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解脱之道
5548000000021

第21章 从机械中解脱出来

是的,在我们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机械的人,他们总是守株待兔,或者刻舟求剑,将他们在学习或书本上的知识强行地挪用到现实工作、生活中来,结果导致失败叹息。

所谓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就是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味用自己固有的思维、观念去框别人,框事物的。万物都在运动,彼此之间相互进行着能量流动,你要想把握真相,你就只有回到运动中去把握,那才能准确地了解真相,把握真相。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说的此理。天下书有只有两本,一本是学校偏执教育的有字书,另一本是社会运作的无字书。当然,你读那有字书,目的也是为了读懂社会这本厚重的无字书。我从《庄子,逍遥人生》一书中读到,有字书是写书人写成的,是过去的无字书。而现实的无字书,总是同你今天息息相关的,是有别于从前书中的环境的,过去的书只对过去有实用价值,但对今天就只剩下了参与价值。

一个人如果将以前的有字书的实用价值用来解决今天环境变化了的具体问题,即将实用价值仍然当作实用价值,而不当作参考价值本套用,自然你就成了那个刻舟求剑的书呆子。

你上次用这个方法赚了钱,但并不能保证这次又用这个方法再赚到钱。就算你两次都兼了也不能确保第三次使用此法依然能赚到钱。当然你可依此类推,你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尝到重复出现的事物上,否则你就得了机械病。

为什么人总在现实操作中得这种病呢?

是我们过分地夸大了偏执教育的作用,具体说来是无限地夸大了教材书本的作用。我们太信书,因此不觉中走向了机械运动之中。

书是什么?书是前人对客观真实的经验总结,当然我这里是讲真正的书,市场上能算得真正的书的,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左右,这是我在书店,图书馆作的基本调查,很多书是东挪西抄,是一洞之见,是空发议论,是无稽之谈,是闭门造车,是做梦的产物,我讲的百分之五还是过高估计了的,那绝大部分书都只是拉圾,都只是乱费纸张。

不过在这百分之五的书籍中仍有许多观点早已不符合今天的大环境大气候了,最多只能用于考古还差不多。所以,这剩下的百分之一的精品书,我们再来看看它能传递的价值。

书是用文字表达的,那么,文字又是不是万能表达者呢?它是否能表达一切观点、思想、艺术和各种真善美呢?显然,远远不能。它太有局限性,也就是说,书是无法真正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的,生活中真正的艺术一闪即逝,是任何文字无力追及与充分再显的。

所以说,一切表达了的都只是剩下了的形式和框架,形式和框架并不能代表灵气、灵魂和真正的本质性的内涵,它只是一个标本,一个死灵魂,一个僵化了的模具。这就是文字最大的遗憾,自然也是教材偏执教育的遗憾。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某日,齐恒公在大堂读书。正聚精会神时,突被他请的一个做车轮的师傅说话打断:可乎问您正读何书?桓公说:记录圣人言论的书。“圣人还在吗?”“死了。”既然这样,那君王所读的便是古人经验的糟粕了。桓公很不高兴,拉下脸说:我读书,你一个手艺人怎可妄加评论,你得说清楚,若有道理那就算了,无道理那就得杀头。那师傅不慌不忙道:我是拿我手艺来看的。我帮您削轮子,要是榫太松了就不牢固,太紧了就打不进去,或者干脆打坏了材料,只有不松不紧才得心应手。不松不紧说来容易,四个字,但实际操作却是没法说出来的。你说没有决窍,为什么我总比别人做得又快又好又轻松呢?可见这当中窍门是实实在在有的。而且远决窍我无法告诉我儿子,我儿子也没办法从我手中接过去。我已告诉他要怎么怎么做,我是决不会隐瞒真相的。但他们知道决窍后并不能像我一样做得很好,那么我告诉他们的决窍又有什么实际价值呢?也就是说那些决窍又算什么决窍呢?我活了七十岁了,以前也崇拜过许多师傅,但他们并没有叫我学会得心应手,那些师傅们都死去了。我的决窍是从自我切身操作中悟出来的,它近乎一种感觉,又有谁能将那个微妙的感觉传递出来呢? 没有人做到,所有书本上都找不到那个微妙的感觉。所以,一切书上的内容,都只不过是一些失去灵魂的形式而已。齐恒公诧然。师傅继续说:为人处事,真正的决窍像酒,随着人的行动一同出现,一同消失,说出来的只可能是糟了,无非闻到一点酒味儿,让人想到是什么酒而已。这就是书的真正作用。当然,我这个故事并不是说有宇书一无用处,而是说我们要执行它的参与价值,不能死守权威理论,而不知变通,一味坚持死书上的条条框框,而不去把握千变万化的无字书,这就把本和未倒置了。

