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鞍山印染厂的工人职员们如同做了个恶梦一般,全吓楞了!
厂长和另外两个副厂长全被公安部门逮走了,还有不少中层干部也被传讯了……据说,是涉及一桩严重的经济案件;只有分管企业管理工作的副厂长郭国盛没事,还在正常上班。
人们的心海,波涛翻涌,没法平静,一串串问号跳上脸庞:这个厂完啦?这么些领导干部都有问题,郭国盛能是干净的?
紧张的空气犹如一片沉沉的乌云,压得印染厂和郭国盛的家透不过气来,人们和亲属们的手心都捏着一把冷汗,为郭副厂长担忧……
然而,郭国盛却平静地上班下班,工作,生活,吃饭,睡觉一天下班回家时,市检察院来了电话,要郭国盛去一趟。妻子和孩子都呆住了,心儿扑嗵扑嗵乱跳,脸色泛青泛白。
“放心,我去去就回来。”老郭安慰家人们说。
“……”妻子孩子们说不出话来,可眼神中都分明疑惑地发问道,“他们那些人走的时候也都是对家人这样说的,可却没有一个人当晚能回家来的?你……”
妻子和孩子们眼睁睁地盼着。午夜12点的钟声刚刚敲过,郭国盛终于神情轻松地回家了。家人们压在心头的石头落了地。
“你为什么知道自,己能回来?”妻子惊喜地问。
“我做人做事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政治上,跟上形势;经济上,不贪钱财;生活上,不贪女色;工作上,老黄牛般地干活;事业上,拼命开拓……”郭国盛平静地说,“邪不压正嘛1要干事业就不能有私心。无私才能无畏,才能一心为公为国……”
这是发生在1989年夏天的事。
郭国盛在大学时的一位老师闻讯甚为欣慰,特地来信赞扬他的学生:出污泥而不染……
当厂长,以理为大上级决定,由郭国盛出任鞍山印染厂厂长。
为什么选中部国盛?理由不仅仅是他廉洁奉公,为人正直;而且因为他是印染厂的创始人、元老,是高级技术人才,他是功臣、专家、内行。
郭国盛出生于鞍山市海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国盛的名字似乎早已为他立下了人生奋斗的路标:为祖国的兴盛发达而奋斗,而活着!靠父母的支撑,靠自己的吃苦,靠国家的助学金,郭国盛发愤苦读,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三好生与高材生。在大连理工学院的八年中,他年年被评为优秀的团支部书记……
1968年,郭国盛从研究生班毕业,走进三七五军工厂当技术员。他不闻不问那窗外灾难性的政治风暴,而潜心于为祖国创造财富的技术业务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5172工程的设计、施工、试车、投产之中,与同志们一起出色地建成了一个年产800吨、产值1000万元、利税248万元的无烟炸药稳定剂车间。这个浸透了郭国盛心血汗水的产品,获得了国家银质奖。这是郭国盛人生的第一块里程碑。
一纸调令,郭国盛离开了这个几万人的军工大厂,来到了由四个合作社合饼的集体企业鞍山棉织印染厂任技术股股长,挑起这个落后小厂的技术改造重担。不久后,改革大潮从神州大地涌起,为郭国盛施展雄才大略提供了极好的历史舞台。1978年秋,他出任建设新的现代化的鞍山印染厂的设计组长。他高瞻远瞩,大胆地否定了原来“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先出布后改造”的建厂方针,描绘了一张“要搞就要搞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个现代化厂”的蓝图。
他的主张得到了市轻工局局长白景泉,厂长兼书记胡允修及总指挥刘书声及副总工程师田立舒等的支持。他带领当时的技术员朱魁武、杨廷伟等不辞辛苦地考察了全国35个印染厂及设计部门,探索新路,提出了一整套先进科学的建厂计划。
他担负起从扩初设计、通风、给排水设计、锅炉房、变电设计、废水处理设计;到染整工艺设计;组织总体运输及设备进口与安装,试车投产的全部重担。他日日夜夜跟班作业,亲手解决排除了国产气体烧毛机和进口蒸呢机的技术难题。
四年奋斗,一次试车成功。1982年,现代化的鞍山印染厂投产了。此时,郭国盛被升任为副厂长。在厂长郭廷标和郭国盛副厂长等的领导下,这个年设计能力为1000万米的厂,实际达到1700万米的生产能力,产值13000万元。投产一年四个月,便收回全部建厂投资。他任副厂长的七年中,这个厂为国家创利税8000多万元,等于赚回四个鞍山印染厂。
1989年9月1日,出任厂长,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郭国盛,在就职演说中,向全体职工说:“我在印染厂十三个年头,谁对我都好,我对谁都好;没有谁得罪我,我也没有得罪谁……我当厂长的标准是‘以理为大,理行千里’。我认为,要当好一个部门的领导,必须做到‘对内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对外得道多助,网罗人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一切重新开始。有错误的同志,只要认识改正,奋力工作,便是好同志。我希望同志们依1日各就各位,不要有什么担心和顾虑……”
原厂长等判了刑,一些有牵连的干部和原来的“红人”忧心重重:“这下子,我们要坐冷板凳了”,“这下子,我们翻不了身……”而原来受气的同志便乐开了:“郭国盛上去了。这下好了,也该出口气放鞭炮了……”
郭国盛的就职演说首先针对了这些人的心态:“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个竞争。我认为,这是我厂检验任何事任何人的根本标准。属于发展生产提高效益者,我就表扬奖励,重用;反之,就批评他,教育他,处理他,问题严重者,开除,违法犯罪者,送进司法部门制裁……”
郭国盛的治厂策略受到全厂职工的拥护。原来的中层干部除个别自然减员外,没有撤掉一个人。郭厂长认为,一个领导有魄力,指的不是“狠”,而是“有理”,以理服人者,才真正叫有魄力。
处于危难之际的印染厂,在郭国盛的正确领导下,生产蒸蒸日上。11月份,创造了两个历史最高纪录:月利润150万元,一品率达86%,效益和质量达最高水平。
治厂中,工作千头万绪,郭厂长一直紧抓两大方面的纽带:生产设备是否全开动(满负荷)?职工情绪是否高涨(积极性)?
