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金刚经》学生活
5557500000044

第44章 知见不生分

打破“我执”“我见”

【原文】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译文】

“须菩提,假如有人说佛说过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那么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说的佛的义理了没有?”“没有,世尊。此人没有理解佛所说的义理。”

“为什么呢?”“因为世尊您所说的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也即非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所以叫做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须菩提,想要生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人,对一切佛法,都应当如此去认识,去理解,即不执著于佛法的相状。须菩提,我所讲的佛法相状,也即非佛法相状,只是称做佛法相状。”

【解读】

这段的内容也与前文多有重复。

一合相,意为统一的形相,世界是虚幻的现象,其真实的本质是统一的合相。但如来用语言说出的一合相,就不是真正的一合相,故而如来说一合相不可说,而凡夫却执着于这种虚幻的现象。

如来讲说批评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种见识执着,但实际上并没有讲说,因为这四种见识都是虚幻的,法相也是如此。

【活学活用】

我们常说小孩子到了叛逆期,其实有些人自己正值叛逆却不自知,譬如原来赚钱赚得好好的,突然间不做了,想要修行,这就是叛逆——叛逆社会呀!上班不上班又想修行,又想去拜师学艺,这就是叛逆啊!说他叛逆,他还不承认,辩解道:“喔!我这是肯定生命的价值,怎么算是叛逆呢?师父胡乱讲。”师父没有胡乱讲,所以你的孩子也没有叛逆,他也只是在自我肯定而已。

你去注意看看,小时候你喂他奶,他会吃得很高兴,买什么糖果、玩具给他,他也都很高兴。每次买什么给他,他都说好,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跟你拒绝:“不要!我要那个。”他突然指定那一个,那就是在自我肯定。你原来买衣服、买鞋子给他,他都很高兴,现在你再买给他,他不要,问他要什么,他说:“我要……”哇!你晕倒了。为什么?因为他在自我肯定。

不管他这个自我肯定是对是错,他已经开始有所认知了,可是你会认为他在叛逆,因为你认为他开始不听话了。其实是这个孩子长大了,你应该感受到:“养子有成,他已不再是跟屁虫了。”很显然地,他已然长大,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他的见解已然与你不同。有智慧的父母亲这时就应该与他融合,去感受他的心。因为你感受不到,才会说他:“愈来愈不乖,爸爸、妈妈说的话都不听了。”亲子之间的对立于焉开始。究竟是你叛逆,还是他叛逆?

刚才这种情况就叫“我执”、“我见”。各位,我执、我见一定要先培养起来,然后你才能破我执、我见。我执、我见没培养起来,怎么破呢?很多学佛人一学了佛,知道执著不好,嘴里便常常挂着:“我都不执著、不执著。”实际上他却执著得要命,假如他真的不执著,又何必多言,什么都不必讲了嘛,一如经文所说:“若见诸相非相”,那才真正称得上不执著。现在你见到一个“不执著”,却又“执著在不执著上”,怎么会是不执著呢?不同的只是别人执著在执著上,而你是执著在不执著上。

很多行者看不到这一点,这很可怕。譬如很多人讲“一门深入”,就是这般情况。听人家说“一门深入”,于是就学“一门深入”,但他真的一门深入吗?根本毫无深入。事实上,他只是懒惰修学。好比买保险一样,“有!我有保险,二十年前买一张,只缴了一个月就没缴了。”这样他就觉得有买保险了。你买一千万跟买十万的保单一样,只是上面的字不一样而已,对不对?缴了二十年还是那一张,缴一个月也是那一张。同样地,如今在佛门中修行,你道:“我有修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那是骗人的,就跟买十万只缴一个月的保险费一样,那就算是有买保险了吗?不过是买个安心兼吓鬼,把鬼吓走而已,实际上哪有什么保障?你现在真的一门深入吗?必须能够真正成就、利益自己的那一个,方能谓之“一门深入”啊!假如没有的话,根本就毫无法门。

