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省港大罢工
5552100000010

第10章 谈判斗争

从1925年6月19日起,到1926年10月10日,省港罢委员会发表《宣言》,宣布停止封锁香港、自动结束罢工,省港罢工历时16个月。这是中国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

香港英国当局对这次罢工的态度,以广东政局为转移,时软时硬,罢工工人经历了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1925年9月1日,香港小商人的组织各邑商会联合会致函省港罢工委员会,表示要派代表来谈判解决罢工问题。这是香港英国当局表示愿意谈判的第一声。

9月28日,香港各邑商会联合会代表谢树棠等8人来到广州。10月1日,他们发表《香港各邑商会联合会宣言》,宣称该会只求局部解决纠纷,恢复交通,回复工商原状,政治问题,则须双方政府交涉解决。

鉴于此,省港罢工委员会则提出《香港罢工工人恢复工作条件》、《广州及沙面罢工工人恢复工作条件》、《香港学生联合会之要求条件》共30条,交给各邑商会代表,请他们转给香港英国当局。这些条件的主要内容,仍然是罢工开始时提出的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等。

各邑商会联合会代表回香港后,把这30条转交香港英国当局时,却被总督金文泰教训一顿:“谁教你们带条件回来?”

金文泰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原来,这时候,香港英国当局正全力支持广东军阀陈炯明、邓本殷部,从东南两路会攻广州,企图推翻国民政府,在香港英国当局扶持下的军阀一旦得手,必然镇压罢工,哪里还用得着谈判呢?

可是,陈炯明、邓本殷部节节败退,国民革命先后收复潮汕、高阳,统一广东。香港英国当局利用军阀推翻国民政府、镇压罢工的幻想破灭了。

不久,香港英国当局宣布,派遮打、宾那、周寿臣、罗旭和4人为全权代表,赴省谈判解决罢工问题。但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到来,香港英国当局却另派李右泉等8名华商代表来省谈判。

省港罢工委员会代表问华商代表:你们是否代表香港政府?是否有权解决罢工问题?

华商代表回答:我们不代表香港政府,只代表华商,无权解决罢工问题,只商量经济条件。

省港罢工委员会代表对华商代表说:我们是反对香港英帝国主义,并非反对华商。华人与华人谈判,太不好看。我们固然要经济条件,同时也要政治条件。只谈经济条件,谈不上根本解决。诸位同胞来省,我们很欢迎,很感谢。请转告香港政府,所派的4名代表,放心来省,我们早就准备诚意解决罢工了。

为什么香港英国当局迟迟不派已定的4个全权代表来广州谈判,而派华商代表来谈经济条件呢?原来,香港总督金文泰已经看到广东政局正发生变化。

这时候,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开过,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采取让步政策,国民党右派纷纷回广东活动,国民党左派控制的国民政府隐隐发生动摇。金文泰认为,广东将要发生改变,何必派全权代表去谈判呢?

但是,金文泰期望的广东政变没有发生。1926年3月19日,他又宣布,派辅政司、律政司、华民政务司为代表,赴省谈判。

3月20日,发生了“中山舰事件”。金文泰盼望已久的广东“政变”终于出现了。他原定的3名谈判代表不派了。从此,香港英国当局对罢工的态度就强硬起来。

4月,香港英国当局派辅政司金培源赴省。他不找省港罢工委员会,却找广州市长伍朝枢作“非正式谈话”。

金培源返回香港后,香港政府即发表布告,称本年4月8日、9日,辅政司金培源在广州与伍朝枢在解决罢工正式会议之前,先行作非正式谈话。彼此敞开心扉,关系融洽。金培源表示香港政府对于罢工期间工资及不能复工的损失赔偿,一律不给予。

去年,李右泉等8名华商代表来省谈判经济条件时,曾就罢工期间工资及不能复工的损失问题达成协议,由香港商人出钱解决。当时,香港政府顾及自己的面子,虽没有公开表态,但已默许。