我们的偏执教育并没有向每一个学生表达清楚它自身的不足,反而它总是在显示它的优点,而不是谦逊地摆出自己的缺点、弱点,而做到提醒每个学书之人。

这正如一个推销某种不合格的手枪的人,它总是强调某某已购子五把,某某也购了三把,某某又用枪打了多少猎物获得了多少利润,而他从不提及这种枪不合格弄,不好会枪管暴炸、伤杀自己。是的,这个社会被书本促成成功的人的确不少,但相反被偏执教育不足杀害或伤害的人更是遍地皆是。如今,除了少数能从有字书中读出灵魂来的少数之外,剩下的全是被偏执文化、极端偏执教育伤害或毒杀了的人。你不信,你可以走进单位看有多少领导失误是因为主观和机械,有多少同事在机械地处理问题,你走进生活,你会看到多少人在模式化的生活着、标准化的生活着。这一切注重形式的表达式生活,都只不过是上了偏执教育的当,上了书本的当而已。试问天下又有多少被杀害的孔乙己之流呢?

机械思维的危害?

一是导致必然失败。

我举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此理。从前有一只白兔跟着妈妈学会了本领,于是开始独立生活了。妈妈告诫它一定要注意老虎之类的凶猛动物,否则只要被它们发现就死于非命了。一天,小白兔正在一山隙外面玩耍,不小心被一只老虎悄然盯上了。老虎朝这边猛赴过来,小白兔一时被吓坏了,它本能地朝旁边的小小山隙之中,老虎面对岩石也无能为力,盯了一会毫无办法自然走了。小白兔经此一吓之后,胆子大了起来,因为它并没有被凶猛的老虎吃掉,老虎也没有妈妈讲的那么厉害。从此以后,小白兔就天天在这一带游玩,再不把老虎放在眼里了。光阴似箭,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小白兔长得又肥又大。老虎这段时间也未光顾这一带。一次,大白兔正在对另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小白兔在吹牛,吹牛它是如何战争老虎的偷袭的。正吹牛之间不巧老虎突然从天而降,这一群小白兔吓得立即连滚带蹿躲进那段小小石隙之中。那只大白兔见小白兔被吓得纷纷逃避,心中正在鄙视这些小白兔,它想,它有对付老虎的经验,怕什么,我离岩隙仅一滚动滚之间,待老虎近身时我都来得急。老虎很快就扑向了这只大白兔,大白兔不慌不忙的优雅就地一滚,刚好滚到石隙之边,它在努力钻人石隙,但石隙哪里还能容下它又长得又肥又胖的身子呢?自然,很快它被老虎抓了个正着。大白兔伤心地哭起来。但它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己是为何死在老虎铁爪之下的。

故事很明显,正如刻舟求剑者一样,时移势移,原有的环境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它自己还以为只是一只小白兔,岂不知自己在三个月中已长成了大白肥大的大白兔了,这样无视时空变化的机械乐观主义,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惨重的失败。

