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5547800000022

第22章 消除代沟问题的最佳对话模式

1. 以童真的视觉看世界

这是一个出自《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一个故事,可能对我们中国的家长们有更多的启示:

爸爸给卡尔买了一套积木,卡尔对这个礼物很喜欢,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摆弄积木上。

一次,幼小的小卡尔花了很大功夫用木块搭了座城堡,其中有房屋、城门、城墙,还有做得非常精致的小桥。

正当他准备叫爸爸来看时,由于十分激动,不小心他的衣角在城堡的主要建筑——一个高高的钟楼上扫了一下。顿时,钟楼倒塌了,砸坏了其他建筑,还毁了他精心搭建的最令他满意的小桥。顷刻间,他的杰作成了一片废墟。

“父亲,它毁掉了,是我不小心给毁了。多可惜!它本来那么棒……”

小卡尔说着都快哭了。

爸爸问清情况后说:“儿子,既然是你不小心,就没有理由抱怨,更不该难过。你能做好第一次,就一定能做好第二次。为什么傻坐那儿?不如重新做一个,或许还会更好呢。”

顿时小卡尔欢欣鼓舞。

其实,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小卡尔搭的是一组复杂建筑群。

要他做完第二次,一定要有极强的耐心和毅力。但老卡尔坚信儿子能做到。

不出所料,小卡尔完成了,并邀请爸爸欣赏作品。老卡尔看的非常吃惊,他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会做得那么完美。

“父亲,我认为这比前面那个做得还要好些,因为我做第二次对它做了不少修改。并且做得快了。”小卡尔自豪地对爸爸说。

相比之下,小麦克就没那么幸运了。

5岁的小麦克的小房间一般不太整洁,玩具从盒子里倒出来后,常常不主动收拾好就去玩别的了。

有一次爸爸对小麦克说:“把你的房间收拾干净再出去。”

小麦克说:“我已经收拾好了。”

爸爸走进房间一看,地上已没有玩具了,可还有好几本儿童画报没有收拾好。便对小麦克说:“你看你的小儿书到处都是,真不像话,别人会笑话你的。”

麦克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似的,溜出去玩了。

我们可以说,卡尔的父亲真正以童真的视觉看世界,读懂了孩子的心,而麦克的父亲则是一种“成人主义”。

“成人主义”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挑剔指责过多,要求过高。他们认为孩子什么也做不了,而不是尊重孩子,这样就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

“成人主义”的家长往往希望和要求孩子能够像成人一样思考、理解和行动,这种不现实的想法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产生敌对的情绪和反抗。

“成人主义”的家长往往这样问孩子:“你怎么老是这样?你为什么不……”“你应该知道……”“我告诉你这么多次了……”“你为什么老是这么孩子气?”“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你能不能……”他们已经忘了他们自己曾是孩子的时候。

——是孩子按照父母的模式生活成长呢?还是按照他们的天性成长,这是父母面临的最大的困惑。作为父亲,你需要发现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按照他独有的、与生俱来的方式成长。然而按照每个孩子的天性养育他,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容易。当孩子的某些独特倾向在触怒父母时,父母会努力扼杀孩子的那个独特倾向,并试图以他们看重的品质来取代。他们尽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然而他们还是忘记了孩子与他们是不同的。

什么是孩子的天性?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了哭?这些自然都是,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

孩子心里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十分奇特,与成人的世界是大相径庭的。孩子3岁以后,就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独立发展的人。孩子出生后,每天都在从一个自然的人向一个自为的人发展变化着。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天生就有一种贴近和探索这个世界的愿望,他们的行为不受任何约束。他们的想法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了。在这样一种儿童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才会不断地与这个世界发生碰撞,而最先遭遇到的就是他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如果你站在成人的立场,用成人的思维方式给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就会使孩子怯于自己去体验。

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的知识渊博,滔滔不绝地给孩子们灌输知识,不失时机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你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去积累知识的机会。

你作了主认为孩子什么也做不了,就会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呢?

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片没有开垦的处女地,他们需要的就是一股拓荒者的勇气和自信心,而不是恐惧和畏缩;他们需要的是天性受到鼓励,而不是受打击。

因此,你需要换一个角度,以童真的眼光看世界,扔掉你身上的“成人主义”。让我们学会像卡尔的父亲一样说:“你能做好第一次,就一定能做好第二次。”这样,你的孩子就会像卡尔一样给你意外的惊喜。

2. 经常进行家庭座谈会

泰德一家通常会利用假日的晚间,全家到附近社区的饮茶小馆“莲花茶坊”小坐,他们各自点喜欢的饮料和小菜,然后就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父母亲都不谈公事,话题很轻松、自然。此时父亲跟孩子拉近了距离,渐渐地,孩子们会把内心情感细细道出。有一天晚上,他们又在社区的“莲花茶坊”喝茶聊天。

小女儿说道:“我觉得啊,我们家是追求知识与品质的家庭。我在想,现在是因为我的功课还不错,才不会有一些压力。如果我功课不好,那我会怎么样?在我们家,我还是会很快乐的!”

