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18

第18章 随卦——追随正义,服务大众

(震下兑上)

【原文】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宴息。

【译】

随卦象征随从、随和,开始即通达而宜于守正,没有灾祸。

《彖》解释道:随从,阳刚能前来居于阴柔之下,有所行动一定使人悦服,乐于随从。坚守大亨通的正道不会有过错,天下人都会适时地来随从。适时地随从,意义很大啊!

《象》解释道:大泽中响起雷声,象征随从。君子因此随着天时在傍晚时入室休息。

【智慧解读】

随卦震下兑上,震为刚,兑为柔,刚在柔下。这个卦是异卦(震下兑上)相叠,震为雷,为动;兑为泽,为悦。动而悦就是“随”。“随”指相互顺从,己有物随,物能随己,彼此沟通。“随”必依时顺势,有原则和条件,以坚贞为前提。从卦序上来看,豫为安乐,随为随从,安居乐业了,人们自然会来随从,所以豫卦之后是随卦。对社会和人生有正确的估价,重视人际关系,善于同他人合作,事业会很顺利。为了保证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功,人不得贪图小利,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择善而从,心存诚信,努力开拓事业。在与他人的真诚合作下,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竞争中应保持头脑清醒,从大处、长远考虑,遵守商业道德,保持至诚的态度对待顾客和同行,这样会保持竞争优势。

【原文】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译】

初九,内部有变,选择正直的一方可获吉祥;出门有所交遇,互相帮助有好处。

《象》解释道:改变为主的地位,随从正道可获吉祥;出门交往能够成功,说明“初九”的行为没有过失。

【智慧解读】

按照常规,阳爻为主应该居上,阴爻为从应该在下。但在本卦中,阳爻“初九”反而在阴爻“六二”之下,“初九”为主的地位改变了,这就是爻辞中所说的“官有渝”。这恰好符合随卦卦辞所说的“刚来而下柔”的精神,阳刚居于阴柔之下。这意味着“初九”不以“主”自居,变主为从,首先降其尊贵去随从“六二”。

【原文】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译】

六二,依从年轻小子,失去了丈夫。

《象》解释道:依从年轻小子,不能同时与两方亲近。

【智慧解读】

“六二”以阴爻居阴位,它是优柔寡断的。看它的本意既想系于年轻小子,又不想失去伟岸丈夫,但这是不可能的,一女不能随二男。在这艰难的选择中,“六二”终于依从了小子,同时失去了那位大丈夫。

青羊宫八卦亭

【原文】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译】

六三,依从丈夫,失去年轻小子,随从别人,有求而得,利于居家守正。

《象》解释道:依从丈夫,意在舍弃后面的年轻小子。

【智慧解读】

“六三”毕竟是阴居阳位而失正,给人的印象不太好,现在又舍下而从上,上交于权贵,恐怕会有腆颜媚上之讥,在舆论上有些不利。所以,虽然“六三”“随有求得”,还是不要得意忘形为好,要注意安居守正,少出风头,否则前景恐怕不妙。爻辞以“利居贞”三字为戒,并不多余。

【原文】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译】

九四,随从别人而有所获,占问则凶;(然而)存诚信而守正道,且有盟誓,有什么灾祸呢?

《象》解释道:被人随从而有所获,它的意义定有凶险。心怀诚信,合乎正道,这是做事光明磊落的功效。

【智慧解读】

“九四”以阳爻居阴位失正,处理问题不妥当,此乃取凶之道。要注意“贞凶”,也就是守正以防凶。具体说,要内怀诚信之心,外行中正之道,所作所为既尽其诚,又合于道,一切归之于心地光明,胸怀磊落。如此则无愧于人,无懈可击,还有什么过错呢!

【原文】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译】

九五,存诚于善美,吉祥。

《象》解释道:真诚地随从于嘉言善行,吉祥,因为“九五”的位置处于正中。

【智慧解读】

“九五”以阳刚居尊,却能中正诚信,从善如流,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优秀的品质。“九五”的象征意义是:居于尊位,而能以诚从善,必获吉祥。“九五”既得正又居中,得正则所从皆善,居中则不偏不倚,这是其卓越之处。

【原文】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译】

上六,先遭囚禁,后又获释,(为此)大王祭享于西山。

《象》解释道:被拘禁起来,说明在最后阶段随从之道已经到了穷尽的地步了。

【智慧解读】

“上六”居于最高爻,以柔乘刚,不愿随从,作为君王象征的“九五”不得不以阳刚之力强行“拘系”。“上六”和“九五”毕竟是阴阳比近,仍有相随之义;加上“九五”以阳刚之尊居于“上六”之下,符合“刚来而下柔,动而悦,随”的卦旨。这样,在“九五”诚意的感召下,“上六”终究是会。

【经典例说】

先圣孔子,济世救民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孔子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牧场牲畜的“乘田”,虽然这两个职位都是很卑贱的小吏,但是他还是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因而受到了鲁国掌权大臣季氏的赏识,并因此进入了大夫阶层。

