母嘴里应该常常出,父母不应忽视了自己在孩子面前犯的错误,自己错了就得诚心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敢于负责的人格。

如果能及时坦诚地面对这些过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向孩子说明情况,纠正自己错误的做法,弥补父母失误带来的损失,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孩子不仅能通过一件件事情懂得一定道理,而且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好品质;相反,如果父母文过饰非,坚持错误,那么就会给孩子留下“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应当意识到:当自己向孩子道歉时,就等于在教孩子相信他自己的洞察力。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父母也一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通过道歉,家长塑造了自己关爱他人的行为模式,更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格榜样,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向孩子道歉时要真诚坦率

今天天气非常严寒,妈妈和儿子武斌准备出门。他花了太久的时间才穿好衣服,妈妈强迫自己耐住性子。武斌非常努力地想达到自立的目标。

武斌拿毛皮外套时,妈妈就等在前门。结果,他马上穿着他最喜欢的外套出来,那是一件鲜蓝色适合在气温二十度时穿的外套。

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小斌,”妈妈吼着,“现在你给我回去穿上厚的外套。”

‘“可是我没找到啊!”武斌抽泣着说,“我找过了。”

“一定在那里,’’妈妈气呼呼地硬是说,“如果你要自己穿衣服;可以,不过你得看看天气有多冷。现在去拿你的毛皮外套!”

“不在那里嘛!”武斌吼叫出来,“不是跟你说了嘛!”

“开什么玩笑!我都是把它挂起来的啊!”妈妈争辩着说。

“如果给我找到,我就……”

果然不在那里。突然妈妈想起来为什么不在那里的原因,它摆在妈妈的车里。因为前一天武斌太热,把它急着脱下来的。

妈妈转头看到武斌瞪着自己,一副义正严词“我老早就说过”的模样。

不过,武斌眼里泛着泪光。“小斌,”妈妈靠向他蹲下,“妈妈错了,我应该相信你才对,你把它留在车里了。”

“我早就跟你说了呀!”他强调说,眼泪扑簌簌地滑了下来。

“是呀!”妈妈肯定他作的判断,“你的确那样说过,是我不信任你。你没说错。你是应该生气我没有听你的。”武斌猛点头。“来!”妈妈说着,握着他的手,“我们去车库。我们到车里穿外套。好不好?下次我会听小斌的话。小斌很聪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武斌握着妈妈的手,“对呀!”他说道。

被人冤枉、误解是件痛苦的事。当孩子犯了错误,经常会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打骂;但是当父母犯了错误,却往往没有人责备他们。

在生活中,父母也经常会犯错误。错怪孩子,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自己宽恕自己。也许这个错误当时没有什么,但迟早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如果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不承认错误,让孩子蒙受冤屈,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而且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之中,产生错误的观念和想法。

因此,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诚恳地给孩子道个歉吧!家长并不一定要做到一贯正确,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实际上是赏识和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原则,而且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崇敬,家长的威信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 因此,当父母错怪了孩子的时候,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歉意,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和方向。

给孩子道歉,要做到主旨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态度要中肯,不要嬉皮笑脸;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

家庭里,许多父母常常将自己定位为统治者。在基于各种原因给孩子道歉时,往往自我批评很少,借题发挥居多,甚至还是以批评孩子告终。这样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变相批评他,那么,这种道歉是无效的。合格的道歉应该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赏识和尊重。

道歉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边发脾气边道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轻易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而给孩子道歉,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否则,父母的威信会丧失,父母在孩子面前会显得软弱无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过道歉让孩子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孩子。

当你误解或错怪了自己的孩子,应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你可以说:“是妈妈错怪了你,妈妈给你道歉。”

当你错误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产生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并为此做了错误的事情,你应该说:“孩子,是妈妈错了,我们一起改正好吗?”

3. 允许孩子批评指正父母的错误

许灵从小喜欢看书,最喜欢的东西就是书。妈妈很高兴孩子这么小就有这么好的爱好,所以,只要有好的书,妈妈一定帮许灵买回来。妈妈常和许灵说:“书教给你很多知识,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爱护书籍,知道吗?不要随便借给其他小朋友。”

许灵有个好朋友叫赵佳,那个女孩家境不是很好,但是也和许灵一样特别喜欢看书,所以,赵佳经常跑到许灵家里一起看书。不过,这天赵佳生病了,许灵觉得她一定很寂寞,就把自己的书借给了赵佳看。回到家里,许灵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可是妈妈却为了这件事数落了许灵一番:“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不要随便借书给别人看,要是她不还怎么办?”

许灵觉得妈妈这样说自己的朋友,不尊重自己,所以就回嘴道:“谁说赵佳不还的,你不要这样说我的朋友。”妈妈怒道:“怎么还说不得了?”

许灵说:“随便说别人的朋友不好,这是不对的!”

妈妈这下可是真的生气了,她嚷道:“你居然敢批评起我来了?啊!”。

许灵没有作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有些家长与孩子的矛盾激发是因为父母的强权压制以及父母有错却不知悔改。像上述的“你居然敢批评起我来了,”这是一句强迫的话语,言下之意就是“我是妈妈,你是女儿,你有什么资格批评起你的妈妈来了?这简直是没大没小!”

父母与孩子应该是平等的,但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做错了事,往往容不得孩子指出。如果孩子不顾父母的权威指出,父母就会勃然大怒,以“你居然敢批评起我来了”来制止孩子继续批评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威。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削弱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给孩子留下蛮不讲理的印象。

在孩子眼中,强权的父母是最不招人喜欢的,也是他们最不能认同的。而那些在孩子面前并不用家长的权威掩饰自己的错误的家长,往往更受孩子的拥戴,他们的批评教育也往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家长在孩子面前犯错时,千万不可用一句“你居然敢批评我”来堵孩子的嘴,而应该坦然接受孩子的正确意见,并在孩子的监督下改正错误,这样才会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违抗自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懦弱、畏惧权威的性格,而且还有可能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多地使用权威,从而使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当父母做了一些有欠妥当的事情时,如果孩子指出了错误,就应该虚心接受,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且感谢孩子及时给予的批评,这会让孩子感到他和父母是平等的,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

孩子有错时不要拿父母的权威压制,应该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当然如果父母自己也有错时,父母应该先检讨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孩子道歉,给孩子树立榜样。

§§§附录:父母做错事时不该对孩子讲的8句话

* “难道还要我向一个小孩子道歉?”

* “你竟敢教训起老子来了?老子吃的盐比你喝的水还多。”

* “我心里清楚对不起孩子就是了。”

*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明天孩子就会忘了。”

* “就算老子错了,那又怎么着?”

* “事情已经过去了,下次补偿。”

* “孩子,对不起,不过爸妈也是为你好!”

* “小孩子就是知道较真儿,多大点事啊!谁没有做错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