郭国盛当厂长三年期间,印染厂总产值年年直线上升:1989年13441万元,1990年15916万元,1991年16776万元,1992年的上半年便达7954万元……
质量,市场生命力印染厂刚买进来的一批一万多米的坯布,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上浆”工艺程序搞错了……
怎么办?
“只有退货。”郭国盛果断地回答,“这样的坯布无法印染。如果印染出来,也无法销售出去;如果销售出去,问题就更严重了,就会损坏我们厂的声誉……”
副厂长朱魁武等领导全都同意郭厂长的意见,绝对不讲情面,严格地要求合作单位在质量上按合同办事,任何求情“走后门”都要杜绝。
郭厂长从来就强调:“只有保证产品质量,我们的市场才有生命力。我们进厂的坯布及印染原料,都要选择质量最好最高的,哪怕多花钱也得这样做……”
有一回,为了解决提高一批出口面料的质量,郭厂长决定不惜重金花20万元购买进口“助剂”。当然他同时又指令采购部门四处出击,注视国内各厂是否有与进口助剂同等水平的产品。当有关同志提供有关信息后,他便派人前去考察,试用。后来,终于从山东和本溪的有关厂家购来了同等质量的“助剂”,替代了进口,节约了资金。
印染厂的质量标准,是以客户满意为首要条件的。其中,郭厂长特别注意抓解决“批差、样差、色差”问题。就是说,出厂的每种产品面料,得前后一样,色泽一样,与客户送来的样品一样。郭厂长坚持每月召开几次质量分析会,把“攻三差,抓三差”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客观上及主观上都有一些严格的措施。
厂里规定:生产中,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夜半三更,只要发现质量上有问题,例如,色差问题,操作工人有权马上停机,去请车间的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马上解决,就是把他们从床上的睡梦中叫起来都可以;反之,如果遇到此问题而不停机,出了次品废品,那么,操作工人和车间负责人就要承担严重责任……
凡是在质量上有建议有建树者,郭厂长均予以重视,表扬,奖励。化染车间主任陈宝生和副主任郭杰提了一个建议:“如果对还源蒸箱做些技术改造,便可使产品质量进一步稳定。”
“请您们具体谈一谈技术改造方案。”郭厂长听后十分感兴趣。
两位主任详细地谈了他们的看法。
“有见地。”郭厂长说,“请你们立即打个书面报告。”
接到文字“报告”后,郭厂长马上召集车间的领导、技术人员及工人骨干开会,对“报告”中的建议进行了详尽地讨论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很好”。郭厂长当即定出具体措施,落实到人头。
“当今,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也是生产经营中的重点。这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年代里,消费者愁的是没有,生产者求的是多少。物品短缺,凭票供应,能买上就不容易了,谁还挑什么质量?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对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还有,我们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国外产品要进入我国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得靠质量去争夺主动权。”郭国盛厂长在1992年?月的一次关于《生产经营的基本思路》的报告中说,“由此,我对质量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总结出如下观点:市场就是品种的质量,品种的质量就是市场;我们与用户的感情有两个,一个是质量感情,一个是服务感情,质量感情是基础,服务感情是前提;滞销中有畅销,就是看谁的产品质量好,品种对路;硬的品种质量可使软市场变硬,软的品种质量可使硬市场变软……”
鞍山印染厂的品种质量目标是,不仅要达到国内最高水准,而且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向最高质量水平挺进冲击中,郭厂长一直坚持抓设备更新。
他说:“只有先有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再加上人的责任心,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产品。”
长期来,郭国盛厂长重视质量竞争,不断推出新品种。
十年来,这个企业由单一的“中长”产品发展到纯棉、涤棉、麻棉、涤沦、长丝、磨毛起绒、粘合衬布等十大系列的100多个品种200多个色号,创出近20个省市优秀新产品和不少部优产品,并先后获得过多次“金凤杯”市优大奖和纺织部及省级的质量管理奖。
看前景,高瞻远瞩“新加坡客商来样订购的万米‘紫罗兰’面料,生产中,不仅染料昂贵,而且质量不甚稳定。怎么办?”主管生产部门的同志汇报道。
紫罗兰面料的染料是西德、日本进口的,要付出相当数量的外汇;印染过程中,工艺复杂,要求严格,染色不甚理想,时好时差……因此有些同志觉得“吃力不讨好”,认为是笔“赔本生意”,不如不干算了。