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在各国中还很低下,而诸侯们也是热衷于四处征伐,天下礼崩乐坏。看到这样的情景,孔子立志要扭转这个局面,建设一个天下一统、充满仁爱、用礼法维持并讲究秩序的社会。孔子50岁的时候任鲁国的中都宰一职,这让他得以有机会去实施自己救世救民的主张。任职不到一年,孔子就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引得各地的官吏都跑到中都来向他学习管理的方法。后来,他升职做了大司寇,并代行国相,参与治理国政。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鲁国就发生很大变化,商人们经营货物不再一味地哄抬物价,老百姓也是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安定平和。在这期间,孔子还为鲁国做成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他在齐、鲁两国君主举行会盟的时候,让强大的齐国国君归还了原来侵占鲁国的那一部分领土;另一件是拆毁了鲁国三个权臣中的季氏和叔孙氏所占有的城池,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鲁国国君的地位。孔子参与国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救世”的主张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可就在这个时候,齐国国君担心鲁国一天天强盛起来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给鲁君送去十几位花样年华的“女乐”,使得鲁君每天飘飘然,再也无心处理国家大事。看到这样的情景,孔子心里如明镜一般,他感觉到自己的理想在鲁国恐怕已经无法实现了,就带领自己众多的学生到了其他国家,边走边宣传自己的救世主张,以求得到诸侯们的任用。

当时,各个诸侯国都是由权臣或大氏族们分别执政的,他们害怕别人任用孔子而抢了自己的官爵,于是都联合起来极力排斥孔子,有的人还害怕别国任用孔子对自己国家产生不利,更是伺机加害孔子。孔子到了卫国后,就有人带着吏卒、手持兵器来恐吓他;孔子到宋国讲道习礼,司马桓魃也派人加害于他;楚昭王原本打算任用孔子,给他封地七田里,却遭到了令尹(即国相)子西的极力反对。除此之外,孔子还遭遇了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几次围攻,差点儿性命不保。他在各个国家中不停地奔波,历尽了艰辛与困苦,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绝境,自己也从不气馁,更不会低头屈服。

有一次,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的地方遭到这两个国家大夫们的兵卒围攻,几天几夜没有进食,学生们连饿带病,一个个都倒下了,孔子却依然镇定自若地弹琴吟唱,丝毫看不出沮丧泄气的神情。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老师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定乐观,一个个都非常敬佩。颜渊感慨地说:“我们老师的理想高尚远大,却不为世人所理解,但是老师却仍然竭尽全力地推行,能有这样行为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啊。”

也有一些为逃避乱世而隐居的“高人”,自以为看透了世间百态,他们认为孔子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也讥笑孔子的热心救世,说他是在做白日梦,这样的行动是根本不可能造就出一个理想社会来的,还笑他到处碰壁,活脱脱像一只丧家犬。他们还“好心”地劝孔子的学生,不要继续追随孔子,最好也一起归隐山林,只需要静静地等待清平盛世的到来就可以。尽管困难重重,孔子依然教育学生们说:“我们是不能去与山林中的鸟兽共处为伍的,如果天下能够在瞬间变得太平了,我还会同你们在这里,一起去改变这个世道吗?”

孔子在各国间来回奔波,常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最悲惨的时候甚至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处境极其艰难。他到齐国以后,齐景公很同情这位圣人,打算把廪丘赐给他作为食邑,他却坚决推辞拒绝接受。他对学生们说:“我只是劝景公听从我的主张,可是他还没有听从,反而要赏赐给我廪丘,他这个人太不了解我了。”孔子只是把救世为民看做是自己一生中最高的理想追求,荣华富贵放在面前却毫不动摇。很快地,他就离开齐国奔赴别的国家去了。

孔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看见自己的主张并不能被各国诸侯们认可,于是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鲁国,开始专门从事教育事业。他打破了以前的“贵族子弟才能读书”的传统,在平民中招收有天资的学生,并培养了很多有才学、品德高尚的弟子,后来其中的一些人还被诸侯任用高位。而这些学生也继承了孔子的志向,并为之而不懈奋斗着。

为救世,孔子奋斗了一生,他最终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但是他忧国忧民、为理想而执著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大师讲评】

随卦强调集体生活,这是我国历史上传说文化的一个特点,追随群体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上下之间的随和,也就是追随。在这里,提倡在追随时要坚持原则,不盲从,更不能趋炎附势;为政者要体察民情,以达成上弓l下随,顺从民意。对正道的要求必须至诚、执著,不能朝秦暮楚。

如今虽然没有皇帝这一特殊的阶层,但领导者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商业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个人的力量已经逐步显得弱小和微薄,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最大程度地抵御市场风险,也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团队,包括企业,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彼此之间精诚的配合。无数的个人精神,凝聚成一种团队精神,这样的组织才能兴旺发达,所建树的事业才会基业长青。