现在,香港政府竟然宣布对于罢工期间工资及不能复工的损失赔偿,一律不给予,推翻华商代表同省港罢工委员会达成的协议,态度变得极其强硬。

1926年6月5日,广东国民政府应罢工工人的要求,致函香港政府,提议商量解决罢工问题。香港政府表示香港罢工已成为过去的事件,不准备谈此问题,只同意与广东政府谈判排斥英货问题的解决。

7月15日,中英谈判在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举行。

英国政府历来只承认北京政府,不承认广东国民政府。现在,广东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派同等数目的、同等地位的代表,举行正式的平等的中英谈判,表明英国政府已经承认广东国民政府。

参加中英谈判的双方代表是: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宋子文,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顾孟余;英国方面是香港政府律政司凯普,华民政务司洽利法斯,沙面英国总领事白利安。

在15日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只是由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致了一篇《欢迎辞》。

在16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国民政府提出了3个问题:

为什么英国杀我中国人(指沙基惨案)?

为什么香港要封锁广州?

为什么不接受解决罢工的条件?

英国代表表示,对这些问题,过3日答复。

在19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英方答复:

沙基惨案,是“中国先开枪”,英国不能负责;

香港没有封锁广州,而是广州方面封锁了香港、沙面;

省港罢工是少数人强迫的,罢工要求不能接受。

在21日举行的第四次会议上,国民政府代表提出反驳,举出证据,说明英方完全是无理抵赖。

谈判至此,国民政府代表提出解决办法:组织公正的第三者法庭处理(即国际仲裁),但这事须延迟时日。为早日恢复两国关系,应该:

一、英方保证不再发生沙基惨案;

二、英方抚恤沙基惨案死伤者家属;

三、解决因香港广东通常关系破裂所发生的大量失业问题,应筹备大宗款项,由双方共同负担。

英方代表对组织第三者法庭,表示须请示本国政府;对早日恢复关系的3条件,表示反对,声言解决罢工问题不能包括赔偿在内。

国民政府代表提议,在第三者法庭未成立之前,先行借款,由中英双方分别负担。如将来英国在第三者法庭得胜,英方负担的款项,由国民政府偿还。

英方代表表示反对。提议实业借款贷予中国,作为开辟黄埔港口的费用,而以建筑粤汉、广九两条铁路接轨为条件,其监督借款则依照广九铁路协约,雇用英国总工程师、总管帐各1人。

在23日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上,中英双方各自提议写成条文,交给对方。双方代表都表示要请示本国政府。中英谈判至此告一段落。

这次中英谈判,虽未破裂,但已延期,延到何时,要看英方的态度。

当时,国民革命军已誓师北伐,而香港英国当局已经宣布拒不接受罢工要求,怎样才能解决罢工问题,以便集中力量支援北伐呢?

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黄平等一同去向鲍罗庭请教。

鲍罗庭提出,凡进口的外国货物关税,增加2.5%的附加税,作为遣散罢工工人的费用。罢工工人每人先领100元,回香港或别的地方找工作。6个月后,仍没有找到工作的,可回广州,罢工委员会仍然供其食宿。

经邓中夏、鲍罗庭分别向省港罢工委员会、国民政府协商通过,2.5%的附加税,由国民政府通知各国领事执行。

10月1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在广州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取消对香港的封锁,结束罢工,以便全力以赴地进行北伐,使省港罢工的斗争,变为全国一致的联合奋斗。自此,罢工工人大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北伐斗争中去了。他们和东征南讨一样,组织了宣传队、运输队、卫生队。运输队有3000多人,他们在艰难条件下,不怕困苦,来回在湖南广东间的五岭山脉,运输粮食弹药,抢救伤兵,侦察敌情,给了北伐军极大的帮助。

伟大的省港大罢工,虽然为了北伐的胜利进军而结束了,但罢工委员会各个机关仍然继续存在着,罢工工人仍在广东工人中起着革命的先锋作用,香港的工会也还秘密存在,直到1927年10月,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回到广州用武力解散罢工委员会后,罢工的组织才算最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