郭厂长立即召开有关方面负责人的会议,研究对策。
郭厂长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重点地阐述了他的“内争外挤”的销售方针,争取国际市场的重要意义和参加国际竞争对提高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他认为,如果打开占领了国际市场,就为企业打开了美好的前景,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扩大了企业的途径。
为了保证产品能让客户满意,印染厂做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生产出11万米的紫罗兰面料,让新加坡客商从中挑选……这位客商满意地挑选出万米合格产品,顺利地履行了供销合同。为此,新加坡客商十分感动。
虽然,印染厂多生产的10万米面料在“外转内”的销售中,经济上受到了些损失。但是,却结交了一个极好的贸易伙伴;同时,在生产中练了兵,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这就是“交了学费,学到本领”。
之后,这位客商在海外便到处宣传鞍山印染厂的信誉和产品质量信得过;而且,有时还主动积极帮助鞍山印染厂解决一些产品的销路困难。有一段时间,这个印染厂有50万米出口产品滞销,这位新加坡客商便四处奔波,帮助寻找出路。后来,他居然把50万米布料全部帮助销到中东地区,使印染厂免受损失……
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郭厂长有着一种敏感的“超前意识”。前几年,鞍山印染厂在国内市场形势大好,人们以为已经“打下了天下”,可以“高枕无忧了”。尤其是他们的专用行业面料,那是其他厂家无法与之竞争的……
此时,郭厂长却果断地提出“打出去,冲向国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的口号。
不少同志对此不以为然,纷纷为之担忧。
“厂长邪了,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去自讨苦吃?那出口产品是好整的呀!”
“外销产品不好搞:价格不到位(价格低,影响产值);色号多,批量小,生产起来吃力,不合算!”
“外销产品质量要求高,外商也不好侍候。弄得不好,吃一次大亏,就要砸锅……风险太大!”
“……”
但是,郭厂长高瞻远瞩,坚持开拓国际市场的做法。1991年,这个厂的出口产量来了个大突破,顺利地完成400万米的外销任务,创汇500多万美元,在产品外销数量、质量和创汇方面,比1990年都翻了几番,创造了外销的最高记录。
这一年。国内市场的面料销售出现了疲软现象,生产任务吃不饱。过去,每月的内销产品任务都在140万米左右,可这年的7-8月只有70-80万米左右。但是,由于郭厂长抓了外销这一环节,外商订货多,出口量大,因此,这个厂七八月份的生产任务依然饱满。
这个现实,叫全厂职工干部心服口服,都齐声赞扬郭厂长有“先见之明”,目光比一般人看得远。
国际市场上,客商的要求就是外国用户的要求,他们的水准越来越高,需要的色样品种五花八门。1991年,鞍山印染厂已生产出口300多个品种色号,但外商还不断提出新要求,拿来新样品……
“我们印染厂一定要赶上国际潮流,不管什么色泽,只要外商需要,我们都得会生产,都要生产。”郭厂长这样对他的下属说,“只有保持发挥不断开拓的精神,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为祖国争光,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外商提出订购一种米棕色的“皮尔卡丹”面料,鞍山印染厂立即组织技术力量,飞快研究投产。样品出来后,客商觉得手感不够爽滑。于是,他们便多方设法,改用最好的印染“助剂”,改进工艺,从而使产品的功能增多,手感更好,满足了外商要求。由于这种面料生产技术复杂,因此价格便大幅度地上升,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就这一种面料,1991年出口时便多增收100万美元。
鞍山印染厂的出口路子越走越宽广。现在,他们的产品已经销到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德国和港台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而且还在不断扩大。过去,他们与外商往往做“隔山生意”(通过中间人),现在全都是与外商直接打交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年国家又批准了出口权,出口前景喜人。
鞍山印染厂的内销工作一直是十分出色的,这对促进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富有开拓精神的郭国盛,在印染厂任副厂长和厂长10年中,跨出了四大步,主持创建了四个车间:化染车间、衬布车间、毛染车间、印花车间。后三个车间是他任厂长后,上马建成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