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群文学研究工作者在海口发出呼吁:我国的散文学术研究应该尽快打通。12月下旬在海南师范学院结束的中文散文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个有点儿特殊的会议,几乎为记者20年新闻生涯所仅见。讨论的虽然只是一个专题--散文,与会者却包括了古典、现代、当代、台港澳、海外等各个研究专业方向的学者、专家,还有散文作家。讨论中,一开始确实有点儿隔,以至于主持人不得不以古典、现当代等做专场发言。不过专场的人员并不专,互相交叉着听取每个专业的学术成果以后,与会者都感到收获颇大,不仅知晓了中华散文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也了解了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思路、水准、现状、动向等等信息,因为卓有借鉴,所以个个兴奋异常。
来自武汉大学的古代散文研究专家熊礼汇教授说,这次会议的一大收获,是以散文为讨论的单一主题,却打通了古今乃至海内外的研究界限,不同学科的学者和作家们聚在一起互相倾听,真正实现了古今中外的融会与贯通。
四川大学当代散文研究专家、《散文百家谭》主编曾绍义教授说,当代的散文创作无疑也是祖国文化的一部分,流淌在中华散文的血脉中。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作倾向,有些作家在学习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种种手法后,逐渐向国学回归,越来越多地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作为研究者,我们应该及时跟进,同时,应该把当代散文研究当做弘扬中华文学的事业来做。
海南师院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阮忠教授这回的论文是(-h代散文传统的定型与嬗变论纲》,但他却明确批评有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竟然不知道余秋雨是谁,文学现象是相通的,古今一理,完全不了解今天的文坛创作情况,其实也做不好古典研究。
相当多的青年散文研究者们也纷纷表示,尽管他们多是借鉴西方的学术方法,比如本体论、流变论、信息论、性别意识等等来做中国散文研究,但他们明白,古典文学功底亦是基础的基础,因为这毕竟是中华文学的根,所以,绝不可完全抛弃了传统。事实也证明,全盘照搬西方学术方法做中国散文研究的西化的路子走不通,学科研究一定要打通,才有前途。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散文研究领域独有的问题,在我国各学科、各专业的学术研究中,圈子意识是很强烈的,研究古典的完全不读当代者大有人在,研究现当代的也完全不了解古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随着当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甚至就一个研究专业来说也细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比如研究庄子的不懂老子,研究庄子养生论的不理会庄子的文学主张;再比如研究文学史的完全不问文学的方法论研究,研究传统的完全看不起现当代等等。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流学者研究古代,二流学者研究现代,三流学者研究当代,四流学者研究港台。无可讳言,这种学术研究的条块分割、森严壁垒很不利于我国学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打通问题的提出,具有整体性意义,应该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