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诸葛亮兵法》学生活
5557200000013

第13章 《便宜十六策》(13)

格林伯格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不感情用事。当伦敦金融市场陷入混乱时,华尔街的许多公司都觉得是难得的捞钱机会,都狂热地投入其中。等尘埃落定之后,大多数公司这才发现,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比尔公司在格林伯格的指挥下,远离这场诱惑,最终毫发无损。

所犯错误的多少股票交易的成败决忘了。因此,任何不良情绪的干扰,都会以引起判断失误,进而在交易中赔钱。格林伯格对己对人都严格要求不意气用事,正是出于这一行的最基本要求。

智慧金言

格林伯格的实践表明,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的。他人的提醒和自觉的反思,可以及时把我们从失控的情感拉向理智这一边,经常自省更会使我们逐步摆脱情绪失控,是提高情绪智商水平的正确途径。

便宜十二、策治乱

题解

社会上乱象丛生,恰是国家衰亡的前奏,若来能及时觉悟,小乱变大乱,大乱变暴乱,国家秩序便会荡然无存,亡国指日可待。因此,治乱要趁早,越早治理,代价越小;若只是及时治理,可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同样乱局不能改变,反而会更加混乱。因此,治理乱局必须理清乱源,强化法治,方可恢复国家的正常秩序。

原文

治乱之政,谓省官并职①,去文就质②也。夫绵绵不绝③,必有乱结;纤纤不伐④,必成妖孽⑤。夫三纲不正,六纪不理⑥,则大乱生矣。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⑦,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夫三军⑧之乱,纷纷扰扰,各惟其理⑨。明君治其纲纪⑩,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

注释

①省官并职:减少官员的职数,将多种官职的职能合并。有精兵简政之义。

②去文就质:去掉外在的文辞,直指问题的本质。

③绵绵不绝:小问题不断出现。

④纤纤不伐:对细小的问题不及时处理。

⑤妖孽:怪异不祥的事物。这里指祸患。

⑥三纲、六纪:参见“君臣”一章注释。

⑦圆不失规,方不失矩:圆用(圆)规来画才成为圆,方形用矩(曲尺)来画才能方。规,圆规。矩,画方形的工具,即曲尺。

⑧三军:军队的通称。

⑨纷纷扰扰,各惟其理:混乱错杂,各行其是。

⑩纲纪:法度。

政治:政事。

译文

治乱之道,就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力戒形式主义,倡导实事求是。若遇事优柔寡断,则定会生祸端;如果对小的过错不加以纠正惩罚,则定会生大祸。不遵守三纲六纪,国家定会出大乱。治理国家,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本末不可倒置。治国应符合为政之道,则万事可成,基业永续。

三军最大之害,就是纷扰无序,各自为政。贤明君主严肃纲纪,有先后顺序:先整三纲,后整六纪;先制定法令,后依法量刑;先治理近扰,再平定远乱;先治理国内,再平定外敌;先治理根本,再处置枝节;先对付强敌,再应对弱旅;先处理大事要事,再处理小事琐事;先端正自己,再纠正他人。纲若举,则目必张;有了完善的法令,赏罚就有法可依;邻近治理好了,远处也就会平安无事;国内治理好了,外敌也就不敢入侵;根本问题解决了,枝节问题就自然容易理顺;制服了强敌,弱敌就不会再生滋扰;大事处理好了,小事自然迎刃而解;管理好了官吏,百姓就会上行下效;自己端正了,就会得到百姓的尊敬。这就是治国之道。

活学活用之一

夫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

国家的兴盛的前提是安定的局面,只有在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局面下,百姓才会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发展生产,经济才会繁荣,人类才能进步;反之,若朝纲混乱,奸邪横行,内乱迭起,则整个社会就会土崩瓦解,国家也会随之消亡。因此,乱源一旦出现,就要及早斩除,绝不能姑息养奸。

康熙智除鳌拜

康熙皇帝即位的时候仅有八岁。为了能让国家不发生动乱,顺治帝临死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个辅政大臣辅佐他处理朝政。其中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拥兵自重,野心极大,于是借此机会妄大权独揽,在朝堂之上大肆安插亲信,网罗党羽。

随着一天天长大,康熙对鳌拜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容忍:不但不顾君臣之礼,还竟敢在众人面前大声辱骂自己,这也罢了;康熙六年,鳌拜竟然不顾自己旨意,私自残害顾命大臣苏克萨哈,事情已到如此地步,如果再不除掉此人,将会祸害国家。

可想要除掉鳌拜并非易事,朝廷上下都有鳌拜安插的亲信,自己的一言一行全在鳌拜的监视之下,自己羽翼尚嫩,苏克萨哈一死,就更天人可与鳌拜抗衡,若事情一旦闹大,说不定还会打草惊蛇,让自己落入被动局面,于是康熙便同索尼之子索额图密谋很长时间,定下了一个相当冒险的计谋。

