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断裂层
5557800000018

第18章 心中的千山风光无限:记鞍山印染厂厂长郭国盛(3)

重人才,敢于用能人鞍山印染厂一分厂,由于经营管理问题,生产销售形势日趋恶劣,经济效益极差,最后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连职工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为此,总厂厂长郭国盛焦灼不安。他连续数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最后决定从改组分厂领导班子上着手,来个突破性的改革。

“我想从厂外聘用一位能人去抢救分厂。同志们有什么看法?”郭厂长说。

“聘用谁呀?”与会的同志们询问道。

“就是我们纺织系统的干将刘书声。”

“厂长真是慧眼识能人。这个刘书声是一位有声望有经验的老同志,确实是个人才。他熟识纺织业,有经营管理才干。”

印染厂决定聘请刘书声后,“三顾茅庐”,经过艰难地做说服工作,才把他从“假退”中请出山,到第一分厂任厂长。

刘书声对一分厂精心地进行了“大手术”……逐渐“康复”的一分厂,很快地焕发蓬勃生机。

1990年上半年,已经亏损39万元的一分厂,在新到任的刘厂长的率领下,全体职工干部的拼搏下,到1990年底,不仅填补了亏损,而且还盈利5万2千元。出现了人们不敢想象的奇迹。

1991年,这个小小的一分厂,利润竟高达200多万元,被评为鞍山市“扭志为盈”的先进单位。1992年1-6月,居然已挣来利润200多万元,超额完成原定计划好几倍。这样的高效益,在辽宁省同行业甚至其他的行业中,均是名列前茅的。

郭厂长用能人用对了,为印染厂带来了极大的效益,立下了大功。

主管经营的副厂长潘绍忠,虽然年纪较轻,但有丰富的经营经验。郭厂长把近6000万元的月供销额重担交给他。他不但自如地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在调动经营队伍上,也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

印染厂的动力车间有个配管工叫李英喜,做事勤快灵敏,而且能吃苦,有进取心。1987年,他主动要求到经营部当销售员。工作干得不错。

后来,他被派到天津办事处任职。此时,正逢市场疲软,布品销售极不景气。但李英喜同志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在天津市及至河北省不但维持了旧有的订户,还开辟了不少新客户,很快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30多个客户的销售网点,创造了市场疲软中的奇迹,几乎每个月都能售出200多万元的货款,而且款项回收得较快,效益极为显着。

销售员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货物出手后款项要不回来。这是全国各批发行业共有的普遍现象。有时,要账要钱者要上门多次,甚至乞求欠款者,那种苦味道是一般人很难忍受的;偶尔,还会因为要款追款发生冲突。有一回,印染厂的一位要款员去追款时,居然被对方捅了一刀……

李英喜一心一意为印染厂做事。他在天津,常是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有时忙起来甚至两个月三个月才能回鞍山的家中一次。他的父母年迈多病,他也未能回来照顾。他的心中只有印染厂的销售业务……

他为印染厂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表彰。郭厂长发现了这个忠心耿耿的人才,1991年便任命他为北京办事处主任,通管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的销售业务。他的工作越来越出色……

原来的北京办事处主任韩胜利,因为功绩突出,受到郭厂长的重视和欣赏,很快被推荐到一家纺织厂升任副厂长。韩胜利任办事处主任时,一心扑在工作中。

妻子生病了,他没能回来照顾。妻子的病越发严重了,到1991年初,春节前,已下不了地,整天躺在床上,家中乱了套……多次打电话。要老韩回来,家人催,印染厂领导催。

“这时正是年关,要账要款要紧呀,这是大事,不能误呀!”韩胜利说,“妻子的病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不会有大问题的,反正是老病号了……我要是回去了,年度任务就完不成了。”

“任务完不成也得回来!”郭厂长下命令了。

“厂长,不行呀。有些账款得我亲自去要才能拿到钱的……钱要不回来,影响全厂的利润。我得负责任……”

郭厂长为韩胜利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动了……

郭国盛从来主张任人为贤。他反对那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封建意识的用人做法。在他任正厂长后,原来的中层干部全部起用,同时还提拔了几位原来犯错误的厂长的“红人”;甚至个别与“原厂长案件”有牵涉的中层干部,因为有特殊才干而且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也受到了重用,提拔。

销售公司经理王洪旗,虽然只有30多岁,但郭厂长大胆提拔重用了他。他很有经营才华,思维敏捷,是潘绍忠副厂长的得力助手。王洪旗的工作干得十分出色,不负众望,不负厂长的期望,为印染厂的销售工作立了大功,1992年被评为“鞍山市的销售状元”。最近,又将提拔他为厂长助理。

关心群众,忘却亲人

炎热的夏天,车间里的温度本来就高,加上通风设备不全,人体体温和机器散发的热气,使车间更是闷热不堪。有关负责人曾经叮瞩设计室的同志尽快下去看看,提个方案,以便马上安装通风设备。但是总不见设计室的动静。工人们受累受热,实在难熬,很有意见。郭国盛厂长听到此事后,着急万分,当即找到设计室去。

“同志们,辛苦一下,马上下车间去实地测算一下,尽快为车间安上通风设备,让工人们干活时凉快点儿。”郭厂长和气地说,温和中带有严厉的色彩,“限你们今天下班前把方案送上来……不然,就让你们也到车间去上班干活,体味体味一下工人们的苦味……”

“我们设计室的同志大多年纪较大,要测量得爬上爬下的,有困难。”有人为难地说。

“请问,你们设计室有没有年轻些的同志?”