二是一味简单复制,活在真相的表面。

古时赵括自幼饱读兵书,古今战例更是乱熟于心,而长平一战他被打得落荒而逃。马谡也有小诸葛之称,他血气方刚便能通晓古今兵法,且横流倒背,诸葛亮也时常听取他的建议。结果呢,自然兵败被诸葛亮挥旧按军令状斩首。王明更是能将马克思主义能一字不错地背上许多,而面对当时国内形式却无法做出正确估计。

这些人都是复制高手,他们凭借着身身智商,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优势,然而,正是这些优势,反而将他们拖人了失败的深渊。他们走向了简单地机械复制,不论时空有没有变化,他们都以为事物动作条件基本相同,他们不知成败有时只在细微的变化之处,稍不留神,便致失败。

总之,这都是一些简单的读书大师,他们信书信到了无以加复的程度。这样简单地复制者在我们生活中不难看见。如有人一开口作报告便引应了XX权威说的。有人开餐馆赚了钱,他便很快复制一个;别人开个发型中心,他也立即复制一个;别人开了某种工厂,他也简单复制一个;结果呢?自然惨败告终。做人成事,人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稍不注意,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从机械中解脱出来呢?

处方:君子不器。

在变化中找到那不变的。机械思维的通常表现为不知时间变化、时间变化、人物变化、外景变化等几个方面。

先说一个时间变化的寓言:从前,有一条小蛇爬进古槐树上的乌鸦寓里,想吃乌鸦蛋。上得树来,果然有五个又大又圆的乌雅蛋挤在一块,于是小蛇张大嘴巴立即去咬,可是,由于它嘴巴太小,一咬蛋一滚,无论从哪边咬,都吃不进去,小蛇无可奈何,心想:过些时候,等我长大了,再来吃也不迟吧。于是,它流着口水依依不舍的离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小蛇真的长大了。它又爬到那古槐树上,当它把头伸进乌雅窝里看时,却连一只乌雅蛋也看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那些蛋被其他动物吃了吗?还是……正在此时,几只小乌鸦落在树叉上对着蛇“呱,呱”乱叫,抗议蛇侵犯了它们的窝。蛇立即明白过来,原来,乌鸦蛋都已孵化成乌鸦飞来了。蛇只好叹了口气,懊悔地爬走了。

再说空间变化的寓言,大家都熟知“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一故事正是反映了解决问题的空间已发生了变化,我们又怎么可能解决好问题呢。

还有一个寓言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个樵夫以打柴为生,每天他从后山上打一担上好木柴而后便挑到不远处的城中去卖,他每天都能换到足够养家糊口的日常生活开支,而且还略有节余,他就这样过着无惊无险的太平日子,一晃就十年,他逐渐也积因了不小一笔钱。有一段时间,他决定休息,反正有吃的,即使是没吃的他也不着急,后山那么多木材就是他的衣食父母,于是他便携老婆孩子到城中旅游了一些时日,在城里他用银手脚比较大方,他老婆劝他节约点,他总是说,节什么约,后山不又是没银子可找。老婆听他说得也有理,于是很快将积蓄用得差不多了。他带着全家正准备回家时,恰遇一老乡,老乡对他说道:你还回去干什么?我们连饭都没得吃了,我们只好进城去找食吃了。樵夫急着问老乡为什么?老乡说,后山前些日子起火了,三天之内整个山都烧光了,我们十来户人家恐怕全得迁走了。樵夫一听,心往下一着,顿然脸色煞白,口中连说了几个“这,这,这怎么办?”以后还叫我们怎么过?他老婆开始大骂樵夫,不应该将最后一笔钱在赌场上输掉,否则至少还可以维持半个月的生计的。樵夫自然更是捶胸顿足,叫苦不迭,后悔连连。

这个故事显然是讲空间变化的,那个樵夫总是以为有后山在,就无后顾之忧,可惜,后山也是会变的。世间沧海桑田,相互转换,本是自然之事,而我们的人却常犯“不变”的机械思维。

