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清华谈卖点之道
5547900000014

第14章 卖点炒作究竟有啥好处(5)

大赛前的10月19日和11月9日,大赛组委会分别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上海金茂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150家中外新闻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大赛期间,近千名中外记者现场采访。11月23日,组委会又在刚刚举行过“99世界财富论坛会”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卖点炒作招商拍卖会,由有“中国第一槌’’之称的拍卖师林一平主槌。“湘酒王”、“白沙”、“天源”、“中国农业银行”等企业取得本次特技飞行飞机的冠名权。鉴于大赛的惊险性,大赛组委会和张家界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为大奖赛活动中的天门洞和现场观众投保40亿元人民币。

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等8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一起获得2004年中国策划最高奖。叶文智因“定海神针”、“亿元投保”、“穿越天门”、“棋行大地”等几起策划大案而声名鹊起,威震四野,为湖南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注入了激情与活力。

自从“穿越天门”活动之后,张家界的游客接待量连续两年保持50%的增长率,景点收入从1999年的12,6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9,7亿元再到2001年的27,6亿元,可谓是节节攀升,可见“穿越天门”对张家界的品牌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张家界尝到了“媒体搭台,旅游唱戏”的甜头,2003年6月底7月初,非典刚一过去,张家界旅游股份开发有限公司,就联合湖南卫视导演了又一幕精彩的促销好戏:《相约张家界,穿越大湘西》大型直播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招募60名选手,每十人为一组,和湖南卫视主持人一道参与“放舟宝峰湖”、“漂流猛洞河”、“穿越大夯峡”、“欢乐在德夯”等系列活动中去,以团体计分的形式分别产生三组冠军,并从中再产生“大湘西旅游形象大使”,在活动中穿插大型篝火晚会,并以“欢乐在德夯——卫视群星见面会”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通过这两次活动,张家界被推上万众瞩目的焦点,为张家界成为世界级超级品牌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十、卖点炒作改变炒家命运

制造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创造新奇概念,挖掘爆炸新闻,继而进行卖点炒作,捕获消费者的注意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企业、个人扬名立万的常用手段,其汹汹之势令人想避都避不开:传统产业卖点炒作“触网”、高新企业卖点炒作概念、知识含量低的行业卖点炒作降价、影视公司卖点炒作明星,连历来自诩清高的文人也是出书撰文演讲授课进行“自我卖点炒作”,此外,更有一大批策划、卖点炒作、公关、顾问公司和机构推波助澜……

不炒不成。某IT企业总裁:“让卖点炒作更猛烈些吧!”当有记者问某高新企业总裁,他所在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的官司是否有卖点炒作之嫌时,他说:“我们是通过正常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说这是一种卖点炒作的话,我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卖点炒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一句话,如果说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卖点炒作的话,我希望卖点炒作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年来卖点炒作,作为最重要的营销武器所带来的“丰功伟绩”吧。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电视机的逐渐普及培养了,第一批电视偶像和他们的忠实崇拜者,明星从此有了更适合自己表现的舞台,明星受社会关注的程度也空前高涨。这其中传媒功不可没。

到了90年代,卖点炒作大面积介入媒体领域,品牌、形象的树立通过更直观、鲜活的视角有了更为广阔的宣传空间,许多知名产品就是在强大的卖点炒作攻势下闯入人们眼帘的。这种当时被称为“电视商场”的形式,其实就是现如今的“卖点炒作”,只是形式更为温和而已。

如今,卖点炒作之势更是空前高涨,做卖点炒作、请明星代言的投入呈几何倍数增长,可是商家依然乐此不疲,足见其效用有多大。跨入21世纪,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随着国外同行参与竞争感受到了压力,推销自己更离不开卖点炒作。

再看国外,如我们知道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奥斯卡”,成名的“李小龙”,再有像大众品牌“可口可乐”、“麦当劳”,他们都是倚靠卖点炒作“侵入”世界各地,傲视同行。有了这样的基石,一部影片只需挂上“好莱坞”三个字,出品商基本上就不必过多为票房问题发愁了,而且它们已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完善的卖点炒作流程,例如,好莱坞的影片从制作到发行就遵循一套固定流程——巨幅海报铺天盖地的宣传、首映式上的演员见面会、相关商品的同期间世……,其中许多方式已经为我国同行所翻用,并获得成功。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传媒令人致富的时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也曾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卖点炒作无疑是争夺眼球、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最佳途径,惟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卖点炒作的“度”,即规则。