“有呀。”

“有年轻的同志就好办了。年轻的爬上去测量,年纪大的同志在下面计算,设计……这样行吗?”

“行。”

“好,就这样定了。下班前等你们的方案。”

当天下午5时,设计室的同志准时把安装通风设备的图纸方案送上来了。郭厂长马上派有关部门立即按图纸施工,为车间安上了通风设备。

工人们十分满意地说:“郭厂长心里就是想着我们,我们能不好好干!”

毛染车间的韩中礼主任前一两年在化染车间当支部书记时,患有严重的脚气病,走路都觉得难受。郭厂长到外地出差时,特地为韩忠礼买回了两瓶治脚病的脚气水……有时,郭厂长还亲手为老韩调配治脚气的药品……老韩心中暖乎乎的,深深感受到一种亲骨肉般的兄弟之情。

化染车间的一位年轻的女工,患有一种淋巴病绝症,经多方医治无效,家人都失却了信心。但郭厂长和厂里的其他领导都给予亲切地关心。

为了治愈这位女工的病,厂里花了几万元。女工和她的家属都甚为感动。为此,女工对印染厂便有深厚的情感了。有一回,她住院治疗。出院计算医药治疗费时,医院多算800元。她马上觉得不对头。

“你们的帐算错了。”她说。

“怎么错了?”对方问。

“我每一次吃药和治疗都自己记了帐,每项的费用多少,我心中清楚。”

“你何必这么认真呀?这都是公费的,也不花你私人的钱。”

“这也不行。工厂是我们大家的。工厂为救我的命,比我的亲生父母对我还亲。我活着是厂里的人,死了是厂里的鬼。厂里的钱我能不管?我能乱花?”

对方被说得哑口无言。

郭厂长为首的厂领导班子对职工群众的真心关怀,使工人们真正树立了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干活,真诚地爱厂如家。

对工厂对工人,郭国盛厂长是那样地在心在意;可对他自己的家,他却是那样地粗心大意,事实上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家人去为家人做点什么,他好象不是这个家的成员似的。

1992年6月23日,郭国盛厂长风尘仆仆地从外地出差回来,可在家没呆上几分钟又要往厂里跑。妻子看着丈夫那个忙乎劲,不知怎的,心中涌起一阵酸楚,泪珠儿不禁扑簌簌地往下掉。

“怎么啦?”郭厂长奇怪地瞧着妻子。

“我最近有点事,你知道吗?”妻子含泪问道。

“什么事呀?”丈夫笑笑,摇一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就算了。”妻子苦笑了一下,“你一年到头,东奔西跑的,就是不出差时,每天也是早出晚归,节假日更是忙得见不着人影儿……这个家如同你的旅店……”

“这个……”郭厂长惊愕极了,心里好生诧异,不知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妻子了。平日,妻子对他的工作是那样地理解支持,从来毫无怨言,今日怎么啦,“到底有什么事呀?你好好告诉我,我不就知道了嘛。”

“你这个人呀!好粗心呀!你心里只有你的事业,你的工厂!咱们结婚都25年了,你还不知道我的生日呀?”妻子瞪了丈夫一眼,又埋怨又欣慰地说,“你什么都不知道;可大儿子和儿媳妇昨晚下着雨都赶来为我做生日了。二儿子和他的女朋、友也都送来了生日礼物……我很高兴……你呢?干脆忘得一干二净?”

“这个,实在很对不起。我马上补上……”郭厂长赶快“请罪”,“晚上一定回来为你做生日。”

可是,郭厂长又食言了。晚上因为接待外地来的客人,他不仅没有回家吃饭,而且直忙到近午夜才回家……

郭厂长对自己家中的事也不能说就不认真。他对他的妻子是很关注的,只是精力有限,条件有限。有一回,他到香港出方,想为妻子买一套衣服,但仔细一看,一套要花一千元港币。实在太贵了,等于得用去两个月的工资。他没有舍得买。回来的路上,总算在北京为妻子买了一套衣衫。可妻子一试,小了……老郭遗憾得很,他感到内疚,连妻子穿衣服的尺寸都不知道……

在公私分明的问题上,郭厂长历来十分明确。以公为大,以私为小。他的大儿子结婚时,广里的许多同事都准备前来送贺礼。郭厂长立即阻止:“我反对这种风气。谁送礼,我就批评谁,绝不客气。”

同事只好听郭厂长的话,只在心中祝愿郭厂长的儿子和儿媳妇新婚幸福…

鞍山市郊有座美丽的千山,郭国盛心中也有座风光无限的千山……

1992年8月下旬

于北京“古榕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