还说一个人物发生变化了的寓言故事。从前,在东南沿海的福州一带经常出现海盗,很多商船时常遭以海盗袭击,上面就调了一个既有能力又正直的官员去专门惩治边防。为什么要派正真的官员呢?因为这里的海盗狡猾得很,本是当地的刁民,他们也不可能长期生活在海中,故经常拉笼当地官员,不让矛盾太激化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果然,这一带海盗很少出没了。不过当地最富有的一盐船商昨日归航时被打劫,财物洗劫一空,他便来到新官处报案,很快,三天之内便破了案,全部财物退给了这富盐商。新官名声更盛。又三个月后,富盐商胆子更大,生意做得更加火红、不巧,当他两艘盐船归航前又被海盗打劫了。他自然又找到那新官,新官表面上仍正直正经,可是,他迟迟未能破案。为什么?因为海盗窃已将新官的妹妹绑架走了,他在警告新官别做得太出了。那富盐商便只好等,他相信一定能破案,因为上次不也只三天么。一个月后,案未破,那新官却单独约见了富盐商,新官对富盐商悄悄道:“我们为了将海盗一网打心,希望得到你的配合。”富盐商是十二分地相信这位正直的官员。他道:“您说怎么配合,我全照办就是了。”新官道:为了将所有海盗都引出来,你必须加大诱饵,尽最大努力加大诱饵,懂么?”富盐商自然懂了。新官又如此这般地布置了一番才与富商称兄道别。富盐商这次将全部家产的八条大盐船全部装满货物,向新官指定路线进发。果然在归程中又遇上了大批海盗,富商立即按新官约定的向空中巡逻船鸣火枪示警,但海盗速度太快,很快便将富商给绑住了。由于这次财物极多,故富商的手下全被杀死了。只剩下被捆着的富商,富商还在待待新官的支援。他相信正直的新官。他还在等。海盗一杀手就要将他开膛,富商对天大呼:正直的新官呀,你怎么还不来救我呀!新官终于出现了。却不是从增援船上出现的,而是在海盗船的豪华舱中出现的。新官给富商递了杯烈酒道:“老弟呀,休怪我无情,你喝了这杯酒后安心上路吧!我每年的今日都会为你烧香的。”富盐商这才知道自己彻底上当了。但后悔又于事何补呢?一刀飞掠,富盐商的人头掉人了怒涛大海。他死都不知为何一个新官变化如此之快。他又怎知,新官变化的内幕?内幕是:新官的妹妹被一骁勇无敌的年轻海盗霸占为妻了。他妹妹见到海盗一表人才,能说会道,而且海岛上钱财无数,日子过得好不逍遥。她本是个水性扬花女子,自然乐不思蜀了。自然充当了拉笼新官哥哥的说客。新官也无可奈何,木已成舟,若正直,自己妹妹将被分尸,人心都是肉做的,何况同胞兄妹呢,终究敌不过劝说,便做成了诱杀富盐商的圈套。

这个故事自然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天下之事,只要有时空变化,就没有一定靠得住的人,靠得住的事存在。你若不信,也许一次不会上当,二次不会上当,但有一条可以肯定;你总会上一次大当的,正如故事的富盐商。

另外,关于机械思维的其它类型在此处暂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机械思维的负作用就是给这个社会制造一场僵尸长途比赛,它从来就没有赋予每个读书人以灵魂,它也不能做到赋予你灵魂,灵魂是无形的存在,而机械思维是对有形的复制,这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档次上的内容。所以,机械思维能做的只是在幕后念些咒语,来驱赶你的僵尸机械般地向前走,无论前面是火海是刀山,你自己无法知道,无法回避,而机械思维是躺在空调房内瞎摇控的,你的死活与它毫无干细。正如此,你看这个社会某个书呆子或机械失败者又有几个骂过机械思维的。因此,灵魂永远是你自身具有的,它只是因为你向大脑灌注得太多的垃圾和破乱,而被熏得昏头转向躲到了角落里去了。机械思维就是同化,由于你同化得大多,故瞧不起阴暗中的自我的灵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