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商制胜
5554700000025

第25章 条条人脉通钱脉(2)

随着唐王朝的国势日渐强盛,唐太宗征发徭役就有愈来愈随意的倾向。贞观十一年(637年),魏征上书指出他在爱惜民力和克制欲望方面都大不如从前,希望他能以隋王朝的灭亡为鉴,去奢从俭,恢复昔日的恭俭作风。唐太宗接受了这一批评。恰值这一年秋天大雨连绵,洛水暴涨,淹了洛阳宫,又毁坏了不少宫寺居民,有6000余人在雨中丧生。唐太宗只对洛阳宫稍加修缮,将就着住下,就下令把全部材料分给城中房屋毁坏的居民,并把一时无家可归的灾民安顿在明德宫和飞山宫的玄圃院。这在封建皇朝中是罕见之举,足见唐太宗是很把百姓放在心上的。

历代皇帝都曾不辞千里到泰山祭天。唐太宗继位以后,也有很多大臣要求他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唐太宗都没有允许。待到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见国泰民安,四方来朝,就动了去泰山举行封禅之心。但由于太史令所颐和起居郎褚遂良等人的反对,还是停止了。这样,一直到唐太宗去世,也没有举行耗资很大的典礼。此外,他还严禁厚葬,释放宫女,以求节省宫廷开支。

唐太宗除爱惜民力、民财、不忘与民休息外,还推崇重农务本、轻徭薄赋的政策。他积极推行均田制,曾将所查出的被高官吞占的土地分给贫民,又下令将一些必征不可的徭役尽量安排在农闲。为了帮助农民在大乱之后重建家园,他一即位就免除了农民一年的租赋,受战火影响较大的地区免除了两年。到贞观三年(629年),山东各州县发生严重灾荒,唐太宗除下令免除当年的租赋外,还派使者赈济了万户灾民。

唐太宗的这些措施,有效地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国内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到贞观中期已出现了牛马遍野、丰衣足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景象。

政策也是资源

政策也是资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体制转轨、新旧政策交替之际,会出现很多可利用的政策资源。

利用政策资源不等于钻政策空子,而是和政策保持一致。

这既体现了天时、地利,也体现了人和。

这些资源包括减免税收,给企业借款资金,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为企业产品寻找销路等等。而获得这些资源中的任何一项都能给企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海南兴宝集团的总裁张兴民的生意经中,就有一条是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谋求与政府合作。因为张兴民知道,与政府合作就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不仅增大了企业投资的保险系数,而且这样的投资可以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企业的知名度也会提高。

最能体现张兴民这一思想的是他在新疆投资10个亿开发110万亩棉花基地这件事。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起来。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仍然是一片“静悄悄”的景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贫富差距和发达程度差距的拉大,使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一间题的严重性。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并决定政策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鼓励客商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投资。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已快速发展了多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已经成为企业家投资的乐园,而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并不理想:交通不便,人员素质低、科学技术水平低、人烟稀少……所有这些不利条件都使众多的企业家望而却步,驻足不前。

可是张兴民却独具慧眼,决定在南疆地区投资,开发棉花基地。

这对多数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在中西部投资本来就不是上策,他还竟然投了10个亿。投10个亿也就罢了,他却把10个亿投到了农业上。张兴民疯了吗?

投资农业是什么概念,谁不知道在农业上投资周转期长、回报率低?正因为此,多数企业家都愿意将钱投在工业和商业上,而不是农业。虽然政府号召要大力发展农业,但多数企业家对此无动于衷。

可是张兴民却铁定了心要响应政府号召,将钱投到中西部地区,而且要投到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上。张兴民并没有疯,他做这样的决策完全是理性的行为。

他派了一个众多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南疆和西疆地区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最后选中了南疆地区的温宿县,最后形成了一份可行性方案,方案中大量的数据表明,这个投资计划完全可行,并将有很大的收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背后,它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个投资行为就能产生这么多的社会效益,并且完全与政府的政策合拍,这怎么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呢?张兴民到新疆考察时,得到了新疆各级政府的热烈欢迎,他们承诺要以最优惠的政策来支持张兴民的事业。

企业家虽然以赚钱赢利为直接目的,但因为他个人的身份与地位,他对社会也承担着更大的责任。那些勇于承担责任、愿意承担责任的企业家肯定能够得到政府的赏识,公众的爱戴,企业家个人及其企业必然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知贤用贤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企业家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在用人上不管亲疏远近,广招各方人才,才能使企业发展。

知人善任

人才的竞争是社会、经济竞争中最重要的竞争。企业家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地去慧眼识英才,大胆用人才。所谓“知人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基础,善任是知人的目的。

刘邦把知人善任作为自己得天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谓有自知之明。

汉高祖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夺取了天下。他在洛阳南宫摆下盛大的庆功宴,与开国诸元勋同乐。

酒过三巡,刘邦开口说道:“诸位将军、列侯,请畅所欲言,说说我为什么会得到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掉天下呢?”