自从铲除了苏克萨哈,鳌拜变得越来越嚣张,而令他惊喜的是,失去后盾的康熙好像更加倚重自己,手中大小事务都由鳌拜处理,皇上自己却找了几十名年纪相仿的男孩每天在宫中打闹。鳌拜心中得意,认为这时康熙已完全放弃了与自己作对的念头。于是便也对他不加为难,而是静静地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将康熙废掉,自立为王。

一日,康熙突然传鳌拜晋见。进到宫中,小皇帝告诉鳌拜,自己让他前来,只是想让自己训练的这帮男孩和“满洲第一勇士”比划两下,学学经验。一向对自己的武艺非常自信的鳌拜自然不会拒绝这样一个炫耀的机会,就拉开架势和这些小子打了起来。

这些小子,岂是鳌拜的对手,很快一个个就被扔了出去,不过对方毕竟都是些八旗子弟,鳌拜也手下留情,来将他们伤得太重。不过慢慢地,鳌拜发现有些不对劲,这些受了伤的小子们不但没有退下,反而越战越勇,大有跟自己拼命的架势。再加上康熙在一旁恨得咬牙切齿的样子,鳌拜这才醒悟过来,原来小皇帝要借比试武艺为名将自己置于死地。虽然鳌拜开始还全力反击,但无奈双手敌不过四拳,体力逐渐不支的他很快被众人压倒在地,然后地被五花大绑了起来。

尽管鳌拜被擒,但他还拥有兵权,手下党羽众多,事情还远远来结束。为了避免其党羽谋反,康熙快刀斩乱麻,马上派出御林军遵照早已准备好的党羽名单在京城大肆搜查,同时紧急提审鳌拜,罗列了三十条罪名并公之于众。

尽管念在以待有功最终没处死鳌拜,但他的党羽却遭到了康熙的毁灭性打击。一些当初还很骄横的大臣这才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从此再不敢放肆,康熙帝的权威立刻就树立起来。然后,康熙帝整顿朝政,惩办贪污,起用一批曾被鳌拜陷害的忠臣,朝廷上下群情振奋,政令畅通,清王朝在他的领导下逐渐走向强盛。

智慧金言

对于恶根,一定要及时铲除,否则后果难以想像。如果康熙就这么任由鳌拜肆意妄为,那么肯定不用多久,他就会成为鳌拜的傀儡,甚至被废。在这存亡之时,聪明的康熙没有放任恶根继续发展,而是不惜一切代价及时、快速地将其铲除,整个行动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这才使得清朝得以向健康稳定的局势发展。

起死回生的“质量圈”管理

1980年,捷豹(Jaguar)汽车公司在破产倒闭的边缘着徘徊,伊根临危受命,当上了捷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经过调查,他发现“捷豹”面临的困境,主要是质量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曾有人嘲笑道:“你想有一辆‘捷豹’汽车在路上奔驰吗?那么你就得买两辆车,这样才能凑够零件使其中的一辆开动起来。”由此可见“捷豹”汽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如此的差劲。

伊根上任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抓质量——若质量没有保障,任何宣传上的努力和外形上的改变都无济于事。

汽车生产环节众多,零部件配套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给整车带来质量隐患。伊根到任之后,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在每个重要的生产段确定一个质量控制点,也就是所谓的“质量圈”,“捷豹”旗下每个员工都在本质量圈内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证自己的环节不发生任何质量问题。如此一来,全部零件和装配的质量便大幅度提高。对于众多的配件供货商,伊根也毫不手软,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不管供货商是谁一律承担全部责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伊根甚至把“捷豹”的质量标准向航空工业靠拢。但是,航空工业的设备、技术条件高出汽车工业几个等级。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质量要求,伊根毫不吝惜财力物力的开支。当然,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捷豹”再次奔跑了起来。当然,完全依靠自己,而不是另外一辆车。

智慧金言

质量问题,是“捷豹”的最大“乱源”。然而,要克服这一“乱源”,只有下大力气才能根本许决这个问题。在伊根之前的几任总经理也知道自己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只是不愿花费如此精力去铲除这一恶根,而是想用简单易行的销售、宣传方法将其掩盖。这肯定是毫无用处——“乱源”一日不断,企业便一日无安宁。

活学活用之二

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很多时候个人利益跟集体利益都不一致,尤其是个人的眼前利益跟集体的长远利益之间,永远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正是这种利益的冲突,造成了在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形式中,混乱的局面一直层出不穷。

智慧金言

利益冲突得不到控制的后果是人所共识的,互相的纷争会让大家都陷入困境,即使有少数人从中得利,也不会长久。整个组织更有可能遭受灭顸之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作用,正是协调各方,促进个人和集体长远利益的实现。因此,治乱的根本解决之道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齐威王一鸣惊人

齐威王登基三年,每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将朝政交给卿大夫办理,齐国的一些官员上行下效,朝政荒废,其他诸侯国乘机发兵侵占齐国的领土,齐国危在可危。但齐威王还是我行我素,没有哪个朝臣们敢规劝他。