同样地,我们一定要先选择很多法门以后,才能确定一个法门,将其他的放下,这才叫做“一门深入”。你眼前没有半个法门,人家随便告诉你一个,你就拿那一个叫法门,你可能拿错了都还不自知。如果你连“法门”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根本就弄错了。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专门念佛。”你究竟是如何念佛的?念佛只是媒介而已,很多人只是拿到了媒介,倘若没掌握到方法,就称不上法门。透过念佛,如何明心见性的那个方法,你没有掌握到,这哪叫法门?有些人每天早上起来,按下录音机,让它一直转一直念,这叫念佛法门?那是录音机在念佛,不是你在念啊!不要搞错了。

我们要先将“我执、我见”培养起来,然后才能破。这个地方佛已经替我们提出来——假若这个人说:“我(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你认为这个人是否了解我所说的呢?须菩提答,不了解,世人不解如来所说义。要怎样才能了解呢?这是我们必须明白的。事实上,如来的确说“我见、人见”,可是这地方为什么又否认有说呢?是佛跟须菩提“硬拗”吗?不是呀!要了解,这里是讲“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亦即所谓“依义不依语”。佛有讲那个“语”,可是他的“义”在哪里?你必须去了解。那个“义”是真实义,而不是他的语言相。

就语言本身而言,佛讲那么多无非是要破我们的意识形态,既然是破,就等于没讲;然而就真实义而言,因为如来本身,或是这里提的“佛”所说(佛就是觉悟),以觉悟而言,觉悟之后那些不觉悟的东西便全都没有了。佛之所以谈这些东西,无非是要令我们觉悟,也由于我们尚未觉悟,所以才说佛有说,若我们觉悟了,那些也都不存在了。对于佛的用意你不知道,所以是“不解如来所说义”。

经常有人问:“师父,我这样修了以后,接着该怎么样?”我告诉他:“你先修,以后再说。”修行的这趟路必须一路走过去,跟大家所想象的不一样。例如,泡茶是水沸腾以后就可以冲了,煮饭却不同,水开了以后还要继续蒸煮一段时间,直焖到饭熟为止,你不能像烧开水一般,水滚了就将火关掉。

同样地,当你捉住了法门、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后,就上路了,上路以后还要经过一段酝酿的时间,尚未到达目的以前,这段期间你都不能停下来,停了就前功尽弃。这个观念很重要。如今我们修行多半都如煮开水一般,水开了就关火。还没!你只是上路而已,尚未到达目的地,若欲达目的地,就得平平实实地走过去。这趟路要走上好一段时间。上路以后就不要抱怨:“我都上路了,怎么那边发生车祸,堵住啦……怎么还会这样?”那是个人因缘嘛!例如,我从台北开车下来台中,有时开了四个钟头还到不了。为什么?塞车!今天则是一下子就到了,不塞车嘛!那也是因缘。

菩提道上,你也会遇到某些障碍,切莫抱怨:“我修得半死,怎么还变成这样?”不是它变成这样,而是各人因缘不同所致。你必须明白,这都属于因缘组合过程中不可说的境界。你要去体会“佛所说义”是什么,那才是真实的部分。下面是须菩提的解释: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这个经文是被精简过的,完整的应该这样说:“世尊说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世尊说人见,即非人见,是名人见;世尊说众生见,即非众生见,是名众生见;世尊说寿者见,即非寿者见,是名寿者见。”这四个必须分开说明。因为经文前面一开始就四个连在一起讲,所以这里也四个连在一起谈,但我们不一定非得如此,分开来反而比较容易认识。传统上这四个都连在一起解释,然而分开解释,对你而言警觉性可能提得更高。这种语言模式统计起来应该有三十四个,你将此四者当成一个来看,那可以自己算算共有几个。

这个语言模式我们就不再解释了,但必须记得,重点在于那个“非”字——“非相”的部分,其他的则是一合相。如这里所提的“微尘众”、“世界”、“我见”、“人见”,这些通通属于非相的部分。

【智慧金言】

你若能透过那个相而见到非相,那就对了,但一般人根本感受不到。非相是要去感受的,不是用眼睛看。倘若感受不到,则不能见如来,见不到自性。倘若你能感受到非相的存在,便能见到如来,关键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