将军高起、王陵站起来说:“陛下您派人攻城略地,攻取后便就地赐赠给他们,您和天下人同享这一胜利。项羽就恰好相反,有功劳的受到嫉妒,有才能的受到怀疑,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说:“此话不假。但是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谋臣张良;治理国家,安抚人民,接济军饷,我不如丞相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大将韩信。这3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获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却被我施离间计,终于使他丢官被贬,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群臣听了,无不心悦诚服。

霸王因其“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最终众叛亲离,自刎乌江。刘邦却因其知人善任,终于弥补了自己的缺陷,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从项羽手中夺取了天下。

“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于用贤”。

知人善任是企业家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企业家的一项基本品质。

广揽贤能

百里奚、赛叔、孟明视、白乙丙都不是秦国人,但秦穆公重用他们,终于成就了霸业。几百年后,秦孝公大胆任用卫国人商鞅,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周显王八年(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日子很不好过,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其他诸侯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赏给他土地。”不久,商鞅从魏国来到了秦国。

商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他看到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就跑到魏国。但在魏国当了好长时间的门客,也没受重用。商鞅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忽然听到秦孝公招聘人才,他决心离开魏国到秦国去。

商鞅到了秦国,托人介绍,见到了秦孝公。他把自己的一套富国强兵的道理和办法给孝公讲了一遍,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这样,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壮;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士,都要鼓励和奖赏,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分投机。最后,秦孝公决定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由于新法规定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劳役,因此老百姓都一心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由于新法规定将士杀敌立功可以升官晋级,所以大家都英勇作战。新法实行了10年以后,秦国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尚书·感有一德》:“任官惟贤才”。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官员要任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选拔人才要“广揽贤能”。

挖掘人才

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从“潜人才”到“显人才”。企业管理者选拔人才往往只注重现有的“显人才”,而忽略一些“潜人才”的存在。现实中,有一种“马太效应”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特殊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成就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

工作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在众多旧式管理者的头脑中已成定式,甚至根深蒂固。它构成了选才的一个框架,认为青年人资历浅,不成熟,“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非科学的。资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经验,但资历并不等于能力,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德才水平。企业家应该大胆冲破陈旧的条框,摒弃僵化的思想观念,实事求是,不讲出身,不论资历,不限年龄,不拘贵贱,不拘一格地将有知识,有才干、懂科学、会管理的出类拔萃的人才,选拔到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关键岗位上来,做到惟才是举。

“马太效应”给企业家选才带来极大的障碍,延缓了未显的“潜人才”取得成功的时间,甚至扼杀了“潜人才”发展的机会。因此,企业家选拔人才,不能只看到显露的人才,也不能等待人才脱颖而出,而是在人才尚未显露时,就去细心发现他们、识别他们、选拔他们,要善于给“潜人才”创造显才的机会,克服“马太效应”,加速“潜人才”向“显人才”发展的过程。

伊尹名挚,原是商汤的岳父有莘氏的家奴。有莘氏出嫁女儿的时候,把伊尹作为陪嫁奴隶,陪嫁到了商汤家里。商汤灭了夏朝之后,建立了商朝,右相伊尹是他的得力助手。

伊尹刚到商汤家里,商汤并没有发现伊尹是个人才,打发他在厨房里干活。伊尹为了让商汤知道自己是个有本领的人,就找机会接近商汤。有时候,他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候,却故意做得过咸或过淡,招惹商汤来找他问话。有一天,商汤果然找伊尹来问话。伊尹就利用这个机会,用做菜打比方,他说:“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处,菜吃起来才有味。治理国家也和做菜一样,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伊尹这一番比方,果然说动了商汤的心。商汤发现自己厨房里的这个奴隶是个人才,就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他为右相。伊尹帮助商汤筹划进攻夏朝的大计,最后一举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又帮助商汤制订各种典章制度,规定官吏一定得勤勤恳恳地工作,要做出显著的成绩,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罚做奴隶。因此,商朝初期的官吏都不敢胡作非为,政治比较安定,经济也比较繁荣。商汤死后,伊尹继续辅佐商朝的第二代、第三代君主,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管理好国家。

伊尹从一介家奴成为一代贤相,由此可见,有才能的人,并非都是长者,或者有出众的外表和高贵的出身,他们由于环境和时代所限,要想出人头地很难。善于识才者,往往透过表象看到人的质地,注重人的潜力,一旦发现有过人之处,立即大胆使用。汉文帝和秦穆公“毋少少,毋贱贱”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伯乐识千里马的要旨是: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见,而遗其所不见。”

挖掘人才要对人才的德、识、才、学以及性格、爱好、健康状况等作全面的了解,考察分析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绝对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不可取的。

真情最神圣

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神圣的东西,没有价格,然而却有最大的价值。正好像人们可以用金钱购买婚姻却不能用金钱购买爱情。商场并不总是充斥着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和商是企业家、企业和员工个人的软实力。软实力高于硬实力,所以情义无价。

情感无价

情感意味着包容。珍珠的孕育,原来源于一粒小石子。这一粒小石子在蚌的壳内,像魔鬼一样折磨着它。于是,蚌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就与那粒小石子拼个蚌死石碎,要么就想办法把这粒石子同化,使双方能够和平共处。没有大脑的蚌选择了第二种办法,它开始用自己柔软的躯体包容这粒小石子,并且从体内分泌出美丽的珍珠质,把小石子一层一层地包围起来。所以,珍珠的养成,是一种包容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