法国白兰地攻入美国,就是充分发挥了卖点炒作威力。

在50年代,法国企业界人士,为法国白兰地酒打人美国市场,成功地策划一次创意性营销活动。白兰地酒,当时在法国国内已经享有盛誉,一直畅销不衰。但是,一国的产品进入另一国,首先会思考到普通民众情绪上的抵触。

那么,怎样才能让白兰地酒打人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呢?生产厂商聘请了由各界专家组成的创意营销策划小组,经过认真调查和分析论证,决定采用新颖的方式,热烈的场面,从感情方面大造舆论,为白兰地进人美国市场铺平道路。

创意小组决定,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寿辰的那一天,用专机将两桶窖藏长达67年的白兰地,空运到美国,作为献给美国总统的寿礼,同时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这样,在总统寿辰的一个多月前,美国公众就从各种传媒上获得了这一消息。一时间,法国白兰地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大家都翘首以待那两桶珍贵名酒的到来。

当运酒的专机抵达华盛顿的时候,整个城市到处呈现出一片节日气氛,街道两旁竖立起各种彩色牌子,上书“欢迎法国客人!”“美法友谊令人心醉!”连卖点炒作牌上也画着美国鹰和法国鸡干杯的宣传画,沿街挂满了美法两国的国旗。排成长龙的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一齐涌向白宫。白宫的周围是人山人海,人们笑容满面,挥动着法国国旗,等待着“贵宾”的到来。

白兰地酒的赠送仪式在白宫的花园里隆重举行。四名英俊的法国青年,身着传统的宫廷侍卫服装,抬着两桶白兰地正步前行,步入白宫。艾森豪威尔亲自驾到,带领一班政府官员,满面春风地接受了这份厚礼。周围的人群沸腾起来。歌声、笑声和欢呼声响彻云霄。

此后美国总统又多次在国宴上用法国白兰地酒招待各国客人,义务充当了这种酒的“推销员”。

这样,法国白兰地成为美法友谊的象征,许多美国人以能够品尝到正宗的法国白兰地作为一种自豪。很快白兰地酒出现在各种宴会上、宾馆和商场里,甚至在家庭的餐桌上也频见身姿,在美国的酒类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法国白兰地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当然首先要归动于这种酒的久负盛名的高质量;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以后的创意策划都不可能出现,也就是说,法国人根本不可能把一种普通的物品作为献给美国总统的礼物。

白兰地能够如此迅速地席卷全美,并立即建立起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就要归功于专家小组的创意策划了。这个策划的最大奥秘就是一个“情”字,以感情的纽带把白兰地酒与美国民众联系起来。白兰地的最初登场,不是作为“商品”推销给美国人,而是作为“礼品”奉送给美国人,有效地消除了普遍存在的“抵制外国货”的购物心理。

白兰地如果没有策划有力地卖点炒作,可以肯定地说,它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就会大大推后。

由此看来,适度的卖点炒作是必要的。“卖点炒作不是一件坏事,只要掌握好方式方法,捏拿好度,它完全是可以服务于社会的。像给打工妹送‘安全套’事件,只有让她们明白了,知道了,才能减少悲剧。现在连中学生都在学‘安全套’知识,学校专门给他们编教材、请专家,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歧视’?每个群体有他们的特性,打工妹也许就是因为文化素质不是太高,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可能远远不如现在的中学生。所以这样的卖点炒作是必要的。”

“好事为什么不搞卖点炒作?好事搞卖点炒作何罪之有?”有记者问牛群:有人认为他当县长是一种卖点炒作行为,他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牛群回答说:卖点炒作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中性的,好事就应该搞卖点炒作。重要的不是卖点炒作,而是为什么要搞卖点炒作,炒什么,炒完了之后你干什么或有什么结果。卖点炒作这个词,听起来稍微有点主观因素的贬义,但对此他并不忌讳。

卖点炒作是我们社会实实在在需要的。商品要参与竞争,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就要采取相应的卖点炒作手段,它是商家生存的需要。有付出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奢望”成就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