泰德说:“是啊,功课不好,也可以很快乐!”

大女儿说:“那要看你的价值观!”

小女儿说:“可能爸爸还未曾体会过吧,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功课不好的。”

泰德说:“我觉得,你有时候不必刻意强调功课,而你的功课反而会更好。”

小女儿说:“对啊,因为大家都很优秀。”

泰德说:“我觉得,读书只是人生中的一条路,还有其他可以发展的路。重要的是你自己想做什么,是你自己的价值观问题。现阶段你想追求什么?”

小女儿说:“我喔,我很喜欢美术的。”

大女儿说:“纽约的学校比费城的好吗?”

……

一家人继续谈论各自的人生价值与理想,智慧的哲思在家人之间流动,而彼此更能相互了解。

事后,小女儿谈了她对于全家去喝咖啡的感觉:

“星期天晚上的聚会真的很棒,使我感觉家人的感情又变得更好了。想必你们也都有这种感觉。它是我最棒的记忆之一。我要学着不在意小事,像您一样。有个像您这样好棒的爸爸,是让我最骄傲与感动的事。”

大女儿也喜欢这种安排。在她的英文课里,曾用英文描述他们全家去喝咖啡的情况:

“我通常会在周日与家人闲聊,因为我只有周末与周日在家。我们会一起到附近的茶屋饮茶、吃点心,并分享一周来的喜乐与难过。我们会讨论妹妹的学校、班级、我的学习计划或爸爸的哲学。我的父母工作忙碌,所以他们比较少担忧我的学习困难或生活琐事。所以我会利用这个机会提出问题,寻求帮助,而最终我都能迎刃而解。由于我没有太多时间在家,所以我很珍惜跟家人相处的时光。我想这在我的生命中是很有意义的。”

用平等的办法对待孩子,你可以获得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孩子对你的友谊。有许多做父母的人,虽然会考虑孩子的年龄,酌量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权利,但是他们绝不会把家里的财产和自己的心事告诉他,就像不把国家机密泄漏给别国的侦探一样。这种态度,即便还不至于像是猜忌的心理,也不能算是父母对于子女应有的和蔼亲切的表现。它无疑会使子女和父母之间缺少彼此信任的愉快氛围。我常常看到一些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虽然十分爱护,可是一生一世对待子女的态度总是执拗不化,总是要保持自己的威严不让子女靠近,就好像自己在世的时候决不从他们最心爱的儿女身上得到任何快乐或安慰一样。这是令人费解的。

建立与巩固彼此的善意和友谊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相互信任地闲谈家常,诉说心事。缺少了这种交流,别的爱护方式都会留下些嫌隙引起猜疑。一旦你的孩子看见你把胸襟对他敞开了,看到你因为家中的一切终究会交到他手里而主动让他提前参与一些事情,他就会关心你的日常事务,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你既然不把他当局外人看待,他就会安心地等待他的机会,同时又会爱你。而且这样一来,他又会看到你平常也不单是去享受家产所带来的一切条件,而是需在不断费心维持着。他越是了解这些,就越不会忌妒你所拥有的东西,越会知道自己能有这样一位勤谨的父亲和善意的朋友在用心替他照管他将来会拥有的一切,实在是自己的幸福。年轻人有这样一位成熟又可靠的朋友,遇事可以依赖,随时能给予最好的建议,如果还不感到欣喜,这种没有头脑、缺乏感情的人,是世上少有的。

而做父母的如果对孩子过于冷淡和疏远,不了解他,不去给他建议,那就常常会使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得不到应有的保持——这种来自父母的保护对子女的好处远远胜过教训和斥责。如果你的儿子忍不住想去找点乐子,出点轨,那他做的时候紧紧瞒住你、一点也不敢让你知道,和让你知道一点比起来哪一个更好呢?年轻人毕竟是应该得到适当的宽容的。而你对他们的图谋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能力去防止重大的过失。你可以事先就把事情的后果指给他看,这样就使你能够不因一些轻微的烦恼而去放纵。如果你愿意他向你敞开胸怀,把他的一切事情都向你请教,你就应该先对他开诚布公,去获得他的信赖。

你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喝咖啡,也可以和他们共享一顿火烧晚餐,重要的是你们之间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流。相信这一点吧!咖啡的浓香与烛光的温馨使你们更像是知心朋友。

§§§附录:让代沟越变越深的10句话

* “你们这代孩子,真是没法理解!”

* “能不能天天做点有意义的事啊”

* “你看你穿的这叫衣服吗?”

* “那头发染的像个小痞子,赶紧剃了去!”

* “爸妈太忙了,没时间听你说,你自己处理。”

* “孩子就是孩子,啥时候才能懂事啊!”

* “我们老喽,许多新生事物都没法理解”

* “都怪爸爸没本事!”

* “闭嘴,按我说的做。”

* “整天就知道玩电脑,打游戏,太让我们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