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荟副刊作品精粹》序
手捧着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神之日--<光明日报·文荟>副刊作品精粹》,我对这本新书情有独钟,因为它记录了《光明日报》文荟版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脚印,里面有我们前后几位领导和编辑的汗水、精力、心血、年华与生命。
我们正式创刊于1992年,初创时叫作周末文荟,那正是全国报界风起云涌地创办周末版、星期刊的年代。按照当时的流行观念,周末应该是走向俗,可是我们都不想俗,几经犹豫、彷徨、讨论、争论以及广泛地征求各界作者、读者的意见,周末文荟终于找准了它的定位--高雅的、文化的、不失大报风范的文学副刊。当时虽有一些会不会没有读者啊?等等的不同意见,但后来从社会的反映看,这个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我们很快就以高雅站住了脚。
报业的步履更匆匆。4年多的时光很快就流走了,每天在逗号、句号,句号、逗号的繁忙中无暇回顾,只知道拼命地约稿、编稿、编排稿,不问外面的世界是柳绿花红抑或雨猛风狂。这期间,曾有一些读者来信,建议把文荟辑成书,这当然巴望不得,可是谁给出呢,高雅能有一些人看就不错了,谁能保证赚大钱?
终于有一日,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馅饼,说是有人愿出一套全国五大副刊丛书,文荟有幸忝列其中(其他还有《文汇报?笔会》、《羊城晚报?花地》、《南方周末·芳草地》和《新民晚报?夜光杯》)。我们当然喜出望外,忙忙打问竟是何方神圣?回答更是让我大吃一惊,却原来是光明日报出版社,我们自家人!
举贤不避亲,我认为这是一个既高雅又高明的决策。说它高雅,些副刊的风格均是很文化的、格调纯正的、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水平的、从不乱七八糟趋时媚俗误导读者的副刊;说它高明,是说它对中国当代读者的内心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其实并不像有些判断认定的那样甘愿水往低处流,而都在追求着人往高处走的境界,都想通过读高雅的书来提高自己做人的品位。所以我也大胆断言,这套书不会错,一定会有许多一直在支持我们的读者钟爱它!
话说回来。本书是从1993--1995三个年度的文荟副刊里面,经过斟酌再斟酌,左挑右选才确定的,因为初选后曾大大超过容量,不得不狠下心来一篇一篇地割爱,其忍痛之程度,就像是在删割自己的作品。人选的原则,唯水平高和社会影响大两条,所以有的人入选了多篇,其中还包括了我们自己的作品。编辑的体例,就以文荟副刊平时所用的栏目,分为:静夜思、人生三昧、永久的悔、人物、纪事、域外丛话、书品7编。我不能说文荟的精品俱在其中,但可以说这一百多篇作品,基本上都是文荟的精品,经得起阅读。
人生的许多生命链条,其实是环环相连的。我进光明日报社14年来,一直在做报纸编辑和文化记者工作,却阴差阳错,编了十余部跟我的工作不着边际又确实很着边际的散丈方面的书,这是我自己也未曾料到的。不谦虚地说,已经出版的8部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好评,自忖这是因为它们都不是东摘西抄、因袭前人的选本,而是用我自己一颗对读者负责的细心,从我国当代最新散文随笔创作的百花园中精心采撷的。为此我很欣慰。但愿这一部也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谢谢大家!
1996年4月16日于光明日报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