齐国有名的说客淳于髡自告奋勇来规劝齐威王,他为威王出了一个谜语,说:“我国有一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殿上,三年不飞,也不叫一声,大王您知道是什么鸟吗?”淳于髡以此隐喻来劝谏威王。威王一听便知道是在说自己,于是微微一笑说:“这只鸟不飞便罢,一飞起来,就要直冲云霄;不叫便罢,一叫起来会要使人惊骇。”

齐威王生性睿智,淳于髡的话给了他很大触动,既然夸下海口,齐威王就下决心,重新做人。不久,威王便开始整顿朝纲。整顿朝纲当然要从整顿官吏开始入手,可因长期疏于治理,齐国的官吏玩忽职守的有不少,要彻底整顿并不简单。威王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主意。

这日,他召集了齐国七十二个县的县令到京都来。首先,他召见即墨的县令,对他说:“自从你就任即墨县令以来,差不多天天都有人来向我告状,可是我派人调查,发现即墨开辟了很多田地,官府中并没有申冤告状的人。可见诽谤之声是从那些想毁谤你的人之口说出来的。”威王于是封给他万户的采邑。接着,他又召见阿县县令,说:“自从你就任县令之后,赞美之声不断。可是经我调查,阿县的田地荒芜,人民贫困。此外,邻近的州县被赵攻击时,你都没有派兵支持。你身为县令却玩忽职守,并且贿赂我身边的大臣以换得美誉,可见你是一个贪官污吏。”威王于是判处阿县县令以烹刑。

一赏一杀,把平日放荡惯了的群臣惊呆了,他们这才知道齐威王真的变了一个人,从此后没有人再敢再弄虚作假、违抗命令。

威王罢黜贪官,起用贤能,又制订新的法律,国家很快治理得井井有条,逐渐强盛起来。随后带兵与各诸侯国作战,国军纪严整,士兵作战勇敢,诸侯国非常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智慧金言

荒废三年朝政,文武百官早已经习惯了自由散漫、为所欲为。怎样由乱到治,齐威王使用的方法是重建制度,用一正一反两个典型,重塑制度的威严。制度重新建立起来后,曾经混乱的局面又回到了良好的秩序中,齐威王并未花费巨大的精力,国家就实现了从大乱到大治的转变。可见乱局的克星正是制度。

维护制度,治理乱局

世界上第一部收割机的发明者西洛斯·梅考克,同时也是美国国际农机公司的创始人,不仅精于发明创造,而且在管理上也有独到的方法,因此被称为企业界的全才。

有一次,一位与梅考克同舟共济多年的老员工连续多日迟到,并且带着一身酒气上班,主管上司批评了他,他居然与上司大吵大闹,在公司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依照公司的有关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作出了开除这位老员工的决定。

一接到开除的通知,这个老员工火冒三丈,他直接来到梅考克的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责问梅考克说:“前些年公司经营困难时,三个月没给工资,我也来抱怨过,依然勤奋工作与公司共渡难关。如今就因为这点错误就要开除我,你也做得太绝情了吧!”耐心听完老员工的陈述,梅考克对他说:“我能理解你的不满,不过你知道这里是公司,任何事情都要按制度办。不能因为你以前的贡献而破例。”

共事多年的记忆中,这位员工都是相当踏实负责的一个人,梅考克觉察到这中间必有隐情,便派人去了解。原来,这个员工的妻子刚刚去世,只留下了两个幼小的孩子。从天而降的困境让他极度痛苦,因此借酒消愁,结果误了上班。

得知这一情况,梅考克十分震惊,他立刻找到这个员工,对他说:“你好糊涂啊,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跟我说呢。你现在先回去照顾好孩子们,以后的事不用担心。相信我这个老朋友,一定不会不管你。”说完,拿出一叠钞票塞到老员工手里。老板如此慷慨相助,让老员工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哽咽着说:“我没想到你会对我这么好。”他安慰老员工说:“先把家安顿好,不每担心工作的问题。”听了这句话,老员工转悲为喜地说:“你要撤销开除我的命令吗?”立刻他又摇摇头:“不,我不希望你为我破坏了规矩。”梅考克高兴地说:“你真不愧是我的好朋友,放心地回去吧,我会安排妥当的。”

过了几天,梅考克把这个老员工安排到他的一家牧场当了管家。

智慧金言

在管理上怎样对待故交老友、亲朋眷属,甚至恩人,这是很多管理者都很难迈过的门槛,制度面对这些人时就显得“灵活”了。殊不知,对这些人的行为不按到制度办,会对组织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不仅其本身会日渐宠而骄,更多的人也会效仿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梅考克的处理方式可供我们借鉴,首先应确定原则是不可更改的,不管何种原因都不能破坏制度;其次,如果真不想伤害感情,完全可以通过私人的方式弥补。

便宜